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申花实验学校2023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质量调研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3九上·杭州期中)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形式表述错误的是( )A.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B.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热能D.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解析】【分析】1.动能:是伴随著物质运动的能量;2.势能:物质静止时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所处的位置和状态有关;3.辐射能:各种电磁辐射,包括光和热的辐射能。能量的每种形式都可以转换为其它形式,但能量不能消灭或无中产生。能量的损失,常为转换成其它类型的能量。电能是一种动能;它可转换成热能或光能。4、分子势能(内能)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分子势能是内能的重要组成部分。5、光能是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6、磁能泛指与磁相联系的能量,严格地说应指磁场能。7、电能,是指使用电以各种形式做功(即产生能量)的能力。8、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9、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解答】A. 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A正确;B. 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 ,B正确;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化学能,C错误;D. 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D正确;故答案为:C2.(2023九上·杭州期中)盛放药品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药品由于发生变质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C.浓硫酸 D.浓盐酸【答案】B【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药品是否与空气中的气体分散化学变化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分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会变质,由于生成物没有沉淀气体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变小,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从而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使溶液的质量增大,不符合题意;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使物质的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氯化钠、食盐、NaCl B.氧化铁、铁锈、FeOC.氢氧化钠、纯碱、NaOH D.碳酸钙、生石灰、CaCO3【答案】A【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物质的俗称【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碱盐等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判断。【解答】A、氯化钠俗称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选项正确;B、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即铁锈不是氧化铁的俗称,其化学式为Fe2O3,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选项错误;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不是碳酸钙的俗称,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选项错误;故选:A4.(2023九上·杭州期中)2023年9月在杭州举行了亚运会,本次亚运会金牌并非纯金,而是用99.9%的白银,再在外面镀上6克的黄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纪念价值。下列关于该奥运会金牌说法正确的是( )A.该金牌属于新型材料B.选择铸造金牌的材料时需考虑金属颜色、延展性C.该金牌放入稀盐酸中会产生气泡D.该金牌的硬度比纯银要小【答案】B【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以及合金的性质分析。【解答】A、根据题意,该金牌是银和金的混合物,不属于新型材料,选项错误;B、铸造金牌的时候,需考虑金属颜色、延展性,选项正确;C、根据题意,该金牌是银和金的混合物,银和金排在氢的后面,都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选项错误;D、该金牌是银和金的混合物,合金的硬度大于成分金属的硬度,即该金牌的硬度比纯银要小大,选项错误;故选:B5.(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概念之间的关系,若大圆代表纯净物,下列物质应放到D区域的是( )①澄清的石灰水;②冰水混合物;⑧水银;④五氧化二磷;⑤液氧;⑥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⑦高锰酸钾;⑧烧碱A.④ B.⑧ C.②④ D.②④⑥【答案】C【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根据定义可知,A属于单质, B属于化合物,C是含氧化合物,D是氧化物;据此分析。【解答】①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②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属于化合物,还属于氧化物;③水银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④五氧化二磷中含有磷元素和氧元素,属于化合物,还属于氧化物;⑤液氧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⑥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可以是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等物质,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但硫酸铜溶液是混合物;⑦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⑧烧碱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应放到D区域的是:②④。故选C。6.(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人在抬脖子,该过程与下列的四种情形中同属于一类杠杆的是( )A.踞起脚尖 B.天平称量C.羊角锤拔钉子 D.筷子夹菜【答案】D【知识点】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 第一类杠杆:是省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例如,羊角锤、木工钳、独轮车、汽水扳子、铡刀等等。 第二类杠杆:是费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如镊子、钓鱼杆、理发用的剪刀。 第三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即平衡杠杆.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解答】如图中所示,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阻力小于动力,所以属于费力杠杆;A. 踞起脚尖属于省力杠杆;B. 天平称量 属于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C. 羊角锤拔钉子属于省力杠杆;D.筷子夹菜属于费力杠杆;故答案为:D7.(2023九上·杭州期中)金属冶炼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都应该先加热后通气体B.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固体颜色的变化是从黑色变为红色C.甲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中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D.甲中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中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答案】D【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加热可能爆炸分析;B、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分析;C、根据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物的生成物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解答】A、一氧化碳和氢气不纯加热可能爆炸,因此实验时应该先通入气体,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避免气体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选项错误;B、甲实验中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铜是红色的,氧化铜是黑色的,可看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乙实验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可看到红色固体变为黑色,选项错误;C、甲反应后生成铜和水,若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生成的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会引起试管炸裂。而乙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玻璃管可以保持水平。甲试管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的原因是反应的产物不同,选项错误;D、甲中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中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选项正确。故选:D8.(2023九上·杭州期中)城市绿化养护移栽的树木需要用到营养液,在营养液配制时在水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以下几种成分,①KNO3;②KCl;③K3PO4;(NH4)2SO4几种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识点】盐与化肥【解析】【分析】根据农作物需要的营养素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含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属于复合肥分析。【解答】 ①KNO3含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②KCl含钾元素属于钾肥;③K3PO4含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④ (NH4)2SO4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属于复合肥的是 ①③,故选:B。9.(2023九上·杭州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A.硝酸铵;水 B.碳酸钠;稀盐酸C.氧化钙;水 D.锌粒;稀硫酸【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 说明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是气体膨胀或是生成了新气体。而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只能是温度升高不能是生成新气体。据此分析【解答】A、硝酸铵和水混合后,会使水温降低,装置内气压减小,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氧化钙和水混合物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温度,符合题意;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新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3九上·杭州期中)除去下表中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A NaCl溶液(Na2CO3)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B FeCl3溶液(CuCl2) 过量的铁粉C CO2气体(HCl)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 KCl溶液(NH4Cl) 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解析】【分析】根据除杂是将杂质除掉不能把原物质除掉,同时不产生新杂质。利用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分析。【解答】A、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虽除去杂质,但由于氯化钙过量因此引入新杂质,选项错误;B、铁排在铜前,过量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氯化亚铁,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和氯化氢溶于水后形成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都被除去,选项错误;D、适量的氢氧化钾能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氨气,除去杂质未引入新杂质,完成除杂,选项正确;故选:D11.(2023九上·杭州期中)一根轻质杠杆可绕О点转动,在杠杆的中点挂一重物G,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如图。力F使杆从所示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力F和它的力臂LF、重力G和它的力臂LG的变化情况( )A.F增大,LF减小 B.F减小,LF增大C.G不变,LG减小 D.G不变,LG不变【答案】A【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第一类杠杆:是省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例如,羊角锤、木工钳、独轮车、汽水扳子、铡刀等等。 第二类杠杆:是费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如镊子、钓鱼杆、理发用的剪刀。 第三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即平衡杠杆.