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歌创作的技巧。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意境美。
难点:品味诗人用词,领悟创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通过展示荷花图片或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关荷花的诗词,引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师:(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荷花多美啊!荷花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对象。你们知道吗,有很多古诗词都是描写荷花的。
学生:(观看图片,表现出兴趣)
教师:那么,你们能想起哪些关于荷花的诗词呢?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诗句)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描写荷花的经典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一:在送别林子方。
追问:①是谁在送别林子方呢?②猜一下他们两个人是什么关系?
预设二:在净慈寺送别。
出示净慈寺图片。
净慈寺在西湖边的南屏山上,是西湖历史上最著名的寺院之一。
师:那是在什么时候送的呢?
预设三:早上送别,晓出
晓就是指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积累表示早晨的词语,读一读:破晓、拂晓
2.再读诗题,注意停顿。
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4.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毕、竟、映
5.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1)师范读首句
(2)画一画诗的韵律
(3)多种形式诵读:个别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三)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1.结合注释和译文,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接下来,我们结合注释和译文,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教师详细讲解诗意,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就在净慈寺外,看着那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和盛开的荷花,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闭眼想象,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毕竟”、“无穷碧”、“别样红”等,体会其精妙之处。
4.分析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方式,领悟诗人的创作技巧。
教师:这首诗中有一些非常精妙的词汇,比如“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词汇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除了用词精妙外,这首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你们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吗?
(学生分析并领悟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5.朗读背诵,深化理解
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分组读、男女生对读
6.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并尝试默写。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教师:除了这首诗外,你们还知道其他描写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吗?请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描写荷花的诗词或文章)
教师:最后,我鼓励大家尝试创作与荷花相关的诗文或画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在你的作品前欣赏和点评。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要尝试创作)
(五)学写生字,完成练习
1.仔细观察“穷”、“莲”、“荷”,发现了什么?(都是上下结构),这些上下结构有不同吗?(“穷”是上宽下窄,“莲”、“荷”上窄下宽)写字要细致观察结构。
“湖”字也有特别要关注的笔画,中间的“竖”是最高的,写字要留心特殊的笔画。
写“穷”、“莲”、“荷”、“湖”。
(六)作业超市(联系生活,任选两题,完成练习)
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写一写。
2.扩写:杨万里在描绘西湖美景和荷花的艳丽时,只用了短短两句,请同学们查找西湖及荷花的资料,对西湖美景进行扩写练习。
3.反馈交流:同家长交流今天的学习,并且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