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程目标1.了解法西斯主义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原因。2.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和特点。3.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联合国的建立,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4.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认同世界和平来之不易。二战背景:一战后虽然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由于这个体系由战胜国主导,其内容是对战败国家进行严厉的惩戒,战败国属于被迫接受,但是战争的爆发,以及战争破坏性的影响是双方一起造成的,所以一方高高在上处理另一方,势必会引起冲突,在酝酿了二十年后得以爆发。看一下战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反映,找同学读一下。由于这几个国家对于战后处置极其不满,所以积极鼓吹光复民族荣誉,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情绪不断高涨,这就促使了法西斯主义出现,我们简单看下法西斯主义概念。归纳一下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鼓吹对外扩张,称霸战争。那同学们想一下的德意日除了对战后处理不甘外,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了他们法西斯主义的高涨。我们在看一则材料啊。关于各国法西斯政党组织的建立过程,同学需要简单了解一下。那各国法西斯主义及政党的出现成为就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则直接推动了德意日登国的对外战争。经济危机虽然从美国爆发,但由于一战及战后美国与欧洲等国家联系密切,银行贷款援助各国的经济恢复,因此经济危机几乎席卷了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就是大量的工厂破产工人失业,这就会造成社会的动荡,那面对这场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社会恐慌,各国处理方式也有不同,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恢复银行信誉等一系列措施,是美国顺利度过危机,而德意日等国犹豫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制约,重金赔款,国土资源少,无法迅速脱离危机。于是各国领导鼓吹战争会获得温饱和荣誉想通过对外发动战争的形式转嫁社会危机。,经济危机成为刺激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于是德意日相继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具体有那几场,学生归纳,就这样,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亚洲和欧洲两大策源地。其实还有一处是非洲,战争一处即发。亚洲策源地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欧洲策源地则是主力德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推翻一战给他设定的限制(扩充军备,非法战据莱茵河并设防,侵占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反复在英法的底线周边横跳。而英法这时候在干什么呢,出示材料。在亚洲,面对九一八事变,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却荒谬地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等同对待,拒绝制裁日本。在非洲,面对意大利发动的侵略战争,国际联盟却拒绝将石油包括在禁运物资中。在欧洲,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该国领土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换取希特勒的“和平保证”。——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材料对德国的态度,姑息,屈服,信任,妥协,牺牲小国的利益换取和平,那我们把这种对待战争的政策称为绥靖政策。那为什么会实行这种政策呢。看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形成的更为广泛的厌战和恐战思潮,以及不分是非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运动的发展,为绥靖政策的形成和顺利实施奠定了思想和社会基础。30年代英国和平运动的主流已经蜕化为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摘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厌战,经济恢复等原因,但是事实证明绥靖政策不但没有组织战争,反倒助长了德国侵略的气焰,让德国认为,英法只不过就是纸老虎。于此同时,俄国和德国相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这是仿佛不受限制了。战争激将开始。好总结一下二战爆发的背景。1、一战后,德意日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高涨,产生了法西斯主义2、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英法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4、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战过程:三个战场,四个阶段。学生总结,三个战场主要是非洲、亚洲、欧洲;四个阶段:局部战争阶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1937年77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二战亚洲战场打响。在中国艰苦卓绝不畏牺牲的抗争下,打破了日本的速决战,延长了作战时间,为世界反法西斯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全面爆发与扩大(1939—1941):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德国为什么闪击波兰呢,简单看一个视频。归纳总结以下原因。我们关注一下地理位置,波兰离俄国最近,相比较应该要先攻占俄国,但是德国调转战争方向,对准法国,法国倒也有所准备,在一战后为了避免德国的再次进犯,在法德边境修筑了马奇诺防线,但是德国没按法国的战略部署进行,而是出其不意功打了法国北面,法国北面兵力驻防相对薄弱,而且也没做好战时准备,德国迅速将法国40万军队围困在敦刻尔克。由于德国内部权利发生矛盾,给了法军喘息和英军营救的时间。后经英国军民船只完成了此次撤退,此次撤退虽然是不光荣的,但是也因此保留了大量兵力,孕育着胜利的希望。德国于是又将战争方向调转英国,对英国发动海狮计划进行空袭,但当时英国拥有防空火炮,以及雷达可以准确清楚德国空军进攻的方向,英国最终维护了国家安全。对英空战失利的德国,此时芬兰拒绝苏联领土割让协议,苏芬战争打响,苏联处于战争劣势,德国看中时机于1941年6月开辟东线战场进攻开始苏联。前期苏联常常败退,德国兵力不断深入苏联境内,但苏联凭借其广袤的国土优势和气候优势,战局逐渐发生扭转,这样欧州战区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非洲战场德军派出沙漠之狐隆美尔,直线南下,直逼开罗境内,但由于意大利盟军迟迟不来,延误战机。亚洲战场方面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不断消耗着日本的战备资源,日本于是打算另辟蹊径侵占东南亚,但犹豫东南亚地区属于美国的势力辐射范围,日本担心美国阻拦,所以出其不意摧毁美国在太平洋的实力,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美国军舰基地受到重创,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的参战标志着战争发展到了全球阶段。同盟国的联合与二战的转折(1942——1943):由于一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一路飙升,所以美国的参战,世界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各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成立。