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期末综合素养评估(二)第一部分 知识检测站(20分)一、选择题(第1-第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下面是三种透明镜片的截面图,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 B. C.【答案】B【解析】【详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度有关,中央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2. 使用显微镜时发现目镜下的图像模糊,要想使图像变得清晰可以调节( )。A. 反光镜 B. 载玻片 C. 调节旋钮【答案】C【解析】【详解】正确使用显微镜有4个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调焦;④观察记录。如果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微生物的图像很模糊,此时应该转动调节旋钮,让图像变清晰。A.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视野较暗时可通过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聚光,使视野变亮。B.载玻片的作用是盛放标本,不能使图像变得清晰。C.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3.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了各种( )。A. 抗生素 B. 病毒 C. 疫苗【答案】C【解析】【详解】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微生物分布广泛,繁殖快,并且类型多样,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 下列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符合事实的是( )。A. 太阳绕着地球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绕着太阳转【答案】B【解析】【详解】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旋转,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不但围绕着太阳公转运动,而且围绕地轴自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A.太阳绕着地球转产生昼夜交替的时间要一年,不符合规律。B.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时间是一天,符合规律。C.地球绕太阳转而不自转不会产生昼夜交替,不符合规律。5. 当北半球的节气是秋分时,南半球的节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答案】A【解析】【详解】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当北半球是秋分时,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6. 下列不属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观点是( )。A. 地球是球形的 B. 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 C. 所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地球在运动,而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并出版了不朽名著《天体运动论》,这是一次伟大进步。所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是托勒密提出的称为“地心说”。7. 北京、乌鲁木齐、上海这三座城市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A. 上海 B. 北京 C. 乌鲁木齐【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A.上海在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东边,故A说法符合题意B.在上海、北京、乌鲁木齐这几个城市中,上海的地理位置最靠东,故B不符合题意;C.乌鲁木齐在东六区,在北京和上海的西边,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8. 下列动物活动与昼夜交替有关的是( )。A. 大雁迁徙 B. 蝙蝠夜行 C. 蚂蚁搬家【答案】B【解析】【详解】昼夜交替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四季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有些生物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周期性的行为。如冬季蛇冬眠,秋季大雁南飞属于与季节有关的节律行为;蚂蚁搬家和天气有关;蝙蝠夜行属于昼夜节律行为。可见B符合题意。9. 活字印刷的一般步骤是( )。A. 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B. 刷墨——拓印——检字——晾制 C. 刷墨——检字——拓印——晾制【答案】A【解析】【详解】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10. 使用剪刀裁剪物体时(如图),最为省力的是物体放在( )。A. A处 B. B处 C. C处【答案】C【解析】【详解】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即离支点最近的点最省力。在A、B、C三点中,C点距离支点的距离最小。所以在使用剪刀时,物体放在C点最省力。11. 1820年,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产生磁的科学家是( )。A. 奥斯特 B. 伽利略 C. 牛顿【答案】A【解析】【详解】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发现了电与磁的秘密,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伽利略发明了第一个天文望远镜。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12. 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形式是( )。A.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B. 电能转换成化学能 C. 热能转换为动能【答案】B【解析】【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能量转换为电能转换成化学能。A.