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 4.2各种各样的土壤 课时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八下 4.2各种各样的土壤 课时训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各种各样的土壤
一、选择题
1. 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  )
A.提供有机物 B.提供水分 C.提供无机盐 D.固定植株
2.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 (  )
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 B.土壤中缺少无机盐
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 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
3.将甲、乙两株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按照如图方式处理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土壤浸出液中进行实验。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A.根吸水的部位 B.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 B.
C. D.
5.甘蔗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黏地
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6.下列各项活动中会破坏土壤结构的是(  )
A.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
B.把塑料、泡沫等废弃物埋入土中
C.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D.农田进行轮作
7.农民们常说“盐碱地种庄稼,十年九不收”。从植物生长的需要看,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的根本原因是(  )
A.盐碱地中的无机盐不能被植物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不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吸水过多
8.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  )
A.缺少肥力,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缺少氧气,不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9.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是(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渗水的时间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0.小章把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不见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
B.植物直接吸收了土壤中的内脏,因而长得特别旺盛
C.消失的鱼内脏成了土壤的腐殖质
D.微生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1.如图所示,在进行“土壤渗水实验”时,向漏斗放入土壤颗粒前,必须在漏斗颈部放入(  )
A.滤纸 B.脱脂棉花 C.橡皮塞 D.小石块
1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况(降雨量346毫米),你认为最有利于防治荒漠化的是(  )
地表类型 林地 草地 作物地 裸地
水土流失量/(千克/亩) 4 6.2 238 450
A.林地 B.草地 C.作物地 D.裸地
二、填空题
13.今年,为保护耕地,我区及周边不少地区出现“退林还耕”,尤其不建议在适合耕种的壤土类土壤上继续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对此类土壤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
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适度;
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写一种)
14.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请回答:
(1)“超级杂交水稻”最适宜的是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环境,要求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所以应选择   (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
(2)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要   。
15.桐屿枇杷果肉细腻,柔软多汁,甜酸适度,深受市场欢迎。为获得优质枇杷果实,须用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1)种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_______。
A.A B.B C.C
(2)枇杷的果实膨大期应多施钾肥、磷肥,下列复合肥中   肥效最佳。(填序号)
①硝酸钾[KNO3]②磷酸二氢钾[KH2PO4]③磷酸一铵[NH4H2PO4]
(3)采摘后减弱果实的呼吸作用可延长贮藏期,请据此写出一种利于贮藏的方法   。
16.王红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探究土壤的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渗出的水如图所示(三只锥形瓶完全一样)。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上所标的渗出水量最有可能错的是   (填“A装置”“B装置”或“C装置"),理由是   。
17.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 20%、粉砂粒的含量约 20%,黏粒的含量约 60%。
(1)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 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 、“粉砂粒”或“黏粒”)。
18.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 02~0.002
黏粒 <0. 002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填“好”或“差”)。
(2)“桃蛋”(如图所示)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3)根据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9. 有人提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 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等质量的土块,分别记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
步骤 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 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 V1、V2和 V3。请回答:
(1)在步骤 1 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
(2)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   。
(3)若发现 V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2,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20.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株2.3千克的柳枝栽培在装有90.8千克土壤的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0.1千克。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水源(控制水量) 实验次数 实验时间 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
普通水 2次 56天 126
普通水+少量土壤 2次 56天 309
蒸馏水 1次 56天 36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
A.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不能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B.选用薄荷苗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C.进行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偶然性
D.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以减少干扰
(2)分析伍德沃德的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   有关。
(3)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伍德沃德的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质量的增加与大气成分中的   密切相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唯一功能,此外还有固着和支持作用、合成能力、贮藏功能、输导功能。
【解答】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唯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
故答案为:A。
2.【答案】B
【解析】【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氨、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
故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在轴向上,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甲图减掉根尖,乙图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经过一段时间,甲图幼苗萎蔫,乙图幼苗生长良好,说明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很尖。
故选 A .
