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巧用方法审题清 立意高远文自胜——初中语文“审题与立意”作文指导01教学目标1.掌握审题立意的要领。2.辨别不同类型的作文命题形式,掌握审题立意方法。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02课标解读九年级写作能力侧重:①思维品质的提升:对自我、社会、自然的深度思考能力;②文学笔调的运用,个性化语言风格的初步形成。具体策略:在日常口头或书面表达中注重学生归纳、演绎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认识事物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及时运用于表达之中。加强学生自我评估、修改、感悟、提高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初步的个性化语言风格。教学过程01导入民国初年,嘉州学堂举办了一场招生考试,出卷老师想让考生把我国的大英雄项羽和国外的英雄拿破仑放在一起谈论下,便在黑板上写下了《项羽拿破仑论》这样一个作文题。考场上,一位考生呆呆地瞅着试卷上,皱起了眉头,心想,这项羽我知道,大英雄嘛,可“拿破仑”是啥玩意儿?冥思苦想了许久,忽然脑袋里灵光一闪,他把题目中的关键字“仑”理解成了“轮子”的“轮”。紧接着便拿起笔唰唰的开始写起来:“夫项羽乃拔山盖世之雄,岂有一破轮而不能拿乎?非不能也,实不必也。”于是乎,一篇关于“项羽大英雄,不必拿起破轮子”的千古笑文便由此而生。故事讲到这里,同学们猜猜,这位考生最后被录取了吗,为什么?这位同学肯定是没有被录取的,因为他在审题环节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由此可见,审题不准,立意便有偏差,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审题准则作文胜,立意高则作文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文的“审题与立意”。02方法指引师:关于审题与立意,老师认为要有以下几步:一辨二审三拟四立。(一)“辨”【辨识类别】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无非是四种: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因此我们拿到一篇作文题,第一步就是要辨识类别,知晓这是属于哪一类的作文。(二)“审”师:分清楚命题形式之后,就要进入第二个环节,审题环节,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那么审题审哪些呢?我认为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导语/提示语,因为导语会明确选材范围、提示立意角度、引导构思方向。2.审关键词/限制词,因为关键词会明晰写作对象,表明深刻内涵,限制写作内容。3.审写作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人名、地名以及人称要求③字数要求④隐含要求:书写规范、段落设置、标点、结构……★★★特别提示第1点,虽然文体不限制,但在我们中考的作文题中,总的来说,还是得写成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可穿插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所以文体还是要清晰,切记不能写成“四不象”的文章。(三)“拟”【拟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都需要此步骤】拟题的原则:以话题中的XXX作为关键词,进行前后拓展(比如加修饰语或中心词等)(四)“立”【立意】1.立意正确2.思想深刻3.变换角度4.学会求新03小试牛刀【2023辽宁锦州中考】宗璞的身边有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紫藤萝,史铁生的身边有无比慈爱、坚忍睿智的母亲,吴伯萧的身边有展现鲜活民俗、蕴含深刻文化的灯笼……其实,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细腻善思的心灵,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精彩。请以“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但不能写诗歌和戏剧(3)字数不少于600字;(4)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所讲的“四步法”对这篇中考作文题进行审题和立意,时间5分钟按照以下格式进行发言、分享:拿到这篇作文题目,第一步是辨别,通过读题,我分析出这篇文章是______(类型)的作文;第二步是审题,先看导语,题中_________(找原句)是导语部分,这其实是在暗示我们要写_____________。然后我抓出了____、____等关键词或限制词,这在暗示我们要写_____________。最后再看相关的写作要求;第三步是拟题,我拟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对于这篇文章的立意:我准备通过写___________的故事/景物来表达_____________情感/哲理/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立意提示】1.主题崇高、积极;思想健康、向上2.见别人之所未见;别人浅见我深见;别人少见我多见3.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4.不因循守旧,有时代气息,关注社会热点,价值观,家国情怀……生1:拿到这篇作文题目,第一步是辨别,通过读题,我分析出这篇文章是话题作文;第二步是审题,先看导语,题中宗璞的身边有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紫藤萝,史铁生的身边有无比慈爱、坚忍睿智的母亲,吴伯萧的身边有展现鲜活民俗、蕴含深刻文化的灯笼……(找原句)是导语部分,这其实是在暗示我们要写景物、人物、事物。然后我抓出了身边、精彩等关键词或限制词,这在暗示我们要写身边的景物、人物或者事物,而且要写出精彩。最后再看相关的写作要求;第三步是拟题,我拟的题目是:《以平凡创就伟大》。