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1.政治认同:能够懂得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2.道德修养: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3.法治观念:理解法治意识的内涵以及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从而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
4.健全人格: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意识。
01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02
怎样树立法治意识?
03
依法办事的原因及要求各是什么?
04
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05
青少年应该如何与法同行?
自主学习
树立法治意识
01
今年315的风吹到了哪里?梅菜扣肉使用淋巴肉、奶茶店小料超过有效期继续用等...网友们表示十分失望,戏称: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议一议:
①槽头肉可以用来做成预制菜吗?你知道相关的法律规定吗?
槽头肉,即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属于猪肉中必须进行严格“整修”的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236-2019)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生猪》的要求,屠宰后的猪肉必须经过整修,去除可视病变淋巴结,摘除肾上腺和残留甲状腺等。使用未经处理的槽头肉违反了这一规定。
未经处理的槽头肉不属于食品原料、禁止食用,使用槽头肉制作食品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②从法律的角度思考,为何该企业主会做出这种行为?
“缺少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淡薄...”
知识回顾:什么是法治?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1、什么是法治意识?






立法机关制定了法律,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机关只有做到执法必严,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
司法机关做到违法必究,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的权威。
公民做到自觉守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①对人民: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思考: 说说活动开展的意义,并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①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
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
③有利于全社会成员形成尊从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的氛围;
④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进程。
②对国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卢梭: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否则,再好的法律也沦为摆设。
③对法律: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占64.7%。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这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④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①对人民: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②对国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法律: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④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02
学会依法办事
高铁霸座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并给予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
如果每个公民都是如此,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3.为什么要依法办事?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①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本课课堂小结
我们与法律同行
树立
法治意识
学会
依法办事
1.什么是法治意识?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1.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句话在警示我们公民( )
①树立法治意识
②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③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④要严格执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你知道校园欺凌吗?”“你有没有碰到过?”“你觉得应该对欺凌者给予怎样的处理?”有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初中学生。他们都知道校园欺凌这一现象,而且都表示深恶痛绝,但在处理方式上,则显得茫然,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应该“打回去”。向校园欺凌说“不”,你会( )
①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面对不法侵害,学会忍气吞声 
③维护权益绝不退让,严格执法 
④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其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B
3.廖某因三个月内拨打110报警电话一百多次,屡次戏称“闲来无事找人聊天”,最终被温岭市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十天。这启示我们(  )
①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②要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③自觉树立法治意识
④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