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中期独立作业 科学试题1.(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月球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有氧、硅和铁等,氧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C.质量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 氧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故选:A。2.(2024八下·余杭期中)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制成金属块的材料可能是( )A.铝 B.铁 C.银 D.铜【答案】B【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解析】【分析】能够被磁体吸引的物质叫铁磁性物质,包括铁、钴和镍等,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制成金属块的材料能够被磁体吸引,应该为铁磁性材料,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3.(2024八下·余杭期中) 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的是( )A.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B.远离有此标志的设备C.同时将双手分别接触裸露的火线和零线D.不要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答案】C【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C.同时将双手分别接触裸露的火线和零线,肯定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不要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4.(2024八下·余杭期中)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是由于温度过高是气体分子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变大导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说明水分子很小,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是由于压缩后使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20 B.O2 C.O D.O2-【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以及氧气的化学式分析;【解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分子的符号是 O2 ,故选:B6.(2024八下·余杭期中) 据《武经总要》记载,古人将具有磁性的空心铁鱼放入水中漂浮制成指南鱼,多次将指南鱼轻轻旋转,待静止后,观察到鱼尾总是指向南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南鱼能指方向是由于地磁场的存在B.指南鱼存在南北两个磁极C.指南鱼的 “N” 应标注在鱼头D.指南鱼周围存在看不见的磁感线【答案】D【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解析】【分析】A.根据磁体指南北的原因判断;B.所有的磁体都有两个磁极;C.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一端为N极;D.根据磁感线的定义判断。【解答】A.指南鱼能指方向是由于地磁场的存在,故A正确不合题意;B.指南鱼存在南北两个磁极,故B正确不合题意;C.指南鱼的鱼尾指向南方,而鱼头指向北方,即 “N” 应标注在鱼头,故C正确不合题意;D.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的,本身并不存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2024八下·余杭期中) 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判断图中错误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AB.根据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判断;CD.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小磁针的指向。【解答】AB.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故A、B正确不合题意;C.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C错误符合题意;D.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内部磁场方向从右向左。小磁针在螺线管内部,而它的N极指向磁场方向,因此左端为小磁针的N极,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8.(2024八下·余杭期中) 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电的氧离子得到了新型氧分子 (O4)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4 是不带电的分子 B.1 个 O4 分子含有2个O2 分子C.O4 与 O2 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 和 O2 混合形成的是纯净物【答案】A【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分子的定义分析。【解答】A、根据 O4 化学式可知, O4 表示分子,分子是不带电的,选项正确;B、1个 O4 分子含有4个氧原子,不含有O2分子,选项错误;C、 O4 与 O2 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选项错误;D、 O4 和 O2 是两种不同物质,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选项错误;故选:A。9.(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大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C.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D.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答案】C【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与转化分析;【解答】A、分子的质量比其构成原子质量大,但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质量大,选项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选项错误;C、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选项正确;D、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有些原子内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错误;故选:C。10.(2024八下·余杭期中)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瓶标签如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解答】A、锌的化学式是Zn,选项正确;B、氧化铁的化学式是,选项错误;C、氯化镁的化学式是,选项正确;D、硫酸钾的化学式是,选项正确;故选:B。11.(2024八下·余杭期中) 工业上用SO3 与水反应制硫酸 (H2SO4), 对于SO3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B.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C.SO3 与 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D.三氧化硫中有4个原子【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分析;【解答】A、 SO3 是三氧化硫的化学式,故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选项正确;B、根据化学式可知,三氧化硫含有硫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选项正确;C、由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因此三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也是+6价,选项正确;D、三氧化硫是由三氧化硫分子构成,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有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4个原子,选项错误;故选:D。12.(2024八下·余杭期中) 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四个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图甲中,手拿一块条形磁铁,逐渐靠近悬挂在铁架台上的另一个磁铁的磁极B.图乙中,将一条形磁铁放在小车上,手拿另一条形磁铁相互靠近C.图丙中,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D.图丁中,手拿条形磁铁,将磁极靠近小磁针的磁极【答案】C【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哪个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无关,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图甲中,手拿一块条形磁铁,逐渐靠近悬挂在铁架台上的另一个磁铁的磁极,此时左边的条形磁铁要么靠近右边的磁铁,要么远离右边的磁铁,故A正确不合题意;B.图乙中,将一条形磁铁放在小车上,手拿另一条形磁铁相互靠近,则小车受力后要么靠近,要么远离,故B正确不合题意;C.图丙中,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由于手对磁体的力,因此无法看到明显的吸引或排斥,故C错误符合题意;D.图丁中,手拿条形磁铁,将磁极靠近小磁针的磁极,则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3.(2024八下·余杭期中)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则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答案】B【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解答】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设该原子的质量为x,即,故选:B14.(2024八下·余杭期中) 某蛋白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经测定其中含硫0.64%,则这种蛋白质分子的 相对分子质量是( )A.10 B.100 C.1000 D.10000【答案】D【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解答】设该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故选:D。15.(2024八下·余杭期中) 如图所示为某电动机的原理图,EF、PQ 为螺线管,abcd 为电动机的线圈,00'为转轴。闭合开关,线圈能朝一个方向持续转动,则( )A.螺线管F 端为N 极 ,P 端 为N 极B.图中线圈平面恰好处在平衡位置C.若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转动方向不变D.图示装置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 A.开关闭合后,根据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两个螺线管的磁极;B.当通电线圈所在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线圈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线圈受力平衡;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D.根据电动机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解答】 A.由图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EF的E端为N极、F端为S极,通电螺 线管PQ的P端为N极、Q端为S极,故A错误;B.当通电线圈所在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线圈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线圈受力平衡,故B错误;C.