对于这篇文章的立意,我是这样思考的: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平凡却又伟大的人。周国平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在我们家小区门口有一位卖唱的盲人,他与他残疾的父亲相依为命,疫情期间,他们将自己的大部分身家捐到了红十字会,他们生来平凡,却行为伟大。最后我悟出的哲理是:原来世间所有的伟大,皆从平凡而来。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是从接受平凡的自己开始。生2:我们身边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人常常羡慕别人各方面的好,导致自己的生活索然无味,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会有别样的收获。这篇文章,我准备写成一篇议论文,设置三个分论点:1.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发现美;2.多关心身边的变化,寻找美;3.多提升自身的素养,成为美。最后得出结论:留得细心在身边,人间总有美好在。留意身边的人,终会发现美好。生3:我准备写爷爷家的牡丹。牡丹雍容华贵,不畏强权,有自己的骄傲,传闻武则天命令百花在长安同时绽放,唯牡丹不开,武则天大怒,贬其去洛阳,后开得茂盛。到了花期,牡丹竞相开放,娇艳欲滴,雍容华贵,爷爷最是喜爱,与雏菊相比不单调,与玫瑰相比,更显贵气。它在最短的花期绽放出自己最艳丽的一面,世人不喜,我却独爱牡丹,因为那份骄傲是只属于它的独有的自信。在日常生活中,身边人可能不理解你的行为,或者说瞧不起你,没关系,只要自己足够自信,坚定内心,就一定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生4:我准备写蝉这个动物。盛夏来临之际,彼时便会有这样一种歌声在枝头响起,它的歌声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十分令人烦躁的,讨厌的。曾几何时,我也这样认为,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突然观察到有这么一只蝉,他高居枝头,就这样持续一周,直到它生命的结束,即使大风刮过,他也不愿从那高高的枝头下来暂避风雨,他的羽翼明明如此单薄,但他仍高傲地站在枝头,不为风雨所折服,我依然被这种精神所深深吸引。于是我翻遍资料,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蝉的知识,恍然间,我亦变成了蝉,我看到自己在挫折来临时仍放声歌唱,我看到自己面对别人嘲笑时仍高傲迎风,我的歌声流传千里,响彻远方,我看到了人们对我吟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的那种高傲,那种不被风雨折服的毅力,让我想到,做人也应志向高洁,不为名利诱惑,坠入欲望之中。生5:我准备写:梅花,梅花象征着诗和远方,代表着我心中的美好。我在寻找一株梅花,多年前梦见一座山坡上有一株梅花,描写梅花的样子和梦中场景,历经多年,去过很多地方都没找到那株梅花。后来一年过年,回老家,在后山山坡上发现了那株梅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年看过的风景:弯弯的河流像梅枝,见过的山峦像梅瓣,遇见的人像一朵朵梅花,淋过的雨像梅花飘落,原来我要找的东西一直在身边,心中向往的至美之物就在此时此刻出现。寻寻觅觅,终是回到了起点。原来,美好一直在身边。【教师小结】(1)描摹身边的美景——写出景物的特征,引发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2)记写身边的人物——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对自己的影响(3)讲述身边的故事——写出故事背后的精彩或者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4)评论身边的现象——关注热点话题、要有时代主旋律、有家国情怀,也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04思维进阶【2023四川广安】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可以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可以读懂水的柔情与刚毅;读童年,可以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可以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道理是你慢慢读懂的?请以“我读懂了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生1:我准备写故乡,因为我是在城里长大的,完全没有故乡的概念,常常在诗歌当中读到很多关于故乡的诗文,去询问妈妈,妈妈说故乡是在一个小镇的村子,里面没有好的风景,没有美丽的传说,只有一些小的山丘和一条小溪。房屋也很普通,田埂上常常会看到很多流浪的猫狗。一年,中秋节,虽然天下着雨,但这不影响我们回老家的决心,回到老家过后,看着这一切陌生的风景,却感受到了农村里面浓浓的烟火气,忽的心动起来,好像在那一刻就读懂了故乡,原来故乡是久违的亲情,是内心的牵挂,是雨中的守候,是一顿丰盛的饭菜,原来故乡不仅仅是生长的地方,更是精神的乐土。生2:我准备写:我读懂了一处风景,一种人情。叙写自己去青海旅游时的经历:描绘在车上看到的风景,抬头是成片的云海,蔚蓝的天空,低头是笔直平坦的道路,金黄的草场,两旁是秋意满满的杨树林,远方是白雪皑皑的雪山。到了坎布拉的勤劳的藏族人民在这里简朴的生活着,每到一处景点,下车后都能闻到土豆和酥油的香气。一位藏族妇女正在吆喝着叫卖,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在她旁边有一个和我一样大的男孩,在帮助妈妈经营这家蓝棚下的小店,他们脸上的笑很真诚,很纯真,三碗酥油奶茶,三碗酸奶,一份糍粑,我吃在嘴里,暖在心里。大都市虽然繁华,生活质量水平高,可人情却渐渐贫乏,可是在青海那些偏远地区,那里的人简单朴实。他们的世界中没有精打细算和勾心斗角,原来我读懂了:一处风景,孕育着一种人情,这是一种人性的美,这是一种善良,也是我们应该去坚守的一种品质。生3:我读懂了那缕烟,夕阳余晖中,站着我的父亲,他眼神疲惫,眉头舒展,随即点上一支烟,吞云吐雾,在那缕缕的青烟当中,有我晶莹的泪光,那一刻我读懂了父爱……父亲特别喜欢抽烟,每次我和妈妈闻到这刺鼻的烟味都呛得难受,喘不过气,妈妈和他吵过几次架,也无济于事,只得默默抗议。