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温州市七下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拔高培优训练卷(浙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案。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三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m和m ,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不计。若木块B随木块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判定( )A.木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gB.木块A与木块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gC.桌面对木块A,木块B对木块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大小为m gD.桌面对木块A、木块B对木块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大小为m g3.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 B.p甲<p乙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3.5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步测试)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 D.都有可能5.(2023七下·拱墅期末)人走路时两只脚的前后位置会交替变化,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这时,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摩擦力f1;而前脚踩到地面时,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摩擦力f2。这两个摩擦力的方向应是( )A.f1向前,f2向后 B.f1向后,f2向前C.f1、f2都向前 D.f1、f2都向后6.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大致是( )A. B. C. D.7.2023年3月,温州马拉松赛事顺利举行。选手甲以2小时15分钟的时间跑完全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以下是小明对选手甲和某位同样跑完全程的选手乙建立的运动坐标图(体现全过程) ,其中更符合比赛结果的是( )A. B.C. D.8.(2023七下·平湖期末)”频闪照相”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物体的位置。甲、乙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m,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C.甲、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之比为3:5D.若球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f=kv),则乙球速度为v=mg/k9.(2023七下·丽水期末)丽水松阳的延庆寺塔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洗礼,塔身已倾斜,如图。对于该塔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塔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塔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塔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0.(2023七下·余杭期末)如图所示,用手给木块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木块脱手后以v0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推力相等B.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先沿着斜面向下,后沿着斜面向上C.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随着速度的减小而减小D.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木块的重力11.(2023七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 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已知F1=7N,F2=5N,那么物体 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摩擦力为7N,方向向左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12N,方向向右C.B对A的摩擦力为5N,方向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向左12.如图所示为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使一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最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B.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距离最长,是因为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C.三次实验中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速度减小得最快D.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将永远运动下去且运动速度保持不变13.将重为G的物体挂于弹簧测力计下,使它以大小为 v1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又以大小为v2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v1>v2。已知前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F1可能大于G B.F2可能小于GC.F1一定大于F2 D.F1一定等于 F214.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加一个拉力(F1和F2)使弹簧测力计静止且读数为3 N,如图所示。则两边的拉力 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 )A.0N和3N B.3N和3 N C.3N和6 N D.6 N和3N15.(2019七下·丽水月考)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 A 和 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A、FB,压强分别为 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AFB,pA=pBC.FA>FB,pA>pB D.FA>FB,pA<pB16.(2022七下·椒江期末)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C两点间来回摆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A到C过程中,小球运动状态不变B.小球摆到B点时,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C.摆到B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向右匀速直线运动D.摆到C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竖直下落17.如图甲所示,长期不用的水龙头会因生锈而很难打开。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点处,这样就能很容易打开水管。此过程中,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A.力的大小 B.力的作用点C.力的方向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8.(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3.1 机械运动 同步测试(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后以12.5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19.(2019七下·丽水月考)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 v-t 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如图,重为500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500N,方向竖直向下 B.f2=500N,方向竖直向下C.f3<500N,方向竖直向上 D.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30分)21.如图所示,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20厘米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厘米2.g取10牛/千克,则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2023七下·东阳期末)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与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N;如图乙所示,将F2=50N的水平力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图乙中A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甲中A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3.(2022七下·杭州月考)如图甲所示,小科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如图乙和丙所示,分别表示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试回答(1)在3s~5s时间段,木移动的距离为 m;(2)第5秒末时,突然撤去推力F,由于 ,木块仍将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3)在整个过程中,木块受到平衡力的时间段有( )A.0~1sB.1s~3sC.3s~5sD.5s~6s24.(2022七下·嘉兴月考)小科对宇宙星空知识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万(G)与质量(m)的关系如图,则:(1)从图中信息可知,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是 。(2)如果要把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画在同一坐标图中,应画在图中的哪个区域 (填“①”“②”或“③”)。(3)右图为实验室的一种弹簧秤,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处于静止时,从左边刻度可以测出物体重力的大小,从右边刻度可以测出物体质量的近似值;如果把该弹簧秤拿到乙星球上使用,刻度值应该重新标注,方法是________。A.左边刻度值不变,右边变为原值的2倍B.左边变为原值的2倍,右边刻度值不变C.左边刻度值不变,右边变为原值的1/2倍D.左边变为原值的1/2倍,右边刻度值不变25.(2019七下·嘉兴月考)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挡板中夹着二块重分别为 G、2G 的同一种材料的砖块,在小晨同学用水平方向两个力 F1、F2 作用下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请分析 F1 F2(选填“大于”或“小于”“等于”),左边砖块对右边砖块的摩擦力大小是 ,方向是 。26.(2021七下·越城期末)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OB段在弹性形变范围内。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他们应选弹簧 ;若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27.如图所示,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为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 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8.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均为50牛的压力F1和F2的作用下,中间重为10牛的木块恰能匀速下滑,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牛。若保持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用一个力竖直向上拉木块,木块恰能匀速向上滑动,则该控力的大小为 牛。2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对应的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30.(2023七下·上城期末)小金在做题时,看到了如下三幅图像。他整理相应信息设计如下表格,并按①②③的顺序做了部分推理。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时间 0﹣3s 3﹣6s 6﹣9s状态 静止 向右加速 向右匀速f和F大小关系 f=F f<F ①F大小 2N 6N 4Nf大小 ② ③4N 4N(1)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小金在③处填4N的依据是:在阶段二和阶段三,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 ,因此,两个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31.(2023七下·金东期末)擦窗机器人的质量为2千克,它的”腹部”有吸盘。如图,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1)当擦窗机器人静止”吸附”在玻璃上时,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牛;(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方向上受到40牛的牵引力时,恰好能使它匀速向上运动,则此时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32.