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次学情诊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
读“亚洲”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濒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 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C.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2. 亚洲西临的大洲A是( )
A. 非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3.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是( )
①跨经度最广②跨纬度最广③面积最大④东西距离最长⑤地形复杂⑥气候多样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4. 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六个地区,其中中国位于( )
A. 东亚 B. 西亚 C. 中亚 D. 南亚
读亚洲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在亚洲的同一天里,④地的人因炎热而纳凉,③地的人因寒冷而烤火,⑥地的人因雨水过多而发愁,①地的人因长期干旱而忙碌……”这反映亚洲气候的哪一特点( )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受夏季风影响
6. 图中⑨区域的人口分布稀疏,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高,气温低 B. 海拔高,气候寒冷 C. 气候炎热干燥 D. 气候过于湿热
7. 图中③和⑥两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因素 B. 经度因素 C. 纬度因素 D. 地形因素
8. 亚洲地势特点( )
A. 西部高,中部低 B. 东部高,西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9. 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
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 由东向西流
读日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日本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其中①②③④岛屿分别是( )
A. 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本州岛 B. 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北海道岛
C. 四国岛、九州岛、本州岛、北海道岛 D. 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11. 图中的城市⑤是日本的首都( )
A 京都 B. 神户 C. 东京 D. 大阪
12. 关于日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 B.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 矿产资源丰富 D. 是东西方文化兼容典型
第32届夏季奥运会于2021年7月在日本东京开幕。图为“日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报道,此次奥运会的奖牌所用金属是从淘汰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小家电中提炼而成。这体现了( )
A. 日本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节俭 B. 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C. 日本国内矿产资源丰富 D. 日本工业产品质量差
14. 观察图中日本工业城市分布,可以看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 )
A. 内陆地区 B. 日本海沿岸 C. 北方沿海 D.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15. 日本发展外向型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水平高④工业原料和燃料充足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读“中南半岛的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有关中南半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南高北低 B.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 河流自北向南最后注入印度洋 D. 热带雨林气候广布
17. 该区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平坦②气候温和湿润③水能丰富④水源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读东南亚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东南亚地处联系以下哪些地区的“十字路口”( )
A. 亚洲与欧洲、太平洋与印度洋 B. 亚洲与非洲、太平洋与大西洋
C. 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 D. 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大西洋
19. 位于该“十字路口”的重要海上通道A是( )
A. 直布罗陀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霍尔木兹海峡 D. 白令海峡
20. 东南亚有丰富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下列各国与其旅游资源对应正确的是( )
A. 缅甸——大金塔 B. 柬埔寨——巴厘岛 C. 老挝——下龙湾 D. 越南——吴哥窟
读南亚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关于图中A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B. 有“世界办公室”之称 C. 首都是新德里 D. 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22. 图中A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玉米 B. 青稞 C. 马铃薯 D. 水稻和小麦
23. 图中A国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有利条件是( )
①劳动力成本较低②英语普及③人力资源丰富④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⑤铁矿资源丰富⑥交通运输发展较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2020年某月,印度孟买持续遭到强风和暴雨的袭击,城市出现严重的内涝,树木被强风连根拔起,多处道路的交通瘫痪,图2是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孟买的雨季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
A. 1—5月 B. 6—9月 C. 11月—次年2月 D. 3—5月
25. 给孟买带来暴雨的是来自印度洋的( )
A. 西南季风 B. 东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26. 读“俄罗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俄罗斯四大地形区甲、乙、丙、丁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B. 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C. 东西伯利亚山地、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欧平原
D. 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
27. 欧洲最长的河流,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的是( )
A. 叶尼塞河 B. 勒拿河 C. 第聂伯河 D. 伏尔加河
28. 俄罗斯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29. 俄罗斯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
A. 航空、铁路 B. 公路、海运 C. 管道、铁路 D. 铁路、公路
30. 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修建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人口城市多 B. 气候温暖 C. 地形平坦 D. 矿产丰富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31.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首《亚洲雄风》歌曲,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半球(填“北”或“南”)和____半球(填“东”或“西”)。
(2)亚洲东北隔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隔____运河与非洲相邻。
(3)亚洲主要位于____(填温度带),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
(4)图中A____高原是世界最高高原.图中B____是中国第一大河。
(5)在众多的河流中,黄河、长江注入____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注入____洋。
