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青少年
姓名权
受教育权
劳动权
受子女赡养的权利
同学们看一下,下列图片分别涉及我们的哪些基本权利?
取名大宝。
婴幼儿
成年人
老年人
我国宪法构成
序 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运用你的经验:小云一家人
忙碌的一天开始啦!小云的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小云的爷爷奶奶每个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锻炼。他们开始了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 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 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 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 权。
受教育权
被选举
劳动
物质帮助
公民的基本权利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
3.1 公民基本权利
目录
政治权利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01
02
03
04
政治
权利
②认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③监督权
1.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
含义: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初中生小云的父母即将参加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他们正在讨论要把选票投给谁。
爸爸说:“我要投给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候选人。”妈妈说:“我要选真心为我们服务的人。”
一旁的小云若有所思:“为什么没有通知我参加选举呢?
思考:为什么小云不能参加选举?
情境一
宪法链接: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1)条件:
(2)重要性:
财产状况
不分
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家庭出身
职 业
性 别
种 族
民 族
居住期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判断:以下人员是否具有行使选举权的资格
14岁的初二学生
美籍在华留学生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20岁的大学生
学校的老师
壮族的老奶奶
×



×
×
小云爸爸是一名记者,他把自己多年的实践采访经验写成书出版,书的销量很不错。
小云的爸爸写书出版行使了什么权利
出版自由
情境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重要性: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绝对自由
我国公民享有自由的内容和意义?(P35)
政治自由
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权利和自由
言论自由:通过各种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出版自由:以出版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集会自由: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聚集在公共露天场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意愿。
结社自由:为了一定的宗旨依法组成的具有持续性的团体。
游行自由:在公共露天场所进行列队行进、表达自己意愿的自由。
示威自由:在公共露天场所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判断:以下行使的是哪种自由的权利?
我会在网上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把我写过的文章整理后出版了。
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协会并在国家机关备案注册了。
言论
出版
结社
罗先生通过媒体实名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违法犯罪问题。经调查,刘某及其亲属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经审理,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监督权
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写信、打电话、向人大代表直接反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监督、参加听证会
监督权
主体:公民。
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内容:
①批评、建议
②申诉、控告、检举(其违法失职行为)
注意事项: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的政治权利——监督权
批评权:公民对监督对象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有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
建议权:公民对监督对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
申诉权:公民对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错误或违法的决定、判决,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致使他或他的亲属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述理由,提出改正或撤销决定、判决或赔偿损失的请求。
控告权:公民(被害人及亲属)对任何监督对象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检举权:公民对于违法失职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请求依法处理权利。
探究与分享:小云的一封信
尊敬的市长:
您好!很冒味地给您写信,想向您反映一些情况。
第一,我们学校门口,每到放学时候,交通拥堵秩序混乱,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管理。
第二,我奶奶村的乡政府违法占用奶奶家土地,严重侵犯了奶奶家的合法权益,请求相关部门严查。
第三,我还听说了**单位**领导公车私用的现象希望政府能严肃处理并治理这种腐败现象。
思考:小云的信中分别体现了监督权的哪些内容
批评和建议权
申诉和控告权
检举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 内容 意义
选举权与
被选举权
自由
监督权
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的权利。
是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性 P36)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放学后,小云在商店购物付款之后出门时报警器突然响起,营业员要对小云的书包进行搜查,可以吗 如果叫上保安,可以搜查吗
不可以
探究与分享——小云的故事
第二目 人身自由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
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③住宅不受侵犯、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重要性: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 尊严地生活。
(1)人身自由
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表现: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对有犯罪嫌疑的公民
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
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宪法规定的逮捕程序
二、人身自由
—— 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结合所学思考:以下行为属于侵犯人身自由吗?
公安机关持逮捕令抓捕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商场保安搜身
内涵: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侵犯人格尊严权
二、人身自由
—— 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权内容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隐私权
肖像权
侮辱、诽谤、谩骂讽刺、散布谣言、诋毁
美名(称号)、荣誉奖章、证书
借用他人头像恶搞、营利、偷拍
干涉、盗用、冒用他人名字
偷窥、偷看、偷听
以下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1.某同学偷阅他人信件。
2.小李假冒小强的姓名参加各种大型活动。
3.摄影店未经郝琳同意,把郝琳的照片贴在橱窗里做展示宣传。
4.小敏被评为优秀学生奖,小明却私自领取了小敏的荣誉证书和奖金并占为己有。
5.一些同学肆意散播关于某同学的不实谣言,让其名声受损。
隐私权
姓名权
肖像权
荣誉权
名誉权
这对你有何启示?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二、人身自由
—— ③住宅不受侵犯
住宅对个人的意义: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侵入公民的住宅。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知识小结: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③住宅不受侵犯
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搜查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三目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
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受 教 育 权
文 化 权 利
物 质 帮 助 权
财 产 权
劳 动 权
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
一天,警察小郑在执勤时听到有个女士高喊:“快抓住那个人!他抢了我的皮包。”只见前方一个男子抱着一个皮包在街头飞奔。为了尽快追上那个男子,小郑拦下一辆摩托车,出示警察证件,说:“您好!我是警察,前面有人抢劫,我想借您的车追认,可以吗?谢谢配合!”车主二话没说把车给了小郑,小郑飞身上车,一踩油门,追了上去,很快抓获那个男子,并把他带回公安局,处理完公务后,小郑把摩托车还给车主,向他表示感谢,并告知车主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向公安机关申请和领取相应补偿。
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探究活动
财产权
重要性:我们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内涵: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占有权: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例如:拥有自己的房产;拥有自己的专利等。
使用权: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如:把房屋用作居住、出租等。
收益权: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如:租金、利息等。
处分权: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如用掉、丢弃、赠与、卖与等。
①财产权
思考:如何理解对合法私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1.我买了一台电脑,放在书房里
(占有权)放家里、放包里、放身上
2.我用电脑上网
(处分权)捐献、转让、花钱、卖掉、送掉、扔掉
(收益权)租金、利息、股息、卖东西的钱
(使用权)拿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
3.我把电脑租给某电脑打字房
4.我把电脑卖给别人
热点链接:国家保障劳动权
中共二十大报告瞄准就业的难点、焦点,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支持、破除歧视、加强保障,为劳动者端好“饭碗”注入稳稳的力量。
二十大报告增加了“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
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以上规定体现了公民怎样的权利?
劳动权
意义:①对个人:人们通过劳动,参加社会生产和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
②对社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地位: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权
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医保报销,财政兜底
以下体现了公民怎样的权利?
物质帮助权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事业
(3)物质帮助权
国家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保障措施: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②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4)受教育权
思考:图片体现了我国公民的哪一项权利? 国家为什么要鼓励和支持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
文化权利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造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5)文化权利
表彰科学研究
组织艺术表演
修建阅览室
文化权利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春晚节目
《只此青绿》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特定人群的特殊保障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力
和自由
人身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政治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经济方面)
受教育权、文化权(文化教育方面)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特定人群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课堂小结:
1.下列做法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政治权利的是(  )
A.14周岁的小李申请参加区人大代表的选举
B.小赵向卫生管理部门反映周边餐馆卫生问题
C.小王未经国家机关批准,擅自组织游行示威
D.小吴拨打市政热线反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问题
D
2.下列属于公民合法财产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是( )
①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所得的财物
②按照法律程序购买的房屋
③将工资存到建设银行所得的利息
④放高利贷所得的高额利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