(2023七下·常山期末)小明想把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向前搬运一段距离,采用了如下的两种方式。(1)翻滚方式。图甲分别在木箱的A点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推木箱,发现F1可以推倒木箱,F2不能,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2)平移方式。图乙用水平力F拉动木箱,拉力大小如图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如图丁所示,则木箱0~4秒这段时间受到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 10分)33.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获得了老师给的一个素材:2016年8月10日伦敦奥运会,我国选手石智勇在男子69kg举重中强势夺金,他的挺举成绩是190kg,若只给你弹簧秤和若干个钩码,你能否得出石智勇在挺举中杠铃受到的重力?于是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1)实验记录如表。钩码数/个 物体质量m/千克 重力G/牛 G与m的比值/(牛/千克)2 0.1 1 104 0.2 2 106 0.3 3 108 0.4 4 10①探究过程中,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实验器材使用若干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而不使用其它物体,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 。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可能的结论是: 。③石智勇挺举中杠铃受到的重力是 。(2)某同学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绘制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数值省略),你认为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34.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明选用了如下器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档)、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璃板、小车。(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根据 的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2)小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右表,通过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风速 低 中 高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N 0.8 2.2 3.8(3)小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4)你认为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 (只写出一个)。35.“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1)伽利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出现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四、解答题(每空或者每小题2分,共20分)3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1)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发现当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当左侧放400g 砝码,右侧放300g砝码时(图甲),小木块也保持静止状态,经过分析是木块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的大小为 N(g取10 N/kg)。(2)小车处于静止后(图乙),保持 F3与F4相等,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 (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两个力在 上的条件。37.(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3.2 力的存在(第3课时) 同步练习)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力。(1)用10牛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弹簧。(2)用200牛的力提水桶。(3)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50牛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38.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多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小球质量(克) 小球速度 橡皮筋长度(厘米)15 慢 1015 较快 1515 很快 18(1)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改变。(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快,橡皮筋的伸长就越 。(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替代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可以模拟实验条件,并实际完成的实验叫实验事实,而不能模拟实验条件,不能实际完成的实验,利用推理得到的是实验推论。【解答】由图可知,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表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所以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答案】A【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将AB看作一个整体,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木块A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解答】BCD.根据题意可知,木块B和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那么二者虽然相互接触,但是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A、B之间没有摩擦力,故B、C、D错误;A.将A和B看作一个整体,它们受到C产生的拉力与桌面对A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f=GC=m0g,故A正确。故选A。3.【答案】B【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解析】【解答】液体深度h、容器底面积S相同,所以液体体积:V甲>V乙,因为液体质量相等,由m=ρV可知ρ甲<ρ乙;由p=ρgh,h相同,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甲<p乙.故选B【分析】根据容器形状判断甲、乙体积大小,根据质量相等判断出ρ甲<ρ乙,用压强公式p=ρgh可判断底部受到的压强大小。本题关键是要判断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小。4.【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解答】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是指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与平衡力的方向相反不符,所以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B选项正确。故选B5.【答案】A【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摩擦力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人走路时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而前脚踩到地面时有向前滑动的趋势,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解答】人走路时两只脚的前后位置会交替变化,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而这时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向前的摩擦力f1;而前脚踩到地面时有向前滑动的趋势,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f2。这两个摩擦力的方向应是f1向前,f2向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6.【答案】D【知识点】液体的压强【解析】【分析】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其上表面刚好露出液面之前;二是从圆柱体上表面露出水面开始到圆柱体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根据p=ρgh对每个阶段的压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压强变化的规律,再对照四个选项中的图示找出符合规律的图象。【解答】①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其上表面刚好露出水面之前,水的密度一定,容器内水的深度不变,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②从圆柱体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圆柱体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容器内水的深度逐渐减小;由于圆柱体被匀速提起,容器的形状上粗下细,根据ΔV排=SΔh可知,水的深度减小的越来越快,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变小,并且也是减小得越来越快。符合这个规律的只有D图象,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7.【答案】C【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知甲乙两位选手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且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解答】甲乙两位选手都跑完了全程,则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A,B错误,甲选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则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8.【答案】D【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参照物及其选择;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平均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甲做加速运动。乙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阻力=重力。【解答】A.甲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甲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C.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故C错误;D.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答案为:D.9.【答案】A【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平衡力的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受力物体是一个,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受力物体是二个,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解答】A. 延庆寺塔仍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平衡,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 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 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塔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同,故C错误;D. 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塔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Ff或f)。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解答】A.未说明在水平面上是否直线运动,故无法判断;B.由相对运动方向可知,向向下,再向上;C. 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 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木块的重力。故答案为:B11.【答案】D【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3)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结合相互作用力原理计算摩擦力,确定摩擦力的方向;(2)(4)将A、B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摩擦力,确定摩擦力的方向.【解答】AC.物体A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拉力F1与B对A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B对A的摩擦力为7N,方向水平向左。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为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A对B的摩擦力为7N,方向水平向右,故A、C错误;BD.