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解答】根据杠杆平衡定理:FLF=GLG;所以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使其慢慢抬起的过程中,G不变,LG变大;LF变小,所以F变大;所以A正确;故答案为:A12.(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图像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向一定量的硝酸银中加入足量的锌B.图②:向含有HCl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C.图③:常温下,足量的锌和铁分别与100g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D.图④: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和盐反应的质量关系分析;B、根据碱的通性以及常见难溶性碱是否与酸反应分析;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D、根据酸碱中和的pH变化分析。【解答】A、向一定量的硝酸银中加入足量的锌,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质的质量会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B、向含有HCI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 (OH)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沉淀的质量从0开始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错误;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氢氧化钠中溶液不断滴加稀硫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小于7,选项错误;故选:A。13.(2023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CO3、Na2SO4、CuSO4、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白色沉淀B是硫酸钡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NaNO3D.白色粉末中可能有CaCO3【答案】A【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加水后为无色透明溶液,由于硫酸铜溶于水为蓝色溶液,碳酸钙难溶于水,故由此可知无这两种物质;根据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生成,由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原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根据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C以及气体生成,由碳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且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故此一定还含有硫酸钠;硝酸钠不会影响整个实验现象,因此无法确定。据此分析本题。【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气体A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石灰水变浑浊,选项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沉淀B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的混合物,选项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钠,选项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一定不含碳酸钙,选项错误;故选:A。14.(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4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绳重及滑轮摩擦)( )A.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2NB.1s内绳子拉物体A所做的功为2JC.拉力F的功率为2WD.若将拉力F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增大【答案】D【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功的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的计算公式:W=FS(其中W是功,F是力,S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P=W/S=FV(其中P是功率,W是功,S是距离,F是力的大小,V是速度);【解答】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B保持静止,所以B受到A给他向右的摩擦力3N;B给A向左的摩擦力3N,A受到的拉力为5N,所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2N,A正确;B.绳子的拉力为10N,速度为0.2m/s,时间为1s,所以 1s内绳子拉物体A所做的功为2J,B正确;C. .绳子的拉力为10N,速度为0.2m/s,拉力F的功率=FV=10N×0.2m/s=2W,C正确;D.若将拉力F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因为B始终能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AB间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这两个因素都不变,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错误;故答案为:D15.(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Ca(OH)2溶液,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滴加稀盐酸至沉淀消失。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2CO3B.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C.整个过程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2种D.d-e段有气泡产生【答案】C【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加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至恰好不再生成沉淀后,加入稀盐酸,由于反应后有氢氧化钠生成,故加入稀盐酸后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沉淀不减少,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会继续和碳酸钡以及碳酸钙反应,至最终沉淀完全反应,据此分析。【解答】A、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如图,a点溶液中碳酸钠有剩余,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说法正确;B、c-d段, 沉淀的质量不变,发生反应是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说法正确;C、由分析可知,d-e段, 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钙3种,故说法错误;D、d-e段, 稀盐酸和碳酸钡、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故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28分)16.(2023九上·杭州期中)中国古代科学和科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1)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叙述的是用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这是湿法炼铜的最早记载。请写出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 。(2)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现象,甲烷能燃烧的性质属于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答案】(1)CuSO4+Fe=Cu+FeSO4(2)化学性质【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与盐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分析。【解答】(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2)甲烷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因此属于化学性质。17.(2023九上·杭州期中)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1)胃液过多时,人们会选择胃乐胶囊(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进行服用,以中和过多胃酸,其中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2)若身边没有胃药,下列物品中也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A.可乐 B.生理盐水 C.烧碱 D.苏打饼干【答案】(1)Al(OH)3+3HCl=AlCl3+3H2O(2)D【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胃液中含有盐酸,由盐酸的化学性质以及所选物质性质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氢氧化铝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2)A、可乐含有碳酸,不能缓解胃酸过多,选项错误;B、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液,不能和胃液中盐酸作用,因此无法缓解胃酸过多,选项错误;C、烧碱虽能与盐酸反应,但烧碱即氢氧化钠具有较强腐蚀性,因此无法食用,选项错误;D、苏打饼干中苏打能和盐酸反应,从而缓解胃酸过多,选项正确;故选:D。18.(2023九上·杭州期中)小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0点是钢质固定装置的端点,故O点始终保持不动),在不计支点和杠杆的摩擦及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试分析:(1)要使杠杆保持如图平衡,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杠杆上的最小力F。(2)小黄实验时在C点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B点的钩码缓缓上升一定的高度,测出相关物理量,算出此时杠杆的效率为η1,然后将钩码移到A点,再次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杠杆,仍然使钩码上升相同的高度,同理测出相关物理量,算出此时杠杆的效率为η2,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η1 η2。(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答案】(1)(2)小于【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力臂的画法;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解析】【分析】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 力臂 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 代数式 表示为F1·l1=F2·l2。【解答】(1)根据杠杆平衡定律,当力臂最长的时候,力最小;(2) 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W有跟总功W总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W有/W总;W总功=W有用+W额外功;小黄实验时在C点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B点的钩码缓缓上升一定的高度,测出相关物理量,算出此时杠杆的效率为η1,然后将钩码移到A点,再次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杠杆,仍然使钩码上升相同的高度, 从情境中可以知道W有用功=GH,所以有用功不变,但是根据杠杆平衡定律,此时的C点使用的力更大,移动的距离也更大,所以所做的总功更多,所以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η1小于η2。故答案为:(1)(2) 小于19.(2023九上·杭州期中)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1)1~3秒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将 (选填“增大”、“保持不变”、“减小”或“无法确定")。(2)3~5秒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 J。【答案】(1)增大(2)400【知识点】功;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的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的计算公式:W=FS(其中W是功,F是力,S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P=W/S=FV(其中P是功率,W是功,S是距离,F是力的大小,V是速度);【解答】(1)第一秒内静止,所以没有功率;第三秒的和第二秒的拉力F相同,但是速度第三秒更大,所以功率也是第三秒大, 所以 1~3秒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将增大;(2) 3~5秒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P=Fv=200N×1m/s×2s=400J;推力F对木箱做功400J。故答案为:(1)增大(2)40020.(2023九上·杭州期中)有AB和AC两个高度相等、长度不等的斜面,两者粗糙程度完全相同。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和AC由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此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WB WC(选填“=”、“<”或“>”,下同),斜面的机械效率ηB ηC【答案】=;>【知识点】机械效率;斜面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解析】【分析】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W有跟总功W总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W有/W总;W总功=W有用+W额外功【解答】 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和AC由底端匀速拉至顶端, 有AB和AC两个高度相等 ,所以物体克服重力做功W=GH是相同 的, WB=WC,因为粗糙程度相同,但是斜面AC更长,说明做的无用功(额外功)更多,所以机械效率ηB>ηC;故答案为:=;>21.(2023九上·杭州期中)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一定有 (填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有 。