32. 结合印度简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数字①~④代表的印度主要城市中,①是首都____,④是软件外包产业发源地____;
(2)图中字母A是____山脉;B是____河,该河流注入C____;
(3)印度主要位于热带地区,以____气候为主,主要的自然灾害是____,这种灾害频繁的原因是____。
(4)上世纪70年代,印度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下列状况是由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引起的是( )
A. 劳动力短缺 B. 国防兵源不足 C. 社会福利优越 D. 环境破坏严重
(5)面对自然灾害,印度在农业上实施了两次“绿色革命”。目的是为了( )
A. 改善生态环境 B. 彻底解除水旱灾害 C. 提高粮食产量 D. 扩大耕地面积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次学情诊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
读“亚洲”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濒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 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C.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2. 亚洲西临的大洲A是( )
A. 非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3.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是( )
①跨经度最广②跨纬度最广③面积最大④东西距离最长⑤地形复杂⑥气候多样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4. 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六个地区,其中中国位于( )
A. 东亚 B. 西亚 C. 中亚 D. 南亚
【答案】1. B 2. C 3. C 4. A
【解析】
【1题详解】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A错误;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C错误;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B正确,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亚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排除ABD,故选C。
【3题详解】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是跨纬度最广、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②③④正确;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不能体现证明世界第一大洲,⑤⑥错误;跨经度最广得洲是南极洲,①错误;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按地理方位亚洲分为六个地区,分别是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南亚、北亚,中国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举办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即东亚,排除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读亚洲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在亚洲的同一天里,④地的人因炎热而纳凉,③地的人因寒冷而烤火,⑥地的人因雨水过多而发愁,①地的人因长期干旱而忙碌……”这反映亚洲气候的哪一特点( )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受夏季风影响
6. 图中⑨区域的人口分布稀疏,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高,气温低 B. 海拔高,气候寒冷 C. 气候炎热干燥 D. 气候过于湿热
7. 图中③和⑥两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因素 B. 经度因素 C. 纬度因素 D. 地形因素
8. 亚洲地势特点( )
A. 西部高,中部低 B. 东部高,西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9. 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
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 由东向西流
【答案】5. A 6. B 7. C 8. C 9. A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和题干可知,“在亚洲的同一天里,④地的人因炎热而纳凉,③地的人因寒冷而烤火,⑥地的人因雨水过多而发愁,①地的人因长期干旱而忙碌……”这反映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亚洲跨经纬度广,地形复杂多样,导致气候复杂多样,A正确;跟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无关,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读图根据所学可知,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终年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B正确,排除ACD;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根据所学可知,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③俄罗斯深入北极圈内,南部⑥东南亚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由于跨的纬度大,气温南北差异大;C正确,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根据所学可知,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可以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亚洲河流受地势的影响,大多数是发源于中部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故选A。
【点睛】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盛行风向的大洲,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包括亚洲独有的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还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西部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中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读日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日本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其中①②③④岛屿分别是( )
A. 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本州岛 B. 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北海道岛
C. 四国岛、九州岛、本州岛、北海道岛 D. 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11. 图中的城市⑤是日本的首都( )
A. 京都 B. 神户 C. 东京 D. 大阪
12. 关于日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 B.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 矿产资源丰富 D. 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答案】10. D 11. C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日本四大岛从北向南依次是①北海道岛、②本州岛、③四国岛、④九州岛。 故选:D。
【11题详解】
图中的城市⑤是日本的首都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故选:C。
【12题详解】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便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故C错误,符合题意; 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
第32届夏季奥运会于2021年7月在日本东京开幕。图为“日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报道,此次奥运会的奖牌所用金属是从淘汰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小家电中提炼而成。这体现了( )
A. 日本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节俭 B. 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C. 日本国内矿产资源丰富 D. 日本工业产品质量差
14. 观察图中日本工业城市分布,可以看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 )
