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 年七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六(问卷)一、选择题(共 45 分)1.微生物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如图所示为某些微生物的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单细胞真菌,可以用于发面、酿酒等B.①②④和③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③是主要靠出芽生殖,部分种类对人体是有益的D.④主要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2.人体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受精部位、胚胎发育的部位、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分别是( )①卵巢 ②子宫 ③输卵管 ④睾丸 ⑤输精管 ⑥附睾 ⑦脐带 ⑧胎盘A.①⑤④②⑦ B.①④③②⑧ C.①④③②⑧ D.①②③④⑦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8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10 m/s,且温度越高传播越快B.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C.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成语“震耳欲聋”从科学角度是指声音音调高4.下列关于子房、胚珠、卵细胞、受精卵和胚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子房只含一个胚珠 B.一个胚珠只含一个卵细胞C.一个卵细胞只与一粒花粉产生的精子结合 D.一个受精卵只发育成一个胚5.下列 4 组生物中,细胞的基本结构最为相似的是( )A.酵母菌、大肠杆菌、豌豆 B.芹菜、草履虫、乳酸菌C.海星、绿脓杆菌、紫菜 D.变形虫、水绵、香菇6.如图,将弹性球和绳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着瓶一手拉动绳子,直到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将瓶子放正后,手拉绳就可将瓶子提起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增加弹性球的质量有助于实验成功B.选择粗细合适的粗糙绳子有助于实验成功C.只要手的拉力足够大,瓶子就不会掉落D.绳对手的拉力和绳对瓶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注意哪些细节( )①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②该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③蜡烛 A 和蜡烛 B 大小一致 ④玻璃板应和坐标纸垂直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8.儿童增高坐垫放在椅面上,可以让儿童舒服的使用成人桌椅。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坐垫底部有粗糙的胶点,可以增大摩擦力,使坐垫不容易滑动B.坐垫使用柔软的海绵,可以减小压力,从而增大压强C.若儿童坐在坐垫上静止,则坐垫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D.若坐垫的质量为 300g,则坐垫受到的重力为 3000N9.透过红玻璃看蓝布是黑色,是因为( )A.红玻璃将蓝布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B.蓝布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布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10.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照片时影像传感器上可以成正立的像B.拍摄照片时影像传感器上可以成虚像C.景物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也可以成缩小的像11.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对它的摩擦力B.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木块将向右倾倒C.小车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2.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13.如图,小球从点 C由静止释放后自由摆动到另一侧的最高点,点 O 是摆动过程中的最低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 O 点时如果外力全部消失,小球会沿竖直方向下落B.整个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和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小球在 O 点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在 B 点处于平衡状态14.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15.下列各组概念中,与右图关系相符的是( )二、填空题(42 分)1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选择了两朵雌花,坚持每天定时测量果实的体积,并绘制了果实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2(1)在曲线 a中,幼果体积增大是花的 迅速发育的结果。(2)当黄瓜体积达到 A点时,将它剖开发现有很多粒种子,这是因为每个子房里生有 。(3)曲线 b 形成的原因是 。(4)在大棚里种植黄瓜时,为避免出现曲线 b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17.2023 年 3 月,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天宫返回的两万粒马铃薯种子经过催芽, 迎来首 个种植季 。下图为马铃薯块茎与种子的实物图。马铃薯块茎 马铃薯种子⑴马铃薯块茎作为常用食材, 含有丰富的淀粉。在马铃薯的剖面滴上碘液, 能观察 到 ;⑵马铃薯种子中的 是新植物的幼体;⑶通常情况下,马铃薯利用块茎进行繁殖,属于 (填“无性”或“有性”)生 殖 。它的优点除了繁殖速度快, 还能 ;⑷科研工作者研究太空育种的意义有 (填字母)A. 比自然条件下能更快地培育出新品种B.为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居住提供食物来源C. 目前太空育种已经完全取代传统育种18. (1)“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请回答:①如图,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的产物;②“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表明我国的航天器可以离开的天体系统是(填“太阳系”或“地月系”)。(2)近年来, 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图甲) 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 于 6 月 22 日正午,利用 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绘图工具, 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3①当日,太阳直射点在 附近;②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 )(填“图 1”或“图 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③查阅资料: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如图丙),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 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 度“ (填“大于”或“小于”)北方;④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 是朝 (填“南”或“北”)。19.作图题(1)发光点 S 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的 A、B 两点,请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并找出发光点 S 的像点 S'。_________________(2)画出静止在竖直墙角的篮球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3)叠放在一起的 A、B两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力 F作用在 B物体上,使得他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 A、B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 A所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_________________(4)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从进入水中到射出水面的光路图。____________20.“夏至杨梅半山红”,湖塘杨梅以口味鲜甜、汁多粒大,受人们喜爱。周末小柯一家驾车去杨梅基地采摘杨梅,汽车在平直(路况不变) 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着,妈妈提醒到:“前方靠近村庄,开慢些”,于是爸爸将车速由 60 千米/小时降到了 40 千米/小时,做匀速直线运动。