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希望联盟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新希望联盟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新希望联盟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1.(2024七下·温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生命代代相传,人类新生命的起点是
A.精子 B.受精卵 C.早期胚胎 D.婴儿
【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大多数生命包括人类,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
【解答】人类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2.(2024七下·温州期中)青春期是我们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B.不与其他人交流
C.觉得精力充沛,经常熬夜 D.放任自己,沉迷游戏
【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注意身心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生长发育,又要保持心理健康发展。
【解答】A、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助生长发育,A符合题意;
B、不与他人交流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B不符合题意;
C、经常熬夜对身体健康有害,C不符合题意;
D、沉迷游戏不利于健康向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3.(2024七下·温州期中)使用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时,将耳机贴在耳边的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外耳道,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声音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气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固体 D.固体、体气
【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
【解答】将耳机放在颞骨两侧,发出的声音通过颞骨(固体)传播,环境中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至人耳,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4.(2024七下·温州期中)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黄岗山区域发现蝶类新物种——黄岗山白灰蝶,生长发育阶段与家蚕相似,黄岗山白灰蝶一生要经历的时期依次是
A.受精卵→幼虫→成虫 B.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C.受精卵→蛹→成虫 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蛹期。
【解答】昆虫的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蝴蝶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在幼虫和成虫之间还有蛹期,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5.(2024七下·温州期中)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小新参加了百花园的花展,在百花园中小新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百花园牌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来到百花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C.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有多种感觉,形成于大脑。
【解答】A、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久闻后对气味的感觉就会减弱,A不符合题意;
B、不同人嗅觉的灵敏程度是不同的,B不符合题意;
C、“花蜜是甜的”这种味觉在大脑形成,C符合题意;
D、嗅觉和味觉会相互影响,闻花香的气味和尝花蜜的味道会产生混合的感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6.(2024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实验①: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实验②:敲击鼓面
实验③: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 实验④:用自制的土电话传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解答】实验①探究的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②探究的是声音由振动产生,实验③探究的是声音由振动产生,实验④探究的是声音可以在固体(棉线)中传播,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7.(2024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S1和S2的光路图,则
A.甲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B.甲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C.乙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D.乙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未矫正视力时,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
【解答】图甲佩戴的是远视眼镜(凸透镜),所以甲为远视眼,眼镜使像往前移到视网膜,图乙佩戴的是近视眼镜(凹透镜),所以乙为近视眼,眼镜使像往后移到视网膜,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8.(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新同学在马鞍池公园郁金香节上看到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郁金香,好奇的小新通过一块蓝色的玻璃再观察一朵红色的郁金香时,小新看到的郁金香呈现的颜色是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人看到不透明不发光物体,是因为看到从物体反射的光。
【解答】郁金香是红色说明反射红光,蓝色玻璃只透过蓝光,花反射的红光透不过蓝色玻璃,人眼接收不到花反射的光,所以看上去是黑色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9.(2024七下·温州期中)下列四种微生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曲霉,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B.乙是大肠杆菌,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C.丙是酵母菌,会产生芽体进行繁殖
