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复习课德道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2024325知识框架知识梳理1思维导图6中考链接答题指导核心考点4易错易混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自由平等是什么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①反对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怎么做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表现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③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自由 ①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②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③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①对个人: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②对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如何珍视自由: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 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知识梳理人大代表平等 含义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得到特殊关照)意义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如何践行平等 ①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④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第八课保维护公平正义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什么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1)内容: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2)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1)个人守护正义。要敢于斗争,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捍卫社会公平正义。怎么做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为什么为什么怎么做(1)个人维护公平。(2)制度保障公平。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②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③正义作为(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④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平 ①公平通常指人们给予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②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①对个人: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对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①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制度保障公平。立法方面: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证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司法方面: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知识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义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重要性: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意义:①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①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②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核心观点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是法律之内的自由。2.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3.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5.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6.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7.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8.公平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9.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10.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构建正义的大厦。1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易错易混1.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和制约。( )2.有了正义的制度,就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4.尊重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3.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没有正义的制度,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要实现真正的公平,不仅需要正义的制度,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1.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 )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 )3.我们应以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4.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5.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政治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7.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是侵犯他人荣誉权。( )8.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9.国务院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10.人民代表大会受人民政府监督。( )11.监察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监督所有人( )12.严格执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人民——基本权利——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监督政府—人身自由——名誉权—国家权力机关——公正司法——公有制是主体,主导-国有经济—行政机关,监督公职人员本册易错易混点解题方法1.四审: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在题干后面找到本题的要求,以及要求的对象,再认真看题肢的四个选项。即一审题意,二审要求,三审主体,四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2.四注意:①注意设问是正向或是逆向;②注意题干与题肢内容是否匹配;③注意题肢用词是否准确。④注意设问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3.四排除:①题肢表述错误的先排除,②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③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④排除说法太绝对的选项。选择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1.(2023年巴中)随着“它”经济的兴起,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已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某市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养犬管理条例》。对于该条例的实施,市民们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小王: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②小南: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③小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④小陈:养狗是我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A中考链接2.(2023年潍坊)刻4个字罚12万元!游客陈某不听其他游客提醒劝阻,执意在一处省级保护文物上进行刻画。人民法院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文物保护法等规定,依法对其作出12万元赔偿款的处罚。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法律约束③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④遵守社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奖惩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C中考链接3.(2023年湘潭)这是某图书馆专为视障人士设立的阅览室:走道上铺设着一圈盲道,书架上的书更大更厚,每张桌子的桌角都有一个凹槽,用以放置盲杖……该图书馆的这些举措( )①体现了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②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③尊重了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④保障了特殊群体享有特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B中考链接4.(2023年济南)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这( )①践行了平等原则②限制了学校的招生自由③促进了教育公平④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中考链接5.(2023年泰州)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因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于是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人挑,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A.改变规则,就可以实现公平B.实现公平,需要更多人参与 C.规则合理,才可能实现公平 D.守护公平,一定要多出主意C中考链接6.(2023年怀化)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下列事件符合公平要求的是( )A.某些网络平台流量至上,通过刷单虚拟交易数据B.我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乘客不听劝阻大声打电话D.王某以市场价从商场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家电B中考链接7.(2023年河北)虚构投资项目,以高息为诱饵引诱集资;施以小恩小惠,骗取信任夸大宣传.….….2022年8月25日,7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在浙江多家基层人民法院集中宣判15名被告人受到法律惩处。此材料可以印证( )①孝亲敬长是美德②法律保障公民权利③权利义务相统一 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中考链接8.(2023年陕西)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人民群众每一次经历冤假错案,损害的都不仅仅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是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告诉我们( )①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②冤假错案的出现会动摇人们的法治信仰③司法机关应做到审慎用权,公正司法④行政机关的干涉可杜绝司法不公的产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B中考链接9.(2023年张家界)台阶变坡道,让行动不便的人放心走出家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字幕,让身处无声世界的人“读懂”世界的斑斓;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爱心座椅,让老人、孕妇、儿童、残疾人等乘客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等,这些细节( )①反映了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②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③说明只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才是真正平等④保障了特定人群的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D中考链接10.(2023年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等获得发展机遇、平等享有发展成果提供了法律保障。这表明( )①妇女群体处处优先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④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中考链接1.找关键词:题型、知识点、行为主体。2.四“化”:①答案要点化:每个点用序号标注清楚;分点时可参考分值。②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术语。③结构逻辑化:各要点间有先后逻辑关系。(如做法题:做法+目的)④书写整洁化:要把握改卷老师的心理,阅卷的第一印象分很重要。解题方法主观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11.(2023年铜仁)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社交平台让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假期,某校九年级(1)班建立了班级学习群,小虎同学每天在群里发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经同学们多次提醒后,他不仅不改正,还反驳:“我想发什么就发什么,谁也没权管,网上发言就是自由!”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小虎同学的观点进行判断并分析。中考链接【答案】小虎的观点是错误。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你有网上发言的自由,但也要遵守班级纪律,不得在班级学习群里发布与学习无关的信息。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虎有网上发言的自由,但不得损害其他同学在班级学习群里学习的权利和自由。中考链接12.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重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两会谈教育,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观点争鸣】在两会期间,学校刚好引进10套先进的教学设备。由于数量较少,暂时不能让每个班的同学同时使用上新设备。你赞同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优先使用这些设备吗?请说明理由。【答案】不赞同。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学生都平等享有使用学校教学设施的权利。②这样做也违背了公平原则,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只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优先使用侵犯了其他学生的合法利益,容易引发矛盾,不利于校园和谐和法治建设。③我们应践行平等,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面对利益冲突,站在公平的立场上学会担当,坚守公平。中考链接13.(例题)学生小常收到了本学期的国家助学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他相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有了国家的资助,通过自己努力一定会实现大学梦。班长小州是校学生会干部,在学校文明班级评比中,他如实打掉自己班2分卫生分,导致班级流动红旗被摘掉。劳动委员很生气,认为同学们为了班级荣誉都很努力,班长这么做对班级不公平。(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助学金制度设立的依据。(2)请运用“公平”的有关知识评析劳动委员的观点。中考链接【答案】(1)依据:①国家尊重保障人权;②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③公民享有受教育权;④实施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2)劳动委员的观点错误。①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②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班长如实扣分的做法履行了自身职责,坚守公平,做到一视同仁;劳动委员认为不应该扣分是徇私舞弊的做法,破坏了规则公平。③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要坚守立场,敢于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与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中考链接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