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习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化。
【重、难点】
二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掌握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化。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任务一】阅读教材导语及第一目内容,指出这次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及影响。
原因:
特点:
影响:
(二)法西斯主义
1.概念: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是古罗马帝国执政长官的权力标志。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否则立即绳之以斧钺。今天,“法西斯”是独裁、暴政、恶行和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一目,列举法西斯势力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兴起的史实。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任务三】阅读教材第一目中的“史料阅读”,简述法西斯主义的特征及其兴起的背景。
特征:
背景: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亚洲 欧洲
背景 ①世界 重创日本经济;②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 妄图把 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 ,最终征服 。 ①世界 重创日本经济;②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信任, 势力迅速发展;③ 利用民众对《 》的强烈不满,煽动 ,得到广泛支持。
过程 ① 年,日本军队发动 事变,侵占中国 。② 年,日本建立军事 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 。 ① 年, 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 ;③1936年, 和 结成 。
影响 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 。
英法的绥靖政策
1.含义: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2.表现:
(1)1938年,德国吞并 ,并对 提出领土要求。
(2) 与德意签订《 》,把 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实行 政策。
3.影响:助长了 国家的侵略野心。
【任务四】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不平衡。(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 体系日益不满。)
2.1929—1933年世界 冲击: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 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3.极端 主义:是法西斯国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在动力。
4.西方国家的 政策: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 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 》,客观上导致祸
水西引,也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6.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侵略行为: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被各
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
1.总体过程:从 逐渐发展到 。
2.概况
【任务五】阅读教材第二目并结合下图,概述二战的进程。
1931年,
1937年7月7日,
1939年9月,
1941年6月,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
1945年5月8日,
1945年9月2日,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打击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
2.中国人民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3.但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随堂演练】
1.1937年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后,便确定了对德政策的基调:“只要我们能和德国人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用铅笔将他们的怨恨和要求圈划一遍,那么,整个紧张的局势就能极大地缓和。”这一行为(  )
A.缓和了英德之间的矛盾 B.维护了欧洲的持久和平
C.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D.反映了英国政客的荒唐
2.一位亲身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记者在其作品中写道:“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这些大国”的主要目的是(  )
A.确保本国的既得利益 B.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C.遏制法西斯侵略扩张 D.协调欧洲国际关系
3.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建立起所谓的“东方战线”。该战线的建立(  )
A.增强了波兰对抗德军进攻的实力 B.客观上加速了波兰的迅速败亡
C.助长了德军攻占欧洲大陆的实力 D.保证了苏联西部边疆地区安全
4.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了以大西洋宪章为宗旨的《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这一举动(  )
A.成功挫败德国对波兰的突袭计划 B.消除了各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C.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促使世界大战发展到了全球阶段
5.下图是讽刺20世纪3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漫画,漫画中戴礼帽的人物代表英法两国,后面的观看者代表美国,小旗上写的是“去东方”,盘中肉上写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据此推断,这一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英法等召开慕尼黑会议
C.德国撕毁条约突袭苏联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知识点二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一、雅尔塔体系
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 、 、 和 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 ”
主要 内容 ①重新确定 国家的版图 ②审判战犯,肃清 主义和 主义 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 ,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④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⑤成立
评价 ①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 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 ②消极性:是大国相互 的产物,带有明显的 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二、联合国
1.成立时间: 年 月24日。
2.性质: 组成的 ,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 秩序。
3.宗旨:维护国际 ,加强 ,促进全球经济社会 。
4.原则: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 ,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 ”原则。
5.作用:使 和 具有更强的 。
三、国际格局的变化
1.背景:
(1)欧洲严重衰落: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致命打击,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2)美国霸权确立: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 和 强国。掌握 权和 权,一度垄断 。
(3)苏联影响提升:经济逊于美国,但 和 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2.变化:二战后,国际格局从 中心走向 对峙的 格局。
【任务六】完成下列问答题
阅读教材第三目及“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图,指出这次会议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
阅读教材第三目中的“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图,你从中获取了什么历史信息?
3.阅读教材第三目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随堂练习】
6.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  )
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 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C.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 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
7.右图为二战后成立的某国际组织总部前的一座雕像——《铸剑为犁》。据此可知,该国际组织的宗旨和主要任务是( )
A.消减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
B.稳定国际汇率,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D.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
8.下列图片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共同特征是(  )
A.大国合作共赢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大国强权政治 D.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9.下图为1931年10月刊载的讽刺漫画《通往繁荣之路》。一名美国男子正迷茫地看着指示牌上凌乱的信息:就业、失业;储蓄、消费;增加建设;谨慎、大胆。还有一块绕柱两圈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就在拐角处”(Just Around The Corner)。下列选项中,对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①美国正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
②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自相矛盾
③美国交替使用反危机手段摆脱“滞胀”困境
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导致失业率上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凡尔赛和约》不仅把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德国,还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掠夺。而在雅尔塔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而不是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由此可见,相比于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  )
A.确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B.保障了战胜国的利益
C.有利于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 D.改变了传统国际格局
11.“抗日何所恃?忠贞与汗血。”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发表宣言:“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次会议召开地点所处地区是( )
A.西亚 B.东欧 C.北非 D.东亚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 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 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 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时空坐标】
1931.9 1937.7 1939.9 1941.6 1941.12 1942.1 1945.9
【知识小结】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