D.丁是蘑菇,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与真菌最大的结构区别在于有无成型的细胞核。
【解答】A、甲图是霉菌属于真菌,通过孢子繁殖,A不符合题意;
B、乙图是细菌,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生殖,B不符合题意;
C、丙图是酵母菌,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会产生芽体,C符合题意;
D、丁图是蘑菇属于真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0.(2024七下·温州期中)日偏食景象(如图)是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在发生日偏食景象时,小新同学举着纸板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刻有一个很小的“△”形孔的纸板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在地面上的光斑应当是倒着的日偏食,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1.(2024七下·温州期中)如图为菜豆的一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所需要的有机物由子叶提供
B.③的茎和叶由菜豆种子中的胚芽发育而来
C.⑤所示豆荚的外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
D.菜豆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消耗内部的有机物使原有的种子结构发育成幼苗。
【解答】A、该过程是种子的萌发过程中为长出叶时,有机物只来自于种子自身,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子叶植物物种子,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A不符合题意;
B、种子中的胚芽会发育成新植株的茎和叶,B不符合题意;
C、豆荚的外皮属于果皮,应由子房壁发育而来,C符合题意;
D、菜豆种子中子叶数量为2,所以是双子叶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2.(2024七下·温州期中)做“观察花的结构”的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选取一朵只有雌蕊的花
B.用手指将花的各部分由外向内剥下
C.观察雌蕊时,用刀片将子房纵剖开
D.将剖开的子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过程中,应用镊子将花由外到内分离,并用放大镜观察。
【解答】A、选用的花应当既有雄蕊,又有雌蕊,以便对两种不同的花蕊进行观察,A不符合题意;
B、剥开花时应当用镊子,B不符合题意;
C、要观察雌蕊子房内的胚珠,需要将子房纵向剖开,C符合题意;
D、子房内的胚珠用肉眼就可观察得到,可以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不需要使用显微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3.(2024七下·温州期中)多肉植物因叶片肥厚而得名。如图所示,将多肉的一张完整叶片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会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繁殖方法属于
A.营养繁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有营养生殖、组织培养等
【解答】由题意,新植物的个体是由营养器官直接发育得到,该繁殖方式始于营养繁殖,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4.(2024七下·温州期中)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新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维导图的部分内容,图中①和②可以分别对应
A.光的折射、水中青山的倒影
B.光的折射、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C.光沿直线传播、阳光下的树影
D.光沿直线传播、水中的月亮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射向两种介质分界面时有返回到原来介质的现象,即光的反射。
【解答】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对应的是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阳光下的树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月亮是月亮通过水面(平面镜)而成的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5.(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新用如图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为表面粗糙的毛玻璃制成。如图调整好位置后,小新从毛玻璃光屏背后看到的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A. 缩小 B. 放大 C. 放大 D. 缩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断成像的性质。
【解答】由图可知,u>2f,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6.(2024七下·温州期中)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兹因在开创体外受精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试管婴儿培育过程如图。
(1)“试管婴儿”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试管婴儿”发育所需营养是通过脐带与   从母体获得。
(3)下列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的夫妇中,能获得亲生孩子的是____(填字母)。
A.丈夫正常,妻子卵巢发育不良
B.丈夫睾丸发育不良、妻子正常
C.丈夫正常。妻子的输卵管阻塞
D.丈夫睾丸发育不良、妻子输卵管堵塞
【答案】(1)有性生殖
(2)胎盘
(3)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试管婴儿是通过科学技术进行体外受精和体内发育培育得到的。
【解答】(1)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有受精的过程,所以属于有性生殖。
(2)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
(3)试管婴儿技术可以改变受精的场所,但需要健康的生殖细胞,故答案选C。