若只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两个螺线管的磁极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即线圈所处磁场方向改 变,则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不改变,线圈转动方向会与原来的转动方向相同,即顺时针转动,故C正确;D.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C。16.(2024八下·余杭期中)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2)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答案】(1)Al;(2)SO2;Na+、Cl-【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1)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化合价的标识分析;(2)根据分子的定义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分析;【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标在化学式该元素正上方,正负在左,数字在右,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填:;(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硫分子,故填:;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17.(2024八下·余杭期中)右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1)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答案】(1)原子;电子(2)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原子的构成与物质的关系分析;(2)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析;【解答】(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如图, 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原子、电子;(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分子或物质,故填: 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18.(2024八下·余杭期中)发光二极管只允许电流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如图所示,将两只二极管与线圈连成并联电路,并将两只二极管的正负极接成相反情形。使磁铁在线圈中左右移动,此时会看见两只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1)该装置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2)有同学认为用一只二极管也可以,为什么要用两只呢 我们可以这样说服他:实验中要用两只二极管,是因为可以方便地研究 的关系。【答案】(1)电磁感应(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2)根据二极管的单项导电性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磁铁在线圈中左右移动时,相当于磁铁不动,线圈往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因此会产生感应电流,那么该装置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2)二极管具有单项导电性,图片中两个二极管反向安放,则发光时通过的电流方向不同,那么:实验中要用两只二极管,是因为可以方便地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的关系。19.(2024八下·余杭期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如图甲。单匝线圈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也符合安培定则,如图乙,则小磁针右侧是 极 ( 填“N” 或 “S”) 。 把两个线圈A 和 B 挂在水平光滑的固定绝缘杆 MN上,如图丙,当两线圈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时, A、B 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N;变小【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线圈的极性,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小磁针的指向;(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两个线圈的磁极方向,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大拇指指向右端,则右端为线圈的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2)根据右手定则可知,两个线圈的左端都是S极,右端都是N极。二者的中间互为异名磁极,因此相互吸引而距离变小。20.(2024八下·余杭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的元素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科学家宣布,现已人工合成了第135号元素,则此元素的质子数为 。(3)地壳中含量前两位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____ ( 填 字 母 ) 。A.C和Ne B.Be 和 Mg C.Al 和 Si D.F 和 Cl【答案】(1)非金属(2)135(3)SiO2(4)B;D【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以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 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的元素是氟元素,偏旁部首是气字头,因此属于非金属元素;(2)根据原子序号等于元素的质子数,故135号元素的质子数也是135;(3) 地壳中含量前两位的非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硅元素,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化学式为(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 C和Ne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B、Be和Mg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C、Al和Si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D、F和Cl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BD。21.(2024八下·余杭期中)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 不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A.C-14 原子属于碳元素B.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C.C-14 原子比 C-12 原子的质量大【答案】(1)中子数(2)A;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和题干信息分析;【解答】(1)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2)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属于碳元素,故正确;B、 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是6,故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故正确;故选:AC。22.(2024八下·余杭期中)测电笔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当氖管发光时说明接触的是火线。在图甲中正确 的使用方法是 (填 “A” 或 “B”) 。 图乙所示的是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 傅在检查电路的过程中发现:闭合开关 S1 和 S2, 只 有L1 发光,用测电笔测 a 、b 、c 、d 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 点氖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填“ab 间断路”“cd间断路”或“L2 断路”)。【答案】B;cd间断路【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解析】【分析】(1)根据测电笔的使用方法判断;(2)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发光,接触零线时不发光,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使用测电笔时,人体必须与尾部的金属体接触,则正确的是B;(2)根据图片可知,灯泡L1正常发光,说明a点与火线连通,c点与零线连通。b点与火线直接相连,测电笔发光属于正常,而d点与零线相连,测电笔应该不发光。而实际上d点时测电笔发光,说明d点与零线断开,因此故障为cd之间断路。23.(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为探究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小明连接了图所示的电路。(1)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 (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的。(2)接通电源,依次闭合各小灯泡支路的开关,可以看到电流表的示数 ,但保险丝不熔断。(3)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发现保险丝被熔断了,说明保险丝发生熔断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低(2)变大(3)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或电路过载)【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解析】【分析】(1)根据保险丝的材料的特点解答;(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答;(3)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结合电炉丝的电功率大小分析即可。【解答】(1)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材料制成的。(2)接通电源后,依次闭合支路开关,而电流表在干路上测总电流。根据I总=I1+I2可知,干路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3)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发现保险丝被熔断了,说明保险丝发生熔断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或电路过载)。24.(2024八下·余杭期中)如图是课堂上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在原来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 闭合开关,小磁针发生了转动。某同学看了实验后想到:小磁针转动肯定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呢 他做了如下几种猜想:①可能是风吹;②可能是小磁针旁磁铁的吸引;③还可能是直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了磁场。(1)该同学得出“小磁针转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的结论,其依据是 。(2)为了使实验有明显现象,直导线应 放置 (填“南北”或“东西”)。(3)用烧杯将小磁针罩住是为了验证猜想 ( 填 序 号 ) 。(4)为了验证是“直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小磁针转动”这一事实,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 。