4(1)人们吃的鲜甜多汁的杨梅果肉是由______发育而来的,觉得杨梅好甜,这种感觉是在______中形成的;(2)小柯爸爸将车速由 60 千米/小时降到 40 千米/小时的过程中,车的惯性将______; 已知汽车牵引力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汽车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3)重为 15N 的物体,被 80N 的水平压力 F 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如果水平力 F减小到 30N,物体会沿墙壁匀速下滑,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如果压力继续减小,物体将做_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匀速”“减速”)。21.小车子大学问。自行车是同学们生活中出行的好伙伴,它的构造和使用的过程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1)自行车骑行时,是依靠地面对轮子的摩擦力前进的, 正常前进时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____;(填“前”或“后”)(2)自行车一般装有前轮刹车、后轮刹车,当人骑自行车快速前进时,若遇紧急情况,一般应先捏紧______刹车,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急刹时车子由于惯性向前翻。(3)根据所学,请分析自行车上其他构造方面的设计目的及相关科学知识______(至少答出两方面)。22.以下是本学期中常见的坐标曲线图,仔细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5(1)甲图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______(填“A”或“B”)表示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曲线;曲线 B 中发生 a→c变化的与种子中的______(填种子结构名称)减小有关;(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如图乙所示水平拉力作用下,其 v-t 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当 t=1s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当 t=3s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绘制了相距 v 和物距 u 的关系,如图丁所示,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5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 2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三、实验探究题(38 分)23.下面是验证教室里的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①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 A、B 中,盖上盖子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③将 A、B 培养皿带入教室,打开培养皿 A,暴露在空气中 10 分钟,再盖上盖子,封好;培养皿 B 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1)在第一步配制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所起的作用是 。A.利用牛肉的香味吸引细菌 B.使培养基表面变得黏稠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和无机盐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2)在第二步操作中对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3)B 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在本实验中起 作用。(4)如果实验成功,将发现培养皿 中的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选填“A”或“B”)24.读地球公转到某一节气时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甲、乙、丙、丁四点中最先看见日出的是 点,全年昼夜平分的是 点。(2)此时图 1所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 ,日期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图 2 的 位6置(填字母),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3)图 1 中从丁处越往北,纬度越高,昼越 (填“长”或“短”)。(4)国庆长假过后,位于丽水地区的你感受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25.小明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目的是 。(2)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你解决的方法是将光屏 移动(填“向上”或“向下”)。(3)如图 1 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 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性质是 ;利用这一规律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4)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 B 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5)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 L0=45cm,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 A 间的距离为 L=15cm,如图 2 所示,则该透镜焦距 f 15cm(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 A、B 之间的距离 S= cm。(6)最后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26.小玲利用木条、一块长方体橡皮泥、几个相同的钩码及两种宽度不同的包装带 A 和 B(B 的宽度大于 A的),安装成如图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图中所示的是各条包装带分别套在橡皮泥上的①②③处后出现的现象。(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比较 两处出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3)比较②和③两处出现的现象,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27.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 N。(在所给拉力值进行选择)(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 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 75g 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cm。28.为更精确地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小丽引入拉力传感器并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她将一块长、宽、高均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平放,拉动木板发现传感器示数不稳定,同时观察到实验中木块总有些摆动,获7得数据如图乙。是什么引起了木块的摆动,进而引起摩擦力测量值的不稳定?小丽继续实验,将同一木块侧放,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丙。(1)实验中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木板 匀速直线拉动(填“需要”或“不需要”);(2)分析图乙,第 1秒末,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牛;(3)继续实验环节基于的假设是 ;(4)小丽认为,本实验还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科认为不正确,并从实验中找出了说服小丽的证据 。四、分析计算题(共 35 分)29.在“观察物体间力的作用”活动中,小宁进行如下实验。【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两个量程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A、B 放在水平位置,抽动刻度板调整指针零位;把它们的挂钩勾在一起,用手分别拉住测力计的圆环,水平向外拉。当测力计 A 示数分别为 1.0N、2.0N、3.0N 时,读取测力计 B 的示数。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 测力计 A 示数/N 测力计 B 示数/N1 1.0 1.02 2.0 2.03 3.0 3.0小宁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论: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 。老师告诉小宁,从本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具有普适性。【实验 2】将两个测力计 A、B 竖直悬挂、调零,如图乙所示;把它们的挂钩勾在一起后悬挂起来,竖直向下拉测力计 B 的圆环,如图丙所示。小宁发现:当测力计 A的示数为 2.0N 时,测力计 B的示数为 1.8N。此时,测力计 A 对B 的拉力大小为 ,为什么? 。30.空调扇具有“送风、加湿和降温”等功能,其内部主要结构为风扇、水箱和空气过滤网等。使用时,通常向水箱中加水,使吹出的风比无水时凉爽。下表是某品牌空调扇部分参数。计算水箱加满水时该空调扇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1.