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英国模板一、中世纪(一)政治:1、《大宪章》,“王在法下”传统2、13c出现议会3、民主/宪政/法治传统中古近代之交的欧洲地图→全盛时的英国及其殖民地——“日不落帝国”▽(二)经济1、新航路开辟、参与地理大发现、世界贸易,资本原始积累2、圈地运动:提供原料,带动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业工人、手工业工人、资本主义农场主→规模化经营)(三)文化:1、文艺复兴:莎士比亚2、宗教改革:英国国教 清教徒运动二、近代英国(一)政治: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①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②资本主义新贵族的形成(工商业资产阶级崛起)③清教徒运动④议会的反对派的形成与斗争⑤导火索:苏格兰人民起义(1638)(2)过程:①1640 新议会的召开(革命爆发)②1649 处死国王③1649—1653 成立共和国(革命阶段性成果)④1653 克伦威尔成立护国主政治 解散议会 成为军事独裁政治⑤1660 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君主专制政体,但革命成果得到保护⑥1688 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⑦1689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建立(3)君主立宪制:●议会权力至上:①权力中心在立法机构·议会 ②立法权 ③产生内阁(政府)—下议院多数席位(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解散政府)●限制国王权力(王在法下→王在议会下→虚君)①国家元首·国王 ②国王掌握行政权 → ③(内阁制成熟后,18C中叶)皇帝只是名誉职位,无实权●行政机构·政府首脑①内阁(政府)由议会产生,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②政府首脑(首相)由下议院多数席位政党领袖担任 ③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4)影响: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开端)②欧洲/世界;继承发展 民主法治传统 启蒙思想③启蒙思想先驱 霍布斯 洛克(4)英国代议政体的渐进式灵活式发展●内阁制成熟:掌握行政权(财政权、外交权)●两党制发展: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辉格党与托利党→自由党与保守党→保守党与工党】●下议院权力扩大●人民争取普选权、参政权:三次议会改革(需要掌握1832年议会改革)、宪章运动(二)经济1、工业革命(1)背景: ①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②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原料③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④近代科技的发展(2)过程:●1765开始—1840 基本完成(大机器工厂基本取代手工工场)—18世纪末,向欧洲和北美逐渐传播普及①纺织业:1765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 水力织布机②动力(采煤、冶金) → 1785 瓦特 改良蒸汽机③交通运输业:A.1814 史蒂芬孙 发明机车 B.1825 史蒂芬孙 发明火车(3)影响:①生产力革命 生产方式变革(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②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手工工场→大机器工厂)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奠定英国的霸主地位(世界工厂、日不落) 主导世界经济秩序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对内:政府干预少;对外:贸易壁垒少)⑤使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对立,加剧了社会矛盾;工业化带动城市化19世纪中后期(一工后)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三、衰落期英国(一)经济发展缓慢期 19c末 20c 初(二工)1. 最大的殖民帝国 (殖民地最多;工业产量世界第一)2.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引领(科技创新成果都出自美德)→工业产量被美德超过,退居第三,丧失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3. 殖民地最多(市场多);金融业世界第一(资本输出最多)(二)一战时期1.背景:英、德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主要矛盾)2.影响:①英国国力严重削弱,但综合国力勉强保持世界第一,最大的殖民帝国②美国开始替代欧洲,逐步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③英法VS美国 争夺世界秩序领导权国联由英法控制(美国综合国力不足以掌握世界霸权)一战中的同盟国(德意奥)与协约国(英法俄)▽(三)二战时期(1)背景: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主义的诞生(2)过程:①20c30s 执行绥靖政策②反法西斯战争局部失败③1940 丘吉尔上台 开始对德强硬④不列颠之战 敦刻尔克大撤退(战略防御阶段),保护了未来的反攻力量⑤1941 《大西洋宪章》英美⑥1942 《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英法美中)(战略反攻阶段)⑦1942 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⑧1944 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⑨1945 柏林战役(3)影响:①英国正式衰落,雅尔塔体系(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主导二战后复兴:马歇尔计划→欧共体成立→欧盟成立冷战下的东欧与西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