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奇妙的想象》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围绕“大胆想象”这个主题,教材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五个板块。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奇特,体会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并通过课后题,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说出自己的想象故事。“交流平台”梳理和总结了大胆想象的作用和方法,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兴趣,提示学生可以想象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可以想象奇异的经历,鼓励学生去尝试大胆奇特的想象。而“初试身手”则是在学习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指画去发挥想象,创作各种各样的事物,感受新奇的想象带来的乐趣。“接龙编写故事”,既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降低难度。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以旁批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分别提示学生展开想象的一些思路:可以根据事物的特点来展开想象;可以逆向思维反着想。
单元最后安排了习作“奇妙的想象”。教材中,单元习作的第一部分,告知了我们“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并提供了“贪玩的小水滴”“水果们的音乐会”等七个富有童趣的题目,激发学生展开无穷的想象,打开习作的思路。接着,提出了习作的要求:学生可以选取这七个题目中的一个,抓住这些题目的关键词,大胆想象,创编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借助这些题目激发灵感,写其他的想象故事,自拟一个题目,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教材重视“以改促学”,鼓励学生写完后,交换习作,简单评价别人的想象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能根据别人给予的建议来修改习作,初步培养修改能力。最后通过“想象岛”专栏的方式,展示大家的习作,以此来激励学生。
《奇妙的想象》是统编教材一篇想象类的习作。纵看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的编排,想象类表达训练主要有11次。其中,三年级安排了三次想象类的表达训练要求,《习作:我来编童话》要求学生看教材中提供的词语,把脑海想到的画面和故事写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想象。而这一点为《习作:奇妙的想象》中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展开大胆的想象,做好能力铺垫。而《习作:奇妙的想象》中所学到的“抓事物特征”“逆向思维”的想象方法,又为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要求学生想象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时所发生的童话故事,打好基础。编排很巧妙,不仅能力点要求螺旋上升,又在上升中运用巩固已掌握的写作能力。本次习作学习处于其中,在本年级想象习作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年级 表达训练内容 想象类表达训练要素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 童话世界多么神奇啊!我们也来编童话故事吧。看到上面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发挥想象,把想象写下来。
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 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第八单元《习作:这样的想象真有趣》 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课标要点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二学段对“表达与交流”的主要目标:乐于表达,愿意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而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内容中,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能够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可见,在中年段教学中,需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不拘形式地写清楚新奇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创编儿童诗和故事,进一步发展想象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去观察并能发现事物表面的特点,热爱想象,有丰富的想象力。本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处于从形象思维到一定的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在二年级的看图想象写话中,学生已掌握了观察图画,并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初步建立了写想象故事的概念。通过三年级上册《习作:我来编童话》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借助关键词来展开想象。可见,本阶段学生主要从图画、文字两个方面初步展开想象,其想象能力仍处在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想象过渡的阶段。从习作能力方面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习作一个学期多时间,整体书面表达能力还不强,存在“有序表达能力较弱”“书写速度较慢”“初学修改习作”等实际困难。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怎样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怎么将想象到的故事写清楚,这是三年级学生在写想象故事时的难点。因此,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打开思路,将故事内容写清楚,呵护他们创作和分享的兴趣是本次习作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习作例文,梳理想象方法,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能自选或自拟的一个题目,抓住题目关键词,运用联系事物特点展开想象、逆向思维反着想象等方法,大胆想象。
3.能够把想象的故事清楚地写下来。
4.分享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能根据建议,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通过专栏展示,激发兴趣,建立自信。
【教学重难点】
1.能自选或自拟的一个题目,抓住题目关键词,运用联系事物特点展开想象、逆向思维反着想象等方法,大胆想象。
2.能够把想象的故事清楚地写下来。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驱动交流。
结合荣维东教授提出的交际语境习作“话题、读者、作者、目的、语言”五要素”,本次习作教学运用了“根据情境,驱动交流”这一理念。结合本单元内容,创设单元整组“共建想象岛”学习主题,将单元学习内容统整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学习大胆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2.搭建支架,激发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力和创新的源泉。“想象力”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是创造力和创新的源泉。支架式教学起源于建构主义理论,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将为学生学习提供的适当的支撑、小线索或者提示等称为“支架”。在想象习作中搭建支架,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给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支点。本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借助思维导图适当给予学生想象的支架,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充分表达,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实现审美创造。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板贴、水滴卡通图
【教学课时】
2课时(共80分钟)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发布任务
回顾单元,重温想象之乐
在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共建神奇想象岛。在宇宙馆中,我们畅想了《宇宙的另一边》的秘密。在魔法林,过了一把变形瘾!大家脑洞大开,创作了有趣的手指画。故事屋中接龙续编故事,也带给了我们新奇的体验。大家还进行了好书推荐,选出了最受欢迎的想象类书籍,有趣的图书在小组间漂流了起来。看!想象岛的作品精彩纷呈,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吧!
创设情境,发布任务
老师发现,在故事屋中,接龙编故事大受欢迎,充满了奇思妙想!今天,就让我们开展一场“奇妙的想象”故事创编会!创编独属于我们的想象类故事,继续丰富我们的想象岛,好不好?
【设计意图:回顾“共建想象岛”的单元任务,感受想象的快乐,再次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的欲望。创设真实性情境,发布“故事创编会”的任务,链接学生生活,产生习作兴趣。】
板块二:合作创编,打开思路
一、由题入手,明确要求
1.轻声读读书中的题目,筛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激发习作兴趣。
2.阅读要求,明确习作要点。
(1)阅读习作提示,了解习作要求。
(2)师生互动,明确习作要点:要抓住题目关键词来大胆想象故事;写后要评价修改。
【设计意图:由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有趣的题目,激发表达的兴趣。引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关注题目关键词,为后面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想象做铺垫。】
二、合作创编,打开思路
大家说得很好!就让我们用《贪玩的小水滴》这个题目一起来编个好玩的故事吧!
