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唐朝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主题中提出以下要求。(一)课程内容1.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2.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二)活动建议1.指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信息,做出概括。从不同角度说明唐朝文学科技发达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2.阅读唐代主要代表人物诗歌,感受诗人的诗韵情怀,体会唐代的时代特色。3.自主阅读课本,梳理唐朝时期最典型的科技成果,思考其对科学发展的贡献。4.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图片资料,和阅读史料,分析唐代出现新风俗的特点。二、课标解读(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教学目标的陈述依据包括:课标、单元教学目标(教师用书)、教学内容及学情依据一:《课程标准》第一,联系相关内容。本课内容相符的课标有2条“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最后一课。本课内容是唐朝盛世时代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第二,确定关键词关键词包括知识名词和行为动词。该条课标中知识名词有:社会生活情景和文化成就。行为动词包括描述、感受、列举和知道。第三,分解知识将能够分解的知识名词和行为动词分解。“社会生活情景”,即唐朝出现以往朝代没有的社会生活习俗和现象。“文化成就”主要是指唐代出现的典型的“科技和文学”成果。“列举、描述”分解为举例再现……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表现的具体事实;“感受”分解为体验,学生阅读、观察、分析唐朝科技文化事例,能体验出盛世文化的灿烂;“知道、认识”分解为找出、指出、了解。依据二:从单元目标看。本课是盛唐时代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往来,突出中华文化在中西互通,民族交融中源远流长。依据三:学情及教学内容。以生为本,体现课程的人文性,综合上述依据,我们可以陈述教学目标。(二)陈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遵循的原则: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应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清晰呈现学习结果,包括具体知识、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观察的行为);教学目标必须从整体上体现三维目标,不可割裂。1.学生阅读史料和图片能分析、概括唐朝科技、文学灿烂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梳理并展示交流唐朝时期的科技、文学、社会生活(饮食、服饰、娱乐)方面的突出表现,感受其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1.从课标整理角度看本课的课时地位。在教学中要紧扣两个要求:一是“中华文明的特点和价值,表现在文学、科技领域”;二是“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现实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从而指导学生充分自主阅读感知唐朝文化成就和的运用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视学生课外史书的阅读。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或者是《这个历史挺靠谱》中相应内容。3.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充分的利用历史学中重要学习方法──分析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史料和图片现象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三、重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课内阅读课本,自主梳理并展示交流唐朝的科技、文学和社会生活(饮食、服饰、娱乐)方面的突出表现,感受其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突破方案:从本课标题“唐朝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中,可以看出,本课的主要核心式唐朝的“文化”,具体有三:一是科技成果,二是文学成果,三是习俗风尚。“科技和文学”,体现古代中国文化领域成果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独特的突出贡献,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而唐代的印刷术的发展,火药在军事上的使用,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成就的发展表现,其成就是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唐诗”是唐朝文学成就的巅峰代表,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也影响着此后历朝历代文学形式的变化与发展。“时代风尚”,顾名思义,社会生活,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国与西方人们生活习俗的相互影响,从而凝聚成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这些文化传统有长期延续,影响着以后人们的社会生活。本课设计的“文化”专题的内容虽典型却很少,(有意思的是书中出现“文学艺术”这一概念,然“艺术”方面的典型成就一无所有。)这与之前盛唐革新的政治、强盛的经济等认识会产生巨大的认知落差,学生会出现这么强大的唐朝,文化成就却如此单薄的偏差认识。为了让学生对盛唐文化和百姓生活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做如下工作。首先,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袁腾飞的相关资料,相对应的唐朝内容,让学生对唐朝的文化,包括科技、天文、医学、文学、书法、音乐、绘画、石窟艺术等方面有个全面的大致整体的了解。然后,在课内,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阅读课本,从点上梳理唐代在科技、文学的成就和社会生活上的变化。这样从面到点的深入聚焦式对唐朝文化的认识会更加的立体。最后,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唐朝文明成就和变化内容。通过梳理和交流,整体上充分地感知唐朝盛世在文化中的体现。教学难点:运用史料和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归纳概括唐朝科技、文学发达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突破方案:“文化”“生活”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探索唐朝科技、文学发达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是必然要回顾唐朝盛世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等,可以说是对唐朝这一课内容的回顾总结。所以,本难点,主要实现三个侧重点的突破:一是帮助学生理清本课学习的逻辑思路,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一般逻辑方法,即从“是什么”到探究“为什么”的认识。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史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历史学习方法。如:用杜甫的《忆昔》诗句和严诩《沧浪诗话·诗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三是引导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唐朝对外政策、民族政策、经济发展等相关内容,来解释科技、文学发达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快速阅读课本95-97页,完成以下问题,检测预习效果。1.面对唐朝的科技、文学、社会生活,你最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请说明你喜欢的理由。2.说说你感到疑惑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二)主任务交流用5分钟,精读课本95-97页,自主梳理唐代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的具体表现,并探讨其出现的原因。项目自主梳理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具体表现小组交流出现的原因科技??文学??社会生活饮食服饰娱乐??教师补充说明的内容:(1)火药运用于军事的资料。(2)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及反映唐代文学艺术发达原因的史料。(3)反映唐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原因的史料。(三)课堂巩固1.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 )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唐末2.