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2.3制取氧气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2.3制取氧气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制取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体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另一部分是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认识二氧化锰的性质及其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这一节实验探究课,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和二氧化锰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对实验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记住所用试剂的色、态。
2.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试剂和条件,设计实验装置。
3.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核心素养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试剂选择、仪器组装及气体的收集、检验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难点: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学生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知道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那么如此重要的气体,我们怎么得到呢   【阅读】教科书第43页内容,学习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回忆学过的内容引出新课的学习,温故知新。
环节二:合作探究 【点拨】氧气的制备一般分为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工业制氧的方法);生物方法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化学方法是实验室制备氧气。 【讲解】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剂,并引出本节课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探究】多媒体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图。 1.引导学生观察装置图,总结气体制取装置可以分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2.说明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3.说明收集装置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提问】确定实验步骤。 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科书【实验2-5】,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阅读】阅读教科书第44页内容,学习工业制取氧气。 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剂,一种固体试剂,一种液体试剂,并分别指出其物理性质。 学生阅读教科书,提炼信息,勾画重点。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初步认识制备气体时装置选择的思路。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试着总结此实验的实验步骤吗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问题2:你觉得此实验的注意事项应该有哪些 【演示实验】提示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1.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为什么要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4.为什么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提问】如何检验氧气 【归纳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确定化学反应原理。 2.确定实验装置。 3.验证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 观察、实践、讨论总结出此实验的实验步骤。 让每个小组通过抢答的方式争取展示的机会,并且每次只能展示一条他们写下的实验注意事项。 思考,总结。 明确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积累知识并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制取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二单元课题3第1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催化剂 分解反应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课时通过体验“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和对比的实验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并对氧气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初步掌握了高锰酸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理解了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及注意事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基本步骤及催化剂的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体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核心素养
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的探究。
难点: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催化剂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什么 实验装置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今天我们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第二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学生积极发言。   设疑,引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的讨论。
环节二:合作探究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观察现象。 (3)待上述试管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观察现象。 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注意】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归纳】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剂的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填写表格,做好记录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小组讨论,分析并归纳出科学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催化剂的概念。 体会催化剂的含义。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合作探究 【分析】通过上面的实验可知,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反应物,而是一种催化剂。如果我们要把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用文字表示出来,二氧化锰应写在什么位置呢 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 写出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氧气 【设问】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 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吗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 观察并比较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通过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说一说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征。 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学习写文字表达式的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用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引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2课时 催化剂 分解反应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试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MnO2)。 2.实验过程。 二、催化剂 1.概念。 2.特点:一变两不变。 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 三、分解反应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二单元课题3第2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2~4题。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