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二模
道德与法治试题
(全卷两个大题,共28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每小题2分,共48分)
1. 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范宣梅寄语青少年“不要给自己设限,梦想无界,未来可期”。这启示我们( )
A. 树立伟大梦想,努力就会成功
B. 珍惜青春时光,尽情挥霍青春
C. 开发创造潜力,放飞青春梦想
D. 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十全十美
2. 近年来,一些不理智的追星行为正在突破传统的追星范围,蔓延至体育、文学、戏曲等文化领域,畸形的“饭圈文化”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对此,青少年应该( )
A. 抵制饭圈文化,网上辱骂饭圈行为
B. 学会独立思考,树立底线意识
C. 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饭圈文化
D. 培养批判精神,拒绝偶像崇拜
3. 东东考试前感到很紧张,他反复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
A. 放松训练 B. 合理宣泄 C. 转移注意 D. 改变认知评价
4. 泼水节期间,云南多地纷纷发布《文明泼水倡议书》,倡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谐文明新风。下列不符合文明泼水倡议的行为是( )
A. 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用树叶或用手轻轻泼洒以示祝福
B. 遵守规则,爱护环境,杜绝乱扔垃圾以及破坏公共设施
C. 尊重他人,举止文明,禁止向老人孕妇婴儿等人群泼水
D. 抓住机遇,趁机抬价,联合周边商户高价售卖泼水用具
5. 2023年7月,北京市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带领300名居民想尽办法救助被暴雨滞留的K396次列车乘客,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人。下列标题与该材料最匹配的是( )
A 守护生命,增强安全意识 B. 敬畏生命,呵护关怀生命
C. 探问生命,追求名誉利益 D. 直面挫折,发掘生命力量
6. 对“信”字的解读认识正确的有( )
信,诚也。会意字,从人,即“言而有信”;从言,指“说出来的信息、写下来的思绪”。过去人们选择贵重物品作为信物,以示对约定的重视,现在逐渐建立的信用体系开始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讲诚信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③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④现在社会诚信没有过去重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下列古语能体现“止于至善”的有( )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生活中,有些同学随意给他人取侮辱性绰号,这侵犯了他人的( )
A. 姓名权 B. 隐私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9. 以下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权利和义务可以分割 B. 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
C. 公民的权利就是义务 D.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10. 近年来,广东省平远县推动实行了村民理事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广泛发动村民自主参与议事、调解、建设、治理,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该做法( )
①有利于彻底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所有矛盾纠纷
②表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
④有利于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事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经过如下所示。对该过程解读正确的有( )
①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坚持党领导立法
②中学生应积极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
③民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走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这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
A. 质询权 B. 立法权 C. 决定权 D. 表决权
13. 下图说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 )
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勇于担当责任
②严格依照法定途径和方式行使权力
③在宪法和法律限定范围内行使权力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法无授权也可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2024年,云南省将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此,我省应该(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③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增强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我发展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因组织诈骗活动,付某等十二名被告人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分别判处拘役四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付某等人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B.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C. 罚金不属于刑罚主刑,而属于行政处罚
D. 付某等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6. 常年戍守在西藏玉麦边境的民警,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种种不利条件,尽力守护神圣国土,维护国家安全。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②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放弃个人的利益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④我们应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云南省通过了新修订的“九湖”保护条例,将在生态保护核心区明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参与云南省生态保护建设,我们应该( )
①树立并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学习和宣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
③积极养成绿色、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
④暂停学业,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某校文化墙上展示了以下两个故事,据此推测该校文化墙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少年时生活困顿,一位老婆婆经常做饭给他充饥。后来,他被刘邦封为楚王,将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孝敬照顾。 40多年来,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张旭峰40多次跳进黄河救人,6次参与火灾救援,被誉为“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
A. 遵守社会规则,促进社会和谐
B. 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文明新风
C. 厚植爱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
D. 坚持律己宽人,履行法定义务
19. 下列伟大精神按形成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长征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抗美援朝精神 ④脱贫攻坚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20. 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努力绘制一张梦想蓝图。下列对这张蓝图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②中学生要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以法治建设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 下列图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据此可知,改革开放( )
①是我国的强国富民之路 ②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确立了我国的根本制度 ④成为了现代世界各国加强政治建设的共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2. 九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课上分享各自的假期见闻,其中能体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 周末,我和好友参加了“春城书香长廊”活动
B. 最近,我和父母体验了云南茶马古道文化旅游
C. 五一假期我和家人自驾外出旅游,遇到令人头疼不已的堵车问题
D.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致力于为有关国家实现减贫目标
23.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教育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基石