战争进入到了联合抗战和转折阶段。亚洲——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是中途岛战役,中途岛位于太平洋海域,日本和美国之间,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如果日本占据此处,对美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此美国势必要守住这个战略要地,日本起初想声东击西,让美国认为它要重点进攻的是阿留申群岛,但美国破译了日本的战报,重点防御中途岛,最终美国不敌日本,亚洲——太平洋战局逐渐扭转。欧洲战场重要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前一个阶段,德国对苏联进行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凭借其国土和资源优势,延长了德国战线,德国深入至斯大林格勒战役,被历史铭记的战役均是战区具有重要战略位置,战争的胜负往往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走向。斯大林格勒打了将近200多天,从夏天打到冬天,双方投入近500万兵力,伤亡在200万以上。最终,以德国第六军团覆灭,保卢斯元帅被俘告终。非洲战场重要的转折点是阿拉曼战役,当时德国意大利军队达到了据三百公里的阿拉曼,由于地中海制空权被盟军控制,德国后勤补给困难,此时隆美尔病倒,德军没有了统一领导,英国在美国的辅助下,武器装备都优于德意军队,最后德军为避免再次被俘的命运掉头回国。走向胜利阶段随着战局扭转,二战朝着胜利的方向迈进。1944年,6月至7月,美英百万盟军主动进攻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对德军实施战略性登陆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重创德军;1945年7月,苏军进攻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1945年8月美国相继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对其造成毁灭性打击,中国军民也开始大反攻,9月2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的建立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破坏性让人们意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如何创建和平世界秩序成为重要议题,二战后期,主要国家先后召开了四次会议分别是(43年11月,中美英)开罗、(43年11月,美苏英)伊朗首都德黑兰、(45年2月,美英苏)前苏联雅尔塔、(45年7月,美英苏)七月德国柏林波茨坦等会议,在这些会议当中各国缔结了一系列的条约和协定,由于期中雅尔塔会议在期期中最为重要,所以战后所建立的体系被称为雅尔塔体系。我们根据材料来归纳一下雅尔塔体系的内容。由于会议是战争后期召开了的,所以他们的共同内容都涉及到了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问题。我们看以下材料。材料我们的协力同心将导致一种永久的和平。我们完全承认我们以及所有联合国家负有至上的责任,要创造一种和平。——摘自1943年12月《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我们将尽快与我们的盟国一起,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和平与安全。我们认为,要通过所有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持续的合作来防止侵略和消除引起战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原因,成立这样一个组织是十分重要的。——自1945年2月克里米亚会议公报没收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消灭或管制德国全部可用于军事生产的工业;公正、迅速地惩处一切战争罪犯;废除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与机关;从德国人民的政府、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消除一切纳粹主义与军国主义的影响。——摘自1945年2月11日克里米亚会议公报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从材料中不难看出维护世界和平是重要的议题,因此主张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家组织,1945年10月24日各主权国家组成了联合国,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利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参与,将全体一致原则改为大国一致原则,这样就减少了侵略战争、不公平战争的发生。联合国主要组成部分:大会目前已有193各会员国组成,主席一年一任,现任主席:丹尼斯·弗朗西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个非常任理事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由中国共产党代表提出。区别于委任统治,不是一国委任殖民,将被托管地区置于国际托管之下,协助这些领土自治,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被托管地区的自由与独立,维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国家法院,司法机构,负责解决国际间的争端,由于15名法官组成;秘书处,为联合国的所有活动提供行政和秘书服务的机构。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联合国宗旨即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会议除了建立这个维护世界和平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战败国家问题。从材料来看,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法西斯战争,会议决定严惩一切引起法西斯主义发生的政党组织,战犯。并重新划定战后世界欧亚版图等。(学生回答,限制日本领土,德国分区管理,归还主权国家领土,被占领地区恢复独立)。但这个体系也有存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看以下材料:1944年英、苏通过百分比协定,基本决定了巴尔干各国的命运。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首脑对波兰重建问题的讨论并没有波兰代表参加;美苏对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等问题的处置,也是背着中国进行的,其结果是确保了苏联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摘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卷》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加之美苏的社会制度不同,对外方针有很大差异,故雅尔塔各项协议实施的结果,进而导致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形成。——摘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卷》从材料里不难看出雅尔塔体系中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美苏再相互妥协的过程中也严重损害了其他的利益,仍然存在暗地里操纵势力划分,损害别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的情况,这样就是雅尔塔体系深深的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事实上,雅尔塔体系划分了美苏两国的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我们最后总结一下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及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