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检测卷2(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检测卷2(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卷2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罝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N—14 Ca—40
Cl—35.5 Zn—6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面是CO2、O2的自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3. “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不会污染空
气的是( )
A.SO2 B.CO2 C.CO D.NO2
4. 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都是分解反应 B.都生成气体
C.都放出热量 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5. 2016年9月4日-5日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峰会期间,为了安全,
杭州火车站要进行二次安检,轨道交通部门规定乘客携带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强腐蚀性等物品不能通过安检口。下列物品可以通过安检口的是( )
A.鞭炮 B.汽油 C.液体皂 D.浓硫酸
6. 汽车尾气主要为碳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如图表示的是治理汽车尾气时所涉及的
主要反应的微观变化示意图,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其化学式为N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共涉及到4种化合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7.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红
C.①④变红,③不变红 D.④变红,③不变红
第7题图第8题图
8. 如图表示人在吸气时,膈肌的运动情况。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
别是( )
A.收缩、缩小、下降 B.舒张、扩大、下降
C.舒张、扩大、升高 D.收缩、扩大、下降
9. 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依据是光
合作用( )
①消耗二氧化碳 ②产生氧气 ③消耗水 ④产生有机物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
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11.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
和水在120℃下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应物均为氧化物 B.金原子对水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
C.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D.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组合
1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二者都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无法进行
C.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D.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吸收氧气 B.分解有机物 C.产生二氧化碳 D.提供能量
14.具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织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
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化学反应有Ca(HCO3)2=X↓+CO2↑+H2O(方程式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CO3 C.Ca(OH)2 D.CaO2
15.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
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32分)
16.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1)图1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 。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B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桐桐在整理知识时,发现了五种含氯元素的物质:①Cl2;②HCl;③ClO2;④HClO;⑤HClO3.
(1)从化合价的角度整理:按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为 .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整理:属于氧化物的有 .
18.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过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锻烧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下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_______毫升。
19.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曲线AB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填“吸气”或“呼气”)
(2)在“证明植物进行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吸”的实验时,取一大口塑料瓶,装入豆芽,盖紧瓶盖,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打开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人瓶内,蜡烛立刻熄灭。甲同学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O2减少了”,乙同学则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CO2增多了”,你认为 同学的结论更合理。
20.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_(选择序号填空)。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21.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 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22.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1)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致使__________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2)“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能够促进实现“碳中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18分)
23.小舟同学通过家庭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用一个有刻度的去底带塞子的瓶
子,塞子上插入温度计和粘有“暖宝宝”贴片的铜丝,将瓶子置于水中密封。查阅资料发现:
Ⅰ.“暖宝宝”贴片内含有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物质,可在空气中吸收氧气发生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2+2H2O=2Fe(OH)2;”暖宝宝”贴片吸氧能力强,放热迅速。
Ⅱ.空气中氧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封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温度、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有关,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小、质量变大都会引起气体压强的增大。
(1)小明按照“气密性检查”的思维模型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了检查,如表:
思维模型 ①构建封闭体系 ②改变气压 ③观察现象 ④得出结论
检验过程 将瓶子放入水中,盖好瓶塞 将瓶子向下压或用手捧住瓶子 观察到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开始后,发现瓶子内的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液面先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3)实验结束后液面停留在略低于40的刻度下方。小明认为应当调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子内外液面相平再读取刻度,请分析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什么?   。
24.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
25.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银心”黄杨作为实验材料,该植
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界线清晰.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
(2)将实验装置处理好之后,放到阳光下4小时,同时摘下叶片A.B,标记、脱色、清洗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叶片A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可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
A.保证蔬菜大棚内的适宜温度,不受冻害和高温危害
B.提高棚膜的透明度,保证作物采光
C.蔬菜幼苗期增施氮肥,促进蔬菜茎叶生长茂盛
D.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通风,以保证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的供应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0分)
26.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
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将装置内0点至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图。分析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时间段内植物主要进行________作用。
(2)若用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________。
27.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小舟进行如下探究:
【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
(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探究性质】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的性质。若他将氧气倒人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28.C02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
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甲图绘出CO2浓度日变化的大致曲线。(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乙图是某片构叶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1、2、3表示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乙中的1代表二氧化碳,2代表氧气,3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
(2)根据你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图甲中6:00到18:00时间段CO2浓度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是教材上的简易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只需将装置倒置,使装置内的两种液体接触并反应,
即可喷出大量含CO2的泡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从而达到灭火效果。
(1)若图中小试管最多只能装10克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溶液,该泡沫灭火器最多能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碳?
(2)项目小组同学想制作性能更好的泡沫灭火器,动手制作前他们讨论制定评价自制灭火器性能的量表,请你一起参与完善下面的评价量表。
请填写表格中①、②和③的内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卷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C D B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A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32分)
16.(1)O2.(2)。
17.(1)⑤③④①②.
(2)③ClO2.
18.(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a(OH)2+CO2=CaCO3 +H2O (3)100
19.(1) 吸气 (2) 甲
20.(1)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AC。
21.(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意思相近均给分)
(2)P点前
22.(1)温室效应(2)光合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18分)
23.(1)瓶内液面下降;(2)大于;(3)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排除外界大气压的干扰。
24.(1)化学;
(2)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5.(1)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24小时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3)D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0分)
26.(1)呼吸
(2)30mL(或等量)清水
27.【制取气体】C
【探究性质】蜡烛自下而上复燃
28.(1)有机物
(2)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日出(6时左右)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6:00到18:00时间段CO2浓度下降
29.(1)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10克×36.5%=3.65克(1分)
Na CO +2HCl===2NaCl+H O+CO ↑
解得: x=2.2 克 (比例式2分,结果1分)
(2)①单位时间内灭火器喷出泡沫的体积
②喷射总量(1分)③反应启动的快慢(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卷2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32分)
16.(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17.(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
18.(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
19.(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2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22.(1)__________(2)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18分)
23.(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0分)
26.(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制取气体】__________
【探究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__________
(2)
29.(1)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卷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C D B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A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32分)
16.(1)O2.(2)。
17.(1)⑤③④①②.
(2)③ClO2.
18.(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a(OH)2+CO2=CaCO3 +H2O (3)100
19.(1) 吸气 (2) 甲
20.(1)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AC。
21.(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意思相近均给分)
(2)P点前
22.(1)温室效应(2)光合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18分)
23.(1)瓶内液面下降;(2)大于;(3)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排除外界大气压的干扰。
24.(1)化学;
(2)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5.(1)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24小时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3)D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0分)
26.(1)呼吸
(2)30mL(或等量)清水
27.【制取气体】C
【探究性质】蜡烛自下而上复燃
28.(1)有机物
(2)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日出(6时左右)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6:00到18:00时间段CO2浓度下降
29.(1)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10克×36.5%=3.65克(1分)
Na CO +2HCl===2NaCl+H O+CO ↑
解得: x=2.2 克 (比例式2分,结果1分)
(2)①单位时间内灭火器喷出泡沫的体积
②喷射总量(1分)③反应启动的快慢(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