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攀岩项目将在我们绍兴柯桥齐贤羊山攀岩馆举行。各参赛国运动员正在 加紧训8练。⑴攀岩运动是一项较危险的运动,需要事先穿戴好 保护装置,如图所示的带子做得较宽,有利于 (选填“增大”、“减小”)压强, 使人穿戴更舒服。⑵一质量为60千克的攀岩运动员背着质量为7.5千克的背包,用了2分钟完成比赛,此时 攀岩运动员经过的路程约为15米。(g取10牛/千克)①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②求当运动员因手打滑而脱离攀岩壁,悬空静止时保护绳上需至少承受多少力?⑶攀岩运动员在攀爬岩壁前往往会往手上抹一些白色的镁粉,请联系学过的知识说说它的作 用32. 课本中关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有这样一个活动:“如图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并将水注入管内至约 1/3 处,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2/3 处,再 次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两次变化比较后得出相应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小科直观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说明液体深度是影响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这也与课本结论相吻合。⑵小敏则提出了质疑,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水的 也在增加,那为什么不说是这 个因素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呢?课本活动还不能精准说明深度就是影响因素。⑶老师肯定了小敏的想法,并指导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 验,实验中玻璃管底面积相同,并在下端蒙上橡皮膜,但 上端的开口形状各不相同。小敏通过此实验最终排除了原 先认为的影响因素,精准到了“深度”这个因素。请你帮 助小敏分析此实验是如何排除质疑的。33.人们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F1与汽车迎风面积 S 和汽车行驶速度υ有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 1为汽车行驶速度υ=20m/s 时空气阻力 F1与迎风面积 S的有关数据,表 2为迎风面积 S=4.0 ㎡时空气阻力 F1与汽车行驶速度的有关数据)。表 1 表 2S/㎡ 1.0 2.0 3.0 4.0 -1υ/m·s 10 20 30 40F1/N 103 206 309 412 F1/N 103 412 1648(1)由表 1 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 关系。(2)表 2 漏填了一个数据,漏填的数据应为 N。(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 有关(写出一个因素即可)。93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的质量为1kg,甲的底面积为 0.01 ㎡。求:(1)物体甲的重力。(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 h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 甲和 p 乙,请判断 p 甲和 p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公路列车一般的运输车辆大都装载几吨或者几十吨的货物,但如果是上百吨的庞然大物,该怎么运输呢?本台记者这两天在青海西宁通往格尔木的 109 国道上,发现了一辆超大型运输车,货物是一种大型变电设备,连车带货,总重量达 200t。这种巨型运输车也被称为“公路列车”,记者见到它时,货车正行驶在青海 109 国道的日月山路段,这里的海拔 3500m,货车行驶非常缓慢。在巨型货车临时停车的间隙,记者仔细看了看这辆货车,并拍下如图所示照片。这辆“公路列车”的轮胎多达 180 个。车身长度相当于 6 辆普通公交车的长度,人以正常速度行走,从车头走到车尾,要用 1min。由于车体庞大,车头和车尾的油箱能各装 1000L 柴油,简直是一个小型油罐。这辆“公路列车”行驶缓慢,每天只能走 100~200km。即将翻越的橡皮山,还存在“海拔高、坡多、坡陡、弯道角度小”等四大难题。为了能顺利翻山,公司特地从西安调来了两辆大马力的牵引车,以保证运输安全。据了解,这台大型设备 3 月 5 日从湖南衡阳起运,在路上已经走了两个多月,行程超过 3000km。(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同学们,通过上述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短句中,不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的是 。(可多选)A.从车头走到车尾 B.上百吨的庞然大物 C.巨型货车临时停车的间隙 D.这辆“公路列车”行驶缓慢(2)利用两辆大马力的牵引车来解决“海拔高、坡多、坡陡、弯道角度小”等四大难题,这里牵引车的作用是 。A.增大巨型运输车的惯性 B.减小巨型运输车的惯性C.维持巨型运输车的运动 D.提供更强牵引力,及时调整巨型运输车的运动状态(3)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公路列车”的轮胎多,目的是减小车辆对路面的压强B.“公路列车”行驶缓慢,一定始终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照片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拍摄的D.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压强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文中“车身长度相当于 6 辆普通公交车的长度,人以正常速度行走,从车头走到车尾,要用 1min。”据此请你估测该巨型运输车的长度约为 m。102024年七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六(问卷)一、选择题(共45分)1.微生物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如图所示为某些微生物的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单细胞真菌,可以用于发面、酿酒等B.①②④和③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③是主要靠出芽生殖,部分种类对人体是有益的D.④主要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2.人体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受精部位、胚胎发育的部位、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分别是( )①卵巢 ②子宫 ③输卵管 ④睾丸 ⑤输精管 ⑥附睾 ⑦脐带 ⑧胎盘A.①⑤④②⑦ B.①④③②⑧ C.①④③②⑧ D.①②③④⑦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且温度越高传播越快B.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C.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成语“震耳欲聋”从科学角度是指声音音调高4.下列关于子房、胚珠、卵细胞、受精卵和胚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子房只含一个胚珠 B.一个胚珠只含一个卵细胞C.一个卵细胞只与一粒花粉产生的精子结合 D.一个受精卵只发育成一个胚5.下列4组生物中,细胞的基本结构最为相似的是( )A.酵母菌、大肠杆菌、豌豆 B.芹菜、草履虫、乳酸菌C.海星、绿脓杆菌、紫菜 D.变形虫、水绵、香菇6.如图,将弹性球和绳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着瓶一手拉动绳子,直到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将瓶子放正后,手拉绳就可将瓶子提起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增加弹性球的质量有助于实验成功B.选择粗细合适的粗糙绳子有助于实验成功C.只要手的拉力足够大,瓶子就不会掉落D.绳对手的拉力和绳对瓶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注意哪些细节( )①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②该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③蜡烛A和蜡烛B大小一致 ④玻璃板应和坐标纸垂直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8.儿童增高坐垫放在椅面上,可以让儿童舒服的使用成人桌椅。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坐垫底部有粗糙的胶点,可以增大摩擦力,使坐垫不容易滑动B.坐垫使用柔软的海绵,可以减小压力,从而增大压强C.若儿童坐在坐垫上静止,则坐垫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若坐垫的质量为300g,则坐垫受到的重力为3000N9.透过红玻璃看蓝布是黑色,是因为( )A.红玻璃将蓝布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B.蓝布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布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10.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照片时影像传感器上可以成正立的像B.拍摄照片时影像传感器上可以成虚像C.景物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也可以成缩小的像11.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不 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对它的摩擦力B.