4.【答案】B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 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题干可知,该题研究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则沙子是该实验的单一变量,实验设计中,除沙子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D
【解析】【分析】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解答】 甘蔗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 所以比较适合种植甘蔗的是河边湿润的沙地;A中水分少,B中透气性差,C水分少,透气性差;
故答案为:D。
6.【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在田间鉴别时,通常指那些不同形态和大小,且能彼此分开的结构体。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
【解答】 下列各项活动中会破坏土壤结构的是把塑料、泡沫等废弃物埋入土中;ACD都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
故答案为:B
7.【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水溶液浓度存在浓度差时,植物细胞才能完成吸水和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则吸水。盐碱地中的土壤溶液浓度较大。
【解答】AB选项中未提及盐碱地中的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故均不符合题意;
CD选项中,土壤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去的水越多,故D错,C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不利于植物生长。
【解答】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土壤板结,缝隙中的氧气减少,妨碍根的呼吸,从而影响了根的生长,也影响了根的吸收功能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解答】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而⑤实验中锥形瓶是仅仅用来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土壤中腐殖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解答】经过分析,我们知道鱼的内脏是有机物,会被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分解,进而转变成土壤中的腐殖质,因此C选项正确。同时,腐殖质也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微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正确。我们能够分析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是来自于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的残体,A选项也正确。题干中并没有直接指引我们说明植物直接吸收土壤中的鱼的内脏。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分析】在土壤渗水实验中,取 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 A 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 B 中放一些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个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 2只漏斗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锥形瓶内。
【解答】在进行“土壤渗水实验”时,向漏斗放入土壤颗粒前,必须在漏斗颈部放入脱脂棉花,使水可以渗透,而挡住土壤矿物质颗粒。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解答】根据题中表格信息可知,林地水土流失最少,所以最有利于防治荒漠化。
故答案为A.
13.【答案】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农作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农作物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④保水保肥能力差,这类土壤的肥力不足,不适宜种植农作物;
⑤土壤黏性适度,有助于农作物根的生长;
土壤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所以在耕种的时候要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避免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要多宣传土壤保护的意识;也可以更新新的耕种方式等等来保护土壤资源;
故答案为: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
14.【答案】(1)壤土类
(2)高
【解析】【分析】砂土类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保水保肥性差;黏土类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 宜于耕种。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
【解答】(1) 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 ,所以选择壤土类土壤。
(2)“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说明它可以从盐碱地中吸收水分,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要高。
15.【答案】(1)A
(2)②
(3)低温冷藏
【解析】【分析】
(1)根据枇杷生长的需求,来选择适宜的土壤的组成,据此进行解答;
(2)根据化肥的分类进行解答;
(3)根据减弱果实呼吸作用的方法选择合适贮藏的方法,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1)由于 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从所给的选项中,可以看出:A中水和空气的比例基本是相同的,而B和C选项中,水和空气的比例不相同,另外,A项中矿物颗粒所占比例和有机物的比例符合要求,故A正确,故选A;
(2)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枇杷的果实膨胀需要钾肥和磷肥;
①硝酸钾[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不含磷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②磷酸二氢钾[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故B符合题意;
③磷酸一铵[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但不含钾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故②正确;
(3)利用低温冷藏的方法可以减弱果实的呼吸作用,可延长贮藏期。
故答案为:(1)A;(2)②;(3)低温冷藏。
16.【答案】C装置;相同条件下 ,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C装置渗出的水应比B装置少
【解析】【分析】如果土壤的空隙较大,其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较强,在这样的土壤中水就不易保留,有机质也容易流失。如果土壤的空隙很小,其通气性能差,但其保水性能较强。
【解答】(1)三种土壤颗粒中,砂粒的透水性最好,黏粒的透水性最差,粉砂粒的透水性居于两者之间。图中所示的水未渗完,则相同时间内装置C的渗水量应少于前两者,图中所示与此不符,故错误。理由是:相同条件下 ,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C装置渗出的水应比B装置少。
17.【答案】(1)黏土
(2)砂粒
【解析】【分析】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砂士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解答】(1)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为80%,远超砂粒,整体土壤颗粒较细,符合黏土类土壤特征。故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黏土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故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有较多的砂粒。
18.【答案】(1)好
(2)砂粒
(3)壤土类土壤
【解析】【分析】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解答】(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好。
(2)含有较多的砂粒的土壤,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排水透气性能好。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最有利于大部分植物生长。
19.【答案】(1)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
(2)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
(3)大于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在步骤1中“各取等质量的土块”应为“各取长、宽、厚均为5c的土块”有利于验证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
(2)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3)若发现V1大于V2,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20.【答案】(1)B;C;D
(2)土壤
(3)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薄荷苗生长快,实验时间可以缩短;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控制变量,可以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选用不同水源重复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有土壤的环境中,植物的质量增长率最大。
【解答】(1)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减少干扰,进行了重复实验减少实验偶然性,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可以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因此,选项A的表述是错误的。(2)实验数据表中显示,伍德沃德实验不仅用了水,还有土壤,说明植物质量的增加还与土壤有关。(3)实际上,植物增重主要是因为吸收了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
故答案为:(1)BCD;(2)土壤;(3)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