物体AB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向左的拉力F2,向右的拉力F1,二者的合力为:7N-5N=2N,且方向向右。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应该与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故B错误,D正确。故选D。12.【答案】D【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根据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判断。【解答】A.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从而控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距离最长,是因为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减小得最慢,故B正确不合题意;C.三次实验中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速度减小得最快,因此运动的距离最短,故C正确不合题意;D.该实验没能模拟出小车不受力的情况,因此不能通过实验得到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将永远运动下去且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规律,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答案】D【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条件比较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解答】无论该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都处于平衡状态,即它受到的拉力和重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则两个拉力相等,即F1=F2。故选D。14.【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当测力计静止时,它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无论是测力计一端固定,还是两端都受到拉力,它都处于静止状态,则它的示数都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根据两次测力计的示数都是3N可知,两个拉力相等,即F1=F2=3N。故选B。15.【答案】B【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解析】【分析】(1)同种材料的均匀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2)已知压强和受力面积根据F=Ps比较压力的大小。【解答】实心长方体A和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可用公式计算,因为密度和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pA=pB;根据公式F=ps可知,因为pA=pB,且SA>SB,所以FA>FB。故答案为:B。16.【答案】D【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分析】(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速度大小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平衡力;(3)(4)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判断。【解答】 A.从A到C过程中,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 ,那么运动状态改变,故A错误;B.小球摆到B点时开始做减速运动,即运动状态改变,不处于平衡状态,则不受平衡力,故B错误;C. 摆到B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的运动方向是平向左或向右(取决于从A点出发还是C点出发),但是重力还存在,所以小球将做平抛运动。若是在这一瞬间细绳断开且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将向左或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C错误;D.摆到C点时,它的速度为零,相当于静止状态,但仍有重力,此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竖直下落,故D正确。故答案为:D。17.【答案】B【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 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2)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点处,则会很容易打开水管,此时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力的作用点不同,说明改变力的作用点,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8.【答案】C【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2)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3)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4)速度单位之间存在关系,可相互进行换算,1米/秒=3.6千米/时。【解答】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小明前50米所用时间多于6.25秒,A错误;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小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B错误;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100米/12.5秒=8米/秒,C正确;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8米/秒=8×3.6千米/时=28.8千米/时,D错误。故选C19.【答案】B【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解析】【分析】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即可。【解答】A.在甲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不断增大,故A不合题意;B.在乙过程中,时间t不断增大,但速度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C.在丙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不断增大,故C不合题意;D.在丁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不断减小,故D不合题意。故选B。20.【答案】D【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对小科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再根据小科的运动状态,判断两个力的大小关系。【解答】小科在沿杆匀速上爬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1,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G。小科停在A处休息,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2,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2=G。沿杆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3,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3=G。综合分析: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故D正确。故选:D。21.【答案】1000;变大【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G=mg,再利用求出对桌面的压强;(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根据分别表示出切除前后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比较判断长方体对桌面压强的变化。【解答】(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G=mg=1kg×10N/kg=10N,对桌面的压强:;(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没切除时,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由S<S1可知,,则有:GΔS>ΔGS,当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则;所以p<p',即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变大。22.【答案】30;等于【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物体在受平衡力的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推力无关。【解答】如图甲,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f平衡,所以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f=F1=30N。甲图中,以AB的整体为研究对象,AB做匀速直线运动整体受到的推力F与地面的摩擦力F平衡,则A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地=F1=30N;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因为没有说明匀速,所以不能用摩擦力=拉力,以AB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整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也不变,即A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仍为30N。23.【答案】(1)2m(2)惯性;200(3)A、C【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分析】路程=速度X时间,物体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1)、 在3s~5s时间段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S=vt=1.0m/s2s=2m(2)、 在3s~5s时间段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大小f=F=200N,撤去推力后,物体仍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由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变,所以此时摩擦力大小f=200N.(3)、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图丙可知,0s~3s,物体处于静止状态,1s~3s,物体在做加速运动,3s~5s,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s~6s,物体在做减速运动,所以木块受到平衡力的时间段有0~1s,3s~5s。24.【答案】(1)G/m=15N/kg(2)②(3)A【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根据重力公式G=mg分析。【解答】(1)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15N/kg,即G/m=15N/kg。(2)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kg时,甲的重力为120N,乙的重力为40N,在地球上的重力为80N,故应画在图中的②区域。(3)当质量都为8kg时,乙的重力为50N,则物体拿到乙星球上,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大约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故左边测出物体重力刻度值不变,右边测出物体质量的近似值变为原值的2倍。故选A。25.【答案】等于;0.5G;竖直向上【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当它们在水平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时,根据二力平衡判断两个压力的大小关系;(2)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它们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判断左右两边挡板对它们摩擦力的大小;然后再以右边的物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后根据二力平衡推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解答】(1)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当它们在水平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时,那么水平方向的压力是平衡力,即F1=F2;(2)由于挡板和砖的材料相同,因此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那么整体左右两边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当整体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2f=G+2G;即f=1.5G;右边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左边砖块的摩擦力f左,右边挡板向上的摩擦力f,向下的重力2G,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到:f+f左=2G;1.5G+f左=2G那么:f左=0.5G,且方向竖直向上。故答案为:等于;0.5G;竖直向上26.【答案】乙;甲【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能够承受的拉力越大,它的量程就越大;伸长相同的长度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小,则它的精确度越高。【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弹性限度内,甲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N,乙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N,则制作量程大的测力计,应该选乙;(2)根据图像可知,伸长4cm时,甲弹簧受到拉力大约为2.5N,而乙弹簧受到拉力单位8N,则制作精确度较高的测力计,应该选弹簧甲。