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1 公平正义的价值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1 公平正义的价值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新课:
8.1 公平正义的价值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政治认同:知道公平的表现,认识到公平的重要作用。能分辨正义和非正
义行为,认识正义的作用,感悟正义的力量。
2.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
平现象。增强崇尚公平、追求正义的情感,努力做有正义感的人。
3.法治观念:体会到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理解法律是实现
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努力做尊纪守法的好公民。
4.责任意识:懂得公平正义的价值,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
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学习目标
自主
学习
1、公平的含义和内涵?
2、公平的作用?
3、正义的含义和要求?
4、正义的意义?
01
认识公平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不公平
小明今天又逃值日
结合“分黄金”的故事,探究以下问题:
你认为怎样分配是公平的?说明你的理由,并概括公平的含义。
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并说明理由。
老大:
精明能干出力最多
老二:
能力一般孝顺老人
老三:
身残体弱为人善良
第一种:大儿子多分一锭
多劳多得,大儿子多挣可以照顾其他兄弟
无劳动能力,关照弱势
第四种:三人均分
人人平等,公正无私
第二种:二儿子多分一锭
第三种:小儿子多分一锭
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分配方案
分配理由
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并说明理由。
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公平的含义?
事例1:一次交通事故中李某闯红灯撞人,他不愿承担法律责任,找人帮忙摆平。交警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事例2:某公司不以学历、性别、婚姻状况等因素为基础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对于有才华和实力的员工,给予公平的晋升机会。
事例3:国务院出台政策,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有失公平。交警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
使每位员工拥有平等的晋升的机会。
宪法赋予公民享有受教育权,保障了权利的公平。
请从公平的角度,分别对材料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并分析体现了公平的何种内涵?
结合以下事例和课本P109-P110,总结公平的内涵有哪些?
规则公平
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
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公平的内涵是什么?
活动探究小组交流,填写表格,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公平。现  象家庭生活中公 平如:妈妈炒菜,爸爸拖地,孩子洗碗不公平如:同学交往中公 平如:互帮互助、相互尊重、各司其职不公平如:师生关系中公 平如: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理解宽容不公平如:爸爸负责家务,母子只管享受大扫除时,指挥别人,自己光说不干老师优先选择家境富裕的学生为班级干部结合材料和课本P110,思考公平有何价值?
材料2:我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是关爱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特殊群体的需要,保障所有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举措。
材料3:陈法官负责审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案件,他拒绝肇事者金钱贿赂,在审判过程中,坚持遵守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对案件的所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最终,作出了公正的审判,并向受害者家属致以慰问。
材料1:孟同学是某高校的学生,他发现自己的设计作品和论文被导师盗用,并且还申报了三项专利。他发现后没有忍气吞声,而是选择讨回公道。最后,校方进行如实调查,涉事教师确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给予了相应处分。
②对社会来说,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①对个人来说,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公平的价值?
02
正义的力量
在讨论什么是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时,同学们用关键词给出了自己对两种行为特征的描述;请你来续写。
违法乱纪
弄虚作假
恃强凌弱
遵纪守法
助人为乐
尊老爱幼
活动探究
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正义的含义?
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是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议一议:这些行为启示我们可以怎样维护正义?
扫黑除恶
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遵纪守法
见义勇为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正义的要求?
全面排查,零容忍
教育部加大力度防范中小学欺凌专项治理有何重要意义?
议一议
有利于调整和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校园环境。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添加标题
正义的意义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三十条: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
可用于调整处理校园欺凌行为
对于学生欺凌,我国法律中有明确定义: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可用于调整处理校园欺凌行为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可用于调整处理校园欺凌行为
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第三章 对不良行为的干预;第四章 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8.1公平正义的价值课堂总结
认识公平
正义的力量
含义
内涵
含义
要求
作用
意义
1、公平通常是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这是公平内涵中的( )
A.义务公平 B.规则公平 C.权利公平 D.机会公平
C
课堂练习
2、看漫画《如此分配》,这一行为的后果是( )
①不利于员工激发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②能够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③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 
④有利于企业、社会长远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3、正义要求每一个人必须遵守制度和规则,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作支撑。因此,遵守规则和程序就是在( )
A.维护正义和稳定
B.促进改革和发展
C.维护公平和团结
D.维护公平和正义
D
4、下列选项有哪些体现了公平正义( )
①我国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③公交地铁上均贴有给老弱病残让座的标志④异地高考政策逐步推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