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木块将向右倾倒C.小车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2.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13.如图,小球从点C由静止释放后自由摆动到另一侧的最高点,点O是摆动过程中的最低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O点时如果外力全部消失,小球会沿竖直方向下落B.整个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和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小球在O点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在B点处于平衡状态14.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15.下列各组概念中,与右图关系相符的是( )二、填空题(42分)1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选择了两朵雌花,坚持每天定时测量果实的体积,并绘制了果实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在曲线a中,幼果体积增大是花的 迅速发育的结果。(2)当黄瓜体积达到A点时,将它剖开发现有很多粒种子,这是因为每个子房里生有 。(3)曲线b形成的原因是 。(4)在大棚里种植黄瓜时,为避免出现曲线b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17.2023 年 3 月,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天宫返回的两万粒马铃薯种子经过催芽, 迎来首 个种植季 。下图为马铃薯块茎与种子的实物图。马铃薯块茎 马铃薯种子⑴马铃薯块茎作为常用食材, 含有丰富的淀粉。在马铃薯的剖面滴上碘液, 能观察 到 ;⑵马铃薯种子中的 是新植物的幼体;⑶通常情况下,马铃薯利用块茎进行繁殖,属于 (填“无性”或“有性”)生 殖 。它的优点除了繁殖速度快, 还能 ;⑷科研工作者研究太空育种的意义有 (填字母)A. 比自然条件下能更快地培育出新品种B.为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居住提供食物来源C. 目前太空育种已经完全取代传统育种(1)“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 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请回答:①如图,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的产物;②“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表明我国的航天器可以离开的天体系统是 (填“太阳系”或“地月系”)。(2)近年来, 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图甲) 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 于 6 月 22 日正午,利用 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绘图工具, 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①当日,太阳直射点在 附近;②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 )(填“图 1”或“图 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③查阅资料: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与正午太阳高度 H 之和等于 90 ° 时(如图丙), 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 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 度“ (填“大于”或“小于”)北方;④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 是朝 (填“南”或“北”)。19.作图题(1)发光点S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的A、B两点,请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并找出发光点S的像点S'。_________________(2)画出静止在竖直墙角的篮球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3)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得他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A、B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_________________(4)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从进入水中到射出水面的光路图。____________20.“夏至杨梅半山红”,湖塘杨梅以口味鲜甜、汁多粒大,受人们喜爱。周末小柯一家驾车去杨梅基地采摘杨梅,汽车在平直(路况不变) 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着,妈妈提醒到:“前方靠近村庄,开慢些”, 于是爸爸将车速由 60 千米/小时降到了 40 千米/小时,做匀速直线运动。(1)人们吃的鲜甜多汁的杨梅果肉是由______发育而来的,觉得杨梅好甜,这种感觉是在______中形成的;(2)小柯爸爸将车速由 60 千米/小时降到 40 千米/小时的过程中,车的惯性将______; 已知汽车牵引力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汽车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3)重为15N的物体,被80N的水平压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如果水平力F减小到30N,物体会沿墙壁匀速下滑,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如果压力继续减小,物体将做_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匀速”“减速”)。21.小车子大学问。自行车是同学们生活中出行的好伙伴,它的构造和使用的过程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1)自行车骑行时,是依靠地面对轮子的摩擦力前进的, 正常前进时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____;(填“前”或“后”)(2)自行车一般装有前轮刹车、后轮刹车,当人骑自行车快速前进时,若遇紧急情况,一般应先捏紧______刹车,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急刹时车子由于惯性向前翻。(3)根据所学,请分析自行车上其他构造方面的设计目的及相关科学知识______(至少答出两方面)。22.以下是本学期中常见的坐标曲线图,仔细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甲图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______(填“A”或“B”)表示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曲线;曲线B中发生a→c变化的与种子中的______(填种子结构名称)减小有关;(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如图乙所示水平拉力作用下,其v-t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绘制了相距v和物距u的关系,如图丁所示,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三、实验探究题(38分)23.下面是验证教室里的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①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 A、B 中,盖上盖子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③将 A、B 培养皿带入教室,打开培养皿 A,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盖子,封好;培养皿 B 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1)在第一步配制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所起的作用是 。A.利用牛肉的香味吸引细菌 B.使培养基表面变得黏稠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和无机盐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2)在第二步操作中对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3)B 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在本实验中起 作用。(4)如果实验成功,将发现培养皿 中的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选填“A”或“B”)24.读地球公转到某一节气时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甲、乙、丙、丁四点中最先看见日出的是 点,全年昼夜平分的是 点。(2)此时图1所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 ,日期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图2的 位置(填字母),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3)图1中从丁处越往北,纬度越高,昼越 (填“长”或“短”)。