③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
④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4. 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了国事访问,发出和平、团结、合作强音。这体现出( )
①和平与冲突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国坚持主导国际新秩序的建设
③中国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简答题(共30分)
25. 【学会感恩,明礼崇德】
2024届初中学子毕业在即,某校开展了“依依惜别,寸寸感恩”主题活动。小关同学回顾三年校园生活,写下了三个难忘片段,请你和小关一起书写感悟。
片段一 我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写小说,平时和蔼可亲的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课后又找我谈心。
(1)感悟一:___________。
片段二 我们班的集体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同学们的热情越来越高,就连生性内向、怯于表现的我也加入进来,变得越来越活泼。
(2)感悟二:___________。
片段三 每天清晨,食堂阿姨、门卫叔叔、保洁阿姨总是校园里第一批忙碌起来的人。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尽职尽责,我们才能吃到热乎的早餐,享受安全整洁的校园环境。
(3)感悟三:___________。
26.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2024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小杜同学参加了宪法讲座等相关活动之后,即兴创作歌谣来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
宪法铭刻我心田,人民意志在其间。 国家权力属人民,当家作主心欢畅。 权利义务不可分,国家机构为人民。 国家标志我记牢,维护宪法乐陶陶。
(1)请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上述歌谣的内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露营这种休闲方式,一些不文明的露营现象也随之出现:破坏草地、乱丢垃圾、违规搭建帐篷……针对此类现象,一些公园管理方出台了相关规定。但有些游客却视而不见,甚至经工作人员提醒后仍我行我素。
【法律链接】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小昆认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游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结合材料,请运用正确行使权利和积极履行义务的相关知识评析小昆的观点。
27. 【多方合力保护,实施净网行动】
2024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数字时代,网络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乱象及其治理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关注:网络乱象之困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解决以上问题出谋划策。(请从学校、家庭和未成年人自己三个角度作答)
行动:网络乱象之治
网络乱象需要多元共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请谈谈怎样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三、分析说明题(共22分)
28. 【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谱新篇】
2024年的中国,踏上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为更好地了解祖国和家乡发展,某校九年级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 独龙江上春风暖
小云观看了《独龙江上春风暖》主题报道,整理了独龙族的发展变迁:
2014年,独龙江公路贡山隧道全线贯通,独龙江乡告别了每年因大雪封山有半年与世隔绝的历史。 2018年,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第二次跨越。 2024年,农民年收入较2014年了8倍,小汽车、摩托车随处可见,独龙江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十年来,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封回信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独龙族群众的关心。云南省委省政府面向独龙江乡人均投入了25万元进行帮扶。 新征程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独龙族群众牢记嘱托,农业、教育、旅游等多方发力,力同心建设美好家乡。
注:1949年,独龙族从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阐明党和政府持续推动独龙江乡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 再探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的热词,关乎国家发展,更关乎家乡建设。同学们围绕新质生产力搜集了以下信息:
◇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有效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
活动三 文化助力新名片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我省的一张新名片。26个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共铸了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云南有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就是其中之一。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彝绣如今从当地乡村赛装节走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成功演绎了最潮中国风、最美古典风和最炫民族风。
彝绣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它以独特的图案、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彝族文化的瑰宝。 非遗传承人张琼芬,自记事起就跟着奶奶学刺绣,是彝绣传承人中的典型代表,她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彝绣,让彝绣技艺代代相传。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谈谈怎样让彝绣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活动四 时代新人勇担当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得益于国家的强盛、云南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大云南人民的凝心聚力、接续奋斗。
(4)作为新时代的云南人,你将如何担当使命,让“云南的生活”更加美好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二模
道德与法治试题
(全卷两个大题,共28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每小题2分,共48分)
1. 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范宣梅寄语青少年“不要给自己设限,梦想无界,未来可期”这启示我们( )
A. 树立伟大梦想,努力就会成功
B. 珍惜青春时光,尽情挥霍青春
C. 开发创造潜力,放飞青春梦想
D. 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十全十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开发创造潜力
C:分析可知,“不要给自己设限,梦想无界,未来可期”启示我们要开发创造潜力,放飞青春梦想;故C符合题意;
A:说法太绝对,努力不一定就会成功,还需要多种因素;故A错误;
B:“尽情挥霍青春”错误,应该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故B错误;
D:“追求十全十美”不现实,人无完人;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2. 近年来,一些不理智的追星行为正在突破传统的追星范围,蔓延至体育、文学、戏曲等文化领域,畸形的“饭圈文化”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对此,青少年应该( )
A. 抵制饭圈文化,网上辱骂饭圈行为
B. 学会独立思考,树立底线意识
C. 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饭圈文化
D 培养批判精神,拒绝偶像崇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独立思考、行己有耻。
B:面对畸形的“饭圈文化”,中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树立底线意识,故B说法正确;
A:网上辱骂饭圈行为是违法行为,故A说法错误;
C:可以积极融入良好的饭圈文化,抵制畸形的“饭圈文化”,故C说法错误;
D:“拒绝偶像崇拜”说法太绝对,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 东东考试前感到很紧张,他反复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
A. 放松训练 B. 合理宣泄 C. 转移注意 D. 改变认知评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
A:依据教材可知,调整情绪的方法很多,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题文中东东考试前感到很紧张,他反复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属于放松训练法,故A符合题意;
BCD:都是调节情绪的方法,但在题文中未体现,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 泼水节期间,云南多地纷纷发布《文明泼水倡议书》,倡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谐文明新风。下列不符合文明泼水倡议的行为是( )
