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2-物质的溶解练习-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项训练2-物质的溶解练习-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资源简介

专项训练2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叫溶液。注意: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蔗糖溶液等。
特征: 、 、混合物。
组成:由 和 组成。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 或气体。
②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是常见的 。
溶液中质量和体积关系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注意:①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但能溶解在其他溶剂中;
②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的质量,如果没溶解到溶剂里或从溶液中又析出,则不计算在内。
悬浊液和乳浊液
悬浊液: 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乳浊液。
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质 固、液、气被溶解 固体小颗粒(不溶解) 液体小液滴(不溶解)
是否透明 透明 不透明
是否分层 不分层 浑浊,久置分层
特点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举例 高锰酸钾水溶液(紫红色) 碘的酒精溶液(棕黄色) 泥浆水、石灰浆、血液、钡餐 牛奶、肥皂水
共同点 都是混合物
二.物质的溶解
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 。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性质:①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
②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
外界因素:①跟 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某些物质,如熟石灰
(氢氧化钙)、气体,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小;②跟 有关,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强, 压强越小,气体溶解能力越小
溶解过程: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 过程,此过程 热量,另一种是 过程, 此过程 热量,氢氧化钠、 、生石灰等物质溶于水放热, 等物质溶于水吸热, 、蔗糖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 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 。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大多数固体物质)
、减少溶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改变温度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方法①某溶液中如果有 ,则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方法② ,则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对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
对同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三.物质的溶解度
概念:固体物质溶解度指的是在 ,某固态物质在 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
解的
四要素:①、条件: ②、标准:
③、状态: ④、单位:
影响因素:内因 外因
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m质 S

m剂 100克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 的改变而变化的趋势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 ,溶液处于 状态。
(2). 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 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状态。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 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 相等。
(5).趋势: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6).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常用降温结晶法提纯,如:
(7).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常用蒸发结晶法提纯,如:
四、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 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它是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a%含义:在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有 份溶质,含有 份溶剂。
3、变形公式: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
四、配制溶液:配制 50g16%的氯化钠溶液
1、步骤
;需要食盐 克;需要水 克;即42毫升。
;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8g,用 量取42毫升水。
;先将食盐放入烧杯中,然后将量取的水加入,并用 不断搅拌。
;将配好的溶液放入试剂瓶中,注意标签(注明药品的名称和 )向外。
2、总结思考:
在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实验仪器? 、 、 、 、 、细口瓶。
怎样加快食盐溶解? 、 、 。
3、误差:
如果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16%,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取水;砝码缺损;食盐不纯;左物右码放反了,并且 等。
如果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呢? 取水;砝码生锈等。
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装瓶存放时撒了一些溶液,左物右码放反了,但 等。三.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1.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m浓×a浓% =m稀×a稀%
计算稀释时所加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质量
m 水= m 稀-—m 浓
(算增加的水的体积时,不能用体积相减,必须先用质量相减后,再换算成体积)
考点 1:物质的分散状况
例1.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等几种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 放入汽油中,搅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
考点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例2.把某固体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加盖密封,当温度变化时,容器内的溶液一定( )
A.仍为饱和溶液 B.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变为饱和溶液 D.变成不饱和溶液或仍是饱和溶液
下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 放置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下如图,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示数 ;
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示数 ;
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示数 。考点3:溶解度
例3.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0g水溶解 20g某物质刚好饱和,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
0℃时,100g水中溶解了 10g某物质,则 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10g
0℃时,50g水最多可以溶解 18g食盐,则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18g
0℃时,100g水溶解 32g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则 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2g
变式跟进1 t℃时,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a克,将其全部蒸干,得到b克该溶质,则此固体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是( )
100b
A.
a
克 B.
100
a b
克 C.
100b
a b
克 D.
100 b