27.【答案】拉力不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变大【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从摩擦力的方向与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拉力的方向与木块做什么运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解答】(1)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平衡力,弹簧的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的方向必须沿着水平方向。(2)根据二力平衡,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 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还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当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时,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变大。28.【答案】10;20【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计算即可。【解答】(1)当木块匀速下滑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那么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G=10N;(2)当木块匀速向上滑动时,它受到向上的拉力与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G+f=10N+10N=20N。29.【答案】2;4【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 (1)根据丙图确定0-2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t=1s时受到的摩擦力。(2)根据丙图确定4-6s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最后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知识分析t=3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变化即可。【解答】(1) 由图象丙可知,物体在0-2s内速度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处于平衡状态。由图象乙可知,在t=1s时物体受的拉力F=2N,由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f=F=2N;(2)由丙图知在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乙图知此时拉力F' =4N, 由平衡条件得摩擦力f' =F' =4N。在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那么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30.【答案】(1)f=F;2N(2)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物体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解答】(1)①中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F和f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F,②中f=F,因此f的大小为2N.(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无关,因此在阶段二和阶段三,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因此,两个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答案为:(1)f=F 2N (2)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31.【答案】(1)20(2)竖直向下【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1)当机器人静止在竖直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根据机器人的受力情况分析。【解答】(1)当擦窗机器人静止“吸附”在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机器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竖直向上;(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方向向上受到40牛的牵引力时,恰好能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此时机器人受到竖直向上的牵引力、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摩擦力。故答案为:(1)20;(2)竖直向下。32.【答案】(1)力的方向(2)从ON逐渐增大到20N【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结合图片确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哪个要素发生改变即可;(2)根据丙图确定4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根据丁图确定0~4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它受到的摩擦力即可。【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F1和F2的作用点和大小相同,只有方向不同,那么得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2)根据丁图可知,0~4s内物体的速度为0,即始终保持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摩擦力始终等于拉力。根据丙图可知,这段时间内拉力从0~20N,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0N增大到20N。33.【答案】(1)可以直接读出质量;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1900N(2)弹簧秤没有校零【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需要的器材;分析表中质量的变化、重力的变化以及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2)当物体的质量为零时,其重力应为零,由图象知,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不为零,则测力计没有调零。【解答】(1)①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读出质量。②由表中数据可见: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相应的增大几倍,但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比值的大小是一定值。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③石智勇挺举中杠铃受到的重力:G=mg=190kg×10N/kg=1900N。(2)由图象知,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不为零,即测力计有示数,则弹簧秤没有调零。故答案为:(1)①可以直接读出质量;②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③1900N;(2)弹簧秤没有校零。34.【答案】(1)二力平衡(2)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3)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4)物体的形状【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物体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因素可能很多,应从物体本身和周围环境中分析;如:物体的迎风面积、风速;根据控制变量法,就应分别控制迎风面积相同时,观察风速对阻力影响;控制电风扇风速不变,观察迎风面积对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此方法探究。【解答】(1)实验时,空气的阻力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当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拉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2)表格中的数据是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的;根据控制变量法,概括得出结论是: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3)小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时,应控制风速不变,所以具体步骤是: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4)根据物体运动时,空气对物体产生阻力的大小应注意分析物体本身和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物体的形状、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空气密度等等。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3)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4)物体的形状(或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空气密度)。35.【答案】(1)C、A、B(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 (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和推导过程判断;(2)将牛顿第一定律和笛卡尔的观点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由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过程可知,他先研究了有阻力的情况,再假设没阻力时,小球上升高度的情况,最后继续 推理得出,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因此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 顺序CAB;(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笛卡尔的观点中,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这是他的观点的不足之处。36.【答案】(1)1(2)扭转回来;同一直线【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解析】【分析】(1)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条件计算受到的阻力大小;(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木块受到向左的拉力F1=G1=m1g=0.4kg×10N/kg=4N,还受到向右的拉力F2=G2=m2g=0.3kg×10N/kg=3N,以及向右的阻力f。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得到:F1=F2+f,即4N=3N+f,解得:f=1N。(2)小车处于静止后(图乙),保持 F3与F4相等,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扭转回来;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37.【答案】(1)解:如图所示:(2)解:如图所示:(3)解:如图所示:【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找出力的三要素,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各力。【解答】(1)拉弹簧的拉力作用点在拉力与弹簧接触处,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2)水桶受到的拉力作用点在手和水桶接触处,大小为200牛,方向竖直向上。画出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3)从力的作用点画水平线,拉力方向和水平面成30度角,画出拉力,线段末端箭头方向代表拉力方向,并且标明力的大小50牛。 画出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38.【答案】(1)一定(2)长(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体现拉力的大小(4)实验中 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图象的结合【解析】【分析】(1)解决本实验的关键是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橡皮筋的伸长与小球运动速度的关系,橡皮筋的伸长程度反映了拉力的大小。(3)橡皮筋具有弹性,受力是形状改变明显,并且能从形变的大小上判断出拉力的大小。(4)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实验时,一定要控制其余因素,只改变需要研究的因素。【解答】(1)当小球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运动状态一定改变。(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长,橡皮筋受到的拉力也就越大。(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比较拉力的大小。(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除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外,还与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当研究与速度的关系时,应当控制小球的质量和圆周半径不变,但实验中橡皮筋的长度改变,圆周半径在发生改变。故答案为:(1)一定;(2)长;(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比较拉力的大小;(4)实验中 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1 / 12024年温州市七下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拔高培优训练卷(浙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案。