【答案】(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南北(3)①(4)断开开关,观察小磁针是否立即回到原来的南北指向【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2)根据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规律分析;(3)烧杯可以阻断空气的流动;(4)断开开关后,如果小磁针的指向不变,那么说明小磁针的转动与电流产生的磁场无关;否则,说明小磁针的转动与电流产生的磁场有关。【解答】(1)该同学得出“小磁针转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的结论,其依据是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南北方向,当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时,也就是沿南北方向放置时,它产生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力最大,会使小磁针发生明显的偏转;(3) 用烧杯将小磁针罩住可以防止风吹对小磁针的影响,因此是为了验证猜想①;(4)为了验证是“直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小磁针转动”这一事实,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断开开关,观察小磁针是否立即回到原来的南北指向。25.(2024八下·余杭期中)断路器因方便、安全,被广泛使用。(1)图示为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图,当电流过大时,它的工作顺序是 ____ ( 填字母 ) 。① 簧锁装置脱开;②接触点断开;③ 电流过大,双金属片发热就多;④双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A.③④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2)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膨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实验序号 材料 升高的温度(℃) 原长(m) 伸 长 量 ( mm )1 黄铜 10 1.00000 0.192 黄铜 10 2.00000 0.383 康铜 10 1.00000 0.154 康铜 30 1.00000 0.655 铝 10 2.00000 0.466 铝 30 1.00000 0.69①从3、4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 有关 。② 如图所示的电热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铜片双金属合在一起的温控开关,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上弯曲,使电路断开,根据上面的实验记录确定双金属片上下层的材料分别是 (填“黄铜和康铜”或“康铜和黄铜”)。【答案】(1)B(2)①升高的温度;②康铜和黄铜【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结合双金属片弯曲的知识推测断路器的工作过程即可。(2)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3、4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②双金属片总是向膨胀程度较小的一侧弯曲,根据表格分析康铜和黄铜的膨胀程度大小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熔断器的工作过程如下:③ 电流过大,双金属片发热就多;④双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① 簧锁装置脱开;②接触点断开。即正确顺序为③④①②。故选B。(2)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3和4中只有升高的温度不同,那么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升高的温度有关;②根据实验1和3可知,当升高的温度和长度相同时,康铜的膨胀程度小于黄铜。而双金属片向膨胀小的一侧弯曲,因此上面为康铜,下面为黄铜。26.(2024八下·余杭期中)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实验中:(1)如图乙中,磁体间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都是从磁体N 极 水 平 指 向S 极,且线圈所处的 空间磁场强弱是恒定不变的,通电后ab 段 和cd 段受到的两个力,这两个力 ( 填 “是”或“不是”) 一对平衡力。(2)要使图乙中的线圈持续转动,应在其外部加装 ,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3)应在从M 、N之间接入 (填“小量程电流表”“电源”或“灯泡”),装置中的导体棒应选用轻质的 (填“铁棒”或“铝棒”)。【答案】(1)不是(2)换向器(3)小量程电流表;铝棒【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1)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时,需要先给导体通入电流,然后观察导体是否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根据铁棒会受到磁场的吸引分析。(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3)换向器可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从而使其能够连续转动下去。【解答】(1)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时,需要给导体提供电能,因此M、N之间应该为电源。铁棒会受到磁场的吸引,从而对通过电流时是否受力产生影响,因此应该选择铝棒。(2)根据图片可知,磁场方向相同,通电后ab段和cd段受到的磁力方向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二者不在同一直线上,肯定不受平衡力。(3)要使图乙中的线圈持续转动,应在其外部加装换向器,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27.(2024八下·余杭期中)学习了电磁铁,小明想:“电磁铁两极磁性强弱是否相同呢 ”如图是他探究该猜想的装置图。(1)通电后,电磁铁A 端是 极。(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保持滑片P 的位置不变,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则初步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S(2)在原位置将电磁铁的两极对调(3)电磁铁两极磁性强弱相同【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2)根据图片可知,铁皮受到测力计的拉力、向下的重力和吸引力,即F=G+F吸引。将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对调后,如果测力计的示数相同,那么说明铁片受到的磁力相同,即两极附近磁场强弱相同;(3)根据(2)中的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则B端为电磁铁N极,A端为电磁铁的S极。(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保持滑片P 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将电磁铁的两极对调,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则初步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两极磁性强弱相同。28.(2024八下·余杭期中)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中,用导线将金属棒、开关、灵敏电流计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 。若不论如何移动金属棒都未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那 么你认为首先应该关注的器材是 。(2)在实验中,小金发现电流计指针摆动的角度有时会不同。于是,他想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思考后,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与磁场的方向有关;猜想2: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猜想3:与磁场的强弱有关。① 如图,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金使金属棒以3.0c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假 定运动区域的磁场强弱相同),读出电流计的示数为6mA 。然后,将磁体上下颠倒,使金 属棒仍以3.0c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发现电流计的示数仍为6mA。这说明猜想1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② 在验证猜想2时,在同一磁体中使金属棒以不同的速度大小水平匀速向右运动,读出电 流计测出的数值,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实验序号 1 2 3 4 5速度v/cms1 1.0 1.5 3.0 3.5 4.0感应电流I/mA 2 3 6 7 8.由表格能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1)检测感应电流的产生;开关(2)①错误;②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大小有关,导体运动越快,感应电流越大(或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成正比)【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①闭合开关后,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如果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摆动,那么说明产生了感应电流。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①将磁体上下颠倒后,磁场方向发生改变。如果此时电流计的示数发生改变,那么说明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方向有关;否则,说明二者无关;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感应电流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的内在联系。【解答】(1)①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检测感应电流的产生。②若不论如何移动金属棒都未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那么你认为首先应该关注的器材是开关,因为通路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条件。(2)①根据题意可知,当改变磁场方向后,电流计的示数保持不变,那说明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方向无关,即猜想1是错误的。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导体运动的速度变大时,感应电流的示数变大,且二者的比值保持不变,那么得到: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大小有关,导体运动越快,感应电流越大(或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成正比) 。29.(2024八下·余杭期中)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原子结构模型如图,相关信息如表,试回答;(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 ”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 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 D2O, 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 kg。【答案】(1)质子(2)T2O(3)40【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模型分析;【解答】(1) 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 故原子核内都有1个质子,如图所示,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 ”表示的粒子是质子;根据题意,(2) 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T2O ;(3)1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故填;40。30.(2024八下·余杭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光敏电阻为居民楼门口设计的一种智能照明电路。