(一)展开想象说构思
1.抓特点“贪玩”,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在贪玩的小水滴的身上,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呢?教师相机板书。
2.例文引路,学习方法。
(1)学生默读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思考:在作者的大胆想象中,铅笔的梦想是什么?都变成了什么?
(2)学生汇报,相机梳理故事情节。
(3)师生互动交流,发现方法:抓事物特点想象。
3.借助思维导图支架,思考小水滴还有哪些特点,再进一步大胆想象:有了这些特点的小水滴,还会发生怎样好玩的故事呢?
4.小结方法,明确抓特点大胆想象。
真有意思!刚刚我们抓住了小水滴本身有的的这些特点和题目设定的贪玩的特点,大胆想象,就想出了这么多好玩的点子来了!
(二)合作想象编故事
1.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接下来,请小组合作,大胆想象,以《贪玩的小水滴》为故事题目,创编一个有趣的故事。特别注意:创编的时候的时候,要想清楚小水滴可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究竟是怎样的?
2.师生交流,共定“好故事”标准,出示评价表。
“好故事”评价小助手
评价内容 自评 同学评
1.抓特点,大胆想
2.编故事
3.代表小组分享故事,对照“好故事”标准,进行自评、互评。
对照好故事的标准,你们给自己几颗星呢?
小听众们,你们觉得这个小组的故事讲得怎么样呢?
4.小结方法,还原思维过程。
刚才短短时间里,就合作创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真好玩!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一同回顾一下:我们是先抓住了题目告诉我们的小水滴贪玩的特点,同时还抓住了小水滴本身这些特点,大胆想象出了这些好玩的点子,然后抓住最好玩的点子,在小组里讲小水滴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有哪些好玩的经历?最后又怎么样?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就编成了!
【设计意图:以个例示范,合作创编,过程中借助课文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习得想象的方法。在小组交流分享中,以思维导图搭建支架,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可视化”,进一步打开大胆想象的思路。】
板块三:放飞想象,独立创编
一、快速自编,口头分享
1.选择题目,自编故事。
自己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题目,或者另想一个题目,给大家一分钟的思考时间,赶紧想一想:根据这个题目,事物有什么特点,可能发生什么故事?
2.与同学分享自己创编的故事,互相评一评。
3.师生共赏,相机评价,进一步完善习作思路。
二、独立创编,动笔成文
听了这几位同学的分享,老师觉得你们都是厉害的故事家!我们想象岛的故事屋一定会很精彩呀!事不宜迟,请拿出创作纸,快快动笔写下独属于你的故事吧!
1.学生自主写作,老师提示双姿要标准。
2.教师巡视指导,物色共同评改的典型习作。
【设计意图:由合作创编到独自创编,给孩子提供恰当的扶梯。通过前面的交流,学生打开了习作的思路,也明确了习作的要点。由说到写,学生能逐步梳理“想象”,言之有物,习作难点迎刃而解,下笔自然得心应手。】
板块四:分享故事,以评促改
自读故事,首次修改
1.出示评价表,回顾“好故事”标准。
2.以读者视角,对照标准,自读自改。
(1)自读故事,读通读顺。
(2)对照标准,自行修改。
示范分享,指导修改
分享汇报,集体评改。
(1)代表作小作家上台讲故事。
(2)对照评价标准,自评互评。
2.借助例文,指导修改。
借助《一支铅笔的梦想》片段,梳理出作者是通过先写“梦想是什么”,再写“干什么”,最后写“心情如何”,把想象的内容写清楚的。
借助《尾巴它有一只猫》片段,梳理出作者是加入了对话、神态等细节来写清楚的。
3.师生互动,明确分享和互评的步骤。
(1)依次讲自己故事给组员听;
(2)自评标星:说自己最满意的一点和最想修改的一处;
(3)互评标星:互相说说修改建议。
三、小组分享,二次修改
1.小组分享和互评,老师巡视指导。
2.根据修改意见,自主二次修改。
通过刚才小组分享互评,大家得到星星了吗?收到组员的修改意见了吗?
接下来请用蓝色的笔认真改一改,把故事写得更清楚,更有趣!
3.班级分享修改片段,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借助评价工具进行自评互评,以评促改;借助例文,相机回顾方法,在自评互评中,明确如何修改,通过二次修改,进一步完善本次习作的学习。】
板块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一、课堂小结
1.分享收获。
2.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变身小作家,创编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不仅收获了创编故事要抓住事物特点,大胆想象,我们又一次地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咱们想象岛的作品又更加丰富了呢!
二、布置作业
课后,请继续修改完善你的故事,期待你的作品上榜《想象岛》!
(1)继续修改故事并工整誊抄;
(2)继续课外阅读想象类书籍。
【设计意图:紧扣“共建想象岛”的主题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真正落实“以评促改,以改促写”的目的。】
【板书设计】
《习作五:奇妙的想象》学习单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课前预习】
认真审题,标画重点:
阅读语文书P70习作要求,画出重点,标上序号。
看题目,圈出主角,说说特点:
下面这些有趣的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你能从题目中看出故事的主角是谁吗?圈一圈,再分别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发挥想象,选定\自拟题目:
最让你有兴趣编写故事的是哪个题目呢?请选择一个写下来,也可以发挥想象,自己拟一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创编故事】
大胆想象,创编故事。写完后请对照评价表评价(打勾标星)。
加分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