【答案】Ag;Zn(NO3)2【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铜锌银的活动性顺序,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硝酸银有剩余则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根据 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均无现象,由锌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依此滤渣中没有锌,说明锌完全反应,由于硝酸银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因此说明滤液中没有硝酸银即硝酸银完全反应,据此分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铜,故填:Ag;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可能含有硝酸铜,故填: Zn(NO3)2 。22.(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将一根弹簧穿过铁架台的金属杆AB并固定在底部,把一中间直通的金属球套进AB金属杆。将小球提到B端后松手,小球的高度随时间z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1)请指出小球动能最大的时刻 (选填“t1”、“t2”、“t3”或“t4”)(2)小球从t1时刻运动到t2时刻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答案】(1)t1(2)减小【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势能可以是引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只有在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解答】(1) 请指出小球动能最大的时刻是t1;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00m到40m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和少部分的内能;此时动能最大;(2)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最终停在了40m处,说明整个过程中,机械能不断转化为内能,说明整个过程中机械能都在减小,所以小球从t1时刻运动到t2时刻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减小;故答案为:(1) t1 (2) 减小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每空2分,共42分)23.(2023九上·杭州期中)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 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实验。(1)小陈同学按图甲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小黄同学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 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3)小张同学是将稀硫酸不断的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的数据。由图丙可知,当反应进行到5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溶质的化学式)【答案】(1)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无法说明就是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2)有气泡从导管冒出(3)H2SO4和Na2SO4【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以及酸碱中和放热分析(2)根据热胀冷缩分析;(3)根据酸碱中和pH的变化与反应情况分析。【解答】(1)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会放热,因此无法判断一定是由于反应放出热量。故填: 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无法说明就是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 ;(2)如图所示,该装置是密闭装置,若反应放热则会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导致从导管逸出则会出现冒气泡的现象,故填: 有气泡从导管冒出(3)如图,50s时pH小于7,说明稀硫酸过量,由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此可知此时溶液中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钠,故填: H2SO4和Na2SO4 。24.(2023九上·杭州期中)在“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小科进行了两次研究。实验一(图甲):在水平面铺上粗糙的平板,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不同高度静止释放,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位置如图甲。实验二(图乙):水平面铺上粗糙的平板,其中小球A、B、C的质量依次减小。小科先后三次将三个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刚到底部时用频闪相机(间隔相同时间自动拍摄)开始记录,如图乙所示1、2、3表示三次频闪相机拍出A、B、C三小球的位置(包括刚到底部时、到底部0.1秒后、到底部0.2秒后的位置)。(1)根据图甲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2)根据图乙实验结果,用小球C在平板上第3次频闪相机拍摄到小球的大致位置在 “5”。(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小科调节图甲中的平板呈不同角度,重现伽利略斜面实验。不考虑底部转折处的能量损失,如图丙中最符合实际现象 【答案】(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2)小于(3)B【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 影响动能的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 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更大。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解答】(1) 不同高度使得小球达到水平面的初始速度不同,根据图甲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2)动能和质量有关,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根据图乙实验结果,用小球C在平板上第3次频闪相机拍摄到小球的大致位置在小于“5”。(3) 小科调节图甲中的平板呈不同角度,重现伽利略斜面实验。不考虑底部转折处的能量损失,如图丙中最符合实际现象的是B,因为材料A制成粗糙平板,由于摩擦力做功,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达不到一开始静止位置的高度,而斜面越平缓,运动的路程越长,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多,能达到的高度越低,故AC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1)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2) 小于 (3) B25.(2023九上·杭州期中)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3 4 0.1 1.4 0.5 57%4 4 0.2 1.4 1.0 57%(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 图做的。(选填“a”、“b”、“c”)【答案】(1)匀速(2)74%(3)b【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解析】【分析】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W有跟总功W总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W有/W总;如果将重力为G的物体提升高度为h,那么有用功为W有=Gh;而总功为W总=Fs;因此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由于s=nh,且nF=G+G动;带入上述公式可得:η=G/(G+G动);由此公式可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采用重力较小的动滑轮。物体重力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动滑轮重一定时,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解答】(1) 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使得其受力平衡且稳定;(2) 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Gh/FS=4N×0.1m/(1.8N×0.3N)=74%(3)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采用重力较小的动滑轮。物体重力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动滑轮重一定时,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b图做的。故答案为:(1)匀速(2) 74% (3) b26.(2023九上·杭州期中)2022年虎年春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还原了宋代《千里江山图》,该画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x(OH)m(CO3)n]。加热孔雀石时的表达式为:Cux(OH)m(CO3)nCuO+CO2↑+H2O。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测定颜料[Cux(OH)m(CO3)n]中m、n的数值(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1)加热孔雀石时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装置C的作用是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一定量N然后关闭通入N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加热前先通入一定量的N2,目的是 。(4)小明取17.3g绿色物质(绿色物质中无其他成分),充分反应后,经过测定,装置A中质量增加0.9g,装置B中质量增加4.4g,可测得m:n的比为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空气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B装置中(3)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实验(4)1:1【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分解反应的定义分析;(2)根据实验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以及实验结果的测定分析;(3)根据空气中的物质会干扰实验数据分析(4)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加热孔雀石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2)根据题意,该反应需要利用B装置测出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但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防止进入B装置影响实验结果;故填: 防止空气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B装置中 ;(3)由于装置内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试验前应先通入氮气,排走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故填: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实验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生成水中的氢元素以及生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反应物,则A装置吸收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是, 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是 ,根据化学式是则27.(2023九上·杭州期中)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1)该小组用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这是因为铁生锈需要消耗 。(2)小组成员利用图乙装置进一步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水,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U形管中两侧液面高低情况是 。从而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水。(3)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表面喷涂过油漆的船 B.上油的链条C.盛水的不锈钢杯 D.沾了水的铁钉(4)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常用 (填化学试剂)除去铁锈。【答案】(1)氧气(2)左边低右边高(3)D(4)稀盐酸或稀硫酸【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1)根据气压差角度分析;(2)根据铁生锈的反应物以及气压差角度分析;(3)根据铁生锈条件以及合金的特性分析;(4)根据酸的通性和铁锈的成分分析。【解答】(1)根据水面上升,说明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则说明铁生锈消耗了氧气;(2)根据装置乙中,左侧的试管内有干燥剂,而右侧没有,则右侧的铁丝更容易生锈,因此消耗氧气和水蒸气的量更多,导致右侧试管内的气压低于左侧,故出现 U形管中两侧液面 左边低右边高 的现象;(3)根据铁生锈是和氧气与水共同作用,涂过油漆的船、上了油的不锈钢杯隔绝了空气和水,不易生锈;不锈钢杯虽然盛水,但不锈钢是加了铬和镍的铁合金具有不易生锈的特性,因此沾了水的铁钉更容易生锈,故选:D;(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和酸溶液反应生成铁盐和水,故填: 稀盐酸或稀硫酸 。28.(2023九上·杭州期中)实验室常用氯化钠的固体与过量的浓硫酸(浓度约为85%)共热制取氯化氢气体,反应原理如下:2NaCl+H2SO4(浓)Na2SO4+HCl↑。(1)图中b的仪器名称为 。(2)根据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取HCl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图中字母序号)。(3)反应结束后,小金猜测有部分氯化氢气体无法逸出,而溶解于溶液中,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剩余物中是否含有氨离子。 (4)在实验中,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做气体的干燥剂,以下气体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是____。A.氯化氢 B.二氧化碳 C.氨气 D.氢气【答案】(1)长颈漏斗(2)C(3)实验步骤:取适量反应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或静置),往滤液(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氧离子。(4)A;B;D【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分析】(1)根据仪器的器型分析;(2)根据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是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物的状态分析;(3)根据氯离子的检验以及硫酸根离子干扰实验分析;(4)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以及酸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1) 图中b的仪器名称为 长颈漏斗;(2)根据题意,制取氯化氢 用氯化钠的固体与过量的浓硫酸 共热即固液加热型,如图,故选:C;(3)根据题意,由于氯离子能和银离子结合为氯化银沉淀,因此需要加入硝酸银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但硝酸银还能和硫酸根离子结合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干扰实验,因此需要先除去硫酸根离子再检验银离子,故填: 实验步骤:取适量反应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或静置),往滤液(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氧离子。(4)A、氯化氢气体不能和硫酸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和硫酸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符合题意;C、氨气含有水形成氨水能和硫酸反应,因此无法用浓硫酸干燥,不符合题意;D、氢气气体不能和硫酸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符合题意;故选:ABD。四、解答题(共7题,第29-33题每题6分,34题8分,35题7分,共45分)29.(2023九上·杭州期中)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C10H12O2)等有机物,可用于提炼精油。(1)下列物质中与丁香油酚同属于一类物质的是 (填字母选项)①尿素②纯碱③氯仿④蛋白质(2)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丁香油酚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③代表 元素。(3)16.4g丁香油酚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列式计算)【答案】(1)①③④(2)氢或H(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16.4g丁香油酚中含氧元录的质量为:【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2)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分析;(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解答】(1)①根据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其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②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属于无机物;③氯仿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④蛋白质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①③④;(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碳>氧>氢,则③代表氢元素;(3)见答案。30.(2023九上·杭州期中)跳绳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亲自跳起来就会感到运动量是相当大的。有位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5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分析:(1)跳绳者跳一次绳所做的功为多少焦 (2)在1分钟内做功的平均功率为多少瓦 【答案】(1)G=mg=50kg×10N/kg=500N,起跳的最大高度h=0.09m,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2)由图可知跳一次所用时间,所以一分钟内所跳次数为次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为总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知识点】功;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的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的计算公式:W=FS(其中W是功,F是力,S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P=W/S=FV(其中P是功率,W是功,S是距离,F是力的大小,V是速度)。31.(2023九上·杭州期中)《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三千年前人们在井上汲水使用的桔槔,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其简化模型图,水平轻质杠杆MN的力臂L1=0.5m,L2=0.1m;在杠杆左端悬挂质量为0.5kg的物体A,右端挂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B完全浸没于水中,此时杠杆平衡。(1)求出B物体受到的浮力。(2)求出B物体的质量。【答案】(1)由题意可知,物体的体积:,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则物体受到的浮力:=10N(2)物体对杜杆的拉力:,由杜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即:,解得: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的重力:物体的质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 力臂 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 代数式 表示为F1·l1=F2·l2。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32.(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重为16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s内匀速运动了0.5m。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25倍。求:(1)拉力F的功率。(2)拉力F大小。(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案】(1)由图乙可知,5s内拉力做的功为2.5J,拉力的功率为(2)物体运动的速度为由图可知,重物和滑轮的总重由两股绳子承担,所以绳子运动的速度v绳=2v物=0.2m/s所以拉力(3)由图乙可知,5s内拉力做功。5秒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有用功,所以机械效率为η=×100%=x100%=80%【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解析】【分析】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W有跟总功W总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W有/W总;如果将重力为G的物体提升高度为h,那么有用功为W有=Gh;而总功为W总=Fs;因此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由于s=nh,且nF=G+G动;带入上述公式可得:η=G/(G+G动);由此公式可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采用重力较小的动滑轮。物体重力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动滑轮重一定时,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33.(2023九上·杭州期中)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能测出 中铜的质量分数。(填“Cu-Zn合金”、“Cu-Ag合金”或“两种合金”)(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5克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①求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②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连续加入盐酸的质量(g) 40 40 40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答案】(1)Cu-Zn合金(2)①解:设40g稀盐酸中HCl溶质质量为x.Zn+2HCI=ZnCl2+H2↑73 2X 0.08gx=2.92g②解: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y,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08g+0.08g+0.04g=0.2gZn+2HCl=ZnCl2+H2↑65 2 mCu=15g-6.5g-8.5gY 0.2gy=6.5g【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分析;(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入40g稀盐酸后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0.08g,说明前两次的酸都完全反应,且与酸反应的锌的质量也相等,但第三次加入40g稀盐酸后生成的氢气只有0.04g,说明此时锌完全反应而稀盐酸有剩余,据此计算。【解答】(1)由于铜和银都不能和酸反应,而只有锌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利用稀盐酸与铜锌合金中的锌反应可以测定其铜的质量分数,而与铜银合金不会发生反应无法测,故填: Cu-Zn合金(2)见答案34.(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同学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溶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1)在加入Na2CO3溶液0-5g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沉淀,但却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2)乙图是加入碳酸钠质量为5-25g的微观实质模型图,则表示 。(3)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HCl(2)Ca2+(3)解:设和氯化钙反应的20g碳酸钠的溶质质量为.106 100x 5g【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实验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分析盐酸有剩余分析;(2)根据图像以及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分析;(3)代入数据利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计算。【解答】(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加入碳酸钠溶液0-5g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沉淀,但却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HCl;(2)乙图是加入碳酸钠质量为5-25g的微观实质模型图,此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氯离子、钠离子、钙离子,加入碳酸钠后,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钙离子,所以表示钙离子,故填:(3)见答案。35.(2023九上·杭州期中)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场馆建设体现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1)亚运场馆将实现光伏全覆盖,不断地为场馆提供绿色电力,试分析光伏设施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关系 。(2)为了保证各项陆上赛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亚组委采用了石墨烯纳米防滑涂层来增加地面的安全。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纳米材料。该石墨烯纳米材料也属于 (选填“非金属”、“金属”或“有机合成”)。(3)亚运会开幕式上首创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甲醇(CH3OH)燃烧除了二氧化碳外,还生成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我们还可以做到 (列举一例措施)。【答案】(1)光能转化为电能(2)非金属(3)2CH3OH+3O22CO2+4H2O(4)如少开车、多植树造林等【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2)根据碳单质属于非金属分析;(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题干信息分析;(4)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分析。【解答】(1)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发电的装置,故填:光能能转化为电能(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纳米材料 ,因此其是碳单质,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因此石墨烯属于非金属;(3)甲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4)根据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生成二氧化碳同时也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因此绿色低碳理念,我们要做到: 如少开车、多植树造林等 。1 / 1浙江省杭州市保俶申花实验学校2023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质量调研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3九上·杭州期中)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形式表述错误的是( )A.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B.