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答案】D【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可以模拟实验条件,并实际完成的实验叫实验事实,而不能模拟实验条件,不能实际完成的实验,利用推理得到的是实验推论。【解答】由图可知,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表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所以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三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m和m ,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不计。若木块B随木块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判定( )A.木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gB.木块A与木块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gC.桌面对木块A,木块B对木块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大小为m gD.桌面对木块A、木块B对木块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大小为m g【答案】A【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将AB看作一个整体,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木块A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解答】BCD.根据题意可知,木块B和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那么二者虽然相互接触,但是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A、B之间没有摩擦力,故B、C、D错误;A.将A和B看作一个整体,它们受到C产生的拉力与桌面对A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f=GC=m0g,故A正确。故选A。3.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 B.p甲<p乙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B【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解析】【解答】液体深度h、容器底面积S相同,所以液体体积:V甲>V乙,因为液体质量相等,由m=ρV可知ρ甲<ρ乙;由p=ρgh,h相同,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甲<p乙.故选B【分析】根据容器形状判断甲、乙体积大小,根据质量相等判断出ρ甲<ρ乙,用压强公式p=ρgh可判断底部受到的压强大小。本题关键是要判断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小。4.(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3.5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步测试)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 D.都有可能【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解答】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是指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与平衡力的方向相反不符,所以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B选项正确。故选B5.(2023七下·拱墅期末)人走路时两只脚的前后位置会交替变化,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这时,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摩擦力f1;而前脚踩到地面时,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摩擦力f2。这两个摩擦力的方向应是( )A.f1向前,f2向后 B.f1向后,f2向前C.f1、f2都向前 D.f1、f2都向后【答案】A【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摩擦力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人走路时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而前脚踩到地面时有向前滑动的趋势,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解答】人走路时两只脚的前后位置会交替变化,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而这时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向前的摩擦力f1;而前脚踩到地面时有向前滑动的趋势,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f2。这两个摩擦力的方向应是f1向前,f2向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6.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大致是( )A. B. C. D.【答案】D【知识点】液体的压强【解析】【分析】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其上表面刚好露出液面之前;二是从圆柱体上表面露出水面开始到圆柱体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根据p=ρgh对每个阶段的压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压强变化的规律,再对照四个选项中的图示找出符合规律的图象。【解答】①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其上表面刚好露出水面之前,水的密度一定,容器内水的深度不变,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②从圆柱体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圆柱体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容器内水的深度逐渐减小;由于圆柱体被匀速提起,容器的形状上粗下细,根据ΔV排=SΔh可知,水的深度减小的越来越快,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变小,并且也是减小得越来越快。符合这个规律的只有D图象,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7.2023年3月,温州马拉松赛事顺利举行。选手甲以2小时15分钟的时间跑完全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以下是小明对选手甲和某位同样跑完全程的选手乙建立的运动坐标图(体现全过程) ,其中更符合比赛结果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知甲乙两位选手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且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解答】甲乙两位选手都跑完了全程,则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A,B错误,甲选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则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8.(2023七下·平湖期末)”频闪照相”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物体的位置。甲、乙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m,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C.甲、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之比为3:5D.若球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f=kv),则乙球速度为v=mg/k【答案】D【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参照物及其选择;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平均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甲做加速运动。乙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阻力=重力。【解答】A.甲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甲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C.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故C错误;D.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答案为:D.9.(2023七下·丽水期末)丽水松阳的延庆寺塔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洗礼,塔身已倾斜,如图。对于该塔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塔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塔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塔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A【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平衡力的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受力物体是一个,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受力物体是二个,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解答】A. 延庆寺塔仍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平衡,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 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 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塔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同,故C错误;D. 塔对地面的压力和塔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3七下·余杭期末)如图所示,用手给木块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木块脱手后以v0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推力相等B.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先沿着斜面向下,后沿着斜面向上C.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随着速度的减小而减小D.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木块的重力【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Ff或f)。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解答】A.未说明在水平面上是否直线运动,故无法判断;B.由相对运动方向可知,向向下,再向上;C. 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 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木块的重力。故答案为:B11.(2023七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 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已知F1=7N,F2=5N,那么物体 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摩擦力为7N,方向向左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12N,方向向右C.B对A的摩擦力为5N,方向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向左【答案】D【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3)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结合相互作用力原理计算摩擦力,确定摩擦力的方向;(2)(4)将A、B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摩擦力,确定摩擦力的方向.【解答】AC.物体A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拉力F1与B对A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B对A的摩擦力为7N,方向水平向左。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为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A对B的摩擦力为7N,方向水平向右,故A、C错误;BD.物体AB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向左的拉力F2,向右的拉力F1,二者的合力为:7N-5N=2N,且方向向右。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应该与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故B错误,D正确。故选D。12.如图所示为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使一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最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B.