17.(2024七下·温州期中)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小新同学在琵琶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材料和松紧程接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报优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a、b两在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2)小新同学在琵琶演奏中还发现,琵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琵琶头部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答案】(1)材料
(2)音调;松紧程度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三要素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解答】(1)比较a、b可知不同的条件(变量)是材料,所以探究的是与弦线材料的关系。
(2)琵琶走音是音调不准,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弦的振动频率可以通过改变松紧程度来调节。
18.(2024七下·温州期中)“茶山杨梅”是我国四大精品杨梅之一,产于我市瓯海区茶山街道,有“红盘绿蒂”之美誉。
(1)杨梅开花时节如果遇上连日阴雨,其产量会大幅度下降,是因为下雨影响了杨梅树   。
(2)果农为了繁殖大量的杨梅树,又不改变杨梅的品质,常采用图乙方法,关于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
(3)杨梅为雌雄异株植物,4月份开花,花粉多而轻(如图丙所示),以下四种种植方案中结果率最高的是   。(● 表示雌株。表示雄株,箭头表示温州地区4月份风向)
【答案】(1)传粉
(2)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答出一点即可)
(3)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要经过传粉,根据传粉方式,可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
【解答】(1)下雨会使昆虫外出活动频率降低,不利于植物传粉,也就导致不能正常结果,使产量下降。
(2)图乙采用的是嫁接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并且繁殖出新个体的速度要更快。
(3)传粉是将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按照图B能够比较好的进行传粉,故答案选B。
19.(2024七下·温州期中)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下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晕车是由于位于耳中的【   】   和半规管,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2)幼儿的咽鼓管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   (填“外”“中”或“内”) 耳发炎。
(3)某人因意外听小骨受损,此人听到外界传来的声音与正常时相比,影响最大的是____。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答案】(1)④;前庭
(2)中
(3)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耳由外到内划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耳既是听觉感受器,又是位觉感受器。
【解答】(1)位觉感受器是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
(2)咽鼓管位于中耳,若感染会引起中耳炎。
(3)听小骨有放大并传导振动的作用,若受损会影响振动的强度(幅度),对声音响度的影响较大。
20.(2024七下·温州期中)豆浆是传统的非发酵豆制品之一,含有多种优质植物类蛋白质。因其丰富的营养、浓郁的风味而被人们喜欢。
(1)制作豆浆时,充分浸泡的黄豆能提高胶体分散程度和悬浮性,从而提高豆浆的质量,但浸泡时间过长会导致浸泡液中微生物生长。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用水量对黄豆吸水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为了得到高质量的豆浆,应该选择浸泡的条件为   。
(2)豆浆中丰富营养的物质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检测发现,腐败的豆浆中主要存在的是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三种微生物。导致豆浆发生腐败的微生物与图中细胞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区别为   。
(3)没喝完的豆浆敞开放置容易发生变质,为了延长豆浆的保质期,减慢微生物的生长,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
【答案】(1)40℃,5倍用水量,浸泡4小时(用水量5-7倍,浸泡4-6小时都可)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冰箱冷藏(密封放置也可)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滋生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有机物和空气。
【解答】(1)根据吸水率尽可能高和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的要求,由图可得出温度40℃,用水量5-7倍,浸泡4-6小时的条件下比较合适。
(2)导致豆浆发生腐败的微生物是细菌和酵母菌的在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无成型的细胞核。
(3)低温,隔绝空气等方法都能制造不利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
21.(2024七下·温州期中)今年春天,温州樱花园的樱花盛开,美不胜收。
(1)为了使樱花“枝繁叶茂”,往往要把顶芽剪掉,这是为了让   (填结构名称)更好发育。
(2)将开红色花的樱花芽嫁接在开粉色花的樱花树上,由该芽长成的枝条开出的花的颜色为   色。
(3)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樱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樱花上发生了   。
【答案】(1)侧芽
(2)红
(3)漫反射
【知识点】芽的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顶芽具有顶端优势,能优先于侧芽生长。
【解答】(1)将顶芽除去可以消除顶端优势,从而有利侧芽生长,长出更多的侧枝。
(2)嫁接得到的新植株的开花结果由接穗决定,接穗是长红色花,所以新植株开的也是红色花。
(3)能从各个角度看到,说明光的反射方向在各个方向,是漫反射的特点。
22.(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新同学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萌发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为探究“环境条件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实验,种子的萌发情况如表格所示:
实验设置 温度(℃) 湿度 光照 种子数 萌发率(%)
A 25 潮湿 有光 100 96
B 4 潮湿 有光 100 0
C 25 干燥 有光 100 0
D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1)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玉米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