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故A不符合题意;B.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能量转换为电能转换成化学能,故符合题意;C.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不会热能转换为动能,故C不符合题意。13. 夏季1台空调制冷时输出的功率在1000瓦左右,这台空调从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10点大概需要用电( )。A. 1.3度 B. 12度 C. 13度【答案】C【解析】【详解】1度电等于1千瓦时,即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使用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夏季1台空调制冷时输出的功率在1000瓦,1小时耗1度电,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10点一共有13小时,这段时间要用电约13度。14. 下列是工程建设的基本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②制作一个模型(画出或写出解决方案)③实施建设④测试该模型,评估并改进⑤在限定条件下进行设计A. ①⑤②④③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⑤③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工程建设的基本步骤:1.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2.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3.制作一个模型;4.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5.实施建设;所以A符合题意。15.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相貌特征在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下列活动应用了人类相貌特征的是( )。A 指纹解锁 B. 刷脸解锁 C. 刷卡支付【答案】B【解析】【详解】在遗传学中,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的世代相传,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子代的能力,称为遗传。变异一般指亲子代之间及其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由于遗传与变异,每个人的相貌是不同的。刷脸支付应用了人的相貌特征。16.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观点不合理的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濒危物种 B. 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答案】C【解析】【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建立濒危物种基因库,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等。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17. 下列对科学家们研究生物化石出发点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环境B. 为了研究生物武器C. 可以了解生物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研究生物化石,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可以了解生物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而不是为了研究生物武器。18. 在夏季夜晚利用观星盘观星时,要将事先制作好的活动观星盘( )。A. 举过头顶 B. 垂直置于地面 C. 平放地面【答案】A【解析】【详解】用活动观星图,我们可以观察一年四季的星座,在夜晚观星时,可以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并旋转星座图,让图上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大致相同的方位,然后对照着星图就可以认识天空中的其他星座了,故选A。19. 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天体系统,它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A. 2.6万光年 B. 5万光年 C. 10万光年【答案】A【解析】【详解】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普通位置,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4到2.7万光年。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2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20.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进入了航天时代。2022年6月5日,我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是( )。A. 神舟十三 B. 神舟十四 C. 神舟十五【答案】B【解析】【详解】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成功。第二部分 实验探究园二、实验探究,分析解释(共59分)为了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小青同学按照如下图所示的步骤制作玻片标本,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1. 步骤一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步骤二中,仪器_____的名称是镊子,仪器_____的名称是载玻片。22. 步骤三中,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有利于( )。A. 加快微小生物运动 B. 控制微小生物运动 C. 促进微小生物的生长与繁殖23. 玻片标本做好后,一般用( )来观察。A. 肉眼 B. 放大镜 C. 显微镜24. 小青在观察时看到了草履虫,他看到的图像是下列( )。A. B. C.25. 最早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罗伯特·胡克 B. 简·施旺麦丹 C.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答案】21. ①. 