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一、选择题
1.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茎干上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的气生根,这些根没有下列哪种作用 (  )
A.吸收空气里的水 B.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
C.呼吸空气中的氧 D.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
2.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B.分生区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C.伸长区细胞体积变大、变长,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白沙枇杷"果肉白 嫩细腻,风味浓甜,皮薄多汁,深受人们的喜欢。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沙枇杷,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对白沙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C.移栽时剪去幼苗的全部叶片能减弱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D.以枇杷枝或芽为接穗进行嫁接能保持枇杷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
4.如图所示为根尖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④区细胞排列不整齐 B.③区细胞排列紧密
C.②区细胞体积较大 D.①区细胞内有叶绿体
5. 分别从干旱地区和潮湿地区挖一棵大小差不多的白菜,比较它们的根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比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B.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比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C.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直根系
D.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直根系
6.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7.有一位科学家在一只大木箱里栽种一棵黑麦。他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让黑麦的根能够充分地生长。到了黑麦长出麦穗的时候,他统计出了这棵黑麦的根系是由1400万条根组成的。这些根一共有150亿条根毛,精确的计算表明:这棵黑麦根系的总面积是茎和叶总面积的130倍。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的主要意义是(  )
A.固定植株 B.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制造营养 D.散失水分
8.菜农在移栽茄子幼苗时,根部往往带上许多泥土。”带土”的科学意义是(  )
A.防止倒伏 B.便于运输 C.保存营养 D.保护根尖
9.如图所示,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图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根毛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D.土壤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
10.下列关于根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毛是由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
B.根毛是唯一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功能的结构
C.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正常情况下能够吸水
D.根毛大大增加了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
11.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12.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下列无机盐缺乏及其相应症状不相符的一组是(  )
A.缺硼时,只开花不结果,造成“花而不实”
B.缺氮时,植株弱小,叶片发紫
C.缺磷时,植株弱小,叶片暗绿带红
D.缺钾时,植株茎秆软弱,叶片上有许多褐斑
13.分别从干旱地区和潮湿地区挖一棵大小差不多的白菜,比较它们的根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比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B.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比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C.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直根系
D.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直根系
14.根将水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  )
A.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导管
B.导管→土壤溶液→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根毛细胞
C.土壤溶液→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根毛细胞→导管
D.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各层细胞→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导管
15.某研究小组设计了“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的四组实验,其中最恰当的对照实验组合是(  )
A.(1)和(2) B.(3)和(4) C.(2)和(3) D.(1)和(4)
二、填空题
16.央视新闻报道:“首批试种的海水稻喜获丰收,亩产量突破600公斤。”海水稻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不需施肥、喷洒农药,只要吸收海水的养料,就可长势旺盛。 海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稻谷脱去谷壳后,米粒呈胭脂红色,称之为海红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硒的含量比普通大米高出好几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红米中的无机盐“硒”主要通过根尖的尖的   吸收。
(2)海红米吃起来   (填“是”或“不是”)咸的。
(3)根据资料写出 点推广种植海水稻的意义:   。
17.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模式图,利用图中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其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需要细胞分裂,另方面需要细胞体积增大(迅速伸长),说明幼根生长主要依靠    。
18.在维护城市路边的行道树时,养护工人往往给树木挂上”点滴”——大树营养液。大树营养液是一种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产品,常常在大树移栽或根系受到损害影响大树生长时使用。
(1)大树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氟元素。下列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______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
(2)养护工人给树木桂”“点滴”时,必须将针头刺入到基中的   结构中才能生效;
(3)若要使大树茎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   无机盐的量。
19.2020年10月,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如图所示为“海水稻”植株和根尖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海水稻”的根系为   (填“直根系”或“须根系”),根能够不断伸长的原因是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和[ ]   (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细胞能较快生长。
(2)“海水稻”通过[ ]   (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吸水时,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实验探究题
20.小明家种植的百合花大部分植株的叶子出现了发黄现象,他上网查找资料,并将发黄的和颜色正常的百合花叶子送到某科研单位检测,得到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叶片中铁元素的含量(单位:μg/g)
发黄的叶子 颜色正常的叶子
22.0 30.3
(1)根据检测结果猜测,小明家的百合花叶子发黄的原因是   。
(2)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①在自家花棚中选取两个同样大小的实验区,编号为1和2(这两个实验区百合花叶子发黄程度基本一致)。
②在1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添加了铁元素的某种化学肥料,而2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等量   的同种化学肥料。
③两个实验区除了上述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观察记录两个实验区百合花新叶的颜色。
(3)如果百合花叶子发黄与铁元素含量高低有关,预计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21.小科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剩下的蛋壳倒扣在栽有吊兰的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吊兰生长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首先选取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的吊兰幼苗,分别栽入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花盆中。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盆中放蛋壳,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兰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填“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
(2)该实验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植株   (填“甲”或“乙”)。
(3)小科的实验有不足之处,请提出改进建议:   。
22.小文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红墨水染色后发现细胞膜与细胞壁出现分离的现象(简称“质壁分离”),查阅资料:“质壁分离”是由于液泡失水而产生的,若将“质壁分离”的细胞再放入清水的环境中能够恢复原来的状态。小明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相应的操作后,的确观察到复原。
接下来小明想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记录“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55秒 25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下图是某次实验中,记录细胞所处的三种不同的状态。清水主要进入植物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不同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像蔗糖一样甜的其它溶液,发生“分离”所需的时间也较长
(4)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可能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密切相关;
【解答】植物的这些气根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能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能够支撑物体向上生长;植物中的有机物是靠自身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所以有机物不是靠根吸收的;
故答案为:B.
