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第 10课。是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第(2)条:“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的“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而编写的。公共环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空间,正确的公共生活观念、良好的公共行为方式,以及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是学生作为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的公共道德,其中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更是学生公共生活必备的情感。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公共生活中具象的“物”和抽象的“规范”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感受爱”、“发现爱”、“奉献爱”、“学会爱”“宣传爱”等熟知的丰富多彩的情景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及亲身体验,对爱产生更深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关爱、同情的社会情感;知道以尊重他人人格、满足他人所需的关爱方式,才是对他人真正的爱;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守秩序、懂关爱的公共生活观及公共生活方式,引发学生当好“爱的天使”,做好“爱的传递”,为学生道德修养奠基,为学生健全人格奠基,为学生责任意识奠基。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主题,紧扣教学目标,教材设计了《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爱心的传递者》三课内容,从公共生活中具体的物,过渡到抽象的规范,最后落脚在充满关爱精神的公共生活上,以递进的方式丰富学生对公共生活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公共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价值,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爱护公共设施;其次,在认识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入抽象的公共规则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帮助学生形成无论在何种生活处境下,都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态度;最后,将本单元内容落脚在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上,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守秩序、懂关爱的公共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爱心的传递者》是在单元前两课基础上进行的社会情感课。它有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我们都有爱心”,关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爱心,寻找日常生活中隐藏的爱心,以雷锋为榜样奉献爱心。第二板块是“善于帮助别人”,学会如何善于助人:了解他人需求和正确帮助他人的策略,感悟助人的智慧。本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二是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本课的难点也有两个:一是将关爱他人的行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二是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智慧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学情分析一、学生个性分析:1.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于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恨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环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已的日常行为。二、学习方面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当然,表扬、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当孩子学习马虎时,我们要及时督促,严格教育,更不能听之任之,过于迁就,溺爱孩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帮助别人或者被别人帮助的经历,但还需要通过回这些经历及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同时,三年级学生阅历尚浅,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会以为只有在某种特殊时刻或者突发重大事件情况下,才需要献爱心,却没有认识到,其实关爱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在他人需要时,自己能够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核心素养目标:1.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2.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3.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4.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学重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2.学习关爱他人的行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教学难点:1.将关爱他人的行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2.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准备:课件、爱心树、便利贴、提前搜集雷锋的故事。教学过程:同学们,生活中很多美好的瞬间总是一瞬而逝,老师喜欢用手机来留住生活中的美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老师保存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妈妈给奶奶洗脚,小朋友给妈妈洗脚)。这都是什么呢?(爱的传递)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一则《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在这则广告里没有提一个“爱”字,却由于妈妈的言传身教,处处体现着爱并将爱传递到了孩子身上。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主题“爱心的传递者”。(板书学生齐读)活动一、感受爱师:爱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爱心小镜头。(PPT出示四张图片)谁来说一下,哪张图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第一张小女孩主动和同学一起撑伞回家。感受到了爱师:这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爱。生:第二张,小女孩主动帮阿姨开门,很有爱心。师:小女孩的举手之劳,这也是一种爱。生:第三张,同学忘记带彩笔了,她同桌说用我的吧。师:这样他们都能画出美丽的画了,这是同桌之间分享的爱。生:第四张小男孩在公交车上给老爷爷让座。师:这是小朋友对老人的爱。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当代青少年该有的样子。同学们,在你的身边发生过这样的情景么?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么?你主动帮助过别人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有时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不经意的举动,一句暖心的问候,这都是爱。爱可以温暖别人,快乐自己。(板书)活动二、发现爱爱是一种美德,有些爱显而易见,但也有些爱则是不露痕迹的。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悄悄地关心爱护你,可是你却没有发现呢?老师给大家精心挑选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上下学的时候,谁在学校门口保护着我们的安全?——保安这是不是他们对同学们的关爱?2):这是今年 8月 4日,河北发生水灾转移受灾群众时的一张照片。谁在帮助他们转移?——志愿者。当水灾发生时,很多志愿者都第一时间赶到,抢救受灾群众。社会上也有很多爱心人士捐助了物资和食物。这是无私的爱。3)我们干净整洁的环境来自于环卫工人辛苦的付出,这也是一种不容易被发现的爱。为了不让他们那么辛苦,你以后会怎么做?(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4):解放军在守卫边疆,保卫者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安全,这是解放军叔叔对祖国和人民伟大的爱。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从社会各行各业中感受到了隐藏着的爱心!他们不求回报、无私地帮助着我们、爱护着我们。让我们大声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出示幻灯片)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在默默的奉献着爱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65页阅读角,快速浏览一下这两个故事,说说杨帆和张路做了什么?他们的爱心藏在哪里呢?我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我们都要像他学习。关爱就在我们身边,有些需要留心才能发现。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细节处发现和感受他人传递的关爱。活动三奉献爱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这个人就是?生:雷锋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太让我震惊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雷锋。(出示雷锋简介的图片让一名学生读一读)请看图片说说雷锋做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雷锋的故事?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 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我们班的同学都以雷锋为榜样在行动,现在让我们一起从身边寻找一下雷锋的足迹吧!(小组内讨论交流。)大家的交流讨论,气氛非常的热烈,都积极踊跃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在请小组代表来分享展示吧。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雷锋”啊,老师为你们点赞。让我们的爱心行动继续传递吧!活动四学会爱有时候在奉献爱心时也会被拒绝,主动献爱心也会有苦恼呢?播放视频。看了这两个视频,同学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拒绝他们的帮助呢?同桌交流(生谈原因:说话语气不友好,有点嘲笑别人的意思,说话方式不对) 如果你就是这两个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心里怎么想?(生谈感受:伤心、生气,拒绝接受帮助)换做是你,会怎么帮助他呢?(那两位同学愿意再来展示一下?)看来大家都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没错,就是态度问题,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方法。请看爱心小贴士。所以关心和帮助他人还是一门学问呢,我们要学会正确帮助别人。五、宣传爱亲爱的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爱,用心发现了隐藏的爱,以雷锋为榜样主动去奉献爱,还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去献爱心。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让我们化身为爱心宣传大使,写一条温暖的话语或传递爱心的宣言,装点爱心树吧!请生分享爱心宣言,之后贴在爱心树上。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看我们的爱心树硕果累累 .正如歌中所唱,用爱心传递爱心,用生命影响生命。我们都在爱中孕育成长,再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四方,让我们一起来做爱心的传递者。课后任务:1、 寻找身边的爱2、 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身边的爱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下课!板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温暖别人 快乐自己学会爱(爱心树)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不足:一、 成功之处:1.通过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为切入点,让学生感知爱的传递,直接引入到本节课学习的主题。2.整个探究活动分五个环节来进行,层层递进,将爱的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3.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和音频,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还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4.评价方式多元化,通过同桌评、小组评、个人评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程度有清晰的把握,使学生感受到一步步挑战成功的成就感。(1)通过情景剧先让学生感受有些不友好的爱会被拒绝,再让学生展示正确的帮助别人的方法,听过表演更利于学生领会掌握。(2)利用活动写爱心卡,并粘贴到黑板上,以此来见证将传递爱心的行动,给学生一个仪式感,并培养在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的意识。(3)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及时点评,评价语多样。二、不足之处:在学习雷锋助人之后的讨论交流环节,在身边寻找雷锋足迹时,学生对身边雷锋足迹感知的比较少,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感知,并学会主动以雷锋为榜样在生活中多去奉献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今后,我将继续完善改进措施,深入教材,研读文本挖掘课程的内在,创新课程,让课堂更加生动,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