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习目标】
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重、难点】
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一、冷战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一目,指出什么是冷战?为什么会出现冷战?
含义
原因
【任务二】完成下列填空:冷战的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年3月,“ ”演说发表,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 。 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 立 。
经济 美国实施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 ,形成以苏联 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军事 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 “ ”。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 年,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 ”。
地缘 政治 直接导致 和 于 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二、两极格局
1.形成: 世纪 年代 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 正式形成。
2.特点:两极格局是 和 的。 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 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 、 等。
【图解历史】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
【任务三】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列举两极格局形成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为什么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阅读教材第一目并观察下面的漫画,思考: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对西欧
国家实行的哪一项经济政策?其实质是什么?
【随堂练习】
1.1946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由此可见(  )
A.苏联率先挑起了冷战 B.二战后美苏从大国合作走向了对抗
C.报告背景是北约的成立 D.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无法和平共处
2.二战结束后,美国利用“它”将遏制西欧可能产生共产主义政权的计划与本国制造商和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世界银行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知识点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的发展
1.时间: 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后。
2.特点: 既有 ,又有激烈的 。
3.表现:
①缓和:美苏开展 。
②对抗:发生了 危机和 危机。评价:这两次危机虽没达到
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 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①西欧: 的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 ”的追求 ③ 和 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原因:苏联的 主义和 主义 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 关系破裂
中国的发展 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 的合法席位、 美国总统 正式访华 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万隆会议: 年,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 ” ②不结盟运动: 年,在南斯拉夫等国倡导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提出 和 ,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也是 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二、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①西欧: 的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的“ ”及其要成为“ ”的追求。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原因:苏联的 和 。 ②表现:A 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B 关系的破裂。
中国的发展 ①标志事件:拥有“ ”、恢复在 的 、美国总统 正式访华等。 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 力量。
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万隆会议: 年,29 个 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 ,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 ” ②不结盟运动: 年,在 等国倡导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是不结盟运动 的 。意义:是 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2.影响: 对 造成了有力冲击。
【易错点拨】
不结盟运动并不是不跟任何国家结盟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任务四】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教材第二目中的“第二次柏林危机时美苏坦克对峙的场景”及“古巴导弹危机”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思考: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最终化解有何相同之处?这体现了冷战怎样的基本特点?
相同之处
基本特点
阅读教材P114页第二目中的“史料阅读”,思考:20世纪七十年代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
变化
根本原因
【随堂练习】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已认识到建立一个泛欧联盟是确保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重新提出这一思想并付诸实施。为此,欧洲成立了( )
A.国际联盟 B.北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世界银行
4.1964年中法建交被称为“外交核弹”。中法建交后,美国深感“愤怒”,中日设置永久性贸易代办处,英国考虑与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另有部分西方国家则产生了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的愿望。中法建交后各国的连锁反应说明了(  )
A.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出现
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D.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知识点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一、美苏关系
时期 特征 苏联 美国
20世纪 70年代 日趋 紧张 1979年,入侵 。 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 ”,企图拖垮苏联。
1985年以后 走向 缓和 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裁军:1987 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 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③战略收缩:苏联从 撤军,宣布不再干涉 事务,同意 。
二、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 年 。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
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 弊端。
②直接原因: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 ,放弃 的领导地位。
③外部: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 ”攻势。
3.影响:
①苏联解体, 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 随之结束。
②两极格局中出现的 不可逆转。
【思维升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加强。
【随堂练习】
5.1980年,美国电台“美国之音”连续播出有关波兰罢工进展、述评、访问等系列节目;1981年,电台的波兰语节目从每日2.5小时猛增至7小时;1982年夏,电台每天在早间节目中播放蛊惑人心的歌集《愚蠢的行为》。美国此举旨在(  )
A.扩大与波兰的文化交流 B.对波兰实施“和平演变”
C.高度关注波兰政治局势 D.遏制苏联对欧洲的影响
6.下图所示为获得1991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的作品。照片中一位年轻人正在用锤头和凿子拆毁柏林墙。该作品(  )
A.表明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B.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瓦解
C.展现了民众对结束对抗的迫切渴望 D.体现了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
7.下图是冷战时期苏联杂志发表的一幅漫画,漫画名称为“美国式和平”。这幅漫画表现了冷战期间(  )
A.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苏联对美国的敌视态度
C.美苏大国之间的对抗 D.军备竞赛中美国领先
8.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电文:“苏联听不进理智的逻辑,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美国要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这说明当时(  )
A.美苏冷战初现端倪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
9. 如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了( )
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 B. 意识形态的斗争
C. 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 D. 冷战对峙的加剧
10.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 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 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 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 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宣传与争夺
【时空坐标】
1947年 1949年 1955年 1961年 1962年 1967年 1991
【本课小结】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