灯L 天暗时自动发光,天亮时自动熄灭,控制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 为定值电阻。R2 为光敏电阻,其阻值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1)受控电路中导线α端应连接照明电路的 (填“火线”或“零线”)。(2)请说明智能照明灯天暗时自动发光的工作原理。【答案】(1)火线(2)天暗时,光敏电阻R2的电阻增大,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弹簧将衔铁拉起来,动触点向上移动,接通工作电路,灯泡发光。【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解析】【分析】①在家庭电路中,为了断电时用电器不再带电,要求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一端。(2)当天暗时,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它的阻值变化,根据R总=R1+R2确定总电阻变化,根据分析总电流变化,确定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明确衔铁的位置变化,最后结合动触点的接触情况判断灯泡的工作状态即可。【解答】(1)电磁铁相当于一个开关,而开关要接在火线上,因此a端应该接火线。31.(2024八下·余杭期中) 蔗糖是重要的食品和调味品,易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其化学式为。(1)从物质的分类看,蔗糖溶液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2)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若使蔗糖中氧元素的质量与36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蔗糖的质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4)蔗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____ (填字母)。A.2% B.5% C.7% D.14%【答案】(1)混合物(2)72∶11∶88(3)36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则蔗糖的质量=(4)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分类的定义分析;(2)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4)根据元素质量分数以及极值法计算【解答】(1)蔗糖溶液是由蔗糖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2)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先求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再根据题意利用氧元素质量求出蔗糖的质量,过程见答案;(4)蔗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采用极值法,若蔗糖溶液中全为水,则氢元素质量分数11.1%,若蔗糖溶液中全为蔗糖,则氢元素质量分数为6.4%,二者混合后,氢元素质量分数应处于64%-11.1%两者之间,故选:C。32.(2024八下·余杭期中)为实现自动控制,小明同学利用电磁继电器(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制作了具有延时加热、保温、消毒等功能的恒温调奶器,其电路图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中,电压U1=3V, 定值电阻, 热敏电阻R 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工作电路中,电压 U=220V,,。已知水温达到80℃时衔铁会跳起。(1)电磁铁的优点是 (说出一项即可)。(2)求衔铁刚跳起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3)如果想升高水被加热的最高温度,可以 的阻值或者 电源的电压。 ( 均填“增大”或“减小”)【答案】(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控制(或其他合理答案)(2)由图可知当温度为8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0ΩR控=R+R0=100Ω+50Ω=150Ω,I===0.02A(3)减小;增大【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电磁铁的优点,即磁性有无是否可控、磁性强弱是否可以改变等角度分析解答;(2)根据图乙确定8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再根据 R控=R+R0 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 计算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即可;(3)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弱不变,即电流大小不变,据此分析最高温度升高时的改进方案即可。【解答】(1)电磁铁的优点是: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控制;(3)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弱不变,即电流大小不变。当电源电压不变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总电阻不变。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大,根据 R控=R+R0 可知,R0的阻值减小;如果不调整R0的阻值,那么此时总电阻变大。根据U=IR可知,此时可以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33.(2024八下·余杭期中)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材料二:1811年,阿伏加德罗引入新的概念——分子,提出了分子学说。对于化合物而言,分子相当于道尔顿所谓的“复杂原子”;对于单质而言,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原子。(1)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格部分:物质 甲烷 氯气 五氧化二磷 氦气构成物质的微粒 (写微粒符号) CH4 Cl2 P2O5 (2)表中微粒中符合道尔顿“复杂原子”的是 (写化学式)。(3)五氧化二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你同意材料一中加点文字部分的观点吗 答: (填“同意”或“不同意”),请选用(1)表中的物质说明理由: 。(5)从原子论的创立到分子学说的提出,谈谈你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有何感想 。【答案】(1)He(2)CH4、P2O5(3)142(4)不同意;表格中的氯气(Cl2)就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5)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大胆创新(或科学理论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分析(2)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分析(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4)根据题干信息分析;(5)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解答】(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故化学式即其元素符号,故填:(2)根据题干信息,“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表格中CH4、P2O5分别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其属于复杂原子:(3)五氧化二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材料一中提到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而氯气由氯分子构成,每个氯分子由两个相同的氯原子构成,故不同意其观点;(5) 科学理论的发展 的感想是: 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大胆创新(或科学理论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34.(2024八下·余杭期中)小明同学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后,仔细观察了家里电水壶的三脚插头(如图)。(1)他发现脚E 比其他两脚稍长一些,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2)小明爸爸将电水壶的三脚插头铜片E 拆除,以便能在墙上的两孔插座上使用,这种做法存在什么安全隐患 【答案】(1)标有“E”字的插脚为接地线,比其他两脚稍长一些。这样插插头时能使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先接地,拔插头时能使金属外壳后离开地线,即使家用电器因绝缘不好“漏电”,也会使电流通过导线导入大地,人也就不会触电。(2)这样使用插头会使电水壶的金属外壳不能接地,容易出现触电事故。【知识点】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解析】【分析】(1)根据三脚插座中“E”字插脚的接线情况,结合对用电器外壳漏电起到的保护作用分析解答;(2)根据三孔插座对用电的保护作用分析解答。35.(2024八下·余杭期中)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的构成。(1)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a 粒子散射实验 (图1),实验现象如图2。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填字母)。A.原子核带正电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3)1919年,卢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答案】(1)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A;B;D(3)质子(4)A;C;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当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时,二者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物体对外不显电性;(2)原子核带正电, a 粒子也带正电,则二者靠近时会产生排斥力,从而使 a 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可根据轨迹的变化程度和 a 粒子的数量对原子内部的结构进行推测。(3)根据轰击前后质量守恒分析解答。(4)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解答】(1)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根据图可知,a 粒子靠近原子核时会受到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应该带正电,故A正确;其中极少数a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大多数都几乎不受影响,说明原子核的力作用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很小。但是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B正确;根据现有现象,无法得到原子核的构成,故C错误;原子核很小,那么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间,故D正确。故选ABD。(3) 卢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且质量与氢原子相近,即这个粒子是带正电荷的质子。(4)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故A正确;B.扫描隧道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故B错误;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故选ACD。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中期独立作业 科学试题1.(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月球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有氧、硅和铁等,氧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C.