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共23题,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天问》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屈原的一篇长诗,也是其代表作之一。通篇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诗篇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硕和战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这体现了( )www-2-1-cnjy-com
①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奋勇前行
④民族文化具有时代特征,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本题3分)中华民族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创新性
②包容性
③连续性
④统一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本题3分)为响应我县“长寿之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源之县、绿色之县”的形象宣传,叫响“如东太美、顺风顺水”的城市品牌,2017年5月28日,“最吉祥文化讲坛”首期活动在如东会议中心开讲。这一活动有利于【出处:21教育名师】
A.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打造文明城市品牌 B.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解放文化生产力
C.坚决抵制不良习俗,践行精神文明建设 D.全面承袭传统文化,保持地方特色
4.(本题3分)2022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24届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见下图),融汇了中国书法及冰雪运动元素。标识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③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本题3分)2021年7月7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共同推出“健康中国游——太极拳和中医药文化”微课堂,助力澳大利亚民众强身健体,提高抵御病毒的能力。“太极拳”微课堂引领澳大利亚民众实践太极拳健身课程,走进太极世界;“中医药文化”微课程介绍中医药文化的基础,并进行推拿动作教学,使之成为澳大利亚民众学习中国文化的窗口。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版权所有:21教育】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成果 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本题3分)《说文解字》中写道:“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晨也。”形象为朝阳与小草,表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草木,意为早。通过《说文解字》的解释以及下图中汉字“早”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2-1-c-n-j-y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往往形象生动、内涵丰事、寓意深刻 ④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7.(本题3分)甲骨文是迄今为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在全世界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约1/5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守望汉字文化,要以敬畏之心守护经典,让甲骨文沉睡于博物馆
②中国古文字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有重要影响
③进入数字时代以后,人们无须回看历史,而要重开人文新境
④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有利于中华文化在国际上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本题3分)据调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最合适的标题是
A.普及书法,海纳百川 B.书写汉字,全盘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9.(本题3分)宋锦源于宋代,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地在苏州,其质地精美、工艺独特,被誉为“锦绣之冠”。自宋锦以“新中装”的现代中式礼服形式亮相APEC之后,苏州宋锦便以高贵优雅的崭新形象走向世界。材料说明
①全盘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
③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④政治活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本题3分)火文化经历了数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其中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大地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海南岛的黎族地区却保留至今。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 )
①钻木取火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化遗产对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1·c·n·j·y
12.(本题3分)中华文化的作用
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 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也是我们最深厚的 。
13.(本题3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核心思想理念包括 、重民本、 、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 、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 、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 和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 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 。
14.(本题3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既是一个“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今天,我们要坚持 ,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当代价值:
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 才能更好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 ,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 。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的诸如 、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21*cnjy*com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 、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5.(本题3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得来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 、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 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文化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
17.(本题2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
18.(本题2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
19.(本题2分)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自身的发展。( )
20.(本题2分)我们要坚决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 )
四、主观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睦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好、协和万邦的民族美德和对外“厚往薄来”“宣德于外”的优良传统,这种美德和传统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基于中华民族“和为贵”哲学思想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与周边国家邦交关系中。今天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和而不同”、与邻为善的思想与周边国家实施睦邻友好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为何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睦邻思想的当代价值。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2021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春节和元宵节,通过电视和互联网推出的,展现河南文物资源的《唐宫夜宴》和《元宵奇妙夜》两个节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的热议和点赞,甚至在国外许多网站上也被大量转发和评论。数据显示,“元宵奇妙夜”话题的阅读量、观看量超过6亿,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的网络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0%以上,上榜全国十大线上本地预订人气景区。21教育网