2.【答案】C
【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A.根冠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根尖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变大、变长,这是细胞生长(不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结果,C错误,但符合题意;
D.成熟区出现了细胞分化,内部出现了导管,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分析】移栽植物时会损伤部分幼根和根毛,这样使植物体内容易缺水、萎蔫,不易成活,因此,移栽植物时要带一个土坨,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移栽的时候可带土或不带土,带土移栽伤根少,可以缩短缓苗期,早活早发。移栽前先浇水湿润,以不伤根或伤根少为好。移栽时行株距按计划规格确定,移栽深度根据作物种类、幼苗大小确定,一般深度在3cm左右,要求深浅一致,最好将大小苗分级别移栽,栽后需要及时施肥浇水,以促进成活和幼苗生长。
【解答】 A、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部的成熟区,带土移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增强幼苗的吸水能力,因此提高成活率,故 A 项正确。
B、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而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可以提高总产量,故 B 项正确。
C、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均是叶片,移载时剪去幼苗部分叶片能减弱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但是若剪去全部叶片,光合作用则无法进行,容易造成幼苗死亡,故 C 项错误。
D、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其属于无性繁殖,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加快繁殖速度,故 D 项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尖是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主要包括四个区域: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每个区都有其各自的作用。
【解答】①是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凸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D 项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无机盐及可溶性小分子有机质,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当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幼根突破种皮,与地面垂直向下生长为主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从其内部生出许多支根,称侧根。除了主根和侧根外,在茎、叶或老根上生出的根,叫做不定根。反复多次分支,形成整个植物的根系。直根系的主要特点是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须根系的主要特点是主根和侧根无明显区别 。
【解答】A. 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比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根系更不发达,A错误;
B. 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比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B正确;
C. 长在干旱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直根系 ,C错误,生长的干旱和潮湿的环境中都有直根系和须根系,C错误;
D. 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直根系 ,D错误,生长的干旱和潮湿的环境中都有直根系和须根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B
【解析】【分析】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反之,植物细胞失水;
【解答】水向浓度高的地方走,水的运动方向说明③的溶液浓度大于②,②大于①;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许多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的范围比枝叶大,能把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上,同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题中黑麦根系的总面积是茎和叶总面积的130倍,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的主要意义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B.
8.【答案】D
【解析】【分析】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同时,植株根部总是带土移栽,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株对水和无机盐的正常吸收,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解答】A.植物洗去根茎上的泥沙是为了防倒伏,故A错误;
B. 根部带上许多泥土不利于运输,故B错误;
C.植物体的营养储存在植物体内,故C错误;
D.带土移栽植物幼苗,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B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组减去根尖,一段时间之后植物将近枯萎,B组保留根尖,一段时间之后植物能组成生长
【解答】A. 该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有根尖,因此证明了根尖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A错误
B.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B正确
C. 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茎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C错误
D. 水是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的,如果土壤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会导致植物失水,那么无论是否有根尖植物都会枯萎,实验现象不明显,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组成。其中根毛区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细胞吸水原理主要利用内部与周围的浓度差。
【解答】A.根毛区的表皮细胞是由于内部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以增大吸水的面积;
B.根毛区细胞是主要吸收部位,其它部位也可以吸收一定的水分和无机盐;
C.根毛细胞液浓度比周围土壤溶液浓度越大,水越容易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地区;
D.根毛细胞越多,越容易增加与土壤的面积,故增大吸收面积。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解析】【分析】根冠细胞的细胞壁较薄 ,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较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场所;
【解答】 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伸长区;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无机盐对植物体的作用解答:
1. 氮肥(N):NH4Cl 、(NH4)2SO4 等。能促使作物茎叶生长茂盛。
2.磷肥(P):Ca(H2PO4)2 等。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旱和抗寒能力,穗粒增多,子粒饱满。
3. 钾肥(K):草木灰 K2CO3 等。能使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解答】A:缺硼时,只开花不结果,造成“花而不实”,正确。
B:缺氮时,植株弱小,叶片发黄,错误。
C:缺磷时,植株弱小,叶片暗绿带红,正确。
D:缺钾时,植株茎秆软弱,叶片上有许多褐斑,正确。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分析】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
【解答】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旱地区土壤表层的水分少,根据根的向水性,根向土壤深处(水分较多)生长,可以吸收到土壤深处的水分;
潮湿土壤中,土壤表层的水分也较多,根据根的向水性,根在土壤浅层生长也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所以潮湿处的根系分布范围较小。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分析】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溶液一根毛细胞一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一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据此解答。
