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6.1.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6.1.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1.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和升高温度后的活泼性。
2.掌握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在第1课时学习了金刚石、石墨及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后,通过本课时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本课时主要介绍了碳单质的稳定性、碳单质的可燃性、碳还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课可为今后的学习做很好的铺垫,本课时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碳在氧气中燃烧。
未知知识及方法:碳单质的稳定性和还原性。
教学目标
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重点掌握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现象和结论。
2.根据碳的化学性质,了解碳的用途。
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提高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碳单质稳定性、可燃性。
难点:碳单质的还原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并让学生猜测墨的组成成分。   学生观察并思考,说出自己的猜测:炭黑。   通过欣赏字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一、稳定性 我们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古代字画经历了千百年墨迹依然清晰不变是因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二、可燃性 我们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已经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反应,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过去,天气寒冷的时候我们经常烧煤取暖,如果使用不慎,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大家知道“煤气”是什么吗 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评价并总结碳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 完全燃烧:C+O2 CO2。 不完全燃烧:2C+O2 2CO。 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会产生CO,所以预防煤气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排烟道通畅,使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有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碳具有可燃性,那么碳还能表现出什么性质呢 三、还原性 【实验演示】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并总结实验现象。 (1)将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2)打开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网罩或使用酒精喷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 (3)先撤出导管,关闭弹簧夹,停止加热,试管恢复至室温后将粉末倒在纸上。    学生回忆所学内容,思考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如何更好地使化学更好地指导生活。 学生观察实验仪器、步骤、现象并记录,总结并回答:试管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思考并回答此处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改变 会导致什么结果    通过复习,温故知新,引入新的知识。 联系生活情景,同学们可以结合所学内容解释简单的日常生活现象。 通过学习碳的不完全燃烧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在氧气不足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巨大危害。 通过演示实验引出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通过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理论推导:根据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C+2CuO 2Cu+CO2↑。 总结出碳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 推导出冶金工业中氧化铁与碳的反应方程式:2Fe2O3+3C 4Fe+3CO2↑。 单质碳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CO2+C 2CO。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我们根据墨画可以推出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通过复习碳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推出了碳的可燃性;最后根据演示实验,观察了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现象,得出了碳在高温下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的结论,总结出了碳的第三个性质,即还原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好好复习总结。    学生思考讨论,试着写出实验方程式。 学生跟随教师回忆整节课所学内容,整理思路,使自己对碳的化学性质有更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反应产物,并据此写出方程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总结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复习,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记忆。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一、稳定性 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二、可燃性 1.完全燃烧(O2充足):C+O2 CO2。 2.不完全燃烧(O2不充足):2C+O2 2CO。 三、还原性 1.与氧化铜反应:C+2CuO 2Cu+CO2↑。 2.与氧化铁反应:2Fe2O3+3C 4Fe+3CO2↑。 3.与二氧化碳反应:CO2+C 2CO。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六单元课题1第2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5~7题。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