A. 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用树叶或用手轻轻泼洒以示祝福
B. 遵守规则,爱护环境,杜绝乱扔垃圾以及破坏公共设施
C. 尊重他人,举止文明,禁止向老人孕妇婴儿等人群泼水
D. 抓住机遇,趁机抬价,联合周边商户高价售卖泼水用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ABC:符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谐文明新风的做法,故ABC说法正确;
D:趁机抬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营商环境,是不符合文明泼水倡议的行为,故D说法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
5. 2023年7月,北京市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带领300名居民想尽办法救助被暴雨滞留的K396次列车乘客,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人。下列标题与该材料最匹配的是( )
A. 守护生命,增强安全意识 B. 敬畏生命,呵护关怀生命
C. 探问生命,追求名誉利益 D. 直面挫折,发掘生命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敬畏生命。
B:分析题文,孟二梅带领居民救助滞留乘客,“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呵护和关怀,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与“敬畏生命,呵护关怀生命”的主旨最为契合;故B符合题意;
A:“守护生命,增强安全意识”不能突出这种对他人生命主动关爱的主旨;故A不符合题意;
C:“追求名誉利益”说法错误,这种行为是出于善良和责任,而不是为了名誉利益;故C错误;
D:“直面挫折,发掘生命力量”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 对“信”字的解读认识正确的有( )
信,诚也。会意字,从人,即“言而有信”;从言,指“说出来的信息、写下来的思绪”。过去人们选择贵重物品作为信物,以示对约定的重视,现在逐渐建立的信用体系开始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讲诚信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③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④现在社会诚信没有过去重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和践行诚信。
①②③:过去人们用贵重的物品作为信物,以示对约定的重视,体现了人们对于诚信的重视程度,结合所学知识,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践行诚信,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真诚待人,信守承诺,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现在社会诚信依然很重要,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 下列古语能体现“止于至善”的有( )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①:意思是没有圆规和矩尺,就没办法画出圆和方这两种图案。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都要按规矩办理,不能随心所欲,体现了行己有耻,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故②符合题意;
③④:“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故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 生活中,有些同学随意给他人取侮辱性绰号,这侵犯了他人的( )
A. 姓名权 B. 隐私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格尊严权。
C:人格尊严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有些同学经常给别人取侮辱性的绰号,这种做法实际就是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故C说法正确;
ABD: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 以下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权利和义务可以分割 B. 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
C. 公民的权利就是义务 D.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A:权利和义务是不可以分割的,故A说法错误;
B:依据教材知识,权利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我们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故B符合题意;
C:公民某些权利也是义务,某些义务也是权利,故C说法错误;
D:权利与义务不是完全对等的,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 近年来,广东省平远县推动实行了村民理事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广泛发动村民自主参与议事、调解、建设、治理,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该做法( )
①有利于彻底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所有矛盾纠纷
②表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
④有利于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事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③④:村民理事会发挥了群众自治的主体作用,促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有利于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事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彻底解决、所有”夸大了该做法的作用,故①说法错误;
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经过如下所示。对该过程解读正确的有( )
①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坚持党领导立法
②中学生应积极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
③民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走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要求。
①②④:党中央批准立法工作,体现了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坚持党领导立法;法工委工作人员听取了师生意见,体现了我国的立法工作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师生积极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立法经过的三个阶段,体现了走法治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2.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这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
A. 质询权 B. 立法权 C. 决定权 D. 表决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相关知识。
AD:质询权、表决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故A不符合题意;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修订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故B说法正确;
C: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题干未涉及决定权,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 下图说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 )
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勇于担当责任
②严格依照法定途径和方式行使权力
③在宪法和法律限定范围内行使权力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法无授权也可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范权力运行。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宪法和法律限定范围内行使权力,严格依照法定途径和方式行使权力,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法无授权不可为,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4. 2024年,云南省将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为此,我省应该(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③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增强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我发展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团结。
①③④: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我们应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我发展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方针,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5. 因组织诈骗活动,付某等十二名被告人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分别判处拘役四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付某等人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B.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C. 罚金不属于刑罚主刑,而属于行政处罚
