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政治第1课走进思维世界课件(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政治第1课走进思维世界课件(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3.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备考指导
1.理解思维的含义,阐释思维的特征
2.说明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论证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3.联系实际,探究人的思维的特征、思维形态的差异,说明不同思维形态的独特功用、彼此相辅相成的关系
4.列举思维的基本形态,区分不同思维
5.解析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含义,认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功能,阐释二者的关系
必备知识
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思维的含义
(1)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2)思维的含义。
①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②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3)思维的表现: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名词点击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辩证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系统思维:一种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问题的思维方式,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或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包括其所有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
创新思维: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
法治思维: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底线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
2.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3)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4)作用: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拓展深化概括性在思维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抽象和概括是人们形成或掌握概念——思维细胞的直接前提。其次,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智力品质的基础。再次,概括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1.思维的基本形态
(1)思维的分类。
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
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
③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等等。
(2)思维的基本形态。
①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②形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名词点击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2.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1)抽象思维的特征。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2)形象思维的特征。
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3)二者的关系。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键能力
1.思维的间接性和思维的概括性比较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比较
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比较
素养提升
[典例剖析]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的论断基于(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蚂蚁与人的感知对比设置情境,考查思维及其基本特征等必备知识,以及辨识与判断、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检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材料中蚂蚁能够看到人看不到的光线,但人却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这是基于人的认识手段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②④正确切题,入选;人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不是靠人的感觉实现的,而是靠人的抽象思维实现的,因此①与题意不符;思维具有间接性,人无法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③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B
[真题实战]
1.我们平时看到的人,具有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人等个性特征。“人”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人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会思维、能劳动。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形象性 D.能动性
B
“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人”是人的个性,从中得出“会思维、能劳动”这一人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不是思维的特征,排除。
2.过马路时,我们看到了来车的距离,感觉到车的速度,大脑迅速进行思考——会不会被撞到,然后决定我们过或者不过马路。下列对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看到了来车的距离,感觉到车的速度”是以感觉、知觉形式反映认识对象
B.“大脑迅速进行思考——会不会被撞到”是以想象的形式反映认识对象
C.“我们过或者不过马路”是以思维指导行动、用认识指导实践
D.过马路的整个过程表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B
A、C、D三项都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但与设问指向的逆向选择要求不相符,应排除;“大脑迅速进行思考——会不会被撞到”是以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认识对象,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符合设问要求,应入选。
3.有人认为,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科学思维,尽量避免任何错误。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因此,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科学思维。
②思维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而认识失真。因此,人们在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只有不断地纠正错误,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③必须深入实践,把握基本事实,把握正确的思维形式,遵循形式逻辑要求,正确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勇于并善于创新,才能获得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