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热能D.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2.(2023九上·杭州期中)盛放药品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药品由于发生变质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C.浓硫酸 D.浓盐酸3.(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氯化钠、食盐、NaCl B.氧化铁、铁锈、FeOC.氢氧化钠、纯碱、NaOH D.碳酸钙、生石灰、CaCO34.(2023九上·杭州期中)2023年9月在杭州举行了亚运会,本次亚运会金牌并非纯金,而是用99.9%的白银,再在外面镀上6克的黄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纪念价值。下列关于该奥运会金牌说法正确的是( )A.该金牌属于新型材料B.选择铸造金牌的材料时需考虑金属颜色、延展性C.该金牌放入稀盐酸中会产生气泡D.该金牌的硬度比纯银要小5.(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概念之间的关系,若大圆代表纯净物,下列物质应放到D区域的是( )①澄清的石灰水;②冰水混合物;⑧水银;④五氧化二磷;⑤液氧;⑥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⑦高锰酸钾;⑧烧碱A.④ B.⑧ C.②④ D.②④⑥6.(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人在抬脖子,该过程与下列的四种情形中同属于一类杠杆的是( )A.踞起脚尖 B.天平称量C.羊角锤拔钉子 D.筷子夹菜7.(2023九上·杭州期中)金属冶炼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都应该先加热后通气体B.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固体颜色的变化是从黑色变为红色C.甲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中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D.甲中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中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8.(2023九上·杭州期中)城市绿化养护移栽的树木需要用到营养液,在营养液配制时在水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以下几种成分,①KNO3;②KCl;③K3PO4;(NH4)2SO4几种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9.(2023九上·杭州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A.硝酸铵;水 B.碳酸钠;稀盐酸C.氧化钙;水 D.锌粒;稀硫酸10.(2023九上·杭州期中)除去下表中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A NaCl溶液(Na2CO3)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B FeCl3溶液(CuCl2) 过量的铁粉C CO2气体(HCl)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 KCl溶液(NH4Cl) 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A.A B.B C.C D.D11.(2023九上·杭州期中)一根轻质杠杆可绕О点转动,在杠杆的中点挂一重物G,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如图。力F使杆从所示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力F和它的力臂LF、重力G和它的力臂LG的变化情况( )A.F增大,LF减小 B.F减小,LF增大C.G不变,LG减小 D.G不变,LG不变12.(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图像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向一定量的硝酸银中加入足量的锌B.图②:向含有HCl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C.图③:常温下,足量的锌和铁分别与100g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D.图④: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13.(2023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CO3、Na2SO4、CuSO4、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白色沉淀B是硫酸钡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NaNO3D.白色粉末中可能有CaCO314.(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4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绳重及滑轮摩擦)( )A.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2NB.1s内绳子拉物体A所做的功为2JC.拉力F的功率为2WD.若将拉力F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增大15.(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Ca(OH)2溶液,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滴加稀盐酸至沉淀消失。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2CO3B.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C.整个过程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2种D.d-e段有气泡产生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28分)16.(2023九上·杭州期中)中国古代科学和科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1)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叙述的是用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这是湿法炼铜的最早记载。请写出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 。(2)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现象,甲烷能燃烧的性质属于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17.(2023九上·杭州期中)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1)胃液过多时,人们会选择胃乐胶囊(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进行服用,以中和过多胃酸,其中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2)若身边没有胃药,下列物品中也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A.可乐 B.生理盐水 C.烧碱 D.苏打饼干18.(2023九上·杭州期中)小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0点是钢质固定装置的端点,故O点始终保持不动),在不计支点和杠杆的摩擦及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试分析:(1)要使杠杆保持如图平衡,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杠杆上的最小力F。(2)小黄实验时在C点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B点的钩码缓缓上升一定的高度,测出相关物理量,算出此时杠杆的效率为η1,然后将钩码移到A点,再次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杠杆,仍然使钩码上升相同的高度,同理测出相关物理量,算出此时杠杆的效率为η2,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η1 η2。(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19.(2023九上·杭州期中)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1)1~3秒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将 (选填“增大”、“保持不变”、“减小”或“无法确定")。(2)3~5秒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 J。20.(2023九上·杭州期中)有AB和AC两个高度相等、长度不等的斜面,两者粗糙程度完全相同。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和AC由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此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WB WC(选填“=”、“<”或“>”,下同),斜面的机械效率ηB ηC21.(2023九上·杭州期中)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一定有 (填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有 。22.(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将一根弹簧穿过铁架台的金属杆AB并固定在底部,把一中间直通的金属球套进AB金属杆。将小球提到B端后松手,小球的高度随时间z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1)请指出小球动能最大的时刻 (选填“t1”、“t2”、“t3”或“t4”)(2)小球从t1时刻运动到t2时刻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每空2分,共42分)23.(2023九上·杭州期中)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 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实验。(1)小陈同学按图甲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小黄同学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 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3)小张同学是将稀硫酸不断的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的数据。由图丙可知,当反应进行到5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溶质的化学式)24.(2023九上·杭州期中)在“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小科进行了两次研究。实验一(图甲):在水平面铺上粗糙的平板,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不同高度静止释放,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位置如图甲。实验二(图乙):水平面铺上粗糙的平板,其中小球A、B、C的质量依次减小。小科先后三次将三个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刚到底部时用频闪相机(间隔相同时间自动拍摄)开始记录,如图乙所示1、2、3表示三次频闪相机拍出A、B、C三小球的位置(包括刚到底部时、到底部0.1秒后、到底部0.2秒后的位置)。(1)根据图甲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2)根据图乙实验结果,用小球C在平板上第3次频闪相机拍摄到小球的大致位置在 “5”。(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小科调节图甲中的平板呈不同角度,重现伽利略斜面实验。不考虑底部转折处的能量损失,如图丙中最符合实际现象 25.(2023九上·杭州期中)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3 4 0.1 1.4 0.5 57%4 4 0.2 1.4 1.0 57%(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 图做的。(选填“a”、“b”、“c”)26.(2023九上·杭州期中)2022年虎年春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还原了宋代《千里江山图》,该画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x(OH)m(CO3)n]。加热孔雀石时的表达式为:Cux(OH)m(CO3)nCuO+CO2↑+H2O。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测定颜料[Cux(OH)m(CO3)n]中m、n的数值(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1)加热孔雀石时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装置C的作用是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一定量N然后关闭通入N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加热前先通入一定量的N2,目的是 。(4)小明取17.3g绿色物质(绿色物质中无其他成分),充分反应后,经过测定,装置A中质量增加0.9g,装置B中质量增加4.4g,可测得m:n的比为 。27.(2023九上·杭州期中)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1)该小组用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这是因为铁生锈需要消耗 。(2)小组成员利用图乙装置进一步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水,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U形管中两侧液面高低情况是 。从而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水。(3)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表面喷涂过油漆的船 B.上油的链条C.盛水的不锈钢杯 D.沾了水的铁钉(4)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常用 (填化学试剂)除去铁锈。28.(2023九上·杭州期中)实验室常用氯化钠的固体与过量的浓硫酸(浓度约为85%)共热制取氯化氢气体,反应原理如下:2NaCl+H2SO4(浓)Na2SO4+HCl↑。(1)图中b的仪器名称为 。(2)根据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取HCl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图中字母序号)。(3)反应结束后,小金猜测有部分氯化氢气体无法逸出,而溶解于溶液中,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剩余物中是否含有氨离子。 (4)在实验中,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做气体的干燥剂,以下气体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是____。