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主题中提出以下要求。(一)内容目标1.2-2-3 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2.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3.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4.2-4-6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二)活动建议1.指导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历史年表等工具,对照今日中国的版图,展现中国疆域的历史演变。2.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学,在历史地图上标明当时中国疆域内各古代民族的名称和区域;对照今日中国的版图,分时段描绘古代民族交融的图景;讲述古代民族交往、交流的故事,课组织学生自主收集、补充本地相关事例。3.讲述有关实例,应对照当今世界地图,帮助学生不但知道历史上中外交往的过程,而且识记相关区域的范围和地理位置;不但认识有关事件发生的缘由,而且了解这种交往带给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组织学生讲述其生平业绩,讨论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评价其是非功过。二、课标解读(一)解读依据2011版课标、2011版课标解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1.关键词唐朝疆域;民族关系;文成公主;玄奘;鉴真;对外交流2.学习要求本课时对应课标中,课标中涉及的知识名词有:历史版图、民族交往、交融事例,多民族国家共同缔造,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等。涉及的行为动词有“列举”“讲述”“知道”“说明”“认识”“评述”等。“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包括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教材选取了文成公主进西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史实,展现大唐风貌及其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盛况。结合课标解读、教师用书的相关内容,本课时学习应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唐朝疆域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民族交往中的重要人物(唐太宗、文成公主)和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玄奘、鉴真),了解相关史实概况,知道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理解并体会唐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认识其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阅读唐朝疆域图,了解唐朝疆域及其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知道文成公主、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史实,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通过唐使一“取”一“送”的文化交流活动,理解唐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历史材料,了解文化交流活动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唐朝与少数民族、亚洲各国频繁交流的史实,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和睦的民族政策和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文化的发展。(四)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1.把握教学重点“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史实”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史实,了解唐朝文化特征,知道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当时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邻国之间关系的影响,理解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对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感悟开放与交流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三位“文化使者”文成公主、玄奘、鉴真及其文化交流史实帮助学生学习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历史,引导学生评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但忌过于侧重评析人物事件,而忽略大历史时空纵横比中的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进程及其影响,这个时代的文化丰富的世界性,我们不仅开怀迎来他国文化,同时亦将本国文化欣然送去。2.天竺和印度的含义天竺,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包括印度半岛。印度,今印度半岛上印度共和国。3.唐朝对外交流概况(1)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来华,向中国皇帝进贡,贡品多为珍稀宝物,这也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2)唐朝的文化显示无比的自信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因其自信,所以唐朝能够对外部世界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把域外的文化的精髓都吸收到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中来,兼容并蓄。(3)大化革新之后,日本非常注重与中国的交往,曾13次派 遣唐使团来唐,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4) 唐朝承继了汉魂的文化传统,也接受了两晋南北朝以来学术思想上的新发展,并且把边地各族的文化都吸收到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中来。唐朝不仅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而且善于利用域外的文化的精髓,如印度文化。三、重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掌握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史实,了解唐朝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的特点,理解唐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确定原因:秦汉之后,隋唐再一次跨入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而盛世唐朝更是一个制度开放和社会开放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华、科技发达、文化昌盛,国际威望至盛,因此,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相比过去更为开明开放,民族关系空前融洽,对外交流频繁。