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1.课标呈现: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2.教材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工业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何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在工人运动呼唤中马克思主义诞生,自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本节课上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中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下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可以说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内容逻辑关系清晰,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三部分,其中背景和影响是本课重点。
【教学目标】
1.利用唯物史观相关理论,尤其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分析工业革命的背景。
2.通过对工业革命代表人物及成就分析,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联系,理解工业革命中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革的关系。
3.通过对工业革命利弊影响的分析,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史论结合地论述历史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中涵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和教材,结合学情,制订重难点目标如下:
重点: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加讨论法、图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了拓展,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了。于是在英国发生了工业上的“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这个国家?它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推进新课:
教师讲述:有学者认为,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的英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国”,人口不过700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亿英镑,而不是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西、葡两国,也非资产阶级最早取得政权的尼德兰,亦非法国、德意志何意大利。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工业革命爆发的背景。
一、背景——前提和条件(板书)
教师讲述: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可以说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资产阶级追求个人目标和发挥创造力提供了空间,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发展工业首先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英国资产阶级政权通过广阔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丰厚的资本;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贸易中心的转变,市场更加广大,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密,发明不断并采用新技术,如英国16世纪使用了针织机和起绒机;18世纪纺车普遍取代卷线杆,而且纺车的车轮也更加快速,纺出的线也更加均匀和结实。这些技术的进步和分工的发展,使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需要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通过了上千项圈地法案,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后期何19世纪达到了高潮。法案允许圈占公共土地或自由牧场,迫使小土地所有者卖掉土地,或者直接驱逐小土地所有者。土地被圈占后,新所有者们或把土地租给家境殷实的农民,或自己经营。他们利用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改进耕作方法,引入新的农作物,或者采用更科学的方法饲养绵羊和牛等。英国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粮食和肉食产量大大提高,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脱离直接的粮食生产转向其他行业,意味着工业发展可以获得更多原料。
英国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十分广大的殖民地市场。英国虽然并非新航路开辟的发起国,但积极参与了后续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侵略活动。德雷克除参与海盗活动外,也是一个航海家和探险家,继麦哲伦之后,在1577—1580年间完成第二次全球航行。此外航海家库克曾到达澳大利亚。此后,英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海外扩张。1588年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17世纪,与荷兰数次战争,夺得海上霸权;17—18世纪,与法国多次战争后取得殖民霸权。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
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句话表明:市场的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教师继续讲述: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何需求,工场主们何许多能工巧匠开始了他们改进技术的探索。从17世纪后期起,英国进入了生产技术的革新时代,发明创造日渐增多。从1680—1795年,英国登记的发明专利共达532项。这些新发明成为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而鼓励和保护发明创造的是法律,专利法保护发明人的利益。瓦特改进蒸汽机获得4项专利技术,他由此而致富。可以说,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技术发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合作探究:工业革命是与一系列重大发明紧密联系的,而这些发明首先是从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中开始的。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呢?因为棉纺织品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还便于洗涤,市场需求量大。棉花是一种结实的植物纤维,便于采用机械化生产。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被充分调动起来,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英国开始一步步接近工业革命的起跑线。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重大发明创造)。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板书)
教师讲述: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飞梭,主要是用来织布的。飞梭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使棉纱供不应求,人们开始想方设法提高棉纱产量,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纺纱机”。它的出现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同学们注意啦:飞梭并不是真正的机器,它只是机器的一个部件而已。第一台真正的机器应该是珍妮纺纱机。所以,它的发明一般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部门的一系列发明创造,比如: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但是它们的动力都是水力,从而使工厂的建设必须在靠近河流的地区,限制了工厂的发展。这就要求摆脱限制的新动力的出现。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填补了这一空缺。
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1785年投入使用后,由于它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小,提供的动力比较强大,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因此,人们也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称为“蒸汽时代”。
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此后,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兴建工厂。工厂的兴起带动了采矿业、冶金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些行业里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使用,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市场上的产品猛增,这就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与火车诞生了。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交通运输条件的大大改善,密切了人们之间的交往。
教师总结: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开始,逐渐波及其他一些行业,形成连锁反应,到1840年前后,机器大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图示:(板书)
织布(飞梭) 水 力(局限)
棉纺织业 动力 采矿业、冶金业
纺纱(珍妮机) 蒸汽机(优点)
轮船(富尔顿)
交通运输业
火车(史蒂芬孙)
教师继续讲述: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家是能工巧匠,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电力技术、内燃机和石油化工等发明和应用,都不是普通的有经验的工匠个人可以应付的,而需要在实验室中反复测试和完善,最后才投入使用。如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促成发电机的问世。这些发明投入使用后,又会面临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如电动机、电灯、电报相继出现。内燃机的发明,不仅使石油成为此后的主要燃料,而且提高了燃料利用效率,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成为可能。