滴管 ②. B ③. C 22. B 23. C 24. C 25. C【解析】【21题详解】A是滴管,用来吸取或加少量试剂。B是镊子,用于夹取块状药品、金属颗粒、毛发、细刺及其他细小东西的取用的一种工具。C是载玻片,用显微镜观察东西时用来放东西的玻璃片或石英片。D是盖玻片。制作样本时,将细胞或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将盖玻片放置其上,用作观察。【22题详解】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主要是为了控制这些生物的运动速度。【23题详解】微小的生物要用放大倍数更大的显微镜观察。【24题详解】A是钟形虫,B是线虫,C是草履虫。【25题详解】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简·施旺麦丹。小文同学自制了一个圭表(如图),并对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记录,我们也跟她一起来研究吧,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6. 圭表上立着的部分叫_____,跟地面平行的部分叫_____。27. 在用圭表观察影长时,圭应该朝向_____方。28. 古人在同一地点记录正午时影长的变化是由短变长,又由长变短,有规律地变化,请问从一次最短到下一次最短大约要经过_____。(选填:一天、一个月、一年)29. 下列关于一年四季太阳离地球远近,太阳高度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天太阳离地球近,冬天太阳离地球远 ②夏天太阳离地球远,冬天太阳离地球近③夏天正午时太阳的高度高 ④冬天正午时太阳的高度高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26. ①. 表 ②. 圭27. 北 28. 一年 29. B【解析】【分析】圭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杆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用圭表测量出的连续两次表影最短之间所用的时间就是一年。【26题详解】圭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杆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27题详解】圭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为方便观察正午时分的影长,所以朝向北方放置。因为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在北半球,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在南面。【28题详解】从一次最短到下一次最短大约要经过一年的时间。表影最短的时间大约是夏至日的中午,两次最短间隔的时间是一年。【29题详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在北半球,当地球到达远日点时,即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候,也就是夏至日。当地球到达近日点时,即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也就是冬至日。所以,一年四季中,夏天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太阳离地球远,冬天太阳离地球近,所以夏天正午时太阳的高度高。30. 为了研究斜面的作用,小明同学用四块重量不同的小木块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将小木块沿斜面提升到高处,如下图一所示。②用弹簧测力计将小木块竖直提升到高处,如下图二所示。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提升方式 重物 沿斜面 竖直木块1 0.6N 1N木块2 0.8N 1.2N木块3 1.3N 1.5N木块41.8N(1)小明同学在测量的时候,忘记了填写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应该大于_____N小于_____N。(2)从木块1、木块2、木块3实验结果看,“沿斜面提升”跟“竖直提升”相比,数据较大的是_____的提升方式,由此可以得出斜面具有_____的作用。(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钻进木头越_____,就用到了斜面原理,生活中用到斜面原理的工具除了螺丝钉还有_____、_____等。【答案】 ①. 1.3 ②. 1.8 ③. 竖直 ④. 省力 ⑤. 省力 ⑥. 刀 ⑦. 斧【解析】【30题详解】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同一木块竖直提升比沿斜面提升时测力计数据更大。竖直提升测力计的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竖直提升的数据,可以知道四个木块由重到轻排列为:木块4、木块3、木块2、木块1。由此推测,沿斜面提升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为:木块1、木块2、木块3、木块4。所以忘填的数据应该大于木块3沿斜面提升的1.3N,同时这个数据小于木块4竖直提升时的数据,也就是忘填的数据小于1.8N。【31题详解】对比木块1、木块2、木块3实验结果,数据更大的是竖直提升。沿斜面提升数据更小,说明斜面可以省力。【32题详解】斜面能省力,且坡度越缓越省力。螺丝钉的螺纹越密,对应的斜面坡度越平缓,钻进木头越省力。生活中用到斜面原理的工具还有刀、斧等。为了研究电磁铁的性质,小东同学用漆包线绕在铁钉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1. 如图一所示,电磁铁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32. 如图二所示,电磁铁能够吸大头针,说明电磁铁已经具有了_____性,此时是把_____能转变为_____能。33. 如图三所示,电磁铁的钉尖靠近小磁针时,发现钉尖跟小磁针的N极相吸,可以判断电磁铁的钉尖是_____极,钉帽是_____极。34. 如果要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下列方法不仅方便且有效的是( )。A. 改变电池数量 B. 改变电池方向 C. 改变漆包线的缠绕方向【答案】31. ①. 铁芯 ②. 线圈32. ①. 磁 ②. 电 ③. 磁33. ①. S ②. N 34. B【解析】【31题详解】电磁铁的主要结构是由铁芯和线圈组成。【32题详解】电磁铁能够吸大头针,也就是电磁铁能吸引铁制品。说明电磁铁有磁性。这一过程是把电池的电能转换成磁能。【33题详解】当两个磁铁互相靠近,相同的磁极会互相排斥推开,不相同的磁极会互相吸引黏住。实验发现钉尖跟小磁针的N极相吸,所以电磁铁的钉尖是S极,钉帽是N极。【34题详解】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缠绕的方向和电池的正负连接方向有关。改变磁极最方便的方法是改变电池方向,改变漆包线的缠绕方向可以改变磁极,但是操作不够方便。