质量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2024八下·余杭期中)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制成金属块的材料可能是( )A.铝 B.铁 C.银 D.铜3.(2024八下·余杭期中) 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的是( )A.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B.远离有此标志的设备C.同时将双手分别接触裸露的火线和零线D.不要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4.(2024八下·余杭期中)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5.(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20 B.O2 C.O D.O2-6.(2024八下·余杭期中) 据《武经总要》记载,古人将具有磁性的空心铁鱼放入水中漂浮制成指南鱼,多次将指南鱼轻轻旋转,待静止后,观察到鱼尾总是指向南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南鱼能指方向是由于地磁场的存在B.指南鱼存在南北两个磁极C.指南鱼的 “N” 应标注在鱼头D.指南鱼周围存在看不见的磁感线7.(2024八下·余杭期中) 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判断图中错误的是( )A. B.C. D.8.(2024八下·余杭期中) 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电的氧离子得到了新型氧分子 (O4)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4 是不带电的分子 B.1 个 O4 分子含有2个O2 分子C.O4 与 O2 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 和 O2 混合形成的是纯净物9.(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大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C.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D.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10.(2024八下·余杭期中)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瓶标签如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C. D.11.(2024八下·余杭期中) 工业上用SO3 与水反应制硫酸 (H2SO4), 对于SO3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B.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C.SO3 与 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D.三氧化硫中有4个原子12.(2024八下·余杭期中) 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四个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图甲中,手拿一块条形磁铁,逐渐靠近悬挂在铁架台上的另一个磁铁的磁极B.图乙中,将一条形磁铁放在小车上,手拿另一条形磁铁相互靠近C.图丙中,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D.图丁中,手拿条形磁铁,将磁极靠近小磁针的磁极13.(2024八下·余杭期中)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则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14.(2024八下·余杭期中) 某蛋白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经测定其中含硫0.64%,则这种蛋白质分子的 相对分子质量是( )A.10 B.100 C.1000 D.1000015.(2024八下·余杭期中) 如图所示为某电动机的原理图,EF、PQ 为螺线管,abcd 为电动机的线圈,00'为转轴。闭合开关,线圈能朝一个方向持续转动,则( )A.螺线管F 端为N 极 ,P 端 为N 极B.图中线圈平面恰好处在平衡位置C.若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转动方向不变D.图示装置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16.(2024八下·余杭期中)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2)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17.(2024八下·余杭期中)右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1)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18.(2024八下·余杭期中)发光二极管只允许电流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如图所示,将两只二极管与线圈连成并联电路,并将两只二极管的正负极接成相反情形。使磁铁在线圈中左右移动,此时会看见两只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1)该装置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2)有同学认为用一只二极管也可以,为什么要用两只呢 我们可以这样说服他:实验中要用两只二极管,是因为可以方便地研究 的关系。19.(2024八下·余杭期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如图甲。单匝线圈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也符合安培定则,如图乙,则小磁针右侧是 极 ( 填“N” 或 “S”) 。 把两个线圈A 和 B 挂在水平光滑的固定绝缘杆 MN上,如图丙,当两线圈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时, A、B 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2024八下·余杭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的元素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科学家宣布,现已人工合成了第135号元素,则此元素的质子数为 。(3)地壳中含量前两位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____ ( 填 字 母 ) 。A.C和Ne B.Be 和 Mg C.Al 和 Si D.F 和 Cl21.(2024八下·余杭期中)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 不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A.C-14 原子属于碳元素B.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C.C-14 原子比 C-12 原子的质量大22.(2024八下·余杭期中)测电笔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当氖管发光时说明接触的是火线。在图甲中正确 的使用方法是 (填 “A” 或 “B”) 。 图乙所示的是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 傅在检查电路的过程中发现:闭合开关 S1 和 S2, 只 有L1 发光,用测电笔测 a 、b 、c 、d 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 点氖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填“ab 间断路”“cd间断路”或“L2 断路”)。23.(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为探究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小明连接了图所示的电路。(1)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 (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的。(2)接通电源,依次闭合各小灯泡支路的开关,可以看到电流表的示数 ,但保险丝不熔断。(3)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发现保险丝被熔断了,说明保险丝发生熔断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24.(2024八下·余杭期中)如图是课堂上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在原来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 闭合开关,小磁针发生了转动。某同学看了实验后想到:小磁针转动肯定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呢 他做了如下几种猜想:①可能是风吹;②可能是小磁针旁磁铁的吸引;③还可能是直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了磁场。(1)该同学得出“小磁针转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的结论,其依据是 。(2)为了使实验有明显现象,直导线应 放置 (填“南北”或“东西”)。(3)用烧杯将小磁针罩住是为了验证猜想 ( 填 序 号 ) 。(4)为了验证是“直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小磁针转动”这一事实,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 。25.(2024八下·余杭期中)断路器因方便、安全,被广泛使用。(1)图示为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图,当电流过大时,它的工作顺序是 ____ ( 填字母 ) 。① 簧锁装置脱开;②接触点断开;③ 电流过大,双金属片发热就多;④双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A.③④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2)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膨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实验序号 材料 升高的温度(℃) 原长(m) 伸 长 量 ( mm )1 黄铜 10 1.00000 0.192 黄铜 10 2.00000 0.383 康铜 10 1.00000 0.154 康铜 30 1.00000 0.655 铝 10 2.00000 0.466 铝 30 1.00000 0.69①从3、4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 有关 。② 如图所示的电热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铜片双金属合在一起的温控开关,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上弯曲,使电路断开,根据上面的实验记录确定双金属片上下层的材料分别是 (填“黄铜和康铜”或“康铜和黄铜”)。26.(2024八下·余杭期中)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实验中:(1)如图乙中,磁体间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都是从磁体N 极 水 平 指 向S 极,且线圈所处的 空间磁场强弱是恒定不变的,通电后ab 段 和cd 段受到的两个力,这两个力 ( 填 “是”或“不是”) 一对平衡力。(2)要使图乙中的线圈持续转动,应在其外部加装 ,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3)应在从M 、N之间接入 (填“小量程电流表”“电源”或“灯泡”),装置中的导体棒应选用轻质的 (填“铁棒”或“铝棒”)。27.(2024八下·余杭期中)学习了电磁铁,小明想:“电磁铁两极磁性强弱是否相同呢 ”如图是他探究该猜想的装置图。(1)通电后,电磁铁A 端是 极。(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保持滑片P 的位置不变,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则初步可得出的结论是 。28.(2024八下·余杭期中)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中,用导线将金属棒、开关、灵敏电流计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 。若不论如何移动金属棒都未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那 么你认为首先应该关注的器材是 。