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2滑轮》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是:知道简单机械,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是杠杆类简单机械的一种,本节课学生通过触摸滑轮实物来认识滑轮的结构,通过展示滑轮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分类。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遇到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经过初三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设计实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三、设计思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利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明确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使学生知道生产中为什么使用滑轮,掌握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目标物理观念:定、动滑轮、滑轮组特点。科学思维: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科学态度与责任: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五、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六、教学难点在对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应用。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让学生移动重物】提出问题: 1.该装置用了什么机械? 2.你有哪些发现? 生活中的其他杠杆,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课内探究的兴趣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内探究 学生活动观察移动重物的过程,发现问题。 1.滑轮 2.省力 3.绳子移动距离大于重物移动距离 作使杠杆平衡,并找出影响杠杆的因素,根据实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利用宽杠杆,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并得出结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总结画力臂的方法,并加强练习分组讨论 利用有趣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实验】 【进行实验并展示汇报】生:轴、物体挂的位置、拉力方向...... 总结画力臂的方法,并加强练习 一是教给学生列表对比是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延伸 师: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升国旗时,旗杆顶部的滑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了动滑轮,为了改变用力方向 B.使用了定滑轮,为了改变用力方向 C.使用了动滑轮,为了省力D.使用了定滑轮,为了省距 倾听、思考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八、教学反思引入实验:直接拉箱子与使用动滑轮拉箱子对比,趣味性强,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使用滑轮时力的大小关系以及距离的大小关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省力这个特点对于实际操作的同学来说感觉很明显,但其他观察的同学看的并不是很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