D. 付某等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
A:付某等十二名被告人判处拘役四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不等的刑罚,可判断这是刑事违法行为,故A说法错误;
B: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故B说法错误;
C:罚金不属于刑罚主刑,而属于附加刑,故C说法错误;
D:付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故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6. 常年戍守在西藏玉麦边境的民警,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种种不利条件,尽力守护神圣国土,维护国家安全。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②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放弃个人的利益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④我们应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积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①③④:题文中为了守护我国的神圣国土,维护国家安全,戍边民警战胜了各种不利条件,诠释了伟大的爱国情怀,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明白了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安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应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生命,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7. 云南省通过了新修订的“九湖”保护条例,将在生态保护核心区明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参与云南省生态保护建设,我们应该( )
①树立并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学习和宣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
③积极养成绿色、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
④暂停学业,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低碳微行动的相关知识。
①②③:根据所学,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参与云南省生态保护建设,我们应该树立并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和宣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积极养成绿色、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学习是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不能暂停学业,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8. 某校文化墙上展示了以下两个故事,据此推测该校文化墙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少年时生活困顿,一位老婆婆经常做饭给他充饥。后来,他被刘邦封为楚王,将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孝敬照顾。 40多年来,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张旭峰40多次跳进黄河救人,6次参与火灾救援,被誉为“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
A. 遵守社会规则,促进社会和谐
B. 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文明新风
C. 厚植爱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
D. 坚持律己宽人,履行法定义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
A:题干与遵守社会规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张旭峰40多次跳进黄河救人,6次参与火灾救援,这体现他敬畏生命,帮助他人的中华传统美德,这有利于树立文明新风,故B说法正确;
C:题干未体现爱国情怀,故C不符合题意;
D:题干与律己宽人无关,救人属于道德义务,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9. 下列伟大精神按形成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长征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抗美援朝精神 ④脱贫攻坚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知识点。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故顺序为①③②④,故C说法正确;
ABD:排序均不是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序的,故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0. 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努力绘制一张梦想蓝图。下列对这张蓝图认识正确有( )
①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②中学生要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以法治建设为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梦。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绘制的蓝图体现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中学生要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我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1. 下列图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据此可知,改革开放( )
①是我国的强国富民之路 ②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确立了我国的根本制度 ④成为了现代世界各国加强政治建设的共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①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长,体现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故③说法错误;
④:题文体现的是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无关,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2. 九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课上分享各自的假期见闻,其中能体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 周末,我和好友参加了“春城书香长廊”活动
B. 最近,我和父母体验了云南茶马古道文化旅游
C. 五一假期我和家人自驾外出旅游,遇到令人头疼不已的堵车问题
D.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致力于为有关国家实现减贫目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要矛盾。
A:和好友参加了“春城书香长廊”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故A不符合题意;
B:和父母体验了云南茶马古道文化旅游,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家人自驾外出旅游,遇到堵车问题,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故C符合题意;
D:中国致力于为有关国家实现减贫目标,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勇于担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3.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教育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
④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
②④: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故①说法错误;
③:受教育权属于文化教育权利,不属于政治权利,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4. 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了国事访问,发出和平、团结、合作强音。这体现出( )
①和平与冲突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国坚持主导国际新秩序的建设
③中国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④:习近平主席对欧洲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发出和平、团结、合作强音,说明中国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故①说法错误;
②:中国没有主导国际新秩序的建设,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简答题(共30分)
25. 【学会感恩,明礼崇德】
2024届初中学子毕业在即,某校开展了“依依惜别,寸寸感恩”主题活动。小关同学回顾三年校园生活,写下了三个难忘片段,请你和小关一起书写感悟。
片段一 我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写小说,平时和蔼可亲的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课后又找我谈心。
(1)感悟一:___________。
