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4.3.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4.3.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根据相关标签或说明书辨识某些食品、药品的主要成分,并能比较、分析相应物质的含量。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课时主要包括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三大类计算,这些内容是初中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些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意义透彻理解的基础之上,也正是由于这些计算理论性较强,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式、化合价等一些偏理论性的知识和计算过程,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对化学相关的计算有了一定认识。本课内容较为枯燥,计算步骤较为烦琐,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不太容易完全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这样做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化学科学价值的体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2.激发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个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它的质量是多大 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回忆学过的内容引出新课的学习,温故知新。
环节二:合作探究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为Mr)。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1】查阅教科书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表,求H2O、CO2、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1×2+16=18 Mr[CO2]=12+16×2=44 Mr[H2SO4]=2+32+16×4=98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例2】求MnO2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MnO2中锰、氧元素的质量比=55∶(16×2)=55∶32。    请三位同学上台,板书演示计算过程,同学讨论交流正误。 学生阅读教科书,总结出解题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尝试解题并对比和老师给出的解题步骤有何区别。    通过计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使学生了解计算的依据和规范格式。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合作探究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符号为w)。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例3】求H2O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H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1.1% 答:H2O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药品、食品、化肥等商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上常常用质量分数来表示物质的成分或纯度,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同学们说说从这些商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上能获取到哪些信息 【归纳总结】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求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生记忆公式,并尝试灵活运用。 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总结三种计算的步骤、公式、格式。    使学生掌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和规范格式。 使学生学会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四单元课题3第3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2、6、7题。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