(2)在适宜的条件下,表格中A、D 两组仍有未萌发的种子,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3)小新同学设计的实验都使用了100颗种子,这样做的原因是   。
【答案】(1)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2)种子自身原因(种子不完整)(种子胚已死亡)(种子处于休眠期)(合理即可给分)答出一点即可。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解答】(1)从表格中通过比较寻找变量,由A、B可知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由A、C可知需要一定的水分,由A、D可知不需要光照。
(2)种子萌发除受外界因素影响,还受种子内部的因素影响,比如种子不完整、种子胚已死亡、种子处于休眠期等。
(3)选择实验对象数量多,可以避免由单个特殊情况导致结论的偶然性。
23.(2024七下·温州期中)夏天吃剩的饭菜很容易变质,米饭变质初期会出现发黄,气味发酸。为了使剩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探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同一餐的剩饭,等量分装到4个相同的耐高温的玻璃杯中,用塑料薄膜将杯口封好。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乡聊二:分别对4个玻璃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 ①号微波炉中加热1min杀菌; ②号高压锅盖上气阀后加热10min; ③号蒸锅水沸腾后加热10min; ④号不作任何处理。 ……
步骤三: 将上述4个玻璃杯均放在25℃恒温箱中。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四: 每隔5小时观察并记录米饭颜色和气味。 观察和记录
(1)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处理后,如何判断哪种方式处理使剩饭保存效果更好   。
(2)设置步骤二中第④号玻璃杯的目的是   。
(3)步骤一中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的目的是   。
【答案】(1)比较米饭出现发黄发酸所用的时间,如果所需时间越长,则保存效果更好。
(2)形成对照
(3)防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玻璃杯影响实验结果。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步骤可以找到实验中的变量和观察结果。
【解答】(1)由步骤四可知通过米饭颜色和气味来判断变质程度,从而反应哪种方式保存效果更好。
(2)④号不做任何处理,可以与其他组形成对照,排除原有的干扰。
(3)实验中需要排除空气中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将杯口密封可以有效阻隔微生物。
24.(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新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A 到玻璃板的距离LA, B到玻璃板的距离LB,多次改变蜡烛A 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得到三组数据。
次数 1 2 3 平均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的像为虚像,写出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的方法及现象。
(2)如图甲,小明仅将玻璃板从M位置水平向右移至 N位置时,蜡烛A的像   (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或“不会移动”)。
(3)小新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并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在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不到像,说明是虚像。(合理即可给分)
(2)不会移动
(3)不正确,因为多次测量后,即可以比较蜡烛和像距离玻璃板的距离,不用求平均值。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1)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可以据此来判断像的虚实情况。
(2)平面镜成像中,物和像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左右移动平面镜,平面镜所处的还是同一个平面,物关于该平面对称的像位置不变。
(3)测像距和物距的目的就是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所以不用取平均值。
25.(2024七下·温州期中)根据要求作图。
(1)画出图甲中的折射光线。
(2)如图乙,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点光源,请画出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丙,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所在位置,另一点是路灯的像所在的位置。画出水下E 处的潜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路图作图要注意虚线和实线的区别,光的传播方向用箭头表示。
【解答】(1)入射光线经过焦点,则折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先做出S关于平面镜成的像,连接像和A点可得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直线与反射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点光源和入射点可得入射光线。
(3)人眼在水下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所以连接EB可得折射光线所在直线,直线与分界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和A点可得入射光线。
26.(2024七下·温州期中)广告 LOGO 投影灯是应用光学投影原理,采用高亮度的光源,将 LOGO灯片上的图案投射到建筑物墙面上或地面上,形成一定的视觉效果。
学校阅览室现向全校师生征集LOGO投影灯设计方案。学校阅览室需要投影的白色圆形墙面直径为120cm,要求在距离墙面380cm的吊顶处悬挂一个简易的LOGO 投影灯, 使投影图像刚好投影到白色圆形墙面内部,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1)【评价量规】评价量规既能为作品制作指明方向,也是作品等级的评定的依据。写出“科学性”要素要达到A等级,需要满足的条件   。
LOGO 投影灯模型评价量规
等级 要素 A B C 得分
牢固性 各部分零件都固定 个别零件未固定 大部分零件未固定(0分)  
科学性(6分)     不能成像(0分)  
艺术性 外形美观,图案有创意 外形美观,但图案没有创意或外形不美观,但图案有创意 外形不美观,无创意(0分)  
(2)【建构模型】根据LOGO灯的成像特点,推测LOGO灯可能用到的镜头为   。(在图中的虚线框中画出)
(3)【产品测试与优化】测试投影效果时,同学发现投影的图案边缘均超出了白色圆形墙面,在不更换器材的情况下可以如何改进让投影的图像正好位于白色圆形墙面内?