a b
将60℃浓度为80%的硝酸铵溶液500克恒温蒸发掉5克水,析出10.5克晶体,则60℃时硝酸铵的
溶解度是( )。
A.105克 B.210 克 C.400克 D.以上都不对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除增加溶剂外还能用 方法;
t2℃时,甲和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甲 丙(填“>”、“<”或“=”)。
考点 4:溶液的质量分数
例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变式跟进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10 g硝酸钾加入10g 水所形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0% B.24% C.31.6% D.50%
变式跟进1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掉ag水或加入bg该物质都能成为饱和溶液,则2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现对某物质A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10克水析出a 克固体,若蒸发20克水析出b 克固体,若蒸发30克水析出c克固体.则下列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a+b B.c=2b-a C.c=2b+a D.c=2a+b
例5.已知20℃和50℃时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和85.5g,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 4.5g硝酸钾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硝酸钾晶体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g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 1 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
小婧按图 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
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 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水的密度为 1g/cm3)
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 20℃时, 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 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表中m= 。
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
计算第 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20℃时,实验室把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 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过程)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不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取12%的硫酸溶液100%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
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体积是 mL(保留到0.1)。
已知浓硫酸比稀硫酸的密度大,质量分数分别为90%和1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 液的质量分数为( )
A.大于50% B.等于50% C.小于50% D.无法确定
将一不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水20克,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3克;若向原溶液投入该晶体7克后, 发现溶液中有2克晶体不能溶解,求该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
A.15克 B.30克 C.45克 D.40克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5℃时向 100g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溶液中加入 5gKCl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 NaCl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将 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100克,冷却到 20℃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一杯久置的高锰酸钾溶液,测得上层密度为应小于下层密度
将50g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与蒸发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
A B C D
要使一定量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升高温度至30℃ ②降低温度至10℃ ③加5 克硝酸钾 ④加入5克水
⑤蒸发掉2 克水,再恢复到20℃ ⑥加入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②④ D.全部
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组成不变
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不相同
固体的溶解性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固体溶解度大小也只与这些因素有关
在室温下,小乐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 B.在t℃时,A 的溶解度可能为50克
C.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 D.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7.20℃时,在三个各盛有 100g 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
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能力最小
8. 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
C.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D.饱和溶液一定包含里面还未溶解的物质
9. 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40gM和70gN的固体中加水130g,加热溶解并蒸发掉30g水后,冷却至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t℃时溶液中 M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B
t℃时析出固体 M
t℃时二者均无固体析出
t℃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0. 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
0℃时,将 100g水加入 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0℃时,将 100g水加入 30g 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温度在 20-30℃之间时,两种物质可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
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
11.如图是对 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
按照图中规律,20℃时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 克,X的数值是 。
12.两个杯子分别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不能用嘴尝,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及需要的实验器材(可自行制作)设计两种区分这两杯盐水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方法1: ;方法2: 。
13.请你参与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的实验,并进行实验过程的探究:
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 g, 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约为1g/mL).
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应 (填标号).
先在托盘上放置所需的砝码,再添加硝酸钾直至天平平衡.
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添加砝码到所在的托盘直至天平平衡.
【探究一】:在称量过程中,某同学的称量操作如图所示,你认为该操作对本次实验的数据处理的
正确性 (填“有”或“没有”)影响,理由是 .
量取:准确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
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溶解.
(选填图中的标号).
【探究二】:20℃时,将 20mL 质量分数为 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
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从表中找出计算所需的数据为: g/mL.
温度℃ 质量分数% 20 40 60
4 1.023g/mL 1.016g/mL 1.007g/mL
10 1.063g/mL 1.054g/mL 1.044g/mL
14.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 ;
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填序号)
①温度 ②加入溶剂种类 ③加入溶剂质量 ④加入固体种类 ⑤加入固体质量
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 10.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 10.0mL 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 m1g;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m2g;
⑤计算:m1-m2= 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 (填“>”“﹦”“<”)硝酸钾的溶解性。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100g水
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1%
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溶液为 80℃时的饱和溶液
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15.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温度( ℃) 10 40 65 75
剩余固体(克) 261 175 82 82
硝酸钾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 10 40 50 55 60 65 75 80
溶解度(克) 20.9 63.9 85.5 95 110 126 150 169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
16.浓盐酸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
100毫升这种浓盐酸的质量是多少克?
取 100毫升浓盐酸与 500毫升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盐酸的
质量分数是多少?
(3)欲配制 1000克质量分数为 3.6%的稀盐酸,需要浓盐酸和水各多少毫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