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六(1)班的同学在校园不同的地方搜索到了动、植物及动物留下的痕迹,并在校园平面图上做了记录:①蒲公英;②蜜蜂;③红花橙木;④蝴蝶;⑤一支白鹭的羽毛;⑥八角金盘;⑦荷花玉兰;⑧麻雀;⑨老鼠;⑩狗尾草。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5. 从校园植物分布图上看,八角金盘和荷花玉兰应该属于_______(选填“喜阴”或“喜阳”)植物,红花橙木应该属于_______(选填“喜阴”或“喜阳”)植物。36. 同学们根据茎的特点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了归类,可以把_______、_______归为一类它们都是草质茎,把红花橙木、八角金盘、荷花玉兰等为一类,它们的茎都是_______ 茎。37. 从“一支白鹭的羽毛”可以判断( )。A. 白鹭喜欢生活在这里 B. 只有一只白鹭来过这里 C. 白鹭可能来过这里38. 从上面记录来看,校园昆虫类动物有_______、_______等,哺乳类有_______等,鸟类有_______等。39. 有一位同学说:红花橙木每年开的花总是那么红,他描述了生物的_______现象,另一位同学说:“今年的花好像比去年的更加红了,”他描述了生物的_______现象。【答案】35. ①. 喜阴 ②. 喜阳36. ①. 蒲公英 ②. 狗尾草 ③. 木质 37. C38. ①. 蜜蜂 ②. 蝴蝶 ③. 老鼠 ④. 麻雀39. ①. 遗传 ②. 变异【解析】【35题详解】八角金盘和荷花玉兰分布在5层教学楼和3层餐厅附近,一天中这个区域大部分在建筑物的阴影里。由此推测,八角金盘和荷花玉兰属于喜阴植物。红花橙木分布在花坛里,花坛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物,阳光充足,所以红花橙木应该属于喜阳植物。【36题详解】木质茎: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蒲公英、狗尾草是草质茎。红花橙木、八角金盘、荷花玉兰的茎属于木质茎。【37题详解】白鹭栖息于低海拔地区的湖泊、水塘、河口等水域,常集小群活动于浅水或河滩。校园不适合白鹭生活。在学校里发现一支白鹭的羽毛,最合理的解释是白鹭可能来过这里。白鹭的羽毛也有可能是学生捡到的羽毛,然后带来学校。【38题详解】校园里发现的动物有:蜜蜂、蝴蝶、老鼠、麻雀。蜜蜂、蝴蝶属于昆虫类,老鼠属于哺乳类,麻雀属于鸟类。【39题详解】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红花橙木每年开的花总是那么红,植物的花的颜色很相似,这是描述生物的遗传现象。今年的花好像比去年的更加红了,植物的花的颜色有细微的不同,这是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40. 六(1)班的同学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远近关系,在纸带上建立了八大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模型,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纸带上A是_______星,B是_______星,C是_______星。(2)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星,最远的是_______星,以太阳为中心向外第_______颗星是地球。(3)当A星运行到太阳、地球之间,三者恰巧处在同一直线上时,会发生_______天文现象(4)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的一颗_______星,最大的行星是_______星。(5)在太阳系中,_______星和_______星之间,分布着密集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有可能被地球吸引,与大气层中的空气摩擦发光,这一现象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_______现象。【答案】 ①. 金 ②. 木 ③. 天王 ④. 水 ⑤. 海王 ⑥. 3 ⑦. 金星凌日 ⑧. 恒 ⑨. 木 ⑩. 火 . 木 . 流星【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详解】(1)观察纸带上各行星的位置,判断纸带上A是金星,B是木星,C是天王星。(2)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以太阳为中心向外第3颗星是地球。(3)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地球之间,三者恰巧处在同一直线上时,会发生金星凌日的天文现象。金星凌日发生时,我们在地球上会看到太阳前面有一个小黑点在移动。(4)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的一颗恒星,周围有八大行星,最大的行星是木星,赤道直径为142800千米。(5)在太阳系中,火星和木星之间,分布着密集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有可能被地球吸引,它们闯入地球的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燃烧而发光,此时把这样的天体称为流星,有的没有燃烧完就落到地面形成了陨石。41. 下图“甲”“乙”两个杯子中装有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是“水”,一杯是“醋”,“A”“B”两个盆子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一盆是“小苏打”,一盆是“面粉”。小李做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他刚把“A”盆中的白色粉末倒入“甲”杯中,就发现“甲”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据此,可以判断“甲”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乙”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A”中的白色粉末是_______,“B”盆中的白色粉末是_______。(2)“A”盆中的白色粉末倒入“甲”杯中,产生大量气泡,这种变化是_______变化,因为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3)如果将“乙”杯液体放酒精灯上加热,也会产生气泡,这种变化是_______变化,因为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答案】 ①. 醋 ②. 水 ③. 小苏打 ④. 面粉 ⑤. 化学 ⑥. 有 ⑦. 物理 ⑧. 没有【解析】【分析】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的大量气体是比空气重且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小苏打和醋混合一起,产生了大量气泡,收集这些气体倾倒在燃烧的蜡烛上,发现能使蜡烛熄灭,经过科学家的验证,发现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详解】(1)题干中所给的4种物质中,只有小苏打会和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刚把“A”盆中的白色粉末倒入“甲”杯中,就发现“甲”杯中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判断甲是醋,A中是小苏打,那么乙是水,B中是面粉。