【答案】(1)投影的像为正立、放大、清晰的像
(2)凸透镜
(3)适当增大a(适当增大图案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同时调整b的距离使像清晰的显示在白色圆形墙面内。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投影仪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应用。
【解答】(1)从实际意义考虑,应当满足像是正立放大并且清晰的。
(2)投影灯的成像特点符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要解决“投影的图案边缘均超出了白色圆形墙面 ”的问题,需要将像变小一些,可以通过增大物距实现,即适当增大图案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1 / 1浙江省温州市新希望联盟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1.(2024七下·温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生命代代相传,人类新生命的起点是
A.精子 B.受精卵 C.早期胚胎 D.婴儿
2.(2024七下·温州期中)青春期是我们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B.不与其他人交流
C.觉得精力充沛,经常熬夜 D.放任自己,沉迷游戏
3.(2024七下·温州期中)使用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时,将耳机贴在耳边的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外耳道,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声音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气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固体 D.固体、体气
4.(2024七下·温州期中)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黄岗山区域发现蝶类新物种——黄岗山白灰蝶,生长发育阶段与家蚕相似,黄岗山白灰蝶一生要经历的时期依次是
A.受精卵→幼虫→成虫 B.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C.受精卵→蛹→成虫 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5.(2024七下·温州期中)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小新参加了百花园的花展,在百花园中小新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百花园牌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来到百花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C.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6.(2024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实验①: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实验②:敲击鼓面
实验③: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 实验④:用自制的土电话传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S1和S2的光路图,则
A.甲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B.甲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C.乙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D.乙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8.(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新同学在马鞍池公园郁金香节上看到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郁金香,好奇的小新通过一块蓝色的玻璃再观察一朵红色的郁金香时,小新看到的郁金香呈现的颜色是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9.(2024七下·温州期中)下列四种微生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曲霉,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B.乙是大肠杆菌,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C.丙是酵母菌,会产生芽体进行繁殖
D.丁是蘑菇,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0.(2024七下·温州期中)日偏食景象(如图)是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在发生日偏食景象时,小新同学举着纸板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刻有一个很小的“△”形孔的纸板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 B.
C. D.
11.(2024七下·温州期中)如图为菜豆的一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所需要的有机物由子叶提供
B.③的茎和叶由菜豆种子中的胚芽发育而来
C.⑤所示豆荚的外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
D.菜豆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12.(2024七下·温州期中)做“观察花的结构”的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选取一朵只有雌蕊的花
B.用手指将花的各部分由外向内剥下
C.观察雌蕊时,用刀片将子房纵剖开
D.将剖开的子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13.(2024七下·温州期中)多肉植物因叶片肥厚而得名。如图所示,将多肉的一张完整叶片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会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繁殖方法属于
A.营养繁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14.(2024七下·温州期中)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新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维导图的部分内容,图中①和②可以分别对应
A.光的折射、水中青山的倒影
B.光的折射、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C.光沿直线传播、阳光下的树影
D.光沿直线传播、水中的月亮
15.(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新用如图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为表面粗糙的毛玻璃制成。如图调整好位置后,小新从毛玻璃光屏背后看到的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A. 缩小 B. 放大 C. 放大 D. 缩小
16.(2024七下·温州期中)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兹因在开创体外受精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试管婴儿培育过程如图。
(1)“试管婴儿”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试管婴儿”发育所需营养是通过脐带与   从母体获得。