片段二 我们班的集体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同学们的热情越来越高,就连生性内向、怯于表现的我也加入进来,变得越来越活泼。
(2)感悟二:___________。
片段三 每天清晨,食堂阿姨、门卫叔叔、保洁阿姨总是校园里第一批忙碌起来的人。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尽职尽责,我们才能吃到热乎的早餐,享受安全整洁的校园环境。
(3)感悟三:___________。
【答案】(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每个人应该在共建集体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
(3)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创造价值;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我们要学会感恩,做好自己分内应做的事,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正确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集体力量的作用、美好集体的作用、在集体共建中尽责的要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要求、自觉承担责任的要求、劳动的作用、尊重劳动者的原因。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小问1详解】
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情境一观点:我上课写小说,老师严厉批评我,课后又找我谈心;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一小关同学应该正确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论据①:正确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论据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情境二观点:我主动加入集体活动,变得越来越活泼;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二小关同学应该在集体共建中尽责、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论据①:美好集体的作用;
论据②:集体力量的作用;
论据③:在集体共建中尽责的要求;
论据④: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情境三观点:学校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尽职尽责,使我们吃到热乎的早餐、享受安全整洁的校园环境;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三小关同学应该尊重劳动者、自觉承担责任。
论据①:劳动的作用;
论据②:尊重劳动者的原因;
论据③:自觉承担责任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6.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2024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小杜同学参加了宪法讲座等相关活动之后,即兴创作歌谣来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
宪法铭刻我心田,人民意志在其间。 国家权力属人民,当家作主心欢畅。 权利义务不可分,国家机构为人民。 国家标志我记牢,维护宪法乐陶陶。
(1)请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上述歌谣的内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露营这种休闲方式,一些不文明的露营现象也随之出现:破坏草地、乱丢垃圾、违规搭建帐篷……针对此类现象,一些公园管理方出台了相关规定。但有些游客却视而不见,甚至经工作人员提醒后仍我行我素。
【法律链接】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小昆认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游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结合材料,请运用正确行使权利和积极履行义务的相关知识评析小昆的观点。
【答案】(1)①宪法是的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⑤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⑥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⑦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2)①小昆的观点是错误的;②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超越它本身的范围,不得滥用、错用权利;③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④材料中的游客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时候破坏了公共秩序、损害了其他游客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⑤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⑥材料中的游客没有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宪法的地位、增强宪法意识、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宪法的地位、增强宪法意识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宪法铭刻我心田,人民意志在其间→可链接宪法是的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关键词②:国家权力属人民,当家作主心欢畅→可链接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关键词③:权利义务不可分,国家机构为人民→可链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关键词④:国家标志我记牢,维护宪法乐陶陶→可链接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游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行使权利有界限+材料中的游客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时候破坏了公共秩序、损害了其他游客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论据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材料中的游客没有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7. 【多方合力保护,实施净网行动】
2024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数字时代,网络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乱象及其治理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关注:网络乱象之困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解决以上问题出谋划策。(请从学校、家庭和未成年人自己三个角度作答)
行动:网络乱象之治
网络乱象需要多元共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请谈谈怎样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答案】(1)学校要加强学校保护,重视开展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教会学生控制上网时间、避免网络成瘾;教会学生识别网络不良信息,重视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上当受骗。
家长要加强家庭保护,履行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重视对未成年子女在现实生活中的陪伴和关心;监督、引导、教育未成年子女正确使用网络。
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①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合理利用网络,学会信息节食,避免网络成瘾;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上网时遵守网络规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文明上网人;⑤增强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泄露自己的隐私;⑥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2)①国家坚持科学立法,完善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②行政机关要承担好整治网络违规行为的责任,严格依法查处网络违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③司法机关要依法制裁网络犯罪行为,公平公正地进行判决,做到公正司法;④社会要加大网络法治宣传力度,通过舆论监督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网络法治文化环境;⑤网络治理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既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引导网民向善向上,又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加强对网民的网络行为约束;⑥网络平台或运营商要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不向未成年人提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网络服务;⑦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遵守网络法律和规则,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等权利,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未成年人保护、合理使用网络、厉行法治、德治与法治。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学校行动→可链接学校要加强学校保护;
关键词②:家长责任→可链接家长要加强家庭保护;