(2)在实验中,小金发现电流计指针摆动的角度有时会不同。于是,他想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思考后,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与磁场的方向有关;猜想2: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猜想3:与磁场的强弱有关。① 如图,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金使金属棒以3.0c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假 定运动区域的磁场强弱相同),读出电流计的示数为6mA 。然后,将磁体上下颠倒,使金 属棒仍以3.0c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发现电流计的示数仍为6mA。这说明猜想1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② 在验证猜想2时,在同一磁体中使金属棒以不同的速度大小水平匀速向右运动,读出电 流计测出的数值,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实验序号 1 2 3 4 5速度v/cms1 1.0 1.5 3.0 3.5 4.0感应电流I/mA 2 3 6 7 8.由表格能得到的结论是 。29.(2024八下·余杭期中)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原子结构模型如图,相关信息如表,试回答;(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 ”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 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 D2O, 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 kg。30.(2024八下·余杭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光敏电阻为居民楼门口设计的一种智能照明电路。灯L 天暗时自动发光,天亮时自动熄灭,控制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 为定值电阻。R2 为光敏电阻,其阻值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1)受控电路中导线α端应连接照明电路的 (填“火线”或“零线”)。(2)请说明智能照明灯天暗时自动发光的工作原理。31.(2024八下·余杭期中) 蔗糖是重要的食品和调味品,易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其化学式为。(1)从物质的分类看,蔗糖溶液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2)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若使蔗糖中氧元素的质量与36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蔗糖的质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4)蔗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____ (填字母)。A.2% B.5% C.7% D.14%32.(2024八下·余杭期中)为实现自动控制,小明同学利用电磁继电器(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制作了具有延时加热、保温、消毒等功能的恒温调奶器,其电路图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中,电压U1=3V, 定值电阻, 热敏电阻R 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工作电路中,电压 U=220V,,。已知水温达到80℃时衔铁会跳起。(1)电磁铁的优点是 (说出一项即可)。(2)求衔铁刚跳起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3)如果想升高水被加热的最高温度,可以 的阻值或者 电源的电压。 ( 均填“增大”或“减小”)33.(2024八下·余杭期中)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材料二:1811年,阿伏加德罗引入新的概念——分子,提出了分子学说。对于化合物而言,分子相当于道尔顿所谓的“复杂原子”;对于单质而言,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原子。(1)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格部分:物质 甲烷 氯气 五氧化二磷 氦气构成物质的微粒 (写微粒符号) CH4 Cl2 P2O5 (2)表中微粒中符合道尔顿“复杂原子”的是 (写化学式)。(3)五氧化二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你同意材料一中加点文字部分的观点吗 答: (填“同意”或“不同意”),请选用(1)表中的物质说明理由: 。(5)从原子论的创立到分子学说的提出,谈谈你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有何感想 。34.(2024八下·余杭期中)小明同学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后,仔细观察了家里电水壶的三脚插头(如图)。(1)他发现脚E 比其他两脚稍长一些,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2)小明爸爸将电水壶的三脚插头铜片E 拆除,以便能在墙上的两孔插座上使用,这种做法存在什么安全隐患 35.(2024八下·余杭期中)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的构成。(1)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a 粒子散射实验 (图1),实验现象如图2。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填字母)。A.原子核带正电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3)1919年,卢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 氧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故选:A。2.【答案】B【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解析】【分析】能够被磁体吸引的物质叫铁磁性物质,包括铁、钴和镍等,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制成金属块的材料能够被磁体吸引,应该为铁磁性材料,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3.【答案】C【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C.同时将双手分别接触裸露的火线和零线,肯定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不要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4.【答案】C【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A、 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 是由于温度过高是气体分子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变大导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说明水分子很小,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是由于压缩后使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以及氧气的化学式分析;【解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分子的符号是 O2 ,故选:B6.【答案】D【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解析】【分析】A.根据磁体指南北的原因判断;B.所有的磁体都有两个磁极;C.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一端为N极;D.根据磁感线的定义判断。【解答】A.指南鱼能指方向是由于地磁场的存在,故A正确不合题意;B.指南鱼存在南北两个磁极,故B正确不合题意;C.指南鱼的鱼尾指向南方,而鱼头指向北方,即 “N” 应标注在鱼头,故C正确不合题意;D.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的,本身并不存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C【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AB.根据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判断;CD.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小磁针的指向。【解答】AB.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故A、B正确不合题意;C.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C错误符合题意;D.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内部磁场方向从右向左。小磁针在螺线管内部,而它的N极指向磁场方向,因此左端为小磁针的N极,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8.【答案】A【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分子的定义分析。【解答】A、根据 O4 化学式可知, O4 表示分子,分子是不带电的,选项正确;B、1个 O4 分子含有4个氧原子,不含有O2分子,选项错误;C、 O4 与 O2 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选项错误;D、 O4 和 O2 是两种不同物质,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选项错误;故选:A。9.【答案】C【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与转化分析;【解答】A、分子的质量比其构成原子质量大,但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质量大,选项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选项错误;C、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选项正确;D、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有些原子内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错误;故选:C。10.【答案】B【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解答】A、锌的化学式是Zn,选项正确;B、氧化铁的化学式是,选项错误;C、氯化镁的化学式是,选项正确;D、硫酸钾的化学式是,选项正确;故选:B。11.【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分析;【解答】A、 SO3 是三氧化硫的化学式,故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选项正确;B、根据化学式可知,三氧化硫含有硫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选项正确;C、由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因此三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也是+6价,选项正确;D、三氧化硫是由三氧化硫分子构成,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有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4个原子,选项错误;故选:D。12.【答案】C【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哪个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无关,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图甲中,手拿一块条形磁铁,逐渐靠近悬挂在铁架台上的另一个磁铁的磁极,此时左边的条形磁铁要么靠近右边的磁铁,要么远离右边的磁铁,故A正确不合题意;B.图乙中,将一条形磁铁放在小车上,手拿另一条形磁铁相互靠近,则小车受力后要么靠近,要么远离,故B正确不合题意;C.图丙中,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由于手对磁体的力,因此无法看到明显的吸引或排斥,故C错误符合题意;D.