(4)国庆长假过后,位于丽水地区的你感受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25.小明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目的是 。(2)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你解决的方法是将光屏 移动(填“向上”或“向下”)。(3)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性质是 ;利用这一规律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4)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5)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45cm,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15cm,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15cm(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cm。(6)最后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26.小玲利用木条、一块长方体橡皮泥、几个相同的钩码及两种宽度不同的包装带A和B(B的宽度大于A的),安装成如图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图中所示的是各条包装带分别套在橡皮泥上的①②③处后出现的现象。(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 两处出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比较②和③两处出现的现象,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27.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 N。(在所给拉力值进行选择)(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cm。28.为更精确地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小丽引入拉力传感器并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她将一块长、宽、高均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平放,拉动木板发现传感器示数不稳定,同时观察到实验中木块总有些摆动,获得数据如图乙。是什么引起了木块的摆动,进而引起摩擦力测量值的不稳定?小丽继续实验,将同一木块侧放,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丙。(1)实验中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木板 匀速直线拉动(填“需要”或“不需要”);(2)分析图乙,第1秒末,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牛;(3)继续实验环节基于的假设是 ;(4)小丽认为,本实验还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科认为不正确,并从实验中找出了说服小丽的证据 。四、分析计算题(共35分)29.在“观察物体间力的作用”活动中,小宁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两个量程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B放在水平位置,抽动刻度板调整指针零位;把它们的挂钩勾在一起,用手分别拉住测力计的圆环,水平向外拉。当测力计A示数分别为1.0N、2.0N、3.0N时,读取测力计B的示数。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 测力计A示数/N 测力计B示数/N1 1.0 1.02 2.0 2.03 3.0 3.0小宁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论: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 。老师告诉小宁,从本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具有普适性。【实验2】将两个测力计A、B竖直悬挂、调零,如图乙所示;把它们的挂钩勾在一起后悬挂起来,竖直向下拉测力计B的圆环,如图丙所示。小宁发现:当测力计A的示数为2.0N时,测力计B的示数为1.8N。此时,测力计A对B的拉力大小为 ,为什么? 。30.空调扇具有“送风、加湿和降温”等功能,其内部主要结构为风扇、水箱和空气过滤网等。使用时,通常向水箱中加水,使吹出的风比无水时凉爽。下表是某品牌空调扇部分参数。计算水箱加满水时该空调扇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1.2022 年杭州亚运会的攀岩项目将在我们绍兴柯桥齐贤羊山攀岩馆举行。各参赛国运动员正在 加紧训练。⑴攀岩运动是一项较危险的运动,需要事先穿戴好 保护装置,如图所示的带子做得较宽,有利于 (选填“增大”、“减小”)压强, 使人穿戴更舒服。⑵一质量为 60 千克的攀岩运动员背着质量为 7.5 千克的背包,用了 2 分钟完成比赛,此时 攀岩运动员经过的路程约为 15 米。(g 取 10 牛/千克)①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②求当运动员因手打滑而脱离攀岩壁,悬空静止时保护绳上需至少承受多少力?⑶攀岩运动员在攀爬岩壁前往往会往手上抹一些白色的镁粉,请联系学过的知识说说它的作 用课本中关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有这样一个活动:“如图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并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 处,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 2/3 处,再 次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两次变化比较后得出相应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小科直观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说明液体深度是影响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这也与课本结论相吻合。⑵小敏则提出了质疑,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水的 也在增加,那为什么不说是这 个因素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呢?课本活动还不能精准说明深度就是影响因素。⑶老师肯定了小敏的想法,并指导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 验,实验中玻璃管底面积相同,并在下端蒙上橡皮膜,但 上端的开口形状各不相同。小敏通过此实验最终排除了原 先认为的影响因素,精准到了“深度”这个因素。请你帮 助小敏分析此实验是如何排除质疑的。33.人们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F1与汽车迎风面积S和汽车行驶速度υ有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为汽车行驶速度υ=20m/s时空气阻力F1与迎风面积S的有关数据,表2为迎风面积S=4.0㎡时空气阻力F1与汽车行驶速度的有关数据)。表1 表2S/㎡ 1.0 2.0 3.0 4.0F1/N 103 206 309 412υ/m·s-1 10 20 30 40F1/N 103 412 1648(1)由表1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 关系。(2)表2漏填了一个数据,漏填的数据应为 N。(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 有关(写出一个因素即可)。3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的质量为1kg,甲的底面积为0.01㎡。求:(1)物体甲的重力。(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请判断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公路列车一般的运输车辆大都装载几吨或者几十吨的货物,但如果是上百吨的庞然大物,该怎么运输呢?本台记者这两天在青海西宁通往格尔木的109国道上,发现了一辆超大型运输车,货物是一种大型变电设备,连车带货,总重量达200t。这种巨型运输车也被称为“公路列车”,记者见到它时,货车正行驶在青海109国道的日月山路段,这里的海拔3500m,货车行驶非常缓慢。在巨型货车临时停车的间隙,记者仔细看了看这辆货车,并拍下如图所示照片。这辆“公路列车”的轮胎多达180个。车身长度相当于6辆普通公交车的长度,人以正常速度行走,从车头走到车尾,要用1min。由于车体庞大,车头和车尾的油箱能各装1000L柴油,简直是一个小型油罐。这辆“公路列车”行驶缓慢,每天只能走100~200km。即将翻越的橡皮山,还存在“海拔高、坡多、坡陡、弯道角度小”等四大难题。为了能顺利翻山,公司特地从西安调来了两辆大马力的牵引车,以保证运输安全。据了解,这台大型设备3月5日从湖南衡阳起运,在路上已经走了两个多月,行程超过3000km。(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同学们,通过上述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短句中,不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的是 。(可多选)A.从车头走到车尾 B.上百吨的庞然大物 C.巨型货车临时停车的间隙 D.这辆“公路列车”行驶缓慢(2)利用两辆大马力的牵引车来解决“海拔高、坡多、坡陡、弯道角度小”等四大难题,这里牵引车的作用是 。A.增大巨型运输车的惯性 B.减小巨型运输车的惯性C.维持巨型运输车的运动 D.提供更强牵引力,及时调整巨型运输车的运动状态(3)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公路列车”的轮胎多,目的是减小车辆对路面的压强B.“公路列车”行驶缓慢,一定始终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照片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拍摄的D.