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3.唐朝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A.杜甫 B.苏轼 C.李白 D.贾岛五、教学板书《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火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 D.元末明初解析:此题考查火药运用于军事的时间。参考答案:C。2.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依赖印刷技术。下列作品在当时朝代广为流传最有可能的是(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大唐西域记》 D.《金刚经》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的科技成果。参考答案:D。3.俗话说,“环境造就人”。那么,造就李白的环境是( )①盛唐帝国大一统局面 ②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③充满创造活力的时代 ④专制黑暗的社会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参考答案:A。4.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解析:此题考查唐朝文学最具成就的内容。参考答案:A。5.他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动荡,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古名句,他是( )A.贾岛 B.王维 C.杜甫 D.苏轼解析:此题考查唐朝文学方面的杰出代表诗人。参考答案:C。6.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本,其印刷的技术是( )A.印章 B.雕版印刷术 C.拓石 D.活字印刷术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的科技成就,雕版印刷术。参考答案:B。7.拍摄一部讲述唐玄宗时期的电视剧。下列场景中,符合历史的有( )①不同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经商 ②文成公主远嫁吐蕃③食品店里有销售胡饼,且生意兴隆 ④昭君出塞远嫁匈奴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时期出现的社会新风尚。参考答案:A。8.下图的历史史实,最有可能发生在( )女子打马球图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的新的习俗风尚。参考答案:D。9.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陈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首次在军事上使用的火药武器:“飞火”刻有“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科技发达 D.抵抗侵略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的科技成果和概括能力。参考答案:C。10.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穿着胡人衣服逛大街 B.吃长安名零食胡饼C.闲逛“瓦子”看杂剧 D.吟诵李白豪放诗歌解析:此题考查唐朝新习俗风尚。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lǐn)俱丰实。──杜甫《忆昔》材料二: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沧浪诗话·诗评》根据上述材料,试归纳唐朝时期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能根据材料分析唐朝文学发达的原因。参考答案:材料一: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材料二:科举考试重视诗赋。12.读图,回答问题。戴帷帽骑马女俑唐代彩绘打马球陶俑结合上图说说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唐朝习俗风尚的特点的理解。参考答案:戴帷帽骑马女俑说明当时唐人爱穿少数民族服饰,并以此为时尚,这体现了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唐代流行打马球游戏,这游戏从波斯传入,这体现了中西互通的特点。三、综合探究13.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从而实现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达。请你查阅资料,收集唐朝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其他成就,感受唐帝国博采众长的文化底蕴。解析:此题旨在从学习方法上和学习内容上拓宽学生对盛唐文化的认知思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考答案:天文:唐玄宗时期,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制定《大衍历》形成我国古代成熟的立法体系。还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718年提出的恒星自行观点早了近1000年。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 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 音乐:李龟年音乐家舞蹈:《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胡旋舞》课件8张PPT。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用5分钟,精读课本95-97页,自主梳理唐代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的具体表现,并探讨其出现的原因。1.印刷术:7世纪,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 军事。小组交流出现原因(或影响)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 1.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胡饼,成为流行名食。民间出现流行互赠胡饼的习俗。2.唐朝妇女常穿胡服,并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3.唐代流行打马球的游戏,而这种游戏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 雕版印书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火药在军事上使用,加剧战争的残酷,加快社会发展步伐。国家强盛,对外开放,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科举重视诗赋。文学社会生活饮食服饰娱乐中西互通民族融合影响:原因:原因:1.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 )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唐末2.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3.唐朝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A.杜甫 B.白居易C.李白 D.李商隐课堂巩固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李白“诗仙”“诗圣”体现了盛唐大气磅礴、个性张扬、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诗史”。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变化 唐哀帝时,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宋代路振《九国志》 火药飞火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作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社会风尚《霓裳羽衣曲》原为印度舞曲《婆罗门》中西互通帷帽骑马女俑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面制点心民族融合唐朝这样的社会风尚说明了什么?反映出怎么特点?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诩《沧浪诗话·诗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lǐn)俱丰实。 ——杜甫 《忆昔》科举考试重视诗赋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唐诗(唐朝被称为中国诗歌“黄金时代”)为什么唐朝能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非洲唐代长安的街市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等陶俑地图和图片说明了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唐朝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教学设计.doc 《唐朝的科技文化和时代风尚》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