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史实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唐朝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的特点,理解唐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达成教学目的。突破方案:根据教学内容,整合相关知识,梳理学习主线,设置梦回大唐──文化使者──今古评说三大环节版块,合理利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史实,学生在一步步掌握史实的过程中,理解并概括朝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文化交流史实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产生的影响,学会利用史实评析历史人物。确定原因: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对唐朝的外交盛况和民族关系能够形成较好的感性认知,但是对于交流中促成唐朝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发展和影响,学生的认知比较片面,往往只能理解唐朝文化对他国的影响而忽略了唐朝盛世繁华也是因为他国的到访、交流而更为昌盛。此外,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如鉴真,很多学生由于对日本的个人情绪而认为鉴真东渡是“出卖”本国文化,教师有必要进行正确引导拨乱反正,培养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同时懂得正是博大的胸怀和有容乃大的精神才创就了大唐的盛世文明,才有了今天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产生的影响,学会利用史实评析历史人物。突破方案:通过文化交流史实的学习,由点到面地延伸出唐朝对外交流过程中的影响,从而理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此难点的突破是在每一环节的学习探究中点点渗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如教授民族关系环节时,展示“漫漫和亲路”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文成公主进藏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 ”“这些嫁妆对西藏人民生产生活有什么作用?”“文成公主瘦弱的双肩能挑起唐朝和吐蕃友好邦交的重任吗?”启发学生从生产生活等角度思考文成公主入藏后,西藏的宗教文化、农业生产、手工技艺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然后展示西藏民歌和大唐疆域图,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深刻体会开明的民族政策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更是使得大唐和少数民族区域“和同为一家”,促进民族融合,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外交流环节的讲授过程中,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艰辛,体会玄奘和鉴真的可贵精神,继而思考“历时17年,行程5万里,从遥远天竺归来的玄奘,带回了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玄奘西行的贡献、意义。设置悬念日本佛学家上山大峻:“一提起鉴真,日本人的眼泪就要流下来!”,引导学生猜测“鉴真东渡会带什么去日本?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并在思考过程中对比并体会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意义,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课堂的最后,利用外交图片《客使图》和鲁迅评论:“ 那时(唐朝)我们的祖先们,对于自己的文化保有极坚强的把握,决不轻易动摇他们的自信力;同时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恢廓的胸襟与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轻易地唾弃”,引导学生跳出时空,利用如前所学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站在大历史的宏观角度去思考并交流感受,在交流过程中探究并总结唐朝的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产生的影响,继而教师循环播放大唐盛世图片升华,由此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经由从感性认知(了解史实)──理想认知(理解意义)──感性认知(深刻感悟)三层洗礼,突破难点教学,达到教学目的。四、教学策略1.采用历史案例教学,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教学素材创设历史情境用三位历史文化使者引领学生走进课本,走进历史,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2.采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环节一:【梦回唐朝】??课前图片循环播放走进历史长河,聆听历史的声音,回眸唐朝,请用一句话形容你所看到的。学生感受唐朝氛围生:繁华、开放等,学生根据课前图片提示及自己所了解的唐朝历史认知进行回答。营造大唐恢宏壮阔的氛围,用大气华美的大唐盛世文化导入新课,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刺激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环节二:【漫漫和亲路】?今天,我们一起随着文化使者来领略这千年的文化绝响吧。1.教师展示大唐疆域图Q:千年前的唐朝,观察大唐疆域图,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和邻国?他们与唐朝关系如何?2.教师展示文字材料Q1:他们为什么要求与唐朝和亲?Q2:文成公主进藏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Q3:历经整整三年,文成公主终于抵达拉萨,她瘦弱的双肩能挑起唐朝和吐蕃友好邦交的重任吗?3.教师呈现藏族民歌(总结)正如西藏民歌中所唱的,文成公主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受西藏人民爱戴。Q4: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4.教师再次展示大唐疆域图总结:在开明的民族政策下,民族关系和睦,大唐空前繁盛!1.生:读图,从图中获取关键信息并回答。生:唐朝国力强大,文化发展,与唐朝联姻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生:结合文字材料和课本内容提炼关键词并回答,同时分析“嫁妆”和“随从”可能给吐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生:结合史实回答。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学生读图寻找疆域四至和少数民族都护府1.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描述唐朝疆域及其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2.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民族政策,及唐蕃友好对发展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环节三:?【开怀“迎”来,欣然“送”去】1.【文化使者—玄奘】教师展现文字资料:看,这位行者正向我们缓缓走来,他是谁?你知道关于玄奘的故事吗?教师展示玄奘档案Q玄奘信仰佛教,考考大家,佛教是我们本土的宗教吗?