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科学探究是收集证据、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题内容是在课题1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对物质变化及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的过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化学在认识物质世界中的独特角度和价值,了解“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三个观察物质变化的基本节点及应该关注的问题,从而体验探究活动成功后的喜悦,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的情感。学情分析通过绪言和课题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本课时教学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教学中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学生兴趣较大、积极性较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由于缺少观察、操作方面的经验与练习,学生在相关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学目标1.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简单实验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主动观察实验现象。难点: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 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 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 故事:蜡烛的前世今生。 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五千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肪。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用得起蜡烛。 蜡烛真正放下身价是在19世纪。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电灯替代蜡烛,这也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的许多成果的产生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想要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学生倾听并思考,踊跃发言。 学生听故事,感受蜡烛的历史,与同学交流谈论自己的感受,并说说自己还对蜡烛有哪些了解。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及其变化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环节二:学会观察 那我们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呢 这节课我们就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为例,一起来学习、体验化学实验。 一、蜡烛点燃前 在每组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着一支蜡烛,同学们通过观察和简单实验,能得出石蜡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及猜想: 1.蜡烛有哪些性质 2.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3.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 如何验证 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观察蜡烛,培养学生从感官、空间、时间等角度全面、有序、科学的观察方法。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二:学会观察 同学们进行讨论,看哪组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最多,描述的最仔细! 【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实验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物质的状态、颜色、密度、水溶性、气味、硬度等物理性质。 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的要求,积极讨论,放开思路,观察蜡烛,填写实验报告。 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环节三:学会探究 二、蜡烛燃烧时 刚才我们研究了蜡烛的部分性质。现在我们将蜡烛点燃,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猜测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并验证。实验后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发现了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细节: (1)蜡烛先熔化再被点燃。燃烧时火焰分三层,且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2)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蜡烛燃烧产物的验证: ①燃烧的生成物: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 ②用另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三、蜡烛熄灭后 刚才熄灭蜡烛时,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有白烟产生。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它使我们对蜡烛的燃烧有什么新认识呢 大家可以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小结】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熄灭时的白烟为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所以它可以燃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教师解惑】 1.蜡烛火焰的形成原因:燃烧时石蜡固体先变成液体,再变成石蜡气体后进行燃烧。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进行实验。熄灭蜡烛后,两人配合,用火柴去点燃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物质。 体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积极提问的学习习惯。 学习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寻找证据,探索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三:学会探究 2.烛芯的作用:蜡烛在燃烧时,燃烧放热会熔化固态的石蜡,液态石蜡就沿着烛芯被吸到上端继续受热汽化。 3.蜡烛燃烧产生黑色碳颗粒的原因:燃烧时,有一部分石蜡未接触到充足的氧气,未能充分燃烧,产生了黑色碳颗粒。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尝试解释问题,并根据教师解惑思考,对比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 解释实验原理,使学生意识到从化学角度观察实验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环节四:归纳提升 【思考】通过观察蜡烛燃烧这个探究活动,我们学会了从哪些方面入手观察实验 【小结】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应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现象。例如,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出现了黑色的物质。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课下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一起讨论,作出猜想,进行验证,我们的收获就会更加丰富! 学生归纳,思考。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新的问题。 对所学的观察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进行归纳整理。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3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蜡烛的特点 二、蜡烛的燃烧 三、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一单元课题2第3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4题。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