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2 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2 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9.2 法律保障生活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践行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意识: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律的特征。
责任意识: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能够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行为?
想一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排队上车
文明就餐
主动让座
道 德
不许无故迟到、旷课
学校不允许带手机
上课认真听讲
纪 律
法 律
“常回家看看”写进新《老年法》
老年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从生产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法律
道德
校纪 校规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自然形成
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制定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舆论监督,
风俗习惯
学校教育,
行政管理
全体社会成员
普遍适用
在校师生
比一比,填一填
法律、道德、纪律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P90
那法律有哪些特征,与道德等行为规范有哪些区别?
在春暖花开的周末,小明的爸爸开着车载着家人到公园去玩。这时,小明说渴了,爸爸就把车停在附近的路边,下车去超市买了一些食物和水,前后不过十几分钟,就被交警贴了一张罚单,小明一家人的心情瞬间糟糕透了......
罚单风波
小明一看罚单,上面写着“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6条规定,没有在规定位置停车。罚款200元,请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小明心想,只停了十几分钟,就罚款?是谁制定这么“不近人情”的法律?
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6条规定,没有在规定位置停车。
是谁制定这么“不近人情”的法律?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于2007年与2011年两次修订。
国家制定法律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法律由国家制定的。
小明自己查资料还发现,根据实际需要,有些社会上已经存在的道德规范会被认可为法律,比如说,新老年法把“常回家看看”的传统美德加以认可,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道德规范
法律
认可法律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P91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1、法律具有哪些特征?(背)
我们能不能不去交罚款呢?如果不去交会有什么后果?
其中,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车辆扣留并处理,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
在违章罚款裁决后15个工作日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增加处罚款,所增加的处罚款额不超原罚款数额。
逾期不来接受处理,并且经公告三个月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其车辆扣留并处理,另外驾驶证也扣留,情节严重停止使用。
我们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军队
警察
法庭
监狱
合法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P9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P92
1、法律具有哪些特征?(背)(重要)
①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力”P92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平等地享有权利)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平等地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平等地适用法律)
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对于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我国,行人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处五元至五十元的罚款。
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我国是法治国家,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么做;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总体) P92
3.法律有什么作用?(背)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宪法》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②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P93
我和法律的小故事
讨论: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你遇到什么情况会使用法律保护自己?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平时买东西遇到了欺诈,可以到有关部门举报,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意外伤害,依靠法律获得救助等。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P93
3.法律有什么作用?(背)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总体)
②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P93
新知归纳
知识归纳小结
法律保
障生活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规范全体成员的行为
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七年级学生小云的父亲买了一辆中巴,从事客运生意。为了节省开支,小云的父亲一直想让小云辍学,帮他售票,但小云始终不同意。后来在父亲执意要求下,小云被迫辍学,学校得知此事后,会同社区、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
1.小云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
2.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
受教育权
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新课探究
1.高铁霸座、拒绝查票、公交车乘客殴打司机导致公交车坠落长江等事件一再冲击人性底线。这警示我们( )
A.自由是不受约束的
B.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规则来自秩序
D.做人做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D
2.针对“霸座”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铁路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旅客列车常见警情处置指引》。据此,各地铁路公安机关果断出手,一批“座霸”被拘留,有的还被列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黑名单”并被限制乘坐火车。惩治“霸座”等不文明行为(  )
①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乘车秩序
②保障了其他乘客的合法权益
③能有效规范乘客的乘车行为
④可以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3.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