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拟行路难》与《临安春雨初霁》鲍照拟行路难解读题目拟行路难“行路难” 是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走进作者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鲍照出身寒微,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一辈子愤愤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最后死于战乱中。鲍照(约414—466)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了解背景诵读体悟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把水倾倒在平地,水就会向四处分流。人生各有各的命,怎能成天哀伤忧愁?喝点酒宽慰自己,举杯而饮中断吟咏唱。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译情境默写(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情境默写(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陆 游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宋室南迁,定都于此,升杭州为临安府,称为“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①寓有“君临即安”之意;②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临雨初霁春安解读题目品读诗歌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朗诵诗歌近年来人世情味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骑马来到京城来客居呢?我在小楼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明早就会听到深巷中杏花的叫卖声。在短纸上从容写下几行倾斜的草书,天晴了,在窗前细细地烹茶,品着茶中的精品。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事毕后返回,还来得及在清明节到家。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家国理想、爱国情怀,忧国忧民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愤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我们学过陆游哪些诗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绘春景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潺潺;遥想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春雨后的卖花声里,透露着明艳生动的春光,饶有情趣。虚实结合乐景抒哀情遣闲情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闲来无事在短小的纸张上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做分茶的游戏。闲适 恬静无聊无奈作 者 介 绍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晚年退居家乡,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诗作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作者介绍宦海沉浮陆游是主战派,受到主和派排挤,36岁担任京官,39岁被赶出京城,42岁被罢官,46岁任夔州通判。48岁到南郑抗金前线,不久抗金军队被朝廷撤回,战马出征的梦想就此破灭。54岁时,在江西做地方官。因开仓赈济百姓,遭罢免。在家闲居六年。62岁知严州,写了大量爱国诗篇,刺痛当权的主和派,被革职,又回乡。66岁以后,他绝大部分岁月在家乡度过,所以晚年的作品都是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至死从未真正消失。 《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看得明白了。这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等待之际,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史载,赴任严州之前,宋孝宗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通俗讲,就是你写写东西自己玩玩吧。在宋孝宗的眼里,陆游始终是一个诗人,而非一个战士。写作背景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诗开篇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薄则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却行不通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 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以讽喻笔法写无奈首联:提挈全诗,奠定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用典写悲愤【理解性默写】1.《临安春雨初霁》中“ ,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2.《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3.《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4.《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 ”。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短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