图丁中,手拿条形磁铁,将磁极靠近小磁针的磁极,则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3.【答案】B【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解答】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设该原子的质量为x,即,故选:B14.【答案】D【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解答】设该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故选:D。15.【答案】C【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 A.开关闭合后,根据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两个螺线管的磁极;B.当通电线圈所在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线圈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线圈受力平衡;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D.根据电动机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解答】 A.由图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EF的E端为N极、F端为S极,通电螺 线管PQ的P端为N极、Q端为S极,故A错误;B.当通电线圈所在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线圈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线圈受力平衡,故B错误;C.若只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两个螺线管的磁极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即线圈所处磁场方向改 变,则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不改变,线圈转动方向会与原来的转动方向相同,即顺时针转动,故C正确;D.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C。16.【答案】(1)Al;(2)SO2;Na+、Cl-【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1)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化合价的标识分析;(2)根据分子的定义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分析;【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标在化学式该元素正上方,正负在左,数字在右,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填:;(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硫分子,故填:;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17.【答案】(1)原子;电子(2)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原子的构成与物质的关系分析;(2)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析;【解答】(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如图, 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原子、电子;(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分子或物质,故填: 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18.【答案】(1)电磁感应(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2)根据二极管的单项导电性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磁铁在线圈中左右移动时,相当于磁铁不动,线圈往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因此会产生感应电流,那么该装置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2)二极管具有单项导电性,图片中两个二极管反向安放,则发光时通过的电流方向不同,那么:实验中要用两只二极管,是因为可以方便地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的关系。19.【答案】N;变小【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线圈的极性,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小磁针的指向;(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两个线圈的磁极方向,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大拇指指向右端,则右端为线圈的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2)根据右手定则可知,两个线圈的左端都是S极,右端都是N极。二者的中间互为异名磁极,因此相互吸引而距离变小。20.【答案】(1)非金属(2)135(3)SiO2(4)B;D【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以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 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的元素是氟元素,偏旁部首是气字头,因此属于非金属元素;(2)根据原子序号等于元素的质子数,故135号元素的质子数也是135;(3) 地壳中含量前两位的非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硅元素,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化学式为(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 C和Ne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B、Be和Mg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C、Al和Si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D、F和Cl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BD。21.【答案】(1)中子数(2)A;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和题干信息分析;【解答】(1)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2)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属于碳元素,故正确;B、 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是6,故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故正确;故选:AC。22.【答案】B;cd间断路【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解析】【分析】(1)根据测电笔的使用方法判断;(2)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发光,接触零线时不发光,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使用测电笔时,人体必须与尾部的金属体接触,则正确的是B;(2)根据图片可知,灯泡L1正常发光,说明a点与火线连通,c点与零线连通。b点与火线直接相连,测电笔发光属于正常,而d点与零线相连,测电笔应该不发光。而实际上d点时测电笔发光,说明d点与零线断开,因此故障为cd之间断路。23.【答案】(1)低(2)变大(3)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或电路过载)【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解析】【分析】(1)根据保险丝的材料的特点解答;(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答;(3)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结合电炉丝的电功率大小分析即可。【解答】(1)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材料制成的。(2)接通电源后,依次闭合支路开关,而电流表在干路上测总电流。根据I总=I1+I2可知,干路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3)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发现保险丝被熔断了,说明保险丝发生熔断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或电路过载)。24.【答案】(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南北(3)①(4)断开开关,观察小磁针是否立即回到原来的南北指向【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2)根据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规律分析;(3)烧杯可以阻断空气的流动;(4)断开开关后,如果小磁针的指向不变,那么说明小磁针的转动与电流产生的磁场无关;否则,说明小磁针的转动与电流产生的磁场有关。【解答】(1)该同学得出“小磁针转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的结论,其依据是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南北方向,当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时,也就是沿南北方向放置时,它产生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力最大,会使小磁针发生明显的偏转;(3) 用烧杯将小磁针罩住可以防止风吹对小磁针的影响,因此是为了验证猜想①;(4)为了验证是“直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小磁针转动”这一事实,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断开开关,观察小磁针是否立即回到原来的南北指向。25.【答案】(1)B(2)①升高的温度;②康铜和黄铜【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结合双金属片弯曲的知识推测断路器的工作过程即可。(2)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3、4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②双金属片总是向膨胀程度较小的一侧弯曲,根据表格分析康铜和黄铜的膨胀程度大小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熔断器的工作过程如下:③ 电流过大,双金属片发热就多;④双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① 簧锁装置脱开;②接触点断开。即正确顺序为③④①②。故选B。(2)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3和4中只有升高的温度不同,那么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升高的温度有关;②根据实验1和3可知,当升高的温度和长度相同时,康铜的膨胀程度小于黄铜。而双金属片向膨胀小的一侧弯曲,因此上面为康铜,下面为黄铜。26.【答案】(1)不是(2)换向器(3)小量程电流表;铝棒【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1)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时,需要先给导体通入电流,然后观察导体是否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根据铁棒会受到磁场的吸引分析。(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3)换向器可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从而使其能够连续转动下去。【解答】(1)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时,需要给导体提供电能,因此M、N之间应该为电源。铁棒会受到磁场的吸引,从而对通过电流时是否受力产生影响,因此应该选择铝棒。(2)根据图片可知,磁场方向相同,通电后ab段和cd段受到的磁力方向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二者不在同一直线上,肯定不受平衡力。