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答题模板(一)答题模板一:背景原因类判断设问类型 宽泛性设问:背景、原因、因素、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限定性设问:历史原因、主要原因等答题模板 一般可按照国内、国际方面,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思考政治: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经济: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文化: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思想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原创题>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法国无产阶级的权利经常受到威胁,他们的一切正当愿望遭到断然否认,祖国的山河已经破碎,人们的希望已成泡影,面对这种情况,无产阶级认识到:夺取政权,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胜利完成自己的使命,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这就是无产阶级为什么要用革命来回答一个昏庸腐败的政府的罪恶(发动普法战争、镇压工人运动)的原因。政府满以为可以调军队来镇压人民,但军队却不仅拒绝对人民开枪,而且还向人民伸出友爱之手,与人民站在一起。——摘编自[法]维克多·布奈尔《巴黎公社公报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公社运动发生的背景。【答案】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②法兰西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资产阶级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对工人运动的镇压,激化了社会矛盾;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④城市自治的传统。【解析】由材料“19 世纪中后期,法国无产阶级的权利经常受到威胁”并结合所学19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的影响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由材料“这就是无产阶级为什么要用革命来回答一个昏庸腐败的政府的罪恶(发动普法战争、镇压工人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资产阶级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对工人运动的镇压,激化了社会矛盾;由材料“19 世纪中后期,无产阶级认识到:夺取政权,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胜利完成自己的使命,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并结合所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中世纪的西欧,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可知,城市自治的传统。答题模板二:影响意义类判断设问类型 意义(历史意义、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重要影响)、作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历史作用)等答题 模板 影响 (1)国内和国际影响。经济方面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思考。政治方面可从阶级、政权更替、政治格局制度调整、政策制定思考。文化方面可从文化素养、思想发展、对后代影响思考 (2)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现实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3)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科技发展等方面思考意义 (1)答案要点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 (2)答题语言“有利于、促进了、推动了、增强了、改变了”等等,注意考虑主体和方向,如对本国、对他国、对欧洲、对世界等<原创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主管考选与铨叙事项。考试院下设考选委员会、铨叙部每当举行全国文官考试时,由考选委员会负责组织成立“典试委员会”和“试务处”等临时性机构。根据规定,全国公职候选人、公务员及专门技术人员,须经考试院的考选铨定,始得任用。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颁布《公务员考绩法》,制定了考核公务员的具体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平时实际工作占50%,个人操行占 25%,学识水平占 25%,合计为 100分。——摘编自李惠民《民国官员的甄别与考核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考核制度的意义。【答案】①完善了国家官员选用、培养等方面的运行机制;②促进了官员考核的制度化;③推动了官员考核制度现代化。【解析】由材料“考试院下设考选委员会、铨叙部……由考选委员会负责组织成立‘典试委员会’和‘试务处’等临时性机构”并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的所学可知,完善了国家官员选用、培养等方面的运行机制;由“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颁布《公务员考绩法》”结合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可知,促进了官员考核的制度化;结合所学可知,运行机制的完善与法制化的发展,推动了官员考核制度现代化。答题模板三:特点特征类判断设问类型 特点(基本特点、设计特点)、特征(时代特征、不同特征、基本特征)等答题模板 时间 起源早;起步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范围 覆盖面广;领域广;涉及的地方多;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体 政府占主导地位;民间组织占主导;以XX为核心;以XX为主体性质 XX阶级的XX运动;带有“救亡图存”的性质;具有爱国主义色彩;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态度 政府重视;有识之士努力倡导;把XX放在优先地位;设立专门机构;立法保障(法制化);法律规范(规范性);健全制度或制度保障(制度化)形式 形式多样;形式灵活(灵活性);将XX与XX相结合;兼有XX和XX;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过程 过程漫长;逐渐形成(渐进性);道路曲折(曲折性);反复性;政策具有连续性变化 由XX到XX;逐渐完善;不断发展平衡 产业结构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重心在XX;重心XX移体系 体系完整(体系化或系统性)原因 受西方影响;受传统文化影响;受政府政策影响;受时局因素影响;适应XX需要影响 成就巨大;影响深远;有明显局限;流于形式<原创题> 材料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它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密不可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多次提到大一统的思想体系,使“大一统”思想出现时间追溯至尧舜禹时期。从尧舜禹经三代再到秦汉,先后产生了三种背景指向的“大一统”观念:即与尧舜禹时代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的带有联盟一体色彩的“天下一统”观念;与夏商西周“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与秦汉以后郡县制机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在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一直发挥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已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中基因性的要素之一。——摘编自王震中《论源远流长的“大一统” 思想观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促进其发展的因素。【答案】特点:①起源较早,源远流长;②思想内涵与时俱进;③植根于不断增强的华夏认同中。因素:①历代思想家和统治者的推动;②生产力的发展变革;③长期的民族交融。【解析】本问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先秦至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即可。由“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多次提到大一统的思想体系……追溯至尧舜禹时期”可知,“大一统”思想起源较早,源远流长;由“与尧舜禹时代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与夏商西周‘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与秦汉以后郡县制机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可知,“大一统”思想内涵与时俱进;由“它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密不可分”可知,“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植根于不断增强的华夏认同中。第二小问“促进‘大一统’思想发展的因素”,由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分析即可。政治上,历代思想家和统治者的推动;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变革提高了经济水平,维护了社会繁荣稳定;文化上,长期的民族交融有利于解决民族矛盾,使其他民族逐渐认同中原文化,以上因素共同推动了“大一统”思想的发展与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