A.氯化氢 B.二氧化碳 C.氨气 D.氢气四、解答题(共7题,第29-33题每题6分,34题8分,35题7分,共45分)29.(2023九上·杭州期中)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C10H12O2)等有机物,可用于提炼精油。(1)下列物质中与丁香油酚同属于一类物质的是 (填字母选项)①尿素②纯碱③氯仿④蛋白质(2)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丁香油酚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③代表 元素。(3)16.4g丁香油酚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列式计算)30.(2023九上·杭州期中)跳绳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亲自跳起来就会感到运动量是相当大的。有位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5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分析:(1)跳绳者跳一次绳所做的功为多少焦 (2)在1分钟内做功的平均功率为多少瓦 31.(2023九上·杭州期中)《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三千年前人们在井上汲水使用的桔槔,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其简化模型图,水平轻质杠杆MN的力臂L1=0.5m,L2=0.1m;在杠杆左端悬挂质量为0.5kg的物体A,右端挂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B完全浸没于水中,此时杠杆平衡。(1)求出B物体受到的浮力。(2)求出B物体的质量。32.(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重为16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s内匀速运动了0.5m。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25倍。求:(1)拉力F的功率。(2)拉力F大小。(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3.(2023九上·杭州期中)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能测出 中铜的质量分数。(填“Cu-Zn合金”、“Cu-Ag合金”或“两种合金”)(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5克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①求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②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连续加入盐酸的质量(g) 40 40 40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34.(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同学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溶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1)在加入Na2CO3溶液0-5g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沉淀,但却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2)乙图是加入碳酸钠质量为5-25g的微观实质模型图,则表示 。(3)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5.(2023九上·杭州期中)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场馆建设体现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1)亚运场馆将实现光伏全覆盖,不断地为场馆提供绿色电力,试分析光伏设施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关系 。(2)为了保证各项陆上赛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亚组委采用了石墨烯纳米防滑涂层来增加地面的安全。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纳米材料。该石墨烯纳米材料也属于 (选填“非金属”、“金属”或“有机合成”)。(3)亚运会开幕式上首创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甲醇(CH3OH)燃烧除了二氧化碳外,还生成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我们还可以做到 (列举一例措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解析】【分析】1.动能:是伴随著物质运动的能量;2.势能:物质静止时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所处的位置和状态有关;3.辐射能:各种电磁辐射,包括光和热的辐射能。能量的每种形式都可以转换为其它形式,但能量不能消灭或无中产生。能量的损失,常为转换成其它类型的能量。电能是一种动能;它可转换成热能或光能。4、分子势能(内能)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分子势能是内能的重要组成部分。5、光能是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6、磁能泛指与磁相联系的能量,严格地说应指磁场能。7、电能,是指使用电以各种形式做功(即产生能量)的能力。8、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9、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解答】A. 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A正确;B. 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 ,B正确;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化学能,C错误;D. 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D正确;故答案为:C2.【答案】B【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药品是否与空气中的气体分散化学变化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分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会变质,由于生成物没有沉淀气体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变小,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从而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使溶液的质量增大,不符合题意;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使物质的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A【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物质的俗称【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碱盐等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判断。【解答】A、氯化钠俗称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选项正确;B、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即铁锈不是氧化铁的俗称,其化学式为Fe2O3,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选项错误;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不是碳酸钙的俗称,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选项错误;故选:A4.【答案】B【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以及合金的性质分析。【解答】A、根据题意,该金牌是银和金的混合物,不属于新型材料,选项错误;B、铸造金牌的时候,需考虑金属颜色、延展性,选项正确;C、根据题意,该金牌是银和金的混合物,银和金排在氢的后面,都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选项错误;D、该金牌是银和金的混合物,合金的硬度大于成分金属的硬度,即该金牌的硬度比纯银要小大,选项错误;故选:B5.【答案】C【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根据定义可知,A属于单质, B属于化合物,C是含氧化合物,D是氧化物;据此分析。【解答】①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②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属于化合物,还属于氧化物;③水银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④五氧化二磷中含有磷元素和氧元素,属于化合物,还属于氧化物;⑤液氧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⑥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可以是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等物质,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但硫酸铜溶液是混合物;⑦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⑧烧碱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应放到D区域的是:②④。故选C。6.【答案】D【知识点】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 第一类杠杆:是省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例如,羊角锤、木工钳、独轮车、汽水扳子、铡刀等等。 第二类杠杆:是费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如镊子、钓鱼杆、理发用的剪刀。 第三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即平衡杠杆.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解答】如图中所示,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阻力小于动力,所以属于费力杠杆;A. 踞起脚尖属于省力杠杆;B. 天平称量 属于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C. 羊角锤拔钉子属于省力杠杆;D.筷子夹菜属于费力杠杆;故答案为:D7.【答案】D【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加热可能爆炸分析;B、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分析;C、根据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物的生成物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解答】A、一氧化碳和氢气不纯加热可能爆炸,因此实验时应该先通入气体,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避免气体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选项错误;B、甲实验中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铜是红色的,氧化铜是黑色的,可看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乙实验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可看到红色固体变为黑色,选项错误;C、甲反应后生成铜和水,若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生成的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会引起试管炸裂。而乙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玻璃管可以保持水平。甲试管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的原因是反应的产物不同,选项错误;D、甲中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中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选项正确。故选:D8.【答案】B【知识点】盐与化肥【解析】【分析】根据农作物需要的营养素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含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属于复合肥分析。【解答】 ①KNO3含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②KCl含钾元素属于钾肥;③K3PO4含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④ (NH4)2SO4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属于复合肥的是 ①③,故选:B。9.【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 说明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是气体膨胀或是生成了新气体。而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只能是温度升高不能是生成新气体。据此分析【解答】A、硝酸铵和水混合后,会使水温降低,装置内气压减小,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氧化钙和水混合物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温度,符合题意;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新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10.【答案】D【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解析】【分析】根据除杂是将杂质除掉不能把原物质除掉,同时不产生新杂质。利用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分析。【解答】A、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虽除去杂质,但由于氯化钙过量因此引入新杂质,选项错误;B、铁排在铜前,过量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氯化亚铁,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和氯化氢溶于水后形成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都被除去,选项错误;D、适量的氢氧化钾能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氨气,除去杂质未引入新杂质,完成除杂,选项正确;故选:D11.