那么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历史上玄奘西行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来自大唐的精彩报道。教师展示视频──玄奘西行。Q:历时17年,行程5万里,从遥远天竺归来的玄奘,带回了什么?说明:(天竺,古代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他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教师展示玄奘对中外交流所做的贡献(图片)学生根据资料和已有知识猜测──玄奘。??学生回答。???学生回忆已有历史知识,回答佛教传入历史。????2.【文化使者—鉴真】过渡:正是这种开怀迎来的胸怀造就了无比辉煌的大唐盛世文化,作为远亲近邻,一衣带水的中日之间交流不断。教师展示遣唐使者图片。教师展示鉴真图片Q:鉴真东渡一帆风顺吗?Q:鉴真东渡会带什么去日本?Q:鉴真东渡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总结)鉴真将大唐文化欣然送去,对日本的贡献真是相当大。难怪日本佛学家上山大峻:“一提起鉴真,日本人的眼泪就要流下来!”日本人至今缅怀他。学生体会璀璨的文化吸引各国使节来唐学习。?????学生阅读并总结鉴真六次东渡经历。?学生根据所学猜测?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文化使者一西一东,通过案例、讨论播放视频等方式直观呈现,吸引学生注意,扩展学生视野,了解大唐对外交流盛况及影响。课堂小结:环节四:【今古评说】教师展示唐外交图片及鲁迅评论,请学生结合所学,谈谈感悟。展现大唐疆域图及今天唐人街图片。总结结合本课所学和鲁迅的评论,评析唐朝盛世,再一次体味唐朝的繁华源于兼容并蓄和开放交流。让学生学习历史后,站在时空观的角度重新体味唐朝,升华本课主旨,同时这样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课是在讲授完隋的兴亡唐的兴衰之后,围绕“开放”“革新”的时代特色展开,与前课构成递进关系,又为下一课唐代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做好铺垫,时序清楚,层次清晰,本课在教学活动中秉承生本课题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探究为主题,让学生真正走入历史、感受历史、体味历史,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解读历史材料,探究历史问题,并在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提炼关键历史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反复利用唐朝疆域图,引导、突出、深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主旨,体现文史结合、史地结合的历史观。(2)本课以三位文化使者为引,以点到面窥见唐朝民族关系和外交文化,体会唐朝盛世。在历史情境设置中引导学生参与历史学习活动,置身于历史的时空中思考并交流,并通过名人评论升华本节课的主题。(3)本节课课件制作精美,前后主题呼应,背景音乐余音绕梁,乐声中催发学生思考和体悟。教学设计巧妙,注重突出重点难点,环节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利用各种图片视频和历史史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同时,重视适当地对教材中进行引申,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串联、积累、加工,从感性体悟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深刻的大历史观认识。2.不足之处(1)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时间比较仓促,新教材中加了文成公主进西藏的内容,虽然进行了教材内容的整合,但整堂课的内容仍然比较繁冗,在课堂驾驭和时间把握仍然需要做调整。(2)问题的设计上:小问题比较琐碎,针对性不强,也没有梯度层次感。(3)课堂细节的处理上: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必须要足够,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本堂课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够精简,过渡语不够精辟。《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唐朝民族关系融洽,唐太宗被称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主要原因是( )A.唐朝势力强大 B.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太宗本人的素质 D.唐朝繁荣的经济【解析】此题考查唐朝民族政策。【参考答案】B。2.(2014·广东省·题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题1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题1图【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疆域图中少数民族政权吐蕃的地理位置。【参考答案】A。3.(2014·广东珠海·题19)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的僧人是(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解析】此题考查玄奘西行史实。【参考答案】C。4.(2014·天津市·题2)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以亲身见闻写成的一部重要书籍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解析】此题考查玄奘西行的成就。【参考答案】C。5.(2013·辽宁大连·题19)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和亲联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唐朝对外交流史实,①和亲联盟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排除。【参考答案】A。6.“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 )A.吐蕃 B.回纥 C.彝族 D.白族【解析】此题考查唐朝民族关系,汉藏关系亲如一家。【参考答案】A。7.大唐盛世文化吸引着无数世人的顶礼膜拜,几乎欧亚每个国家都进入过这片神奇的土地,国际声望至圣,直至今天外国友人仍称我们为( )A.中国人??????????? B.汉人 C.华人???????? D.唐人【解析】此题考查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参考答案】D。8.下图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A.祖国统一 B.中外交流 C.民族团结 D.社会繁荣【解析】此题考查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参考答案】B。9.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在央视《玄奘之路》纪录片中的是( )A.促进中印文化的交流 B.写成《大唐西域记》C.带回佛经657部 D.修建唐招提寺【解析】此题考查玄奘西行成就。【参考答案】D。10.“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解析】此题考查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11.(2014·湖北荆门·题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民族是什么?并请举例说明。