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八单元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是世界史的现代部分。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立意于通过了解20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手段和方法,科技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内部矛盾等,认识资本主义世界新变化的实质,理解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本课有四个子目:“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第一子目主要讲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进行经济干预以及在国际协调方面的发展;第二子目内容叙述了科技革命的情况;第三子目则阐述了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社会结构的多层次化;最后一子目则描述了福利国家制度和社会运动的情况。这四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并列关系,即从经济、科技、社会方面分别介绍新变化,让人们从中全面认识新变化的本质。其中第一子目和第四子目是本课重点。
教材以图片和文字介绍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标、图表、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图片。另外教材还提供了“历史纵横”“史料阅读”,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教材设置“学思之窗”“探究与拓展”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二、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结合图片,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和手段,认识其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举措和变化,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概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和社会三方面发生的变化,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的成就和教训,总结其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启示,从而提升家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新变化。
2.难点: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
四、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学过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内容,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做到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缺乏对资本主义整体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社会关系等的理解,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要把握主线,提供相关文字、图片等历史材料,为学生创造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教材和材料,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并且世界现代史的内容与现实关联紧密,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法。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探明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渊源;在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变化的同时,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
教师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注重引导学生在时空框架下认识历史;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判,使学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增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理念: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注意结合新课标相应要求以课程的完成为首要目的,充分利用教材辅栏“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思之窗”“探究与拓展”中的史料和问题,适度引用课外史料,注重史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学生从世界的眼光看中国,从中国的眼光看世界,在激活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和家国情怀。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重新整合本课目录。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本课四个子目标题,了解本课大致内容。
教学设计意图:趣味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学习任务一——经济之变
1.为什么变?(背景)
教师出示5组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
学生观察图片,回顾20世纪上半叶相关知识点,并归纳概括图片信息。
教学设计意图:联系课内外知识,提高学生根据图片史料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2.怎么变?
①国内宏观调控
教师出示材料:以代表罗斯福新政措施的邮票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宏观调控的措施。
学生活动:观察邮票,回顾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的机构,找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
教师出示图表资料:结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措施,引导学生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确立了市场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机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结合图表,思考并回答问题。
②国际协调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简要说明三大经济组织的职能。强调建立起的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学生活动: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教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评价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环节三:学习任务二——科技之变
教师播放视频《科技革命》,学习科技之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结合视频信息,在课本中划出科技之变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思:学习任务三——社会之变
1.社会结构
教师出示材料(图表):指出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中间阶层”的崛起。
学生活动:结合表格数据分析变化,并思考“中间阶层”的影响。
教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再次强调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含义,为最后总结提升作铺垫。
2.福利国家
教师根据教材和图表讲述福利国家的含义,通过史料明确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展示漫画、表格和学思之窗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材料,小组合作,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意识,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时强化答题思路。
3.社会运动
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梳理社会运动的背景、目的、结果。强调社会运动使平等、权利、和平意识提高的同时,还普遍存在享乐主义和颓废主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完成表格填写。
教学设计意图:结合时事,加深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理解。
环节四:学习任务三:知识延伸
教师展示时间轴,强调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但经济危机依旧周期性爆发。
学生跟随教师节奏,得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的矛盾。
教学设计意图:总结新变化的实质,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化提升,结合材料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环节五:课堂小结
借鉴与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中国的启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