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 会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1.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3.法治观念: 树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做一个不负时代重托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责任意识:初步具备从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 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内涵、意义。
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导航:
1.自由的涵义及意义是什么?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
4.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无法治不自由
思考: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小蕊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
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但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呢?
阿梅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不同意。无限制的自由可能会触犯法律。
不同意。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受限制的、相对的。
片面。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同时受道德、纪律约束。
运用你的经验:
自由的含义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的活动。
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
渴望不受他人的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人为什么渴望自由?
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风筝断线前:乞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自由是有限制的)。
风筝断线后:没来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
阅读教材P99的探究与分享,思考:
西塞罗
孟德斯鸠
毕达哥拉斯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
欣赏故事、名言,谈启示: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案例二:吴某从网上下载一女士与其外公的合影照片,编成“老夫少妻”恶搞发布,阅读量逾4.7亿人次。广东公安机关以公诉案件立案,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
Packing
Shipping
Unpacking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二、法眼看平等
【小组讨论】
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你认为人与人之间平等吗?
①如果平等,请举例说明,并说说这些平等是如何实现的。
②如果不平等,也请举例说明,并分析造成不平等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
③每组确定一个发言人。时间4分钟。
平等的含义
思考:结合上图谈谈你对平等的认识。
城乡同票同权
同工同酬
教育公平
城乡平等
提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例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例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思考:平等有什么意义呢?
人类追寻自由平等的脚步不停歇。2021年党的十八大,自由平等被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考:《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权利,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冬残奥会如期举办向世人表明,任何人都有可能站上竞技赛场,挑战自己、挑战运动极限。
冬残奥会圆满落幕:
思考:残疾运动员同样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 《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
《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某酒店门口,一辆奥迪Q5停在路边,影响交通,交警按照执法程序正开具罚单,一名中年妇女从旁边的酒店冲出来,将一沓钱甩到交警眼前:“把这个钱拿回去给你们大队长,我很忙,以后我的车就不要贴了!”交警后来得知,这名中年妇女正是黄市长的夫人,“大名鼎鼎”的于改香。
思考:你认为副市长夫人违法要贴罚单吗?
要贴罚单。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案例分析:恶名远播的庆阳“于姐”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①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②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者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无法治不自由





7.1







自由内涵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平等的内涵
平等的表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堂小结:
1.(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理解错误的是( )
A.体现了制度保障公平
B.体现了特殊群体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C.反映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有助于人们用法治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B
本课小测
2.(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从平等角度看,这体现( )
A.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B.同等情况差别对待
C.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D.不同情况同等对待
C
本课小测
3.(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23年2月7日,黑龙江省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鹤岗市委原书记张恩亮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一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七百三十万元。该案例说明(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法律是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法制裁
A
本课小测
4.(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随着“它”经济的兴起,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已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某市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养犬管理条例》。对于该条例的实施,市民们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小王: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小南: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小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小陈:养狗是我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本课小测
同学们 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