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压强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文中“车身长度相当于6辆普通公交车的长度,人以正常速度行走,从车头走到车尾,要用1min。”据此请你估测该巨型运输车的长度约为 m。2024年七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六(问卷)一、选择题(共45分)1.微生物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如图所示为某些微生物的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①是单细胞真菌,可以用于发面、酿酒等B.①②④和③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③是主要靠出芽生殖,部分种类对人体是有益的D.④主要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2.人体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受精部位、胚胎发育的部位、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分别是( B )①卵巢 ②子宫 ③输卵管 ④睾丸 ⑤输精管 ⑥附睾 ⑦脐带 ⑧胎盘A.①⑤④②⑦ B.①④③②⑧ C.①④③②⑧ D.①②③④⑦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且温度越高传播越快B.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C.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成语“震耳欲聋”从科学角度是指声音音调高4.下列关于子房、胚珠、卵细胞、受精卵和胚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一个子房只含一个胚珠 B.一个胚珠只含一个卵细胞C.一个卵细胞只与一粒花粉产生的精子结合 D.一个受精卵只发育成一个胚5.下列4组生物中,细胞的基本结构最为相似的是( D )A.酵母菌、大肠杆菌、豌豆 B.芹菜、草履虫、乳酸菌C.海星、绿脓杆菌、紫菜 D.变形虫、水绵、香菇6.如图,将弹性球和绳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着瓶一手拉动绳子,直到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将瓶子放正后,手拉绳就可将瓶子提起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A.增加弹性球的质量有助于实验成功B.选择粗细合适的粗糙绳子有助于实验成功C.只要手的拉力足够大,瓶子就不会掉落D.绳对手的拉力和绳对瓶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注意哪些细节( B)①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②该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③蜡烛A和蜡烛B大小一致 ④玻璃板应和坐标纸垂直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8.儿童增高坐垫放在椅面上,可以让儿童舒服的使用成人桌椅。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坐垫底部有粗糙的胶点,可以增大摩擦力,使坐垫不容易滑动B.坐垫使用柔软的海绵,可以减小压力,从而增大压强C.若儿童坐在坐垫上静止,则坐垫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若坐垫的质量为300g,则坐垫受到的重力为3000N9.透过红玻璃看蓝布是黑色,是因为( C )A.红玻璃将蓝布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B.蓝布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布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10.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拍摄照片时影像传感器上可以成正立的像B.拍摄照片时影像传感器上可以成虚像C.景物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也可以成缩小的像11.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不 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对它的摩擦力B.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木块将向右倾倒C.小车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2.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13.如图,小球从点C由静止释放后自由摆动到另一侧的最高点,点O是摆动过程中的最低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A.小球在O点时如果外力全部消失,小球会沿竖直方向下落B.整个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和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小球在O点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在B点处于平衡状态14.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A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15.下列各组概念中,与右图关系相符的是( D )二、填空题(42分)1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选择了两朵雌花,坚持每天定时测量果实的体积,并绘制了果实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在曲线a中,幼果体积增大是花的 迅速发育的结果。(2)当黄瓜体积达到A点时,将它剖开发现有很多粒种子,这是因为每个子房里生有 。(3)曲线b形成的原因是 。(4)在大棚里种植黄瓜时,为避免出现曲线b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子房(2)很多枚胚珠(3)没有完成传粉和受精(4)人工辅助授粉17.2023 年 3 月,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天宫返回的两万粒马铃薯种子经过催芽, 迎来首 个种植季 。下图为马铃薯块茎与种子的实物图。马铃薯块茎 马铃薯种子⑴马铃薯块茎作为常用食材, 含有丰富的淀粉。在马铃薯的剖面滴上碘液, 能观察 到 ;⑵马铃薯种子中的 是新植物的幼体;⑶通常情况下,马铃薯利用块茎进行繁殖,属于 (填“无性”或“有性”)生 殖 。它的优点除了繁殖速度快, 还能 ;⑷科研工作者研究太空育种的意义有 (填字母)A. 比自然条件下能更快地培育出新品种B.为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居住提供食物来源C. 目前太空育种已经完全取代传统育种【答案】⑴剖面变蓝 ⑵胚 ⑶无性 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⑷AB(1)“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 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请回答:①如图,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的产物;②“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表明我国的航天器可以离开的天体系统是 (填“太阳系”或“地月系”)。【答案】(1)环形山(或月坑) (2)地月系(2)近年来, 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图甲) 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 于 6 月 22 日正午,利用 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绘图工具, 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①当日,太阳直射点在 附近;②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 )(填“图 1”或“图 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③查阅资料: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与正午太阳高度 H 之和等于 90 ° 时(如图丙), 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 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 度“ (填“大于”或“小于”)北方;④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 是朝 (填“南”或“北”)。【答案】⑴北回归线(或北纬 23.5 度) ⑵图 2 ⑶小于 ⑷南19.作图题(1)发光点S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的A、B两点,请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并找出发光点S的像点S'。_________________(2)画出静止在竖直墙角的篮球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3)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得他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A、B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_________________(4)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从进入水中到射出水面的光路图。