(3)要使图乙中的线圈持续转动,应在其外部加装换向器,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27.【答案】(1)S(2)在原位置将电磁铁的两极对调(3)电磁铁两极磁性强弱相同【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2)根据图片可知,铁皮受到测力计的拉力、向下的重力和吸引力,即F=G+F吸引。将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对调后,如果测力计的示数相同,那么说明铁片受到的磁力相同,即两极附近磁场强弱相同;(3)根据(2)中的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则B端为电磁铁N极,A端为电磁铁的S极。(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保持滑片P 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将电磁铁的两极对调,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则初步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两极磁性强弱相同。28.【答案】(1)检测感应电流的产生;开关(2)①错误;②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大小有关,导体运动越快,感应电流越大(或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成正比)【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①闭合开关后,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如果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摆动,那么说明产生了感应电流。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①将磁体上下颠倒后,磁场方向发生改变。如果此时电流计的示数发生改变,那么说明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方向有关;否则,说明二者无关;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感应电流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的内在联系。【解答】(1)①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检测感应电流的产生。②若不论如何移动金属棒都未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那么你认为首先应该关注的器材是开关,因为通路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条件。(2)①根据题意可知,当改变磁场方向后,电流计的示数保持不变,那说明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方向无关,即猜想1是错误的。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导体运动的速度变大时,感应电流的示数变大,且二者的比值保持不变,那么得到: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大小有关,导体运动越快,感应电流越大(或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成正比) 。29.【答案】(1)质子(2)T2O(3)40【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模型分析;【解答】(1) 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 故原子核内都有1个质子,如图所示,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 ”表示的粒子是质子;根据题意,(2) 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T2O ;(3)1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故填;40。30.【答案】(1)火线(2)天暗时,光敏电阻R2的电阻增大,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弹簧将衔铁拉起来,动触点向上移动,接通工作电路,灯泡发光。【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解析】【分析】①在家庭电路中,为了断电时用电器不再带电,要求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一端。(2)当天暗时,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它的阻值变化,根据R总=R1+R2确定总电阻变化,根据分析总电流变化,确定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明确衔铁的位置变化,最后结合动触点的接触情况判断灯泡的工作状态即可。【解答】(1)电磁铁相当于一个开关,而开关要接在火线上,因此a端应该接火线。31.【答案】(1)混合物(2)72∶11∶88(3)36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则蔗糖的质量=(4)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分类的定义分析;(2)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4)根据元素质量分数以及极值法计算【解答】(1)蔗糖溶液是由蔗糖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2)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先求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再根据题意利用氧元素质量求出蔗糖的质量,过程见答案;(4)蔗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采用极值法,若蔗糖溶液中全为水,则氢元素质量分数11.1%,若蔗糖溶液中全为蔗糖,则氢元素质量分数为6.4%,二者混合后,氢元素质量分数应处于64%-11.1%两者之间,故选:C。32.【答案】(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控制(或其他合理答案)(2)由图可知当温度为8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0ΩR控=R+R0=100Ω+50Ω=150Ω,I===0.02A(3)减小;增大【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电磁铁的优点,即磁性有无是否可控、磁性强弱是否可以改变等角度分析解答;(2)根据图乙确定8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再根据 R控=R+R0 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 计算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即可;(3)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弱不变,即电流大小不变,据此分析最高温度升高时的改进方案即可。【解答】(1)电磁铁的优点是: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控制;(3)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弱不变,即电流大小不变。当电源电压不变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总电阻不变。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大,根据 R控=R+R0 可知,R0的阻值减小;如果不调整R0的阻值,那么此时总电阻变大。根据U=IR可知,此时可以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33.【答案】(1)He(2)CH4、P2O5(3)142(4)不同意;表格中的氯气(Cl2)就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5)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大胆创新(或科学理论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分析(2)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分析(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4)根据题干信息分析;(5)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解答】(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故化学式即其元素符号,故填:(2)根据题干信息,“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表格中CH4、P2O5分别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其属于复杂原子:(3)五氧化二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材料一中提到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而氯气由氯分子构成,每个氯分子由两个相同的氯原子构成,故不同意其观点;(5) 科学理论的发展 的感想是: 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大胆创新(或科学理论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34.【答案】(1)标有“E”字的插脚为接地线,比其他两脚稍长一些。这样插插头时能使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先接地,拔插头时能使金属外壳后离开地线,即使家用电器因绝缘不好“漏电”,也会使电流通过导线导入大地,人也就不会触电。(2)这样使用插头会使电水壶的金属外壳不能接地,容易出现触电事故。【知识点】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解析】【分析】(1)根据三脚插座中“E”字插脚的接线情况,结合对用电器外壳漏电起到的保护作用分析解答;(2)根据三孔插座对用电的保护作用分析解答。35.【答案】(1)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A;B;D(3)质子(4)A;C;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当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时,二者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物体对外不显电性;(2)原子核带正电, a 粒子也带正电,则二者靠近时会产生排斥力,从而使 a 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可根据轨迹的变化程度和 a 粒子的数量对原子内部的结构进行推测。(3)根据轰击前后质量守恒分析解答。(4)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解答】(1)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根据图可知,a 粒子靠近原子核时会受到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应该带正电,故A正确;其中极少数a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大多数都几乎不受影响,说明原子核的力作用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很小。但是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B正确;根据现有现象,无法得到原子核的构成,故C错误;原子核很小,那么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间,故D正确。故选ABD。(3) 卢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且质量与氢原子相近,即这个粒子是带正电荷的质子。(4)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故A正确;B.扫描隧道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故B错误;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故选ACD。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中期独立作业 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中期独立作业 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