(2)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解析】此题(1)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政策特点和表现的理解;此题(2)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概括对鉴真东渡史实和影响。【参考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册封回纥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如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回答1点)(2)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启示: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12.(2014·广西崇左·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汉藏一家亲结合所学知识,试用唐朝的史实说明题图中提及的汉藏人民早就是“一家人”了。【解析】此题考查唐朝民族关系史实。【参考答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部(或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三、综合探究13.无论古今,世界文化之树在开放与交流中相互影响,绚丽绽放。唐朝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民族和睦,对外交流频繁,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无比繁荣的时代。那时的我们以汇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在一迎一送间促成了交流和发展,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创造了大唐灿烂文化。(1)请你查阅资料,举例说说“世界文化之树在开放与交流中相互影响”。(2)让历史照亮未来,请你谈谈大唐盛世给我们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启示。【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影响的理解,拓宽学生认知范围,感受唐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同时学以致用,思考今天如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参考答案】(1)如①玄奘西行《老子》等文化典籍、造纸术传入古印度;②写成《大唐西域记》,促成佛教传入唐朝;③大大促成了中印文化交流,印度的歌舞、音乐、雕刻、绘画、医药学、天文学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如七曜历、九执力传入中国。④鉴真东渡,将王羲之书法、中国古典文集、佛教文化、医学典籍等传入日本,建造唐招提寺,给日本文化、宗教、艺术、建筑、医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⑤唐朝民风开放,大量外族移民入住,生活习俗受各国影响,如百姓穿胡服、打马球,妇女梳椎髻、乌蛮髻,着吐蕃妆,餐桌尽供胡食。(写出一到两点即可)(2)坚持开放与交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不全盘否定,也不照搬全用,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发展创新。课件22张PPT。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漫漫和亲路公元640年,以大臣禄东赞为首的吐蕃王朝使团带着无数珍宝从吐蕃出发到长安求娶公主。到了长安城后他们发现到唐朝来求婚的不是吐蕃一家,还有来自天竺、大食等国的使者也带了丰厚的礼物希望能娶到美丽贤惠的公主,长安城内一时热闹非凡。“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唐太宗 “天可汗”漫漫和亲路贞观十五年隆冬,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送嫁队伍在礼部尚书李道书的带领下护送文成公主进藏,他们带着丰盛的嫁妆,经甘肃到青海,过日月山向西南前行,裹着西域的黄沙,披着高原的风雪,文成公主踏上了漫漫的和亲路。漫漫和亲路释迦牟尼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烹饪事物,各种谷物、蔬菜种子等,营造与工技书籍60种,4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四种,医疗器材6种。 ——《吐蕃王朝世袭明鉴》漫漫和亲路历经整整三年,文成公主终于抵达拉萨,她瘦弱的双肩能挑起唐朝和吐蕃友好邦交的重任吗?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感谢你啊!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啊!你就是藏族人民永远的圣神!漫漫和亲路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 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金城公主壁画像图4—28 开元29年(741年)唐朝疆域图他,曾艰苦西行,只为求法宁死不悔;他,曾翻译经书1335卷,将佛教传播推向一个巅峰,他,印度学者评价为:一位伟大的使者,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中文名:玄奘(602—664)国籍:唐朝民族:汉族职业:僧人,翻译家,旅行家信仰:主要事迹: 佛教玄奘西行边看边想:从遥远天竺回来的玄奘,带回了什么?玄奘对中外交流所作的贡献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与《大唐西域记》的核对,找到了那烂陀寺遗址。开怀“迎”来“一提起鉴真,日本人的眼泪就要流下来!” ——日本佛学家上山大峻(当代)√佛经佛像佛具能工巧匠中医书籍、用品经典书画……(688—763)鉴真东渡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奈良唐招提寺王羲之《丧乱帖》真迹到达日本后,在鉴真的指导下于东大寺毗卢遮那大佛殿前筑了一座戒坛,确立传戒法规,是日本律宗之祖。“一提起鉴真,日本人的眼泪就要流下来!” ——日本佛学家上山大峻(当代)欣然“送”去 信息一: 那时(唐朝)我们的祖先们,对于自己的文化保有极坚强的把握,决不轻易动摇他们的自信力;同时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恢廓的胸襟与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轻易地唾弃。——鲁迅 信息二:今古评说结合所学,说说你的感悟。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威尔斯《世界史纲》千年的苍茫,追忆的历史,大唐盛世文化吸引着无数世人的顶礼膜拜,几乎欧亚每个国家都进入过这片神奇的土地,国际声望至圣,直至今天外国友人仍称我们为“唐人”!佛教传播示意图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天竺,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内地,中国僧侣为探求梵本,寻访名师,瞻仰圣迹发起了从东汉末年到唐朝中叶前后长达五百年的西行取经求法运动。 佛教东流天竺629645长安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玄奘前后,求法者诸多,其中朱士行、法显、义净等人亦为世人乐道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红山上,相传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小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相传西藏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故建此寺纪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doc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