(2)“A”盆中的白色粉末倒入“甲”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这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3)“乙”杯液体放酒精灯上加热,也会产生气泡,这是给水加热,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有的只是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从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第三部分 实践应用场三、联系实际,应用科学(共21分)42. 学校想要在操场上建一个发令台,要求为:底面为正三角形,边长为100cm,高度250cm至320cm之间。老师根据发令台建造要求,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按如下标准设计并制作发令台模型:①按照1∶10的比例进行设计制作。②用吸管制作,③要求用料节省达到的高度25cm-32cm。④至少承受8本科学书的重量。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建造了如下:“甲”“乙”“丙”“丁”所示的“发令台模型。在承重能力检验中,“甲”能承受6本科学书的重量,“乙”能承受12本科学书的重量,“丙”能承受9本科学书的重量,“丁”能承受11本科学书的重量。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四个“发令台”中,使用材料最少的是______,总共用了______根长吸管,______根短吸管,所用吸管总长为______cm。(2)在承重能力检测中,达到承重要求的“发令台”有______。(3)“发令台乙”比“发令台甲”多承受6本科学书的重量,原因是:______。(4)四个“发令台”中,高度达到要求的有______。(5)四个“发令台”中,使用材料最多的是______。(6)通过综合评价,学校应该采用是“发令台”______的设计方案,请说说你的理由______。【答案】 ①. 甲 ②. 3 ③. 6 ④. 120 ⑤. 乙、丙、丁 ⑥. 侧面使用了三角形结构 ⑦. 丙、丁 ⑧. 丁 ⑨. 丙 ⑩. 既满足了承重和高度的要求,又节省了用料【解析】【分析】工程师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这个模型→实施建设。【详解】(1)观察题中的四个“发令台”,我们发现使用材料最少的是甲,数一下使用了3根长的,6根短的,长吸管20厘米,短吸管10厘米,计算得出所用吸管的总和是120厘米。(2)我们设计中要求承受8本科学书的重量,在承重能力检测中,发现达到承重要求的“发令台”有乙、丙、丁三个,“乙”能承受12本科学书的重量,“丙”能承受9本科学书的重量,“丁”能承受11本科学书的重量。他们都达到了承重的要求。(3)“发令台乙”比“发令台甲”多承受6本科学书的重量,是因为乙的三个侧面都使用了三角形框架结构,增加了它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4)我们要求达到的高度是25cm-32cm。我们发现四个“发令台”中,甲、乙的高度只使用了一根吸管,是20cm,丙、丁的高度是长吸管和短吸管的和,是30cm。所以,丙、丁符合设计要求。(5)观察四个“发令台”,我们发现丁使用的吸管最多,每个侧面都是三角形框架结构。(6)通过综合评价,学校应该采用的是丙方案,因为甲、乙不符合高度要求,丙和丁都满足高度、承重的设计要求,但丙比丁用料节省,所以,选择丙。43. 在母亲节那天,小明为妈妈烧了一份红烧肉。首先,他生起了煤球炉,把锅放在煤球灶上。然后,在锅里放少许油,再加入白糖,只见白糖慢慢熔化,后来慢慢变成棕红色接着,小明把焯好水的肉下锅翻炒。5分钟后再加入老抽、生姜、料酒闷煮5-10分钟香喷喷的红烧肉就可以出锅了。吃饭时妈妈看到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她边吃边对小明烧的红烧肉赞不绝口。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白糖慢慢熔化”的过程,白糖发生了______变化,白糖慢慢“变成了棕红色”的过程,白糖发生了______变化。(2)红烧肉进入妈妈体内以后,要在体内经历复杂、平稳的______变化,才能转换为身体所需的______。(3)小明烧红烧肉所用的煤是古代______被泥沙掩埋,在地底______的环境下变成的。(4)煤在燃烧过程中通过______变化发出光和热。【答案】 ①. 物理 ②. 化学 ③. 化学 ④. 营养物质 ⑤. 植物 ⑥. 隔绝空气 ⑦. 化学【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和沉淀等,没有新物质生成仅仅是形态、大小等方面的变化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详解】(1)白糖受热最初的熔化过程是物理变化,仅仅发生了形态的变化,从固态变为液态。当白糖慢慢“变成了棕红色”的时候,此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焦糖。(2)红烧肉进入妈妈体内以后,要在体内经历复杂、平稳的消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将我们吃的食物转变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3)煤是古代植物被泥沙掩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几百万的转变形成的。(4)煤的燃烧是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发光和发热。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期末综合素养评估(二)第一部分 知识检测站(20分)一、选择题(第1-第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下面是三种透明镜片的截面图,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 B. C.2. 使用显微镜时发现目镜下的图像模糊,要想使图像变得清晰可以调节( )。A. 反光镜 B. 载玻片 C. 调节旋钮3.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了各种( )。A. 抗生素 B. 病毒 C. 疫苗4. 下列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符合事实的是( )。A. 太阳绕着地球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绕着太阳转5. 当北半球的节气是秋分时,南半球的节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6. 