图示:(板书)
法拉第与电磁感应 西门子的发电机
电灯、电话、电报等 电动机
教师再次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后,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是一个长达百年的过程。19世纪上半期,继英国之后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更加迅速,始自19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体完成,只有50年左右。其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积极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时因为起步较晚,可以方便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而英国则因为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包袱,又由于有广阔的殖民地经济利益受损不大,设备更新换代和对新技术的采用不够积极,逐渐落在了美国和德国后面,实力也有所下降。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受惠最多,工业产量超过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德国紧跟其后,法国虽然不如德国突出,但它又第一次工业革命积淀的优势何基础,发展速度仅次于德国。
蒸汽和机器引起的产业革命,先打大工业代替手工工场,石油化工、电力等新产业的崛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必然产生非常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那么,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板书)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然后老师再小结。
教师总结分析:首先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靠农业生存”。以英国为例,工业革命之前的1700—1780年,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9%-1%,1780—1870年平均增长3%,此后经济增长虽有些下滑,但仍在2%以上。相应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在不断翻番,1801—1851年增长125.6%,1851—1901年间又增长了213.9%。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德国何美国等,经济也都有较快的增长,德国和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上迅速赶上英国或法国。对于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生产效率和财富增长,马、恩也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其次是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在传统的农本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重要的财富是土地,手工业和商业大多作为农民的副业存在,专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数量不大,而且经常受到歧视。即使是尽到早期的手工工场,所雇佣的工人也有不少是农民。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原来的个人作坊和手工工场都逐渐被资本家和工厂主建立的大规模工厂取代。此时,工人大多是那些已经失去土地的农民或失去工作的手工工人,完全被切断了与农村的联系,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简单的生活,每天必须准时上班,否则将影响机器的运转。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方式进一步发生变化。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分工越细密,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在农业中,由于先进机械采用,也出现了复杂发的集收割、打谷和分装于一体的联合收割机;不同的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了部分企业的破产、被吞并和生产的集中,开始出现垄断组织。企业的扩大何垄断组织的产生,都要求管理方式做相应的变革。
再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变。农业社会中,掌握大量土地的是地主和统治阶级,但也有大量的中小土地所有者。隔夜革命消灭了大部分小农,手工业者和普通商人也日益破产,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变得越来越富有,实力越来越壮大。成长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利,在许多国家先后发起了新的革命或要求改革旧制度的运动,由此推动了诸如英国的议会改革。与此同时,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连同农场中的农业工人,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并被集中在大工厂中,因而他们利益一致,有利于团结,也有利于联合起来与资产阶级斗争。
第四,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由于社会财富的猛烈增长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快速增长。以英国为例,人口从1750年的1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3000万,进而在1910年达到4200万左右。法国的人口增长虽不及英国,但也从1800年的2690万增加到1910奶奶的4150万。工业革命前,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中,城市数量少而且人口不多,1785年,英格兰和苏格兰5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4座,到1855年,这样的城市达到31座。伦敦1800年有95.9万人,到1900年,达658.1万人,增加近6倍。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可以在城市中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工资有所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大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素养提升。
最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再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资本主义市场扩大。工业革命完成后,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地区建立越来越多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殖民地市场也进一步扩大。由于资本主义市场和殖民地市场都进一步扩大,最终世界市场也随之扩大。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总之,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它们加速向外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被瓜分殆尽,建立了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支配的殖民体系,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
教师接着讲述:工业革命进入高潮后,厂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工厂劳动力来源包括:原来的手工工匠沦为雇佣工人、失地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工人、大量的女工和童工。虽然工厂产量与日俱增,但工人的命运却是相反方向。19世纪初,英国工厂的全部工人中,成年男工不到1/4,其余均为女工和童工,女工和童工的工资自然比男工低,童工每天工作时间长,对身体的摧残加之营养不良,是大多数童工畸形发育,甚至未成年就夭折。
劳动者的收入虽有缓慢增长,但却是以劳动时间增多、休息时间减少为代价的,而劳动时间增多又使劳动者必须增加消费,所以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上升。如果减少劳动时间或劳动能力减弱,无疑会陷入贫困境地。
环境污染、贫困造成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工人们的经济何政治斗争迫使资本及其代理人改变社会治理方式。从19世纪初产生《济贫法》开始,英国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不断进行社会改革。
在这过程中工人组织起来不断跟资本家斗争,甚至发动武装起义,其中比较著名的是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上述事实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这些工人运动并未实现期望目标。运动失败的原因,固然是资产阶级实力强大,但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总之,工业革命的影响总的来说是积极的,负面影响则有待于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解决。
【课堂小结】
如果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勇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迈向现代工业文明。
【板书设计】
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一、背景
条件:资本、劳动力、原料、技术、市场,环境等
二、主要成就
积极影响
三、影响
负面影响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的一大特点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宏观上,把工业革命作为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来论述,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地位和影响力;微观上,具体论述了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分析透彻,面面俱到,重难点突出。一大亮点是通过图示法介绍工业革命的成果,环环相扣,有理有据,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2.由于本课以教师讲述为主,较少呈现相关史料,主要以史实和结论为主,较少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在当今课堂史料满天飞的情形下,设计者有意设计这样一堂讲述课,试图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这也是“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挑战,或者说是一种回归,别有一番意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