(3)下列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的夫妇中,能获得亲生孩子的是____(填字母)。
A.丈夫正常,妻子卵巢发育不良
B.丈夫睾丸发育不良、妻子正常
C.丈夫正常。妻子的输卵管阻塞
D.丈夫睾丸发育不良、妻子输卵管堵塞
17.(2024七下·温州期中)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小新同学在琵琶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材料和松紧程接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报优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a、b两在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2)小新同学在琵琶演奏中还发现,琵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琵琶头部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18.(2024七下·温州期中)“茶山杨梅”是我国四大精品杨梅之一,产于我市瓯海区茶山街道,有“红盘绿蒂”之美誉。
(1)杨梅开花时节如果遇上连日阴雨,其产量会大幅度下降,是因为下雨影响了杨梅树   。
(2)果农为了繁殖大量的杨梅树,又不改变杨梅的品质,常采用图乙方法,关于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
(3)杨梅为雌雄异株植物,4月份开花,花粉多而轻(如图丙所示),以下四种种植方案中结果率最高的是   。(● 表示雌株。表示雄株,箭头表示温州地区4月份风向)
19.(2024七下·温州期中)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下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晕车是由于位于耳中的【   】   和半规管,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2)幼儿的咽鼓管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   (填“外”“中”或“内”) 耳发炎。
(3)某人因意外听小骨受损,此人听到外界传来的声音与正常时相比,影响最大的是____。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20.(2024七下·温州期中)豆浆是传统的非发酵豆制品之一,含有多种优质植物类蛋白质。因其丰富的营养、浓郁的风味而被人们喜欢。
(1)制作豆浆时,充分浸泡的黄豆能提高胶体分散程度和悬浮性,从而提高豆浆的质量,但浸泡时间过长会导致浸泡液中微生物生长。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用水量对黄豆吸水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为了得到高质量的豆浆,应该选择浸泡的条件为   。
(2)豆浆中丰富营养的物质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检测发现,腐败的豆浆中主要存在的是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三种微生物。导致豆浆发生腐败的微生物与图中细胞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区别为   。
(3)没喝完的豆浆敞开放置容易发生变质,为了延长豆浆的保质期,减慢微生物的生长,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
21.(2024七下·温州期中)今年春天,温州樱花园的樱花盛开,美不胜收。
(1)为了使樱花“枝繁叶茂”,往往要把顶芽剪掉,这是为了让   (填结构名称)更好发育。
(2)将开红色花的樱花芽嫁接在开粉色花的樱花树上,由该芽长成的枝条开出的花的颜色为   色。
(3)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樱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樱花上发生了   。
22.(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新同学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萌发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为探究“环境条件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实验,种子的萌发情况如表格所示:
实验设置 温度(℃) 湿度 光照 种子数 萌发率(%)
A 25 潮湿 有光 100 96
B 4 潮湿 有光 100 0
C 25 干燥 有光 100 0
D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1)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玉米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
(2)在适宜的条件下,表格中A、D 两组仍有未萌发的种子,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3)小新同学设计的实验都使用了100颗种子,这样做的原因是   。
23.(2024七下·温州期中)夏天吃剩的饭菜很容易变质,米饭变质初期会出现发黄,气味发酸。为了使剩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探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同一餐的剩饭,等量分装到4个相同的耐高温的玻璃杯中,用塑料薄膜将杯口封好。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乡聊二:分别对4个玻璃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 ①号微波炉中加热1min杀菌; ②号高压锅盖上气阀后加热10min; ③号蒸锅水沸腾后加热10min; ④号不作任何处理。 ……
步骤三: 将上述4个玻璃杯均放在25℃恒温箱中。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四: 每隔5小时观察并记录米饭颜色和气味。 观察和记录
(1)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处理后,如何判断哪种方式处理使剩饭保存效果更好   。
(2)设置步骤二中第④号玻璃杯的目的是   。
(3)步骤一中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的目的是   。
24.(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新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A 到玻璃板的距离LA, B到玻璃板的距离LB,多次改变蜡烛A 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得到三组数据。
次数 1 2 3 平均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的像为虚像,写出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的方法及现象。
(2)如图甲,小明仅将玻璃板从M位置水平向右移至 N位置时,蜡烛A的像   (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或“不会移动”)。
(3)小新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并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5.(2024七下·温州期中)根据要求作图。
(1)画出图甲中的折射光线。
(2)如图乙,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点光源,请画出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丙,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所在位置,另一点是路灯的像所在的位置。画出水下E 处的潜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6.(2024七下·温州期中)广告 LOGO 投影灯是应用光学投影原理,采用高亮度的光源,将 LOGO灯片上的图案投射到建筑物墙面上或地面上,形成一定的视觉效果。