下列不属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观点是( )。A. 地球是球形的 B. 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 C. 所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7. 北京、乌鲁木齐、上海这三座城市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A. 上海 B. 北京 C. 乌鲁木齐8. 下列动物活动与昼夜交替有关的是( )。A. 大雁迁徙 B. 蝙蝠夜行 C. 蚂蚁搬家9. 活字印刷的一般步骤是( )。A. 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B. 刷墨——拓印——检字——晾制 C. 刷墨——检字——拓印——晾制10. 使用剪刀裁剪物体时(如图),最为省力的是物体放在( )。A. A处 B. B处 C. C处11. 1820年,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产生磁的科学家是( )。A. 奥斯特 B. 伽利略 C. 牛顿12. 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形式是( )。A.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B. 电能转换成化学能 C. 热能转换为动能13. 夏季1台空调制冷时输出的功率在1000瓦左右,这台空调从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10点大概需要用电( )。A. 1.3度 B. 12度 C. 13度14. 下列是工程建设的基本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②制作一个模型(画出或写出解决方案)③实施建设④测试该模型,评估并改进⑤在限定条件下进行设计A. ①⑤②④③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⑤③②④15.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相貌特征在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下列活动应用了人类相貌特征的是( )。A. 指纹解锁 B. 刷脸解锁 C. 刷卡支付16.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不合理的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濒危物种 B. 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17. 下列对科学家们研究生物化石出发点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环境B. 为了研究生物武器C. 可以了解生物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18. 在夏季夜晚利用观星盘观星时,要将事先制作好的活动观星盘( )。A. 举过头顶 B. 垂直置于地面 C. 平放地面19. 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天体系统,它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A. 2.6万光年 B. 5万光年 C. 10万光年20.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进入了航天时代。2022年6月5日,我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是( )。A. 神舟十三 B. 神舟十四 C. 神舟十五第二部分 实验探究园二、实验探究,分析解释(共59分)为了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小青同学按照如下图所示的步骤制作玻片标本,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1. 步骤一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步骤二中,仪器_____的名称是镊子,仪器_____的名称是载玻片。22. 步骤三中,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有利于( )。A. 加快微小生物运动 B. 控制微小生物运动 C. 促进微小生物的生长与繁殖23. 玻片标本做好后,一般用( )来观察A. 肉眼 B. 放大镜 C. 显微镜24. 小青在观察时看到了草履虫,他看到的图像是下列( )。A. B. C.25. 最早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罗伯特·胡克 B. 简·施旺麦丹 C.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小文同学自制了一个圭表(如图),并对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记录,我们也跟她一起来研究吧,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6. 圭表上立着的部分叫_____,跟地面平行的部分叫_____。27. 在用圭表观察影长时,圭应该朝向_____方。28. 古人在同一地点记录正午时影长的变化是由短变长,又由长变短,有规律地变化,请问从一次最短到下一次最短大约要经过_____。(选填:一天、一个月、一年)29. 下列关于一年四季太阳离地球远近,太阳高度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天太阳离地球近,冬天太阳离地球远 ②夏天太阳离地球远,冬天太阳离地球近③夏天正午时太阳的高度高 ④冬天正午时太阳的高度高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30. 为了研究斜面作用,小明同学用四块重量不同的小木块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将小木块沿斜面提升到高处,如下图一所示。②用弹簧测力计将小木块竖直提升到高处,如下图二所示。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提升方式 重物 沿斜面 竖直木块1 0.6N 1N木块2 0.8N 1.2N木块3 1.3N 15N木块41.8N(1)小明同学在测量的时候,忘记了填写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应该大于_____N小于_____N。(2)从木块1、木块2、木块3实验结果看,“沿斜面提升”跟“竖直提升”相比,数据较大的是_____的提升方式,由此可以得出斜面具有_____的作用。(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钻进木头越_____,就用到了斜面原理,生活中用到斜面原理的工具除了螺丝钉还有_____、_____等。为了研究电磁铁的性质,小东同学用漆包线绕在铁钉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1. 