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党统治在全国的确立及其性质。
2.知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及其意义。
【基础知识】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 治的确立。
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
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 ”;
: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因张作霖不能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
3.东北易帜: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经济
1.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1927——1937)
(1)原因
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并形式上统一全国,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行币制改革(法币政策)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奖励扶植民间轻工业,关税自主。
③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表现:纺织、面粉及新兴工业部门(化学、橡胶)都有所发展
2.官僚资本的发展
含义: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迅速聚敛巨额财富。
实质: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特点: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危害:严重阻碍和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外交
通过 ,废除领事裁判权,基本实现关税自主,在一定程度上收回了一些国家主权。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目的:为了挽救革命。
3.时间:
4.人物: 、 、 、 、 。
5.结果:起义军全歼守敌,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
6.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七会议
1.时间: ;
2.地点:
3.内容: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 ;
领导人: ;
3.过程:进攻长沙受挫——文家市决策: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 ,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 。
3.意义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p129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 的道路。
【知识点】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含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
必要性: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②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相对薄弱;③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可能性: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国民革命的影响;③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
理论探索: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会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奠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2.中共对革命道路的选择
向俄国学习,“城市中心论”,即在大城市发动武装暴动。但不符合中国国情,相继失败。
走自己的路:结合中国实际,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这条新道路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根据地建设
1.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概况: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分布特点:
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建立 (标志正式建立与国民政府对峙的红色政权。1935年迁往延安,1937年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土地革命
1.内容:
2.意义:(1) (2)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实质:战略转移)
(一)原因
1.根本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2.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二)经过(p130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江西瑞金——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10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甘肃会宁会师(1936.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三)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
2.主题: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3.内容:(1)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 、 、 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4.意义
(1)会议纠正了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4)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四)长征历史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3.长征中保存下来的力量构成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干。
4.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自我测试】
1.(2023·浙江期末)1928年国民党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由此可见国民党训政( )
A.是国民党成为统治者后的民主政治
B.是孙中山“革命程序”论的实践
C.反映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D.实质为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下表可知,当时( )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 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 输入量
1931 1 840 279 831 652 804 000 557 625
1932 1 839 212 758 441 404 000 430 655
1933 1 903 466 992 521 694 000 525 673
1934 2 135 031 864 107 770 000 617 726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3.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4.(2023·山东济南)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C.推动国共关系走向彻底破裂
D.有利于红军战略转移的实施
5.(2023·辽宁沈阳)1926年8月,瞿秋白在题为《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的讲演中提出,必须将“耕地农有”“武装农民”“农民参加政权”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农民问题。这可以看作是( )
A.对中国特色革命理论的探索
B.对北伐战争的配合
C.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
D.对外来经验的借鉴
6.(2023·江苏南通)下框中为1934年一位红军家属给前方战士书信的节选。该书信能够佐证当时( )
在春耕夏耕及秋收的时候,他们(政府)组织了耕田队,割禾队,劳动互助社来帮助我们耕种收割……你们安心罢!家中没有一件事要你们挂念的,苏维埃给了我们一切……你们应该为苏维埃运动而奋斗到底!冲破敌人五次‘围剿’,争取革命战争的全部胜利!
A.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
B.反“围剿”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C.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就
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7.(2023·河南三门峡)美国一位历史学家指出:“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一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 )
A.实行党领导军队的策略
B.开展土地革命的策略
C.在城市武装起义的策略
D.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
8.(2023·广西北海)某决议否定了博古的报告,认为博古的报告基本上是错误的。决议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第五次反“围剿”的条件,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此决议( )
A.致使红军退出了中央苏区根据地
B.有利于明确红军前进方向
C.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探索
D.造成党内出现了严重分裂
9.(2023·湖南长沙)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1934年更是达到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民族工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具有优势
10.(2023·山东德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布的某文件规定:“收租的人、重利盘剥的商人、资本家、雇主、土豪、劣绅……一概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从事劳动及不剥削他人以为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如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该文件发布的时间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2023·辽宁辽阳)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通令,规定“全国各机关所用物品如有国货可以适用而仍购用洋货者,一律以不经济支出论”。此外,政府还要求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展览会。由此可知,当时的国民政府( )
A.重视民族产业的振兴
B.充当列强侵略的帮凶
C.纵容官僚资本的扩张
D.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2.(2023·山西吕梁)关税自主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实行的重大措施。1931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1933年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
A.真正实现了关税自主权
B.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开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