A. 内陆地区 B. 日本海沿岸 C. 北方沿海 D.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15. 日本发展外向型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水平高④工业原料和燃料充足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13. B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工业产品质量高,AD错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因此日本非常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奥运会的奖牌所用金属是从淘汰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小家电中提炼而成,说明日本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浪费,B正确,C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D正确;内陆地区、日本海沿岸、北方沿海分布较少,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日本资源匮乏,需要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再大量出口,该地区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城市和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科学技术发达,①②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日本的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其传统服饰是和服。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读“中南半岛的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有关中南半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南高北低 B.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 河流自北向南最后注入印度洋 D. 热带雨林气候广布
17. 该区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平坦②气候温和湿润③水能丰富④水源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多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分旱雨两季。 故选:B。
【17题详解】
中南半岛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航运便利,①④正确;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不丰富,②③错误。 故选:D。
【点睛】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读东南亚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东南亚地处联系以下哪些地区的“十字路口”( )
A 亚洲与欧洲、太平洋与印度洋 B. 亚洲与非洲、太平洋与大西洋
C. 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 D. 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大西洋
19. 位于该“十字路口”的重要海上通道A是( )
A. 直布罗陀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霍尔木兹海峡 D. 白令海峡
20. 东南亚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下列各国与其旅游资源对应正确的是( )
A. 缅甸——大金塔 B. 柬埔寨——巴厘岛 C. 老挝——下龙湾 D. 越南——吴哥窟
【答案】18. C 19. B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在中国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排除ABD,故选C。
【19题详解】
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B正确;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交界,A错误;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出口处,C错误;白令海峡沟通亚洲和北美洲、太平洋和北冰洋,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东南亚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缅甸--仰光大金塔,A正确;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巴厘岛,BD错误;越南--下龙湾,C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东南亚北部被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读南亚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关于图中A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B. 有“世界办公室”之称 C. 首都是新德里 D. 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22. 图中A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玉米 B. 青稞 C. 马铃薯 D. 水稻和小麦
23. 图中A国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劳动力成本较低②英语普及③人力资源丰富④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⑤铁矿资源丰富⑥交通运输发展较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答案】21. D 22. D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A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A是印度,A正确;印度承接世界一半以上的服务外包产业,被称为“世界办公室”,B正确;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位于德干高原的西北部,C正确;印度人种以白种人为主,曾经被英国殖民,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D错误;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题详解】
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得旱雨两季,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平原地区和东西部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得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区,D正确;玉米、马铃薯属于温带作物,分布在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AC错误;青稞分布在我国青藏地区,气候寒冷,B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是:印度人口众多,印度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人力资源丰富;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英语的普及促进了印度和世界的接轨,为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十多年来,印度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印度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起了促进作用,①②③④正确;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和铁矿资源和交通运输无关,⑤⑥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
【点睛】南亚都是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较快,大多以纺织、食品等传统的轻工业为主。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印度独立后,在原来利用煤、铁资源发屡重工业的基础上,电子、汽车制造、原子能、航空航天等新工业逐渐岷起,近年来,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20年某月,印度孟买持续遭到强风和暴雨的袭击,城市出现严重的内涝,树木被强风连根拔起,多处道路的交通瘫痪,图2是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孟买的雨季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
A. 1—5月 B. 6—9月 C. 11月—次年2月 D. 3—5月
25. 给孟买带来暴雨的是来自印度洋的( )
A. 西南季风 B. 东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答案】24. B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孟买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每年的6—9月,降水丰富,为孟买的雨季,B正确;1—5月、11月—次年2月、3—5月降水少,都不是孟买的雨季,属于旱季,ACD错误, 故选B。