《唐宫夜宴》让潮流和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舞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运用5G+AR技术,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制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元宵奇妙夜》采用“传统文化十现代科技”的手法,将厚重历史与综艺节目结合起来,以河南博物院展示的一组彩绘乐舞女俑为文化向导,同时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舞乐俑的生活场景及动感情愫融入作品,在河南博物院就地“复活”观赏文物,“转场”到洛阳城的应天门瞰盛唐风采,“穿越”到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醉心上元灯会……充分展现古都的厚重历史文化。
当传统变成了可以触摸、感同身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常生活,当冰冷的文物有了“温度”、传统的民俗文化有了新的延续形式,传统文化重新回到年轻人的视线之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才能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在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过程中的作用。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 ( http: / / www.21cnjy.com )0周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化身“网红”,让沉睡在博物院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宫门”,走进百姓生活,让故宫“活起来”了。自2018年起,故宫推出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电视综艺节目和丈博类节目,将故宫的历史沉淀与文化意蕴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到2019年12月,故宫文创产品研发超I.I万件,朝珠样式的耳机、顶栽花翎式的防晒伞、“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折扇、“格格钓金龟婿”的书签、“朕知道了”胶带等一系列“萌系”的文创类产品,成为人们争相追赶的潮流单品,让很多人从路人转成故宫的粉丝。故宫还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起一座“数字故宫”,让故宫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被公众所触碰。“故宫热”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风,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www.21-cn-jy.com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故宫博物院是如何让故宫“活起来”的。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错误。
②: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象的发问,“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硕和战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②符合题意。
③: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意在体现中华民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励无数中国人奋勇前行,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体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体现民族文化具有时代特征,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A
【详解】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①正确。
②④: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统一性相关知识,②不符合题意。
③: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可见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③正确。
故本题选A。
3.A
【详解】材料表明,举办“最吉祥文化讲坛”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如东县的形象宣传,叫响“如东太美、顺风顺水”的城市品牌,可见,这说明这一活动有利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打造文明城市品牌,故A正确;材料强调对如东县进行城市形象和文化进行宣传,不涉及文化产业,也不涉及抵制不良习俗,故BC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不能全面承袭,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比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生产目的 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 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
资本来源 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于不同经济成分
机构性质 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 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
运营机制 事业机构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维持其生产与服务活动,以寻求最高社会效益为原则 企业的本质是以少投入、多产出、追求最高经济效益为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矛盾的
调控方式 对事业单位,国家可以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调控,要求它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怎样为大众提供服务 对企业单位,一般地说,是以间接调控为主,主要包括法律、税收政策引导和价格杠杆等
作用 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非常重要 对于提高产业发展的文化含量,满足社会多层次文化需求,提升产业发展的档次,具有积极的作用
联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4.A
【详解】①②:“冬梦”融汇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书法及冰雪运动元素,标识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表明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①②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③: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 ,③错误。
④:题干中冬梦的设计融汇了中国书法及冰雪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素,实现了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题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C
【详解】①: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华文化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的说法错误,①不选。
②④:开展“健康中国游——太极拳和中医药文化”微课堂,体现了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②④入选。
③:材料并未涉及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成果,③不选。
故本题选C。
6.C
【详解】①: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①说法错误。
④:大众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说法错误。
②:图中汉字“早”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②正确。
③:题中《说文解字》的解释,说明了很多汉字形象生动、内涵丰富,③正确。
故本题选C。
7.C
【详解】①:守护经典,还要传承经典,①中“让甲骨文沉睡于博物馆”说法明显错误。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③中“无须回看历史”的说法错误。
②: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约1/5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说明中国古文字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有重要影响,②符合题意。
④:甲骨文人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有利于中华文化在国际上传播,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D
【详解】略
9.C
【详解】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全盘继承,①错误。
②:材料揭示了宋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②符合题意。
③:由材料信息可知,对宋锦的创新(“新中装”的现代中式礼服)使宋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以高贵优雅的崭新形象走向世界),③符合题意。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10.C
【详解】试题分析:庆祝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节日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错误。通过材料中数千年火文化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正确。黎族的钻木取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
考点: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遗产的作用。