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距离最长,是因为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C.三次实验中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速度减小得最快D.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将永远运动下去且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答案】D【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根据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判断。【解答】A.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从而控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距离最长,是因为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减小得最慢,故B正确不合题意;C.三次实验中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速度减小得最快,因此运动的距离最短,故C正确不合题意;D.该实验没能模拟出小车不受力的情况,因此不能通过实验得到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将永远运动下去且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规律,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将重为G的物体挂于弹簧测力计下,使它以大小为 v1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又以大小为v2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v1>v2。已知前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F1可能大于G B.F2可能小于GC.F1一定大于F2 D.F1一定等于 F2【答案】D【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条件比较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解答】无论该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都处于平衡状态,即它受到的拉力和重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则两个拉力相等,即F1=F2。故选D。14.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加一个拉力(F1和F2)使弹簧测力计静止且读数为3 N,如图所示。则两边的拉力 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 )A.0N和3N B.3N和3 N C.3N和6 N D.6 N和3N【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当测力计静止时,它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无论是测力计一端固定,还是两端都受到拉力,它都处于静止状态,则它的示数都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根据两次测力计的示数都是3N可知,两个拉力相等,即F1=F2=3N。故选B。15.(2019七下·丽水月考)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 A 和 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A、FB,压强分别为 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AFB,pA=pBC.FA>FB,pA>pB D.FA>FB,pA<pB【答案】B【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解析】【分析】(1)同种材料的均匀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2)已知压强和受力面积根据F=Ps比较压力的大小。【解答】实心长方体A和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可用公式计算,因为密度和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pA=pB;根据公式F=ps可知,因为pA=pB,且SA>SB,所以FA>FB。故答案为:B。16.(2022七下·椒江期末)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C两点间来回摆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A到C过程中,小球运动状态不变B.小球摆到B点时,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C.摆到B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向右匀速直线运动D.摆到C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竖直下落【答案】D【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分析】(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速度大小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平衡力;(3)(4)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判断。【解答】 A.从A到C过程中,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 ,那么运动状态改变,故A错误;B.小球摆到B点时开始做减速运动,即运动状态改变,不处于平衡状态,则不受平衡力,故B错误;C. 摆到B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的运动方向是平向左或向右(取决于从A点出发还是C点出发),但是重力还存在,所以小球将做平抛运动。若是在这一瞬间细绳断开且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将向左或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C错误;D.摆到C点时,它的速度为零,相当于静止状态,但仍有重力,此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竖直下落,故D正确。故答案为:D。17.如图甲所示,长期不用的水龙头会因生锈而很难打开。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点处,这样就能很容易打开水管。此过程中,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A.力的大小 B.力的作用点C.力的方向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B【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 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2)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点处,则会很容易打开水管,此时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力的作用点不同,说明改变力的作用点,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8.(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3.1 机械运动 同步测试(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后以12.5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答案】C【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2)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3)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4)速度单位之间存在关系,可相互进行换算,1米/秒=3.6千米/时。【解答】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小明前50米所用时间多于6.25秒,A错误;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小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B错误;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100米/12.5秒=8米/秒,C正确;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8米/秒=8×3.6千米/时=28.8千米/时,D错误。故选C19.(2019七下·丽水月考)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 v-t 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解析】【分析】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即可。【解答】A.在甲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不断增大,故A不合题意;B.在乙过程中,时间t不断增大,但速度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C.在丙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不断增大,故C不合题意;D.在丁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不断减小,故D不合题意。故选B。20.如图,重为500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500N,方向竖直向下 B.f2=500N,方向竖直向下C.f3<500N,方向竖直向上 D.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答案】D【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对小科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再根据小科的运动状态,判断两个力的大小关系。【解答】小科在沿杆匀速上爬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1,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G。小科停在A处休息,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2,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2=G。沿杆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3,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3=G。综合分析: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30分)21.如图所示,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20厘米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厘米2.g取10牛/千克,则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000;变大【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G=mg,再利用求出对桌面的压强;(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根据分别表示出切除前后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比较判断长方体对桌面压强的变化。【解答】(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G=mg=1kg×10N/kg=10N,对桌面的压强:;(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没切除时,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由S<S1可知,,则有:GΔS>ΔGS,当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则;所以p<p',即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变大。22.(2023七下·东阳期末)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与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N;如图乙所示,将F2=50N的水平力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图乙中A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甲中A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答案】30;等于【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物体在受平衡力的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推力无关。【解答】如图甲,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f平衡,所以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f=F1=30N。甲图中,以AB的整体为研究对象,AB做匀速直线运动整体受到的推力F与地面的摩擦力F平衡,则A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地=F1=30N;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因为没有说明匀速,所以不能用摩擦力=拉力,以AB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整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也不变,即A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仍为30N。23.