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主题班会】抵制“玩梗” 防止“心梗”一、班会背景最近备受孩子们喜爱的“笑果文化”出事了,整个事件可以概述为:笑果文化演员李昊石等人多次冒犯中国军人而不自省,引发人民群众愤慨,在舆论炮轰下才敷衍回应“演员个人行为,与本公司无关”,最终被相关部门开出千万罚单。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早已充斥着许多没有内涵、没有品味的网络用语,通常被孩子们称为“梗”。而这些“梗”来源于一些低俗的视频、游戏或直播内容,并被一些恶意、无聊、无知的网友反复传播和模仿。当这些所谓的“梗”渗透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影响了语言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无异是一场人造的“灾难”。那么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这些事情的,是否能意识到这种玩“梗”的恶性影响。二、班会目标认知目标知道玩梗意识影响的危害性,青少年应如何抵制。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自觉抵制网络挑拨社会对立、歪曲国家历史、丑化民族形象、攻击社会体制、羞辱民族英雄和国家英烈等言论,让学生明白“吾辈当自强,捍卫盛世繁华”的道理,激发爱国热情。运用目标能与恶俗网络梗做出合理抵制,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言论。三、班会流程1.回顾此次事件,播放视频2.班主任讲述此次班会的目的近期,恶俗的网络烂梗层出不穷,也被身为祖国未来的你们频繁使用,这些“梗”在潜移默化下侵袭了你们的精神世界,传递了不良的价值取向,挑战社会公序良俗。尤其是上周“笑果文化”事件,不当的言论很容易让我们本该严肃的、美好的、庄重的、自豪的词汇被解构,我们的精神逐渐失去依托,我们的社会失去共识,出现大范围的玩世不恭!我们引以为傲的汉语,有悠久的历史,它延续数千载,横亘古今,承载着辉煌的华夏文明,从远古走到今天,却在不知不觉中备受争议,甚至不愿再学习。因此,我们青少年要正确认识网络烂梗,抵制玩梗,不盲目跟风,防止走向“心梗”。3.游戏:识善辨恶深受顽梗荼毒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语言表达上的匮乏,词不达意。通过两个小游戏进行教学。游戏一:看日出的美景用语言形容。第一组学生必须使用顽梗对日出美景抒发赞美之情;第二组学生使用诗词化的语句抒发对日出美景的情感。在两组学生的对比演绎下,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烂梗”所能表达的仅仅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快感,从“烂梗”的描述中,学生是感受不到山川日出的美;相反,诗词化的语言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山川日出的美,并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接着进行小结:文质兼美的网络用语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比如《人民日报》中的一些经典句子,并找同学们大声的朗读出来。“1.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2.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都有他们人生当中那些高光时刻。3.温室里长不出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劲松,平静的海面练不出搏风击浪的水手。4.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5.我将玫瑰藏于身后,风起花落,从此鲜花赠自己,纵马踏花向自由。6.一个人使劲掂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阳光。7.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8.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9.人生最好的贵人,就是努力向上的自己。10.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游戏二:通过“辨一辨”的游戏,让学生从简单的游戏中辨别“梗”和文明用语,以更直接的视觉对比让学生选出哪些才是我们正常的语言交流话术,轻松有趣,寓教于乐。4.分组讨论自己的看法5.推荐同学上台发言,表达观点6.制定今后抵制恶俗网络梗的有效措施①辨识危害,温情引导。平时课堂中如果学生发言出现了不文明用语,在课堂上及时止损,同时课后与学生交流,用温和坚定的态度引导他使用文明的课堂语言。②关注情形,随时纠正。选出较有责任心正义感的学生,帮忙关注班中的动态,如果发现某个网络“烂梗”有“风靡”的趋势,及时告知老师进行干预和指导,指出用语不规范的害处,引导学生规范文明用语。③树立榜样,同伴提醒。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能辨网络流行梗的好坏、形成语言底蕴后,培养并鼓励学生积极创造正能量、向上向善的新“梗”,使学生在语言使用上更加乐观积极。④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网络内容良莠不齐,辩证对待网络用语,利用好网络资源,分享名人的幽默语录,感受真正的语言魅力。比如:班级内开展诗词里感悟语言之美活动,感受诗词魅力的同时,感悟语言之美好!四、班会延伸教育通过此次班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激励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专注度,调整好心态、加强学习力,写出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传播,我们收获机遇与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和危险。吾辈青少年应染泱泱华夏之风骨,心守红船精神,眼观四海风云,进而敛意气风华,涌青春后浪!我们生逢其时,我们重任在身,于人生定向之时,立鸿鹄之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