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中国古有九州,河南称“豫州”,因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当称“中原”。材料反映了影响“中原”名称来源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制度B.地理环境C.历史文化D.军事需要2、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字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观察下面“龙的演变历程,对其不同阶段的解读不正确的是葱弱龍龙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A.甲骨文“龙”字,产生于商朝B.金文“龙”字,见证了灿烂的青铜明C.小篆“龙”字,见证了秦朝的统一D.楷体“龙”字,是秦统一后通用全国字3、战国时期,牛逐渐成了绝对的国家战略物资。商鞅变法时期曾规定“盗马者死,盗于者加(枷刑)”;《礼记》立下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A.变法运动的兴起B.耕作技术的进步C,民族融合的加强D.兼并战争的扩大4、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收缴民间兵器,运到都城咸阳集中销毁;拆毁原六国地 的城池壁垒,强制将富豪、强宗迁徙到咸阳、巴蜀等地区。这些举措旨在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巩固大一统的局面C.彰显秦始皇的功缋D.促进边远地区开发5、孝文帝从小深受汉文化教育,精通五经,博涉史传。亲政以后,就一直以汉文化的一套规章制度要求自己。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功得益于A.适应了民族交融的潮流B、对汉文化优越性的认可C.国家实现了南北方统一D.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6、宋代科举考试中,各省参加考试及录取的名额均有限定。为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的均衡,北宋熙宁年间,政府特许北方五路地区推荐学生免考“发解试”(考中即为举人),九年级历史(二)第1页(共6页)而直接参加省试,免试名额占各地总额的三分之一。此类现象出现的实质是A.北方人口南迁B.户籍制度的管理混乱C、科举录取公平D.经济重心南移的加强7、习近平曾说: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这意在说明郑和船队是A.和平的使者B、文明的传播者C.贸易的推动者D.航线的开创者8、明代著名小说集“三言二拍”中的两百个故事里,至少有七十个是取材于当时的商人。其中《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明朝A.商品经济较为活跃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废除重农抑商观念9、要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我国文物的破坏情况,需要重点考察的地点位于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10、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于是他们继承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后产生的影响是A.实现了富国强兵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挽救了民族危亡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长沙人领导武装起义11、右侧示意图标题应是南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井风山:起义部队,开始创建第一个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瑞金农村革命根据地B,国共两党的第次合作1931年冬、中华苏雏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香港英占)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澳门葡办“黄媚军校12、1943年春,在延安劳动竞赛中,中央警卫团战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3亩的好成绩,毛主席接见他时说:“你的功劳很大,一天开荒六亩多地,称得起劳动英雄。大家都叫你气死牛’,我看你还是气死人,气死蒋介石。”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封锁解放区失败B.根据地人民自力更生坚持抗战C.陕甘宁边区自然灾荒严重D.减租减息政策激发生产积极性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觉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抽调大量干部下乡,组成工作队或工作组,围绕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农村调查,并形成了《新区士九年级历史(二)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