(2022七下·杭州月考)如图甲所示,小科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如图乙和丙所示,分别表示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试回答(1)在3s~5s时间段,木移动的距离为 m;(2)第5秒末时,突然撤去推力F,由于 ,木块仍将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3)在整个过程中,木块受到平衡力的时间段有( )A.0~1sB.1s~3sC.3s~5sD.5s~6s【答案】(1)2m(2)惯性;200(3)A、C【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分析】路程=速度X时间,物体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1)、 在3s~5s时间段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S=vt=1.0m/s2s=2m(2)、 在3s~5s时间段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大小f=F=200N,撤去推力后,物体仍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由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变,所以此时摩擦力大小f=200N.(3)、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图丙可知,0s~3s,物体处于静止状态,1s~3s,物体在做加速运动,3s~5s,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s~6s,物体在做减速运动,所以木块受到平衡力的时间段有0~1s,3s~5s。24.(2022七下·嘉兴月考)小科对宇宙星空知识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万(G)与质量(m)的关系如图,则:(1)从图中信息可知,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是 。(2)如果要把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画在同一坐标图中,应画在图中的哪个区域 (填“①”“②”或“③”)。(3)右图为实验室的一种弹簧秤,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处于静止时,从左边刻度可以测出物体重力的大小,从右边刻度可以测出物体质量的近似值;如果把该弹簧秤拿到乙星球上使用,刻度值应该重新标注,方法是________。A.左边刻度值不变,右边变为原值的2倍B.左边变为原值的2倍,右边刻度值不变C.左边刻度值不变,右边变为原值的1/2倍D.左边变为原值的1/2倍,右边刻度值不变【答案】(1)G/m=15N/kg(2)②(3)A【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根据重力公式G=mg分析。【解答】(1)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15N/kg,即G/m=15N/kg。(2)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kg时,甲的重力为120N,乙的重力为40N,在地球上的重力为80N,故应画在图中的②区域。(3)当质量都为8kg时,乙的重力为50N,则物体拿到乙星球上,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大约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故左边测出物体重力刻度值不变,右边测出物体质量的近似值变为原值的2倍。故选A。25.(2019七下·嘉兴月考)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挡板中夹着二块重分别为 G、2G 的同一种材料的砖块,在小晨同学用水平方向两个力 F1、F2 作用下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请分析 F1 F2(选填“大于”或“小于”“等于”),左边砖块对右边砖块的摩擦力大小是 ,方向是 。【答案】等于;0.5G;竖直向上【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当它们在水平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时,根据二力平衡判断两个压力的大小关系;(2)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它们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判断左右两边挡板对它们摩擦力的大小;然后再以右边的物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后根据二力平衡推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解答】(1)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当它们在水平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时,那么水平方向的压力是平衡力,即F1=F2;(2)由于挡板和砖的材料相同,因此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那么整体左右两边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当整体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2f=G+2G;即f=1.5G;右边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左边砖块的摩擦力f左,右边挡板向上的摩擦力f,向下的重力2G,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到:f+f左=2G;1.5G+f左=2G那么:f左=0.5G,且方向竖直向上。故答案为:等于;0.5G;竖直向上26.(2021七下·越城期末)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OB段在弹性形变范围内。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他们应选弹簧 ;若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答案】乙;甲【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能够承受的拉力越大,它的量程就越大;伸长相同的长度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小,则它的精确度越高。【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弹性限度内,甲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N,乙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N,则制作量程大的测力计,应该选乙;(2)根据图像可知,伸长4cm时,甲弹簧受到拉力大约为2.5N,而乙弹簧受到拉力单位8N,则制作精确度较高的测力计,应该选弹簧甲。27.如图所示,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为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 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拉力不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变大【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从摩擦力的方向与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拉力的方向与木块做什么运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解答】(1)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平衡力,弹簧的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的方向必须沿着水平方向。(2)根据二力平衡,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 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还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当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时,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变大。28.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均为50牛的压力F1和F2的作用下,中间重为10牛的木块恰能匀速下滑,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牛。若保持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用一个力竖直向上拉木块,木块恰能匀速向上滑动,则该控力的大小为 牛。【答案】10;20【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计算即可。【解答】(1)当木块匀速下滑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那么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G=10N;(2)当木块匀速向上滑动时,它受到向上的拉力与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G+f=10N+10N=20N。2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对应的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答案】2;4【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 (1)根据丙图确定0-2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t=1s时受到的摩擦力。(2)根据丙图确定4-6s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最后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知识分析t=3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变化即可。【解答】(1) 由图象丙可知,物体在0-2s内速度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处于平衡状态。由图象乙可知,在t=1s时物体受的拉力F=2N,由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f=F=2N;(2)由丙图知在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乙图知此时拉力F' =4N, 由平衡条件得摩擦力f' =F' =4N。在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那么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30.(2023七下·上城期末)小金在做题时,看到了如下三幅图像。他整理相应信息设计如下表格,并按①②③的顺序做了部分推理。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时间 0﹣3s 3﹣6s 6﹣9s状态 静止 向右加速 向右匀速f和F大小关系 f=F f<F ①F大小 2N 6N 4Nf大小 ② ③4N 4N(1)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小金在③处填4N的依据是:在阶段二和阶段三,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 ,因此,两个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答案】(1)f=F;2N(2)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物体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解答】(1)①中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F和f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F,②中f=F,因此f的大小为2N.(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无关,因此在阶段二和阶段三,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因此,两个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答案为:(1)f=F 2N (2)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31.(2023七下·金东期末)擦窗机器人的质量为2千克,它的”腹部”有吸盘。如图,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1)当擦窗机器人静止”吸附”在玻璃上时,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牛;(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方向上受到40牛的牵引力时,恰好能使它匀速向上运动,则此时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答案】(1)20(2)竖直向下【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1)当机器人静止在竖直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根据机器人的受力情况分析。【解答】(1)当擦窗机器人静止“吸附”在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机器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竖直向上;(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方向向上受到40牛的牵引力时,恰好能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此时机器人受到竖直向上的牵引力、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摩擦力。故答案为:(1)20;(2)竖直向下。32.(2023七下·常山期末)小明想把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向前搬运一段距离,采用了如下的两种方式。(1)翻滚方式。图甲分别在木箱的A点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推木箱,发现F1可以推倒木箱,F2不能,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2)平移方式。图乙用水平力F拉动木箱,拉力大小如图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如图丁所示,则木箱0~4秒这段时间受到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 。