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1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33张PPT)+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1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33张PPT)+2视频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法在你我身边,让我们与法同行!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那这些法律从何来?
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9.1 生活需要法律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道德修养:
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律意识:
理解法治的本质,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责任意识:
(1)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教学重点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自主思考:(5分钟)
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法治的涵义、要求与意义是什么
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是什么?
自 主 学 习
1.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P85-86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P87
3.法治的含义是什么?P87
4.法治的地位或重要性是什么?P87-88
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P88
01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思考:
1.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你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民法典……
反家庭暴力法
义务教育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食品安全法》
《价格法》...
《网络安全法》《知识产权法》《网络版权法》...
餐馆商场
网络平台
学 校
小区住宅
图书馆、影院等公共场所
法律无处不在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民法典》…
《社会治安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知识理解 二
问题思考:通过对上图的理解,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婚姻纠纷
合同纠纷
劳动纠纷
遗产纠纷
①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大背景下,催生立法。2013年7月,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第18条第2款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将子女“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列入法规。
②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环境保护法
酒驾入刑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③法律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知 识 笔 记
1.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P85-86
①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生活需要法律)
②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嵌入生活)
③法律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相伴人的一生)
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02 法治的脚步
思考:原始社会有法律吗?法律是如何产生的?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是什么?
知识理解 四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1、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法律的产生:
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其统治
生产力水
平提高
原始社会末期
出现剩余产品
私有制和剥削
产生阶级
建立国家
创制法律
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体现
工具
标尺
统治阶级的意志
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乱政实际上是指奴隶暴动和反抗斗争,夏朝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而制定的。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知 识 笔 记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②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P87
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人治
>
法治
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权力是君权,而不是民权,大权集于君王,把对盛世的追求寄托在“明君贤臣”上,其本质是人治。
知 识 笔 记
①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②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法治的含义是什么?P87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政治清明
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知 识 笔 记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4.法治的地位或重要性是什么?P87-88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
总目标
重要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法治建 设历程
知识理解 六
知 识 笔 记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88相关链接)
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P88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知识运用
问题思考:名言说明什么?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生活需要法律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治的脚步
①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②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1)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治的含义: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3)法治的要求: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法治的作用:
①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
②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每晚7时许,广场舞爱好者在各个小区空地上挥汗起舞。这边是《小苹果》,那边是《最炫民族风》,各种音乐竞赛高音、舞队噪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律师认为,在增强居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同时,还需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这说明了(  )
①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②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③法律调节社会关系,为人们生活服务 
④法律离我们很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2.下列做法与法治的要求不相符的是(  )
①张某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工商部门依法惩治制假售假的行为 
③两名身穿便衣的民警未亮明身份即进入居民家搜查 
④王某在网上传播谣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3.新华社昆明2021年7月8日电,生态环境部5月17日公布“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典型案例后,云南省纪委监委对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等有关问题以事立案,经过全面深入调查后,决定对6个责任单位、29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对这一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法治时代,要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B.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秉持法律至上
C.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
D.法治要求国家的所有问题都必须靠法律来解决
D
4.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下列案例中,能够体现依法治国这一要求的有(  )
①刘某因为涉嫌在网上散布谣言而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 
②王女士在得知自己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了商家的相应赔偿 
③小刘用自己的工资购买演唱会的门票 
④某造纸厂因为排放污水严重超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环保部门处以巨额罚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