【解答】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一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一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一茎的导管→叶的导管.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是必须矿质元素,实验的自变量是营养液中是否含有N元素,因变量是植物的生长状况,其他属于无关变量。
【解答】A.(1)和(2)只有一个自变量,且完全营养液中的植物能正常生长,缺N的营养液中的不能正常生长,A正确。
B.(3)和(4)植物生长不仅仅需要N元素,还需要其他矿质元素,该实验的对照组与实验组都不能正常生长,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
C.(2)和(3)该实验中含有2个自变量,一个是否含有N元素,一个是蒸馏水,C错误。
D.(1)和(4)该实验中含有3个自变量,一个是否含有N元素,一个是蒸馏水,另一个是完全培养液,D错误。
故选A。
16.【答案】(1)根毛
(2)不是
(3)“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既增加种植面积,又能够节约淡水资源(或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或“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1)海红米中的无机盐“硒”主要通过根尖的尖的根毛吸收的;
(2)因为海水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海水中盐分的进出,所以海红米吃起来不是咸的;
(3)推广“海水稻”的意义:“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既增加种植面积,又能够节约淡水资源(或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或“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故答案为:(1)根毛;(2)不是 ;(3)“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既增加种植面积,又能够节约淡水资源(或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或“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17.【答案】(1)①
(2)②③
【解析】【分析】植物根尖的结构从下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具有保护作用;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幼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解答】(1)根毛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根毛区。
(2)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需要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另方面需要细胞体积增大(迅速伸长), 伸长区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所以幼根生长主要依靠 ②伸长区和③分生区。
18.【答案】(1)A
(2)导管
(3)K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含钾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主要促进植物枝叶茂盛,含磷的无机盐主要促进开花,果实发育。含钾的无机盐主要使茎秆粗壮。
【解答】(1)A.故A符合题意;
B.,故B不符合题意;
C.,故C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
(2)由题可知“点滴” 是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而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所以需要刺入导管中。
(3)含钾的无机盐主要使茎秆粗壮。所以 要使大树茎杆生长粗壮,应适当增加含钾的无机盐的量。
19.【答案】(1)须根系;②伸长区
(2)①根毛区;大于
【解析】【分析】单子叶植物的主根出生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在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粗细相等的不定根,再由不定根上生成侧根,整个根系外形呈絮状,所以把它称做须根系。①是根毛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根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解答】(1)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长出许多不定根的根系称为须根系,“海水稻”的根系为须根系; 根能够不断伸长的原因是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和[ ② ]伸长区细胞能较快生长。
(2)根毛区是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所以“海水稻”通过[ ① ]根毛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水往浓度高的地方走,所以根毛区吸水时,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须根系;②伸长区(2)①根毛区;大于
20.【答案】(1)铁元素含盘太低
(2)没有添加铁元素
(3)1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不发黄,而2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
【解析】【分析】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与交流。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根据检测结果:发黄的叶子,铁元素含量22.oug/ g ;颜色正常的叶子,铁元素含量30.3ug/ g ,猜测李明家百合花叶子发黄的原因是:铁元素含量太低.
(2)为了证实这一猜测,李明做了以下实验.①在自家一个花棚中选取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实验区,编号为1号和2号(这两个实验区百合花叶子发黄程度基本一致);
②1号和2号唯一不同的变量是铁元素,因此"在1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添加了铁元素的某种化学肥料",而2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等量不添加铁元素的同种化学肥料;
(3)"如果两个实验区的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铁元素含量无关;如果1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不发黄,"而2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铁元素含量低有关".
故答案为:(1)铁元素含量太低;(2)②不添加铁元素; (3) 1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不发黄,而2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 。
21.【答案】(1)作出假设
(2)甲
(3)增加吊兰的数量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②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②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解答】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即作出假设。“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这是对“蛋壳中是否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这一问题进行的肯定回答,所以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
(2)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过程中,甲盆中不放蛋壳,是对照组;乙盆中放蛋壳,是实验组。
(3)实验对象的数量过少,会由于自身的偶然性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小科的实验有不足之处:吊兰幼苗的数量太少;应进行改进: 应增加吊兰的数量 ,如:甲、乙各取5株健壮的吊兰幼苗等。
22.【答案】(1)溶液的种类
(2)液泡
(3)A;B
(4)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度已经死亡
【解析】【分析】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细胞膜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组织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解答】(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
(2)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水主要进入植物细胞的液泡;
(3)A. 不同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从表格记录分离的起止时间不同就可以看出,A正确;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正确,因为都能分离;
C.像蔗糖一样甜的其它溶液,发生“分离”所需的时间也较长,没有做实验,无法判断,C错误;
(4) 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可能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度已经死亡;
故答案为:(1) 溶液的种类 (2) 液泡 (3) A B (4)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度已经死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