【答案】A【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第一类杠杆:是省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例如,羊角锤、木工钳、独轮车、汽水扳子、铡刀等等。 第二类杠杆:是费力的杠杆,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如镊子、钓鱼杆、理发用的剪刀。 第三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即平衡杠杆.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解答】根据杠杆平衡定理:FLF=GLG;所以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使其慢慢抬起的过程中,G不变,LG变大;LF变小,所以F变大;所以A正确;故答案为:A12.【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和盐反应的质量关系分析;B、根据碱的通性以及常见难溶性碱是否与酸反应分析;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D、根据酸碱中和的pH变化分析。【解答】A、向一定量的硝酸银中加入足量的锌,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质的质量会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B、向含有HCI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 (OH)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沉淀的质量从0开始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错误;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氢氧化钠中溶液不断滴加稀硫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小于7,选项错误;故选:A。13.【答案】A【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加水后为无色透明溶液,由于硫酸铜溶于水为蓝色溶液,碳酸钙难溶于水,故由此可知无这两种物质;根据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生成,由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原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根据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C以及气体生成,由碳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且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故此一定还含有硫酸钠;硝酸钠不会影响整个实验现象,因此无法确定。据此分析本题。【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气体A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石灰水变浑浊,选项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沉淀B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的混合物,选项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钠,选项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一定不含碳酸钙,选项错误;故选:A。14.【答案】D【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功的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的计算公式:W=FS(其中W是功,F是力,S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P=W/S=FV(其中P是功率,W是功,S是距离,F是力的大小,V是速度);【解答】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B保持静止,所以B受到A给他向右的摩擦力3N;B给A向左的摩擦力3N,A受到的拉力为5N,所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2N,A正确;B.绳子的拉力为10N,速度为0.2m/s,时间为1s,所以 1s内绳子拉物体A所做的功为2J,B正确;C. .绳子的拉力为10N,速度为0.2m/s,拉力F的功率=FV=10N×0.2m/s=2W,C正确;D.若将拉力F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因为B始终能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AB间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这两个因素都不变,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错误;故答案为:D15.【答案】C【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加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至恰好不再生成沉淀后,加入稀盐酸,由于反应后有氢氧化钠生成,故加入稀盐酸后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沉淀不减少,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会继续和碳酸钡以及碳酸钙反应,至最终沉淀完全反应,据此分析。【解答】A、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如图,a点溶液中碳酸钠有剩余,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说法正确;B、c-d段, 沉淀的质量不变,发生反应是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说法正确;C、由分析可知,d-e段, 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钙3种,故说法错误;D、d-e段, 稀盐酸和碳酸钡、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故说法正确。故选:C。16.【答案】(1)CuSO4+Fe=Cu+FeSO4(2)化学性质【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与盐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分析。【解答】(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2)甲烷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因此属于化学性质。17.【答案】(1)Al(OH)3+3HCl=AlCl3+3H2O(2)D【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胃液中含有盐酸,由盐酸的化学性质以及所选物质性质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氢氧化铝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2)A、可乐含有碳酸,不能缓解胃酸过多,选项错误;B、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液,不能和胃液中盐酸作用,因此无法缓解胃酸过多,选项错误;C、烧碱虽能与盐酸反应,但烧碱即氢氧化钠具有较强腐蚀性,因此无法食用,选项错误;D、苏打饼干中苏打能和盐酸反应,从而缓解胃酸过多,选项正确;故选:D。18.【答案】(1)(2)小于【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力臂的画法;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解析】【分析】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 力臂 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 代数式 表示为F1·l1=F2·l2。【解答】(1)根据杠杆平衡定律,当力臂最长的时候,力最小;(2) 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W有跟总功W总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W有/W总;W总功=W有用+W额外功;小黄实验时在C点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B点的钩码缓缓上升一定的高度,测出相关物理量,算出此时杠杆的效率为η1,然后将钩码移到A点,再次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杠杆,仍然使钩码上升相同的高度, 从情境中可以知道W有用功=GH,所以有用功不变,但是根据杠杆平衡定律,此时的C点使用的力更大,移动的距离也更大,所以所做的总功更多,所以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η1小于η2。故答案为:(1)(2) 小于19.【答案】(1)增大(2)400【知识点】功;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的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的计算公式:W=FS(其中W是功,F是力,S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P=W/S=FV(其中P是功率,W是功,S是距离,F是力的大小,V是速度);【解答】(1)第一秒内静止,所以没有功率;第三秒的和第二秒的拉力F相同,但是速度第三秒更大,所以功率也是第三秒大, 所以 1~3秒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将增大;(2) 3~5秒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P=Fv=200N×1m/s×2s=400J;推力F对木箱做功400J。故答案为:(1)增大(2)40020.【答案】=;>【知识点】机械效率;斜面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解析】【分析】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W有跟总功W总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W有/W总;W总功=W有用+W额外功【解答】 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和AC由底端匀速拉至顶端, 有AB和AC两个高度相等 ,所以物体克服重力做功W=GH是相同 的, WB=WC,因为粗糙程度相同,但是斜面AC更长,说明做的无用功(额外功)更多,所以机械效率ηB>ηC;故答案为:=;>21.【答案】Ag;Zn(NO3)2【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铜锌银的活动性顺序,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硝酸银有剩余则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根据 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均无现象,由锌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依此滤渣中没有锌,说明锌完全反应,由于硝酸银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因此说明滤液中没有硝酸银即硝酸银完全反应,据此分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铜,故填:Ag;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可能含有硝酸铜,故填: Zn(NO3)2 。22.【答案】(1)t1(2)减小【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势能可以是引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只有在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解答】(1) 请指出小球动能最大的时刻是t1;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00m到40m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和少部分的内能;此时动能最大;(2)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最终停在了40m处,说明整个过程中,机械能不断转化为内能,说明整个过程中机械能都在减小,所以小球从t1时刻运动到t2时刻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减小;故答案为:(1) t1 (2) 减小23.【答案】(1)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无法说明就是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2)有气泡从导管冒出(3)H2SO4和Na2SO4【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以及酸碱中和放热分析(2)根据热胀冷缩分析;(3)根据酸碱中和pH的变化与反应情况分析。【解答】(1)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会放热,因此无法判断一定是由于反应放出热量。故填: 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无法说明就是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 ;(2)如图所示,该装置是密闭装置,若反应放热则会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导致从导管逸出则会出现冒气泡的现象,故填: 有气泡从导管冒出(3)如图,50s时pH小于7,说明稀硫酸过量,由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此可知此时溶液中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钠,故填: H2SO4和Na2SO4 。24.【答案】(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2)小于(3)B【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 影响动能的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 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更大。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解答】(1) 不同高度使得小球达到水平面的初始速度不同,根据图甲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2)动能和质量有关,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根据图乙实验结果,用小球C在平板上第3次频闪相机拍摄到小球的大致位置在小于“5”。(3) 小科调节图甲中的平板呈不同角度,重现伽利略斜面实验。不考虑底部转折处的能量损失,如图丙中最符合实际现象的是B,因为材料A制成粗糙平板,由于摩擦力做功,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达不到一开始静止位置的高度,而斜面越平缓,运动的路程越长,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多,能达到的高度越低,故AC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1)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2) 小于 (3) B25.