后来上了初三,参加学校的晚晚自习,因一次作业没做完,被留到很晚,父亲骑着电动车来到学校,在保安室等我,给我带了饭来,保温饭盒里全是他烟的味道,他陪着我,不做声,只是待在一旁默默的吸烟,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吃不下的话,别死撑。有时候会觉得父亲的语言不多,却在那一瞬间把我慢慢融化,原来父亲的烟是他排遣生活压力的缺口,轻烟消散后,他又是一个要扛起所有的男人,那一刻我读懂了他的伟大。【题目解读】“读懂”意思是以前不理解、有误会,通过一件事,让我终于弄明白了。“读”是指“阅读”,但不仅限于读书本,可以是读人、事、景等等。“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也就是自己心理的一种转变过程,由原来的“不懂”到“懂”。【立意角度】05综合运用【2023江西】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湖水对青山说:“我给你照了一张相,不知你是否满意 ”“满意,很满意——”青山说,“谢谢你!还得谢谢白云,我从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的美丽。我很喜欢这张合影。”题目一:记忆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丽 是否还藏着难忘的故事 请以《合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题目二:读完材料,你有哪些感悟 从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生1:人类习惯用相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次和朋友出去玩,合了一张影,几年后在翻看相册的时候,突然发现照片的背景里面有许多“群演”:环卫工人、外卖员,还有一个吹泡泡的女孩,小小的相框框住了那一帧的我们,即便素不相识,也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有交集,这就是相片的魅力。其实在我们的世界里,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相片可以留住记忆中的美好,时光飞逝,也许这些美好和难忘终会在时光中沉淀,但它最终会成为载我的舟,渡我的船。生2:故事的起因,是因为搬家时找到了一张20年前的爸爸与他外婆的合影,看到那位陌生的亲人——祖祖,祖祖的传奇人生:三十几岁,丈夫意外去世,一个人带着十几个孩子,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或抛弃其中某一个,将所有孩子艰难地抚养成人(通过小时候奶奶的讲述才知道)。小时候,祖祖一直是我心中的女神,她不被生活所打败,面对困难,最后战胜困难,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女强人,扛起了整片天地。木兰替父从军,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也体现了她的孝敬之心;简爱中的简爱,一生都在成长,拥有了反抗精神,最后有了美好的结局。我想着自己,在未来的职场上,面对困难也不应该放弃,要迎难而上,像我的祖祖那样,成为一位让人敬佩的人。生3:我准备写一张全家福。在除夕,全家人举杯的大合影是最温馨的,窗外烟花的映衬、亲人脸上的笑容、桌上丰盛的饭菜,发红包的场景,团聚一堂的美好都融合在一起,溢满整张合照。照片中大人老去,小孩成长,祖辈们在离去,时光在流逝,多数已物是人非,但不变的唯有血脉相传的亲情,希望这种美好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生4:我准备写成一篇议论文,湖水和青山的合影,因为有了白云的映衬,变得更美丽,可见,三者的合作实现了最大化的价值,我设置的中心论点是:合作才能共赢。携手共进,是一种机遇。携手共进,是一种智慧。携手共进,是一种策略。国家发展更是如此,任何国家在追求现代化时,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生5:我也准备写成一篇议论文,我的立意角度是:学会合作,学会欣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管饱之交、庄子与惠子;比亚迪事件“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一带一路建设……课堂小结同学们,审题有正误,立意有高低;意深则文深,意浅则文浅。清代王原祁说得好:“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今天,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写作实践,探究出了审题和立意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不过审题立意那可是一门大学问,要掌握这门学问,下来还得多花时间和功夫。刘老师觉得,作文其实不是一件难事,但必须要热爱。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写作助力生命成长。最后,祝愿你们2024乘风破浪,决胜中考。下课!作业设计1.基础性作业:完成语文书P42页写作训练题的审题和立意。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2.拓展性作业:尝试写2023年乐山中考作文。【附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昆明的雨》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季,作者汪曾祺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同学们,相信你生活中也有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也有人的美、人的诗意。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篇文章,告诉读者吧。要求:①在材料含义范围立意,自拟题目,自选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暴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