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机械效率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 机械效率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12.3机械效率》
一、教材分析
《机械效率》前有简单机械、功、功率,后有机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块之间,是中考考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热机效率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起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及格人数对比、更优异种子选择或者提水水桶照片,比较得出问题答案。再让学生思考把一个钩码提升一定高度,你能想到几种办法?引导学生得出:提升钩码可以直接用手也可以借助机械。结合用手和用动滑轮提升同一钩码到同一高度的计算,分析两次做功的不同,从而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讨论、交流、分析数据,找到利用机械做功比直接用手做功大的原因。
三、设计思路
“机械效率”,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科学思维: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科学探究:能设计实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科学态度与责任: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六、教学难点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学生观察数据或者水桶照片,比较得出问题答案。学生分别直接用手、用定、动滑轮和滑轮组使钩码匀速上升一定距离教师演示也可以用杠杆提升钩码。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师提示:提升钩码可以直接用手也可以借助机械 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课内探究的兴趣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内探究 活动一: 1.出示两个班级某次考试成绩的总人数和及格人数对比表格。思考比较两个班级的及格水平。 2.出示两个种子样本数及其发芽数,思考回答如何选出更优异的种子。 3.若教室在三楼,要到楼下去提水,你会选择比较轻的塑料水桶,还是比较重的铁制水桶? 4.把一个钩码提升一定高度,你能想到几种办法? 指导学生对实际情况中三种机械功进分析讨论,掌握实际情况下的分析方法。 利用宽杠杆,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并得出结论
分组讨论 问题引导:由不同的动滑轮提升同一物体,你会选择哪个滑轮呢?追问问题:你能用一个怎样的数据来支撑你的选择呢 活动:自学提纲 1.定义: 2.表达式: 3.机械效率单位(选填“有”或“没有”) 4.机械效率( )1(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原因是什么?再追问:机械效率能否达到 100%? 加强练习 一是教给学生列表对比是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 强调:由于机械和摩擦的影响,机械效率不能达到 100%。教师指导学生计算上述两个滑轮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从而让学生明确机械效率的高低反映了做功是否划算。 倾听、思考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八、教学反思
如何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三个问题的递进就进入了第二个主要知识点“影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学习。这样设计体现了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计算让学生经历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本节课只能着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还需上两节习题课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