____________【答案】20.“夏至杨梅半山红”,湖塘杨梅以口味鲜甜、汁多粒大,受人们喜爱。周末小柯一家驾车去杨梅基地采摘杨梅,汽车在平直(路况不变) 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着,妈妈提醒到:“前方靠近村庄,开慢些”, 于是爸爸将车速由 60 千米/小时降到了 40 千米/小时,做匀速直线运动。(1)人们吃的鲜甜多汁的杨梅果肉是由______发育而来的,觉得杨梅好甜,这种感觉是在______中形成的;(2)小柯爸爸将车速由 60 千米/小时降到 40 千米/小时的过程中,车的惯性将______; 已知汽车牵引力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汽车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答案】子房壁 大脑(皮层) 不变(3)重为15N的物体,被80N的水平压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如果水平力F减小到30N,物体会沿墙壁匀速下滑,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如果压力继续减小,物体将做_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匀速”“减速”)。【答案】 15 15 加速21.小车子大学问。自行车是同学们生活中出行的好伙伴,它的构造和使用的过程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1)自行车骑行时,是依靠地面对轮子的摩擦力前进的, 正常前进时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____;(填“前”或“后”)(2)自行车一般装有前轮刹车、后轮刹车,当人骑自行车快速前进时,若遇紧急情况,一般应先捏紧______刹车,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急刹时车子由于惯性向前翻。(3)根据所学,请分析自行车上其他构造方面的设计目的及相关科学知识______(至少答出两方面)。【答案】 后 后轮 车把手、脚踏板、车轮胎表面做的粗糙,是为了增大摩擦;链条与齿轮之间添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车座宽大,用力捏刹车,车尾灯等均可22.以下是本学期中常见的坐标曲线图,仔细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甲图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______(填“A”或“B”)表示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曲线;曲线B中发生a→c变化的与种子中的______(填种子结构名称)减小有关;(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如图乙所示水平拉力作用下,其v-t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绘制了相距v和物距u的关系,如图丁所示,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答案】 B 子叶 3 5 变小三、实验探究题(38分)23.下面是验证教室里的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①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 A、B 中,盖上盖子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③将 A、B 培养皿带入教室,打开培养皿 A,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盖子,封好;培养皿 B 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1)在第一步配制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所起的作用是 。A.利用牛肉的香味吸引细菌 B.使培养基表面变得黏稠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和无机盐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2)在第二步操作中对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3)B 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在本实验中起 作用。(4)如果实验成功,将发现培养皿 中的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选填“A”或“B”)【答案】:(1)D(2)杀死其他杂菌 (3)对照(4)B24.读地球公转到某一节气时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甲、乙、丙、丁四点中最先看见日出的是 点,全年昼夜平分的是 点。(2)此时图1所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 ,日期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图2的 位置(填字母),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3)图1中从丁处越往北,纬度越高,昼越 (填“长”或“短”)。(4)国庆长假过后,位于丽水地区的你感受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答案】:(1)丙;乙(2)夏至;6月22日前后;B;北回归线;极昼(3)长(4)昼短夜长25.小明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目的是 。(2)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你解决的方法是将光屏 移动(填“向上”或“向下”)。(3)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性质是 ;利用这一规律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4)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5)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45cm,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15cm,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15cm(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cm。(6)最后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答案】(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向上(3)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上(4)缩小(5)<;15(6)能26.小玲利用木条、一块长方体橡皮泥、几个相同的钩码及两种宽度不同的包装带A和B(B的宽度大于A的),安装成如图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图中所示的是各条包装带分别套在橡皮泥上的①②③处后出现的现象。(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 两处出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比较②和③两处出现的现象,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答案】(1)橡皮泥的凹陷程度 (2)①② 压力 (3)受力面积27.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 1.5 N。(在所给拉力值进行选择)(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0.2 cm。(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1.5 cm。【答案】(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6.5cm,拉力在0~1.5N以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1.5N;(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0~1.5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N/cm,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cm;(3)当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G=mg=0.075kg×10N/kg=0.75N,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1.5cm。28.为更精确地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小丽引入拉力传感器并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她将一块长、宽、高均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平放,拉动木板发现传感器示数不稳定,同时观察到实验中木块总有些摆动,获得数据如图乙。是什么引起了木块的摆动,进而引起摩擦力测量值的不稳定?小丽继续实验,将同一木块侧放,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丙。(1)实验中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木板 匀速直线拉动(填“需要”或“不需要”);(2)分析图乙,第1秒末,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牛;(3)继续实验环节基于的假设是 ;(4)小丽认为,本实验还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科认为不正确,并从实验中找出了说服小丽的证据 。