如图一所示,电磁铁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32. 如图二所示,电磁铁能够吸大头针,说明电磁铁已经具有了_____性,此时是把_____能转变为_____能。33. 如图三所示,电磁铁的钉尖靠近小磁针时,发现钉尖跟小磁针的N极相吸,可以判断电磁铁的钉尖是_____极,钉帽是_____极。34. 如果要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下列方法不仅方便且有效的是( )。A. 改变电池数量 B. 改变电池方向 C. 改变漆包线的缠绕方向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六(1)班的同学在校园不同的地方搜索到了动、植物及动物留下的痕迹,并在校园平面图上做了记录:①蒲公英;②蜜蜂;③红花橙木;④蝴蝶;⑤一支白鹭的羽毛;⑥八角金盘;⑦荷花玉兰;⑧麻雀;⑨老鼠;⑩狗尾草。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5. 从校园植物分布图上看,八角金盘和荷花玉兰应该属于_______(选填“喜阴”或“喜阳”)植物,红花橙木应该属于_______(选填“喜阴”或“喜阳”)植物。36. 同学们根据茎的特点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了归类,可以把_______、_______归为一类它们都是草质茎,把红花橙木、八角金盘、荷花玉兰等为一类,它们的茎都是_______ 茎。37. 从“一支白鹭的羽毛”可以判断( )。A. 白鹭喜欢生活在这里 B. 只有一只白鹭来过这里 C. 白鹭可能来过这里38. 从上面的记录来看,校园昆虫类动物有_______、_______等,哺乳类有_______等,鸟类有_______等。39. 有一位同学说:红花橙木每年开的花总是那么红,他描述了生物的_______现象,另一位同学说:“今年的花好像比去年的更加红了,”他描述了生物的_______现象。40. 六(1)班的同学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远近关系,在纸带上建立了八大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模型,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纸带上A_______星,B是_______星,C是_______星。(2)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星,最远的是_______星,以太阳为中心向外第_______颗星是地球。(3)当A星运行到太阳、地球之间,三者恰巧处在同一直线上时,会发生_______天文现象(4)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的一颗_______星,最大的行星是_______星。(5)在太阳系中,_______星和_______星之间,分布着密集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有可能被地球吸引,与大气层中的空气摩擦发光,这一现象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_______现象。41. 下图“甲”“乙”两个杯子中装有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是“水”,一杯是“醋”,“A”“B”两个盆子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一盆是“小苏打”,一盆是“面粉”。小李做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他刚把“A”盆中的白色粉末倒入“甲”杯中,就发现“甲”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据此,可以判断“甲”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乙”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A”中的白色粉末是_______,“B”盆中的白色粉末是_______。(2)“A”盆中的白色粉末倒入“甲”杯中,产生大量气泡,这种变化是_______变化,因为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3)如果将“乙”杯液体放酒精灯上加热,也会产生气泡,这种变化是_______变化,因为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第三部分 实践应用场三、联系实际,应用科学(共21分)42. 学校想要在操场上建一个发令台,要求为:底面为正三角形,边长为100cm,高度250cm至320cm之间。老师根据发令台的建造要求,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按如下标准设计并制作发令台模型:①按照1∶10的比例进行设计制作。②用吸管制作,③要求用料节省达到的高度25cm-32cm。④至少承受8本科学书的重量。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图建造了如下:“甲”“乙”“丙”“丁”所示的“发令台模型。在承重能力检验中,“甲”能承受6本科学书的重量,“乙”能承受12本科学书的重量,“丙”能承受9本科学书的重量,“丁”能承受11本科学书的重量。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四个“发令台”中,使用材料最少的是______,总共用了______根长吸管,______根短吸管,所用吸管总长为______cm。(2)在承重能力检测中,达到承重要求的“发令台”有______。(3)“发令台乙”比“发令台甲”多承受6本科学书的重量,原因是:______。(4)四个“发令台”中,高度达到要求的有______。(5)四个“发令台”中,使用材料最多的是______。(6)通过综合评价,学校应该采用是“发令台”______的设计方案,请说说你的理由______。43. 在母亲节那天,小明为妈妈烧了一份红烧肉。首先,他生起了煤球炉,把锅放在煤球灶上。然后,在锅里放少许油,再加入白糖,只见白糖慢慢熔化,后来慢慢变成棕红色接着,小明把焯好水的肉下锅翻炒。5分钟后再加入老抽、生姜、料酒闷煮5-10分钟香喷喷的红烧肉就可以出锅了。吃饭时妈妈看到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她边吃边对小明烧的红烧肉赞不绝口。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白糖慢慢熔化”的过程,白糖发生了______变化,白糖慢慢“变成了棕红色”的过程,白糖发生了______变化。(2)红烧肉进入妈妈体内以后,要在体内经历复杂、平稳的______变化,才能转换为身体所需的______。(3)小明烧红烧肉所用的煤是古代______被泥沙掩埋,在地底______的环境下变成的。(4)煤在燃烧的过程中通过______变化发出光和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期末综合素养评估(二)(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期末综合素养评估(二)(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