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下 4.6保护土壤 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 八下 4.6保护土壤 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保护土壤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
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
3.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4.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5.2023 年 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口号是“减塑捡塑”,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  )
A.对土壤的污染 B.对空气的污染
C.对食物的污染 D.对水体的污染
6.我们身边有很多需要保护的资源,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减少水体污染
B.减少塑料袋使用,减少白色污染
C.尽量绿色出行,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D.禁止使用化肥,防止土壤板结
7.在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的行为会对土壤造成的危害是(  )
A.化学污染 B.生物污染 C.盐渍化 D.水土流失
8.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 列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A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控制污染物排放
B 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酸雨 对燃煤预先进行脱硫处理
D 臭氧空洞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洗洁剂等化学物质
A.A B.B C.C D.D
9.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污染严重是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
②污染物一旦进人土壤后很难除去
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
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而城郊、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相对较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0.保护好土壤,其重要性在于它(  )
A.有利于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B.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C.有利于人类和自然可持续发展 D.以上三项都是
11.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③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严重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2.“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
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
D.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
二、填空题
13.2021年乐清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1)植物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的器官是   。
(2)乐乐把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经称量后发现土壤质量变小,这说明土壤中存在   。
(3)下列做法有助于减少耕地污染,保护土壤资源的是
A.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 B.用大量化肥提高产量
C.“秸秆还田”综合治理 D.农业废弃膜埋入土壤
14.“毒大米”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散范围广、隐蔽性强、难清理,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类超强金属吸收能力的植物(又叫超富集植物),对土壤进行“排毒”。
(1)双子叶的超富集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    (填“韧皮部”“木质部”或“形成层”),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
(2)一种叫做重雪球的植物,富集金属镍的能力很强。通过改良植株增强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对500千克的重雪球干燥的枝叶进行提纯处理,理论上可获得   千克的镍。
(3)超富集植物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由于采矿等原因而恶化的土壤,使耕地重新焕发生机。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    (写出一点即可)。
15.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
16.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都低于30~60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各种化肥农药的滥用会造成土壤污染 。
【解答】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B、滥用化肥,导致土壤成分发生改变,污染土壤。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是农业节约用水的方法,发挥水的最大效能,合理。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充分利用土壤,合理的措施。
故选B。
2.【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可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民以食为天,农以土为本”道出了土壤对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解答】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给土壤带来污染;故A错误;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能够减少土壤中的垃圾量,能大幅度降低垃圾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故B正确;
C、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质,会破坏土壤;故C错误;
D、厨余垃圾可以被分解作为有机肥使用,而使用塑料袋包装后则很难被分解,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化肥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解答】A:施有机肥,不会导致土壤板结。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板结。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会导致土壤板结。
故选A。
4.【答案】C
【解析】【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A.土壤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它们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的遗体遗物中含有有机物,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由于塑料制品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产的,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会改变土地的酸碱度,严重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土壤的染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解析】【分析】保护土壤资源: 在措施上,主要抓好四个方面:改良土壤,重点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酸化、盐渍化等障碍土壤,改进栽培方式。 培肥地力,重点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贫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基础地力。 保水保肥,重点是推广深松深耕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实行节水节肥。保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 2、水循环利用,淘米水冲厕所。 3、用洗菜水浇花。 4、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5、车主洗车最好是自己洗,用一桶水洗一辆车。 6、洗完手摇扭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 7、不要乱玩水,要节约。
【解答】A. 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减少水体污染,A正确;
B. 减少塑料袋使用,减少白色污染,B正确;
C. 尽量绿色出行,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C正确;
D. 减少使用化肥,防止土壤板结,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D
【解析】【分析】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封山育林、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
【解答】 在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的行为会对土壤造成的危害是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引起地力减退,产量降低;砍伐森林会使落叶减少,土壤的腐殖质变少,影响土壤肥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可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小污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大,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加重环境污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酸雨的形成注意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排放,可通过对燃煤预先进行脱硫处理而减小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影响,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臭氧空洞,主要是由于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引起,而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洗洁剂等化学物质可以减小影响,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土壤污染主要是人类行为导致,故①错;
土壤位于地表以下,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清除,故②对;
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故③错。
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尤其是城郊、工矿区,排放的污染物较多,周围土壤污染较重,故④对。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分析】土壤的重要性不仅是对人类而言的,而且也是对地球上的万物而言。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而植物长得好坏,直接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丰度有关。人类进入农业文明的基础,就是土壤,如果没有土壤,人类也就不会进行农业种植,甚至如果地球上没有土壤,可能地球上很多动植物都不会出现,地球也会变成一颗贫瘠的星球。
【解答】 土壤是动植物及人类生存栖息的场所。自然界中陆生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许多动 物和微生物也生活在土壤中 。保护土壤,有利于人类和自然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解析】【分析】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解答】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③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严重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是对土壤资源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解答】绿化山体、在山坡和沙地种草造林能够有效的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可以防风固沙,并且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保护水资源。
故答案为:B
13.【答案】(1)根
(2)有机物
(3)C
【解析】【分析】(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根据土壤的成分分析解答。
(3) 从土壤保护方面分析。
【解答】(1)植物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的器官是根。
(2)有机物具有可燃性。通过将干燥土壤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土壤中的有机物燃烧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得燃烧后土壤的质量减少,这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3) A: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会污染土地,不利于保护土壤。
B:用大量化肥提高产量,不利于保护土壤。
C:“秸秆还田”综合治理,有利于保护土壤。
D:农业废弃膜埋入土壤,不利于保护土壤。
故选C。
14.【答案】(1)木质部
(2)100
(3)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双子叶植物木质部中有导管,可以从下至上运输通过根毛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有筛管,可以从上至下运输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解答】(1)双子叶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木质部,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2)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故500千克的重雪球干燥的枝叶,理论上可获得100千克的镍。(3)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
故答案为:(1)木质部(2)100;(3)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
15.【答案】(1)B
(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解析】【分析】垃圾也被称为放置错误的资源,因为生活垃圾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垃圾分类处理,这样也大大减少了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
【解答】(1)居民们对垃圾没有分类放置的原因主要是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或者是有些居民根本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跟产生垃圾的多少无关,故选B.(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
故答案为:(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16.【答案】(1)A(有机物)
(2)C
(3)分类回收等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可根据题中的信息以及扇形图中各个项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1)根据调查结果图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占总量的54.0%。(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3)从不污染环境,回收再利用等角度分析: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气;垃圾发电;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加强科研,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
故答案为:(1)A(有机物);(2)C;(3)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气;垃圾发电;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加强科研,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