【答案】(1)不需要;(2)1;(3)接触面积不同会引起木块摆动程度不同,进而引起滑动摩擦力测量值不稳定;(4)接触面积大小影响的是滑动摩擦力的稳定性,而不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四、分析计算题(共35分)29.在“观察物体间力的作用”活动中,小宁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两个量程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B放在水平位置,抽动刻度板调整指针零位;把它们的挂钩勾在一起,用手分别拉住测力计的圆环,水平向外拉。当测力计A示数分别为1.0N、2.0N、3.0N时,读取测力计B的示数。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 测力计A示数/N 测力计B示数/N1 1.0 1.02 2.0 2.03 3.0 3.0小宁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论: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 。老师告诉小宁,从本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具有普适性。【实验2】将两个测力计A、B竖直悬挂、调零,如图乙所示;把它们的挂钩勾在一起后悬挂起来,竖直向下拉测力计B的圆环,如图丙所示。小宁发现:当测力计A的示数为2.0N时,测力计B的示数为1.8N。此时,测力计A对B的拉力大小为 ,为什么? 。【答案】(1)相等;(2)测力计A对B的拉力大小为1.8N,因为测力计B对测力计A的拉力和测力计A对测力计B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30.空调扇具有“送风、加湿和降温”等功能,其内部主要结构为风扇、水箱和空气过滤网等。使用时,通常向水箱中加水,使吹出的风比无水时凉爽。下表是某品牌空调扇部分参数。计算水箱加满水时该空调扇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答案】V=0.5L=0.0005m3m水=V=1.0×103kg/m3×0.0005m3=0.5kgF=G=mg=(0.5kg+7.5kg)×10N/kg=80NS=4×2cm2=8cm2=0.0008m2p=F/S=80N/0.0008m2=100000pa31.2022 年杭州亚运会的攀岩项目将在我们绍兴柯桥齐贤羊山攀岩馆举行。各参赛国运动员正在 加紧训练。⑴攀岩运动是一项较危险的运动,需要事先穿戴好 保护装置,如图所示的带子做得较宽,有利于(选填“增大”、“减小”)压强, 使人穿戴更舒服。⑵一质量为 60 千克的攀岩运动员背着质量为 7.5 千克的背包,用了 2 分钟完成比赛,此时 攀岩运动员经过的路程约为 15 米。(g 取 10 牛/千克)①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②求当运动员因手打滑而脱离攀岩壁,悬空静止时保护绳上需至少承受多少力?⑶攀岩运动员在攀爬岩壁前往往会往手上抹一些白色的镁粉,请联系学过的知识说说它的作 用【答案】(1)减小(2)①V=S/t=15m/120s=0.125m/s;②人的总重力为 G=(60+7.5)kg×10N/kg=675N,由于悬空静止,根据二力平衡原理,F=G=675N(3)镁粉可以吸收手上的汗液,使手干燥,增加接触面粗糙度 ,从而增大摩擦力,防止攀岩运动员打滑出现意外。32.课本中关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有这样一个活动:“如图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并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 处,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 2/3 处,再 次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两次变化比较后得出相应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小科直观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说明液体深度是影响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这也与课本结论相吻合。⑵小敏则提出了质疑,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水的 也在增加,那为什么不说是这 个因素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呢?课本活动还不能精准说明深度就是影响因素。⑶老师肯定了小敏的想法,并指导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 验,实验中玻璃管底面积相同,并在下端蒙上橡皮膜,但 上端的开口形状各不相同。小敏通过此实验最终排除了原 先认为的影响因素,精准到了“深度”这个因素。请你帮 助小敏分析此实验是如何排除质疑的。【答案】(1)增加(2)质量 重力 体积(3)在三个容器中,将水加到如图所示的深度,我们发现三个地面到液面水的深度已一样,但是三个容器中的水的质量却各不一样有大小,结果三张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却一样。于是说明精准说明了液体对底部压强是与深度有关,而与质量无直接关系,从而排除了质疑。(答出深度相同 1 分,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却相同 1 分)33.人们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F1与汽车迎风面积S和汽车行驶速度υ有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为汽车行驶速度υ=20m/s时空气阻力F1与迎风面积S的有关数据,表2为迎风面积S=4.0㎡时空气阻力F1与汽车行驶速度的有关数据)。表1 表2S/㎡ 1.0 2.0 3.0 4.0F1/N 103 206 309 412υ/m·s-1 10 20 30 40F1/N 103 412 1648(1)由表1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 关系。(2)表2漏填了一个数据,漏填的数据应为 N。(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 有关(写出一个因素即可)。【答案】(1)正比;(2)927;(3)空气密度(或车的外形,车的表面情况)3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的质量为1kg,甲的底面积为0.01㎡。求:(1)物体甲的重力。(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请判断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物体甲的重力为10N;(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3)P甲<P乙p甲==1000Pa;(3)P甲<P乙;甲、乙被切去并叠加后,对水平表面的压力不变,压强都变大,设它们的增大压强分别为P甲、P乙,由P=可得,P甲= ,P乙=,因为h甲>h乙所以,1-,,P甲<P乙。答:(1)物体甲的重力为10N;(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3)P甲<P乙。3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公路列车一般的运输车辆大都装载几吨或者几十吨的货物,但如果是上百吨的庞然大物,该怎么运输呢?本台记者这两天在青海西宁通往格尔木的109国道上,发现了一辆超大型运输车,货物是一种大型变电设备,连车带货,总重量达200t。这种巨型运输车也被称为“公路列车”,记者见到它时,货车正行驶在青海109国道的日月山路段,这里的海拔3500m,货车行驶非常缓慢。在巨型货车临时停车的间隙,记者仔细看了看这辆货车,并拍下如图所示照片。这辆“公路列车”的轮胎多达180个。车身长度相当于6辆普通公交车的长度,人以正常速度行走,从车头走到车尾,要用1min。由于车体庞大,车头和车尾的油箱能各装1000L柴油,简直是一个小型油罐。这辆“公路列车”行驶缓慢,每天只能走100~200km。即将翻越的橡皮山,还存在“海拔高、坡多、坡陡、弯道角度小”等四大难题。为了能顺利翻山,公司特地从西安调来了两辆大马力的牵引车,以保证运输安全。据了解,这台大型设备3月5日从湖南衡阳起运,在路上已经走了两个多月,行程超过3000km。(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同学们,通过上述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短句中,不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的是 。(可多选)A.从车头走到车尾 B.上百吨的庞然大物C.巨型货车临时停车的间隙 D.这辆“公路列车”行驶缓慢(2)利用两辆大马力的牵引车来解决“海拔高、坡多、坡陡、弯道角度小”等四大难题,这里牵引车的作用是 。A.增大巨型运输车的惯性 B.减小巨型运输车的惯性C.维持巨型运输车的运动 D.提供更强牵引力,及时调整巨型运输车的运动状态(3)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公路列车”的轮胎多,目的是减小车辆对路面的压强B.“公路列车”行驶缓慢,一定始终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照片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拍摄的D.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压强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文中“车身长度相当于6辆普通公交车的长度,人以正常速度行走,从车头走到车尾,要用1min。”据此请你估测该巨型运输车的长度约为 m。【答案】(1)BC;(2)D;(3)B;(4)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七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六(答卷).docx 2024年七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六(问卷).docx 2024年七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卷六(问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