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7.1.1 燃烧的条件与调控 灭火原理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7.1.1 燃烧的条件与调控 灭火原理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2.能运用控制变量思想设计燃烧条件等实验探究方案。
3.知道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4.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和资源。
5.能从物质的组成及变化视角分析和讨论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问题。
(二) 核心素养要求
1.化学观念:能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变化,形成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2.科学态度与责任:赞赏化学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调控 灭火原理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级学习主题“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知识难度较小,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在第一、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对燃烧有所了解,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本课时将对燃烧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另外,本课时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的现象;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未知知识及方法:学生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2.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4.利用实验学习对比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5.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难点: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燃烧相关的图片。 【引入】燃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为了更好地利用燃烧,防止火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和灭火。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 【提问】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活动】在前面我们学习了铁、硫、镁条的燃烧,你能否根据燃烧现象总结出燃烧的概念呢 写出Fe、S、Mg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回忆教科书上以及生活中见到过的燃烧现象,总结:①燃烧反应的共同点。②试着描述燃烧的概念。 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回顾实验现象,试着总结燃烧的概念。    通过图片浏览,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对燃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环节二: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 【过渡】除了物质是可燃物的条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条件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问:1.由上述实验中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总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追问:怎样使水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问题: 1.温度需要达到物体的着火点。 2.燃烧需要氧气。 3.燃烧需要氧气。 4.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通过实验设计,加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 【过渡】对比教科书中的实验,分析为何要这样改进实验 改进后的实验还有没有不足 你能不能再次改进实验 分析:我们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因此对教科书中的实验进行改进,让白磷在密闭的环境中燃烧,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比较环保。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进行环保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环节三:合作探究——燃料的充分燃烧   生活中,在做饭时我们经常会根据火焰颜色调节进风口的大小,请大家根据刚学习的燃烧的条件说一说其中的原理。 氧气不足时,燃料的利用率低,浪费资源,污染空气。 【提问】如何使燃料充分燃烧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阅读教科书,归纳总结充分燃烧的条件:①充足的空气(氧气);②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学生自主归纳,锻炼实践能力。
环节四:合作探究——灭火的原理 【活动】请你通过观看视频,结合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重庆山火产生的原因。 【过渡】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要灭火,则可以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下面我们用燃着的蜡烛模仿火灾现场,你作为消防员,用提供的物品将燃着的蜡烛熄灭,看谁灭火的速度快,方法多,同时记录灭火的方法,思考对应的原理,最后分享实验成果。 【小结】重庆山火的灭火原理,你理解了吗 大火燃烧的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这样其他方向的气流就会流过来补充,形成一股风。在大火蔓延的反方向人为点上火,两股火就会往一个方向跑,最终相遇。两股火周围没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火就熄灭了。除了以火灭火的方法之外,应急救援总队还使用了水枪降温、开辟隔离带、直升机洒水降温等方法。多种灭火方式同时进行,火势最终得以扑灭。   依据所学知识讨论如何在不同场合采取合适的灭火方法。 学生阅读资料。   激发学生对探究的热情。 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合作,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加深对灭火原理的记忆,知道多种灭火方法。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合作探究——灭火的原理   【拓展提升】为什么蜡烛火焰一吹就灭 森林着火时,为什么风越吹烧得越旺 展示着火事例以及灭火的方法和主要利用的原理。 事例方法原理熄灭 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酒精在实验桌上着火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高楼着火高压水枪 喷水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煤气着火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森林着火建立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阅读教科书第162页的探究实验“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 用灭火的原理分析和解释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将现象填入实验的表格中。 展示教材第163页的简易灭火器原理示意图。 【提问】此装置的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装置的原理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灭火器。 对灭火器进行分类,并讲述其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学生思考。 学生结合事例分析采用的灭火方法的原理,验证自己的答案。 学生仔细观察,分析。 学生交流并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简易灭火器。 学生认真听讲。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可采取的急救措施。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掌握灭火器的类型及其灭火原理、适用范围。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调控 灭火原理 一、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只需其一): 1.要有可燃物。 1.隔离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隔绝氧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三、燃烧的调控 四、灭火器及其原理 1.简易灭火器。 2.常见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七单元课题1第1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3~6、8题。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