点评:学生必须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遗产作用等基础知识,对于题目中未涉及到的详细信息要多思考,然后排除错误选项。
11.突出优势
【详解】略
12. 人类文明 突出优势 文化软实力
【详解】本题是填空题,根据教材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13.(1) 讲仁爱 守诚信
(2)自强不息
(3) 社会和谐 源远流长 凝聚力 文化特质 文化软实力
【解析】略
14.(1)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 继承 精神标识 价值观 革故鼎新 求同存异
【详解】(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故本题各空依次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1·cn·jy·com
(2)当代价值
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来源:21cnj*y.co*m】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本题各空依次是:①继承②精神标识③价值观④革故鼎新⑤求同存异。
15. 创造 交流 世界各国
【详解】本题属于课内填空,直接根据教材回答即可,详解略。
16.错误
【详解】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非都具有时代的先进性。故本观点错误。
17.错误
【详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题中说法错误。
18.错误
【详解】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而不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故题中说法错误。
19.错误
【详解】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成果”。故题中观点错误。
20.错误
【详解】首先,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其次,“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全盘否定本民族文化的错误倾向,故本题说法错误。
21.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睦邻友好、协和万邦的民族美德和对外“厚往薄来”“宣德于外”的优良传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而不同”、与邻为善的传统睦邻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合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析】背景素材: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睦邻思想的当代价值
考点考查:“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国或我们,需要调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自古就有睦邻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协和万邦的民族美德和对外“厚往薄来”“宣德于外”的优良传统→可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②:中华民族坚持“和而不同”、与邻为善的思想与周边国家实施睦邻友好政策→可联系“为国家间建立友好邦交关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而不同”、与邻为善→可联系“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
22.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重要因素。②现代科技的应用拉近了人们与文物距离,在观众的感同身受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形式。③改变了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通过电视与互联网扩大了受众群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实现了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的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培养了更多的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分析】本题以展现河南文物资源的《唐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宴》和《元宵奇妙夜》两个节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的热议和点赞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说明现代科技在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过程中的作用。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理论范围是文化生活。结合材料“《唐宫夜宴》让潮流和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舞台运用5G+AR技术,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制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可知,现代科技的应用为拉近了人们与文物距离,在观众的感同身受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形式;结合材料“2021年春节和元宵节,通过电视和互联网推出的,展现河南文物资源的《唐宫夜宴》和《元宵奇妙夜》两个节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的热议和点赞,甚至在国外许多网站上也被大量转发和评论。数据显示,“元宵奇妙夜”话题的阅读量、观看量超过6亿,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的网络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0%以上,上榜全国十大线上本地预订人气景区。”可知,改变了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通过电视与互联网扩大了受众群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结合材料“《元宵奇妙夜》采用“传统文化十现代科技”的手法,将厚重历史与综艺节目结合起来,以河南博物院展示的一组彩绘乐舞女俑为文化向导,同时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舞乐俑的生活场景及动感情愫融入作品,在河南博物院就地“复活”观赏文物,“转场”到洛阳城的应天门瞰盛唐风采,“穿越”到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醉心上元灯会……充分展现古都的厚重历史文化。”可知,实现了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的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培养了更多的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21*cnjy*com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21cnjy.com
23.①继承传统,推陈创新,积极推动内容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吸引人们关注传统优秀文化。②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③依托故宫的文化资源,开发各种文创产品,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交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推动“数字故宫”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故宫文物新的生命力。⑤推动故宫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故宫,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分析】本题以紫禁城建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600周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故宫博物院是如何让故宫“活起来”的,考生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答,①继承传统,推陈创新,故宫推出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电视综艺节目和丈博类节目,将故宫的历史沉淀与文化意蕴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积极推动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②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相结合,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③要依托故宫的文化资源,开发各种文创产品,故宫文创产品研发超I.I万件,朝珠样式的耳机、顶栽花翎式的防晒伞、“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折扇、“格格钓金龟婿”的书签、“朕知道了”胶带等一系列“萌系”的文创类产品,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故宫还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起一座“数字故宫”,让故宫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被公众所触碰,不断推动“数字故宫”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故宫文物新的生命力。⑤“故宫热”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风,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要不断推动故宫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故宫,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点睛】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
①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④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