关键词③:未成年人自己→可链接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合理使用网络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厉行法治、德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施行→可链接国家坚持科学立法;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
关键词②:国家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可链接行政机关做到严格执法;
关键词③:各级人民法院→可链接司法机关做到公正司法;
关键词④:新闻媒体→可链接社会要加大网络法治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法治文化环境;
关键词⑤: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可链接网络治理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⑥:网络产品和服务者→可链接网络平台或运营商要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
关键词⑦:所有人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可链接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三、分析说明题(共22分)
28. 【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谱新篇】
2024年的中国,踏上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为更好地了解祖国和家乡发展,某校九年级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 独龙江上春风暖
小云观看了《独龙江上春风暖》主题报道,整理了独龙族的发展变迁:
2014年,独龙江公路贡山隧道全线贯通,独龙江乡告别了每年因大雪封山有半年与世隔绝的历史。 2018年,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第二次跨越。 2024年,农民年收入较2014年了8倍,小汽车、摩托车随处可见,独龙江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十年来,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封回信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独龙族群众的关心。云南省委省政府面向独龙江乡人均投入了25万元进行帮扶。 新征程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独龙族群众牢记嘱托,农业、教育、旅游等多方发力,力同心建设美好家乡。
注:1949年,独龙族从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阐明党和政府持续推动独龙江乡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 再探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的热词,关乎国家发展,更关乎家乡建设。同学们围绕新质生产力搜集了以下信息:
◇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有效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
活动三 文化助力新名片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我省的一张新名片。26个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共铸了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云南有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就是其中之一。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彝绣如今从当地乡村赛装节走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成功演绎了最潮中国风、最美古典风和最炫民族风。
彝绣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它以独特的图案、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彝族文化的瑰宝。 非遗传承人张琼芬,自记事起就跟着奶奶学刺绣,是彝绣传承人中的典型代表,她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彝绣,让彝绣技艺代代相传。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谈谈怎样让彝绣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活动四 时代新人勇担当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得益于国家的强盛、云南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大云南人民的凝心聚力、接续奋斗。
(4)作为新时代的云南人,你将如何担当使命,让“云南的生活”更加美好
【答案】(1)党和政府的角度:①彰显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③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说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⑤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
民生角度:①有利于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③有利于贯彻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2)创新: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②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③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⑤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绿色: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高质量发展:①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国家:①彝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彝绣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彝绣文化新辉煌;③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彝绣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④建立健全彝绣保护和发展的相关制度,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个人: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彝绣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②学习和了解彝绣文化,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主动宣传和弘扬彝绣文化,扩大彝绣文化的影响力。
(4)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③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磨砺坚强意志;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⑦增强法治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⑧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建言献策,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⑩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党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民族团结、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创新的重要性、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高质量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党和政府,需要运用党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民族团结、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省政府面向独龙江乡人均投入了25万元进行帮扶→党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键词②:独龙族群众牢记嘱托,农业、教育、旅游等多方发力,力同心建设美好家乡→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民族团结;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创新的重要性、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②: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③: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高质量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弘扬中华文化、文明交流互鉴、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从XXX(原因、意义、措施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从当地乡村赛装节走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成功演绎了最潮中国风、最美古典风和最炫民族风→坚定文化自信;文明交流互鉴;
关键词②: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彝绣,让彝绣技艺代代相传→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作为新时代的云南人如何让“云南的生活”更加美好,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从不同的角度作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