【答案】(1)匀速(2)74%(3)b【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解析】【分析】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W有跟总功W总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W有/W总;如果将重力为G的物体提升高度为h,那么有用功为W有=Gh;而总功为W总=Fs;因此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由于s=nh,且nF=G+G动;带入上述公式可得:η=G/(G+G动);由此公式可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采用重力较小的动滑轮。物体重力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动滑轮重一定时,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解答】(1) 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使得其受力平衡且稳定;(2) 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Gh/FS=4N×0.1m/(1.8N×0.3N)=74%(3)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采用重力较小的动滑轮。物体重力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动滑轮重一定时,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b图做的。故答案为:(1)匀速(2) 74% (3) b26.【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空气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B装置中(3)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实验(4)1:1【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分解反应的定义分析;(2)根据实验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以及实验结果的测定分析;(3)根据空气中的物质会干扰实验数据分析(4)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加热孔雀石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2)根据题意,该反应需要利用B装置测出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但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防止进入B装置影响实验结果;故填: 防止空气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B装置中 ;(3)由于装置内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试验前应先通入氮气,排走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故填: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实验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生成水中的氢元素以及生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反应物,则A装置吸收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是, 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是 ,根据化学式是则27.【答案】(1)氧气(2)左边低右边高(3)D(4)稀盐酸或稀硫酸【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1)根据气压差角度分析;(2)根据铁生锈的反应物以及气压差角度分析;(3)根据铁生锈条件以及合金的特性分析;(4)根据酸的通性和铁锈的成分分析。【解答】(1)根据水面上升,说明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则说明铁生锈消耗了氧气;(2)根据装置乙中,左侧的试管内有干燥剂,而右侧没有,则右侧的铁丝更容易生锈,因此消耗氧气和水蒸气的量更多,导致右侧试管内的气压低于左侧,故出现 U形管中两侧液面 左边低右边高 的现象;(3)根据铁生锈是和氧气与水共同作用,涂过油漆的船、上了油的不锈钢杯隔绝了空气和水,不易生锈;不锈钢杯虽然盛水,但不锈钢是加了铬和镍的铁合金具有不易生锈的特性,因此沾了水的铁钉更容易生锈,故选:D;(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和酸溶液反应生成铁盐和水,故填: 稀盐酸或稀硫酸 。28.【答案】(1)长颈漏斗(2)C(3)实验步骤:取适量反应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或静置),往滤液(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氧离子。(4)A;B;D【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分析】(1)根据仪器的器型分析;(2)根据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是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物的状态分析;(3)根据氯离子的检验以及硫酸根离子干扰实验分析;(4)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以及酸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1) 图中b的仪器名称为 长颈漏斗;(2)根据题意,制取氯化氢 用氯化钠的固体与过量的浓硫酸 共热即固液加热型,如图,故选:C;(3)根据题意,由于氯离子能和银离子结合为氯化银沉淀,因此需要加入硝酸银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但硝酸银还能和硫酸根离子结合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干扰实验,因此需要先除去硫酸根离子再检验银离子,故填: 实验步骤:取适量反应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或静置),往滤液(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氧离子。(4)A、氯化氢气体不能和硫酸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和硫酸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符合题意;C、氨气含有水形成氨水能和硫酸反应,因此无法用浓硫酸干燥,不符合题意;D、氢气气体不能和硫酸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符合题意;故选:ABD。29.【答案】(1)①③④(2)氢或H(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16.4g丁香油酚中含氧元录的质量为:【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2)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分析;(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解答】(1)①根据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其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②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属于无机物;③氯仿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④蛋白质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①③④;(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碳>氧>氢,则③代表氢元素;(3)见答案。30.【答案】(1)G=mg=50kg×10N/kg=500N,起跳的最大高度h=0.09m,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2)由图可知跳一次所用时间,所以一分钟内所跳次数为次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为总1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知识点】功;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的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的计算公式:W=FS(其中W是功,F是力,S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P=W/S=FV(其中P是功率,W是功,S是距离,F是力的大小,V是速度)。31.【答案】(1)由题意可知,物体的体积:,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则物体受到的浮力:=10N(2)物体对杜杆的拉力:,由杜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即:,解得: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的重力:物体的质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 力臂 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 代数式 表示为F1·l1=F2·l2。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32.【答案】(1)由图乙可知,5s内拉力做的功为2.5J,拉力的功率为(2)物体运动的速度为由图可知,重物和滑轮的总重由两股绳子承担,所以绳子运动的速度v绳=2v物=0.2m/s所以拉力(3)由图乙可知,5s内拉力做功。5秒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有用功,所以机械效率为η=×100%=x100%=80%【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解析】【分析】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W有跟总功W总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W有/W总;如果将重力为G的物体提升高度为h,那么有用功为W有=Gh;而总功为W总=Fs;因此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由于s=nh,且nF=G+G动;带入上述公式可得:η=G/(G+G动);由此公式可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采用重力较小的动滑轮。物体重力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动滑轮重一定时,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33.【答案】(1)Cu-Zn合金(2)①解:设40g稀盐酸中HCl溶质质量为x.Zn+2HCI=ZnCl2+H2↑73 2X 0.08gx=2.92g②解: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y,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08g+0.08g+0.04g=0.2gZn+2HCl=ZnCl2+H2↑65 2 mCu=15g-6.5g-8.5gY 0.2gy=6.5g【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分析;(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入40g稀盐酸后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0.08g,说明前两次的酸都完全反应,且与酸反应的锌的质量也相等,但第三次加入40g稀盐酸后生成的氢气只有0.04g,说明此时锌完全反应而稀盐酸有剩余,据此计算。【解答】(1)由于铜和银都不能和酸反应,而只有锌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利用稀盐酸与铜锌合金中的锌反应可以测定其铜的质量分数,而与铜银合金不会发生反应无法测,故填: Cu-Zn合金(2)见答案34.【答案】(1)HCl(2)Ca2+(3)解:设和氯化钙反应的20g碳酸钠的溶质质量为.106 100x 5g【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实验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分析盐酸有剩余分析;(2)根据图像以及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分析;(3)代入数据利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计算。【解答】(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加入碳酸钠溶液0-5g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沉淀,但却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HCl;(2)乙图是加入碳酸钠质量为5-25g的微观实质模型图,此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氯离子、钠离子、钙离子,加入碳酸钠后,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钙离子,所以表示钙离子,故填:(3)见答案。35.【答案】(1)光能转化为电能(2)非金属(3)2CH3OH+3O22CO2+4H2O(4)如少开车、多植树造林等【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2)根据碳单质属于非金属分析;(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题干信息分析;(4)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分析。【解答】(1)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发电的装置,故填:光能能转化为电能(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纳米材料 ,因此其是碳单质,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因此石墨烯属于非金属;(3)甲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4)根据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生成二氧化碳同时也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因此绿色低碳理念,我们要做到: 如少开车、多植树造林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申花实验学校2023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质量调研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申花实验学校2023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质量调研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