【答案】(1)力的方向(2)从ON逐渐增大到20N【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结合图片确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哪个要素发生改变即可;(2)根据丙图确定4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根据丁图确定0~4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它受到的摩擦力即可。【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F1和F2的作用点和大小相同,只有方向不同,那么得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2)根据丁图可知,0~4s内物体的速度为0,即始终保持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摩擦力始终等于拉力。根据丙图可知,这段时间内拉力从0~20N,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0N增大到20N。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 10分)33.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获得了老师给的一个素材:2016年8月10日伦敦奥运会,我国选手石智勇在男子69kg举重中强势夺金,他的挺举成绩是190kg,若只给你弹簧秤和若干个钩码,你能否得出石智勇在挺举中杠铃受到的重力?于是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1)实验记录如表。钩码数/个 物体质量m/千克 重力G/牛 G与m的比值/(牛/千克)2 0.1 1 104 0.2 2 106 0.3 3 108 0.4 4 10①探究过程中,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实验器材使用若干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而不使用其它物体,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 。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可能的结论是: 。③石智勇挺举中杠铃受到的重力是 。(2)某同学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绘制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数值省略),你认为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1)可以直接读出质量;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1900N(2)弹簧秤没有校零【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需要的器材;分析表中质量的变化、重力的变化以及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2)当物体的质量为零时,其重力应为零,由图象知,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不为零,则测力计没有调零。【解答】(1)①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读出质量。②由表中数据可见: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相应的增大几倍,但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比值的大小是一定值。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③石智勇挺举中杠铃受到的重力:G=mg=190kg×10N/kg=1900N。(2)由图象知,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不为零,即测力计有示数,则弹簧秤没有调零。故答案为:(1)①可以直接读出质量;②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③1900N;(2)弹簧秤没有校零。34.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明选用了如下器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档)、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璃板、小车。(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根据 的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2)小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右表,通过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风速 低 中 高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N 0.8 2.2 3.8(3)小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4)你认为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 (只写出一个)。【答案】(1)二力平衡(2)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3)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4)物体的形状【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物体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因素可能很多,应从物体本身和周围环境中分析;如:物体的迎风面积、风速;根据控制变量法,就应分别控制迎风面积相同时,观察风速对阻力影响;控制电风扇风速不变,观察迎风面积对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此方法探究。【解答】(1)实验时,空气的阻力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当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拉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2)表格中的数据是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的;根据控制变量法,概括得出结论是: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3)小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时,应控制风速不变,所以具体步骤是: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4)根据物体运动时,空气对物体产生阻力的大小应注意分析物体本身和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物体的形状、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空气密度等等。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3)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4)物体的形状(或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空气密度)。35.“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1)伽利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出现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答案】(1)C、A、B(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 (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和推导过程判断;(2)将牛顿第一定律和笛卡尔的观点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由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过程可知,他先研究了有阻力的情况,再假设没阻力时,小球上升高度的情况,最后继续 推理得出,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因此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 顺序CAB;(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笛卡尔的观点中,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这是他的观点的不足之处。四、解答题(每空或者每小题2分,共20分)3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1)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发现当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当左侧放400g 砝码,右侧放300g砝码时(图甲),小木块也保持静止状态,经过分析是木块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的大小为 N(g取10 N/kg)。(2)小车处于静止后(图乙),保持 F3与F4相等,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 (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两个力在 上的条件。【答案】(1)1(2)扭转回来;同一直线【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解析】【分析】(1)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条件计算受到的阻力大小;(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木块受到向左的拉力F1=G1=m1g=0.4kg×10N/kg=4N,还受到向右的拉力F2=G2=m2g=0.3kg×10N/kg=3N,以及向右的阻力f。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得到:F1=F2+f,即4N=3N+f,解得:f=1N。(2)小车处于静止后(图乙),保持 F3与F4相等,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扭转回来;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37.(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3.2 力的存在(第3课时) 同步练习)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力。(1)用10牛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弹簧。(2)用200牛的力提水桶。(3)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50牛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答案】(1)解:如图所示:(2)解:如图所示:(3)解:如图所示:【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找出力的三要素,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各力。【解答】(1)拉弹簧的拉力作用点在拉力与弹簧接触处,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2)水桶受到的拉力作用点在手和水桶接触处,大小为200牛,方向竖直向上。画出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3)从力的作用点画水平线,拉力方向和水平面成30度角,画出拉力,线段末端箭头方向代表拉力方向,并且标明力的大小50牛。 画出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38.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多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小球质量(克) 小球速度 橡皮筋长度(厘米)15 慢 1015 较快 1515 很快 18(1)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改变。(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快,橡皮筋的伸长就越 。(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替代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 。【答案】(1)一定(2)长(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体现拉力的大小(4)实验中 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图象的结合【解析】【分析】(1)解决本实验的关键是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橡皮筋的伸长与小球运动速度的关系,橡皮筋的伸长程度反映了拉力的大小。(3)橡皮筋具有弹性,受力是形状改变明显,并且能从形变的大小上判断出拉力的大小。(4)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实验时,一定要控制其余因素,只改变需要研究的因素。【解答】(1)当小球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运动状态一定改变。(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长,橡皮筋受到的拉力也就越大。(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比较拉力的大小。(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除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外,还与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当研究与速度的关系时,应当控制小球的质量和圆周半径不变,但实验中橡皮筋的长度改变,圆周半径在发生改变。故答案为:(1)一定;(2)长;(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比较拉力的大小;(4)实验中 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温州市七下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拔高培优训练卷(浙教版)(学生版).docx 2024年温州市七下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拔高培优训练卷(浙教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