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氧气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及得出结论的能力;学习认识物质的一般顺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氧气的性质,学会观察、记录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结论,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题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的概念,逐渐推进。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方法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乃至以后学习其他物质打下了基础。学生已经了解了氧气的色、态、味和氧气的助燃性;同时通过空气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的用途;但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有所了解,但还不会灵活运用,这节课的演示实验中,可以加深巩固。学情分析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一单元是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本课题中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磷、碳、硫、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会写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合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氧化反应。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培养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与讨论】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 为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节课的主题。 讨论、交流、发言。 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欲,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环节二:合作探究 【过渡】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讨论与思考】 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 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 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进行实验2-1】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证明它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也可用带火星的纸条) 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进行实验2-2】 1.分别描述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讨论交流,从色、态、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科书中关于氧气的性质的内容。 讨论、交流、发言。 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思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二:合作探究 2.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木炭红热,而在氧气中木炭却能燃烧 【过渡】其他物质也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吗 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的现象也会不同吗 请你试一试,观察硫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的现象。 【进行实验2-3】 【设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请你试一试。 【进行实验2-4】 请实验成功的同学分析成功的经验。请失败的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 【引导分析、比较】木炭、硫黄、铁丝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引导讨论】教科书第40页的“思考与讨论”栏目内容。 请大家结合以上几个实验的原理,阅读教科书第41页第一至三段的内容,尝试归纳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特征。 观察现象、表述现象、尝试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交流。 回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讨论并发言。 自主归纳概念,交流完善,使知识脉络化。 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 不急于告诉学生此实验成功的诀窍,让他们尝试成功与失败,体验探究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化学变化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美。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环节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讲解】 1.化合反应(A+B→C)。 2.氧化反应。 3.氧化物的概念。 【小结】氧气具有氧化性。 【讲解】剧烈氧化、缓慢氧化的概念与示例。 【练习】 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补充完善自己归纳总结的概念。 学生认真听讲,理解两种氧化的区别,并尝试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实例。 深入理解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B.水→ 氢气+氧气 C.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D.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2.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植物呼吸 B.食物腐烂 C.铁生锈 D.硫燃烧 完成练习。 及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理解,巩固知识。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和氧气 2.硫和氧气 3.铁丝和氧气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二单元课题2。 2.练习与应用第1~8题。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