学校阅览室现向全校师生征集LOGO投影灯设计方案。学校阅览室需要投影的白色圆形墙面直径为120cm,要求在距离墙面380cm的吊顶处悬挂一个简易的LOGO 投影灯, 使投影图像刚好投影到白色圆形墙面内部,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1)【评价量规】评价量规既能为作品制作指明方向,也是作品等级的评定的依据。写出“科学性”要素要达到A等级,需要满足的条件   。
LOGO 投影灯模型评价量规
等级 要素 A B C 得分
牢固性 各部分零件都固定 个别零件未固定 大部分零件未固定(0分)  
科学性(6分)     不能成像(0分)  
艺术性 外形美观,图案有创意 外形美观,但图案没有创意或外形不美观,但图案有创意 外形不美观,无创意(0分)  
(2)【建构模型】根据LOGO灯的成像特点,推测LOGO灯可能用到的镜头为   。(在图中的虚线框中画出)
(3)【产品测试与优化】测试投影效果时,同学发现投影的图案边缘均超出了白色圆形墙面,在不更换器材的情况下可以如何改进让投影的图像正好位于白色圆形墙面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大多数生命包括人类,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
【解答】人类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2.【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注意身心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生长发育,又要保持心理健康发展。
【解答】A、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助生长发育,A符合题意;
B、不与他人交流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B不符合题意;
C、经常熬夜对身体健康有害,C不符合题意;
D、沉迷游戏不利于健康向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3.【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
【解答】将耳机放在颞骨两侧,发出的声音通过颞骨(固体)传播,环境中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至人耳,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4.【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蛹期。
【解答】昆虫的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蝴蝶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在幼虫和成虫之间还有蛹期,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5.【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有多种感觉,形成于大脑。
【解答】A、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久闻后对气味的感觉就会减弱,A不符合题意;
B、不同人嗅觉的灵敏程度是不同的,B不符合题意;
C、“花蜜是甜的”这种味觉在大脑形成,C符合题意;
D、嗅觉和味觉会相互影响,闻花香的气味和尝花蜜的味道会产生混合的感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6.【答案】B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解答】实验①探究的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②探究的是声音由振动产生,实验③探究的是声音由振动产生,实验④探究的是声音可以在固体(棉线)中传播,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7.【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未矫正视力时,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
【解答】图甲佩戴的是远视眼镜(凸透镜),所以甲为远视眼,眼镜使像往前移到视网膜,图乙佩戴的是近视眼镜(凹透镜),所以乙为近视眼,眼镜使像往后移到视网膜,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8.【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人看到不透明不发光物体,是因为看到从物体反射的光。
【解答】郁金香是红色说明反射红光,蓝色玻璃只透过蓝光,花反射的红光透不过蓝色玻璃,人眼接收不到花反射的光,所以看上去是黑色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9.【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与真菌最大的结构区别在于有无成型的细胞核。
【解答】A、甲图是霉菌属于真菌,通过孢子繁殖,A不符合题意;
B、乙图是细菌,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生殖,B不符合题意;
C、丙图是酵母菌,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会产生芽体,C符合题意;
D、丁图是蘑菇属于真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在地面上的光斑应当是倒着的日偏食,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1.【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消耗内部的有机物使原有的种子结构发育成幼苗。
【解答】A、该过程是种子的萌发过程中为长出叶时,有机物只来自于种子自身,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子叶植物物种子,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A不符合题意;
B、种子中的胚芽会发育成新植株的茎和叶,B不符合题意;
C、豆荚的外皮属于果皮,应由子房壁发育而来,C符合题意;
D、菜豆种子中子叶数量为2,所以是双子叶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2.【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过程中,应用镊子将花由外到内分离,并用放大镜观察。
【解答】A、选用的花应当既有雄蕊,又有雌蕊,以便对两种不同的花蕊进行观察,A不符合题意;
B、剥开花时应当用镊子,B不符合题意;
C、要观察雌蕊子房内的胚珠,需要将子房纵向剖开,C符合题意;
D、子房内的胚珠用肉眼就可观察得到,可以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不需要使用显微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3.【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有营养生殖、组织培养等
【解答】由题意,新植物的个体是由营养器官直接发育得到,该繁殖方式始于营养繁殖,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4.【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射向两种介质分界面时有返回到原来介质的现象,即光的反射。
【解答】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对应的是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阳光下的树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月亮是月亮通过水面(平面镜)而成的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5.【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断成像的性质。