【25题详解】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孟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年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雨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给孟买带来暴雨的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A正确;东南季风、东北季风、西北季风都不来于印度洋,BCD错误,故选A。
【点睛】南亚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其次为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26. 读“俄罗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俄罗斯四大地形区甲、乙、丙、丁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B. 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C. 东西伯利亚山地、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欧平原
D. 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
【答案】A
【解析】
【详解】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叶尼塞河是西西比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的分界线,勒拿河是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分界线。排除BCD,故选A。
27. 欧洲最长的河流,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的是( )
A. 叶尼塞河 B. 勒拿河 C. 第聂伯河 D. 伏尔加河
【答案】D
【解析】
【详解】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全长3690km,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入里海,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故选D。
28. 俄罗斯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C
【解析】
【详解】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俄罗斯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正确,俄罗斯无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较少,ABD错误。故选C。
29. 俄罗斯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
A. 航空、铁路 B. 公路、海运 C. 管道、铁路 D. 铁路、公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可知,俄罗斯主要的运输方式是管道和铁路,因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公路、海运和航空的运输受气候影响大,运输量较小,故选C。
【点睛】
30. 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修建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人口城市多 B. 气候温暖 C. 地形平坦 D. 矿产丰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原因在于: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中心多,运输需求大;人口多,城市多;纬度低,气温较高,适合修建铁路;北部纬度高,有冻土层,不易修建铁路,ABD正确;俄罗斯南部多山地,北部地形平坦,C错误。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31.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首《亚洲雄风》歌曲,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半球(填“北”或“南”)和____半球(填“东”或“西”)。
(2)亚洲东北隔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隔____运河与非洲相邻。
(3)亚洲主要位于____(填温度带),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
(4)图中A____高原是世界最高高原.图中B____是中国第一大河。
(5)在众多的河流中,黄河、长江注入____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注入____洋。
【答案】(1) ①. 北 ②. 东
(2) ①. 白令 ②. 苏伊士
(3) ①. 北温带 ②. 温带大陆性气候
(4) ①. 青藏 ②. 长江
(5) ①. 太平洋 ②. 北冰洋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洲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大洲分界线、地形和河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小问2详解】
亚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其中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北极圈穿过亚洲的北部,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南部,亚洲主要位于北温带。亚洲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A是青藏高原,该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B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小问5详解】
读图可知,在亚洲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32. 结合印度简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数字①~④代表的印度主要城市中,①是首都____,④是软件外包产业发源地____;
(2)图中字母A是____山脉;B是____河,该河流注入C____;
(3)印度主要位于热带地区,以____气候为主,主要的自然灾害是____,这种灾害频繁的原因是____。
(4)上世纪70年代,印度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下列状况是由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引起的是( )
A. 劳动力短缺 B. 国防兵源不足 C. 社会福利优越 D. 环境破坏严重
(5)面对自然灾害,印度在农业上实施了两次“绿色革命”。目的是为了( )
A 改善生态环境 B. 彻底解除水旱灾害 C. 提高粮食产量 D. 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1) ①. 新德里 ②. 班加罗尔
(2) ①. 喜马拉雅(山脉) ②. 恒河 ③. 孟加拉湾。
(3) ①. 热带季风(气候) ②. 旱涝灾害 ③. 夏季风/西南季风不稳定 (4)D (5)C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印度简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人口、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得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得,印度的首都①新德里。新德里是印度共和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人口2500万,位居世界第二,主要产业为IT、电信、餐饮住宿服务、金融、媒体和旅游业。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班加罗尔,位于印度的南部,被称为印度的“硅谷”。
【小问2详解】
由图可得,印度的地形分布是北靠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图中字母A是喜马拉雅山脉,B是恒河。该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孟加拉湾。印度东临C孟加拉湾,西临D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小问3详解】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西南季风来的早,退的晚,风力强,形成洪灾;来得晚、退的早、风力弱,形成旱灾,雨旱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小问4详解】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过慢引起的,AB错误;社会福利优越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不是人口问题,C错误;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破坏严重,面临严重威胁,D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故选D。
【小问5详解】
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粮食不能自给,为解决粮食问题,印度实施了两次“绿色革命”,使粮食产量翻了几番,C正确;绿色革命得目的不是为了改善环境,A错误;绿色革命无法解决水旱灾害,B错误;绿色革命旨在不扩大耕地面积得基础上,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