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6.2.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6.2.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2.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碳的氧化物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还是九年级化学中化合物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九年级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本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等性质。
未知知识及方法: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的方法设计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再次体会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学会在解决化学问题中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灭火、制作碳酸饮料等,你知道其中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环节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1】点燃高低蜡烛,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约),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观察、记录、讨论、交流。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容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关于CO2性质的表格: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 气比较)溶解性是否支 持燃烧是否 燃烧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实验3】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向第一朵纸花喷水,将第二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第三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三朵纸花的颜色变化。将第三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吹干,观察现象。 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反应的原理:CO2+H2O 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反应的原理:H2CO3 H2O+CO2↑。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 CaCO3↓+H2O。 以上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下面我们来了解干冰的性质。 【讲解】干冰是一种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升华时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雾。舞台上经常见到的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就是这样形成的。   学生总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观察实验,交流讨论,总结发言,尝试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交流讨论:“干冰”在生 推理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通过设置对照、对比实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认识并解释化学实验现象的能力。 联系生活中的场景,加深学生记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有广泛的用途,请你根据所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它的有关用途。 1.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2.能灭火。 3.可制作汽水等碳酸饮料。 4.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可创造云雾缭绕的景象,还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食物。 5.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 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学生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忆,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 CaCO3↓+H2O。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六单元课题2第1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1、5、8题。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