【解答】由图可知,u>2f,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6.【答案】(1)有性生殖
(2)胎盘
(3)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试管婴儿是通过科学技术进行体外受精和体内发育培育得到的。
【解答】(1)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有受精的过程,所以属于有性生殖。
(2)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
(3)试管婴儿技术可以改变受精的场所,但需要健康的生殖细胞,故答案选C。
17.【答案】(1)材料
(2)音调;松紧程度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三要素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解答】(1)比较a、b可知不同的条件(变量)是材料,所以探究的是与弦线材料的关系。
(2)琵琶走音是音调不准,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弦的振动频率可以通过改变松紧程度来调节。
18.【答案】(1)传粉
(2)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答出一点即可)
(3)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要经过传粉,根据传粉方式,可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
【解答】(1)下雨会使昆虫外出活动频率降低,不利于植物传粉,也就导致不能正常结果,使产量下降。
(2)图乙采用的是嫁接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并且繁殖出新个体的速度要更快。
(3)传粉是将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按照图B能够比较好的进行传粉,故答案选B。
19.【答案】(1)④;前庭
(2)中
(3)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耳由外到内划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耳既是听觉感受器,又是位觉感受器。
【解答】(1)位觉感受器是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
(2)咽鼓管位于中耳,若感染会引起中耳炎。
(3)听小骨有放大并传导振动的作用,若受损会影响振动的强度(幅度),对声音响度的影响较大。
20.【答案】(1)40℃,5倍用水量,浸泡4小时(用水量5-7倍,浸泡4-6小时都可)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冰箱冷藏(密封放置也可)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滋生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有机物和空气。
【解答】(1)根据吸水率尽可能高和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的要求,由图可得出温度40℃,用水量5-7倍,浸泡4-6小时的条件下比较合适。
(2)导致豆浆发生腐败的微生物是细菌和酵母菌的在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无成型的细胞核。
(3)低温,隔绝空气等方法都能制造不利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
21.【答案】(1)侧芽
(2)红
(3)漫反射
【知识点】芽的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顶芽具有顶端优势,能优先于侧芽生长。
【解答】(1)将顶芽除去可以消除顶端优势,从而有利侧芽生长,长出更多的侧枝。
(2)嫁接得到的新植株的开花结果由接穗决定,接穗是长红色花,所以新植株开的也是红色花。
(3)能从各个角度看到,说明光的反射方向在各个方向,是漫反射的特点。
22.【答案】(1)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2)种子自身原因(种子不完整)(种子胚已死亡)(种子处于休眠期)(合理即可给分)答出一点即可。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解答】(1)从表格中通过比较寻找变量,由A、B可知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由A、C可知需要一定的水分,由A、D可知不需要光照。
(2)种子萌发除受外界因素影响,还受种子内部的因素影响,比如种子不完整、种子胚已死亡、种子处于休眠期等。
(3)选择实验对象数量多,可以避免由单个特殊情况导致结论的偶然性。
23.【答案】(1)比较米饭出现发黄发酸所用的时间,如果所需时间越长,则保存效果更好。
(2)形成对照
(3)防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玻璃杯影响实验结果。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步骤可以找到实验中的变量和观察结果。
【解答】(1)由步骤四可知通过米饭颜色和气味来判断变质程度,从而反应哪种方式保存效果更好。
(2)④号不做任何处理,可以与其他组形成对照,排除原有的干扰。
(3)实验中需要排除空气中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将杯口密封可以有效阻隔微生物。
24.【答案】(1)在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不到像,说明是虚像。(合理即可给分)
(2)不会移动
(3)不正确,因为多次测量后,即可以比较蜡烛和像距离玻璃板的距离,不用求平均值。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1)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可以据此来判断像的虚实情况。
(2)平面镜成像中,物和像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左右移动平面镜,平面镜所处的还是同一个平面,物关于该平面对称的像位置不变。
(3)测像距和物距的目的就是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所以不用取平均值。
25.【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路图作图要注意虚线和实线的区别,光的传播方向用箭头表示。
【解答】(1)入射光线经过焦点,则折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先做出S关于平面镜成的像,连接像和A点可得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直线与反射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点光源和入射点可得入射光线。
(3)人眼在水下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所以连接EB可得折射光线所在直线,直线与分界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和A点可得入射光线。
26.【答案】(1)投影的像为正立、放大、清晰的像
(2)凸透镜
(3)适当增大a(适当增大图案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同时调整b的距离使像清晰的显示在白色圆形墙面内。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投影仪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应用。
【解答】(1)从实际意义考虑,应当满足像是正立放大并且清晰的。
(2)投影灯的成像特点符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要解决“投影的图案边缘均超出了白色圆形墙面 ”的问题,需要将像变小一些,可以通过增大物距实现,即适当增大图案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