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课程标准1. 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2. 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3. 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2. 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3. 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含义,运用发展的状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公共参与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处理问题时把握分寸,不极端化学习要点1.质、量的含义、与事物的关系(意义)?2.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要求?3.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含义、辩证关系?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鹤林玉露》载:“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巾下有一钱。乖崖杖之,吏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查找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类似的成语,从思维角度谈谈这些成语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探究与分享(一)(1)类似成语:不积鞋步,无以至千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2)这里的类似,是指思维角度的类似。从思维角度看,这些成语反映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1)含义: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2)意义: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根本性质1.质(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注意】认识事物的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零度以下之所以称之“水”,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其它物质的固有的规定性100度以上0-100度“水”失去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就不再是“水”,而变成“水蒸气”和“冰”了(1)含义: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2)量的规定性:①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②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2.量(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有人认为“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你事物的大小,质量的多少,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以及分子中原子数量的多少和排列组合方式,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情境分析例如:事物的大小,质量的多少,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以及分子中原子数量的多少和排列组合方式,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在空间上的变化。条件:在水所适应的温度下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从质和量的角度,谈谈日积月累地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与成就人生精彩之间的关系 探究与分享(二)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同样,人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行为,进而造就精彩的人生。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是因为有了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的量的积累,人生之路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成就精彩人生。(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①量变即量的变化②质变即质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A事物变为B事物(2)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3.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重点把握(量变→质变→新量变)渐进的、不显著的;A事物仍是A事物小学中学大学……量变知识不断积累知识不断积累知识不断积累量变量变质变质变质变…………在每一个学段中,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这是一种量变),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段(这是一种质变);而当进入新的学段时,新的量变就又开始了。正是在这种“量变——质变——新量变……”的前进式循环中,我们得以发展。1.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识是说,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只有通过一步步的积累,才能到达千里之遥的目的地。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本义是说,筑造九仞高的大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一点儿而未完成。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探究与分享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质变互变规律支配了事物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相互交替,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因此,要实现人生理想、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质变,就必须注重量的积累。②质变始于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生质变。因此,我们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地为之努力。否则,理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只是虚无缥缈的存在。2. 佛教《百喻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感觉很饥饿,于是去买饼吃。他吃了一个,感觉不饱;又买了一个,可还是吃不饱;总共吃了六个饼,还是不饱;于是他买了第七个饼,吃下去后,他就饱了。他于是拍着自己的脑袋说:我真蠢!早知道是第七个饼能让我吃饱,何必买前面那六个呢。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没有意识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结果 根本区别量变 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渐进性、连续性(静止状态)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在度的范围之内质变 性质变化 飞跃性、间断性(运动状态)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超出度的范围核心归纳——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①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过程之中。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一个人到饭馆吃饭,吃了第一个馒头,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二个馒头,吃完了,还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三个馒头,吃完第三个,才感觉饱了。于是他把老板叫来,要求退第一个和第二个馒头的钱,理由是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了。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1.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⑴连续性: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⑵间断性: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方法论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2.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含义(区分)间断性实质: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⑴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⑵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⑶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3.事物发展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4.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生物学中的“激变论”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就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激变论庸俗进化论归纳提升方法论①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方法论② :遵循适度原则原理(主要内容):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④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及方法论意义课堂小结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遵循质量互变规律质的内涵及意义量的内涵及其规定性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连续性、渐进性与间断性、飞跃性的关系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1.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提示:×。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表明事物发展停止。( )提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提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必然会引起质变。4.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 )提示:×。事物的发展既有量的渐进,也有质的飞跃。5.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趋势。( )提示:×。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易错易混点分析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①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的飞跃③统一、平衡是质变过程中的状态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针对性训练2."祝融"探火,在遥远的火星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迹;"羲和"逐日,实现了中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天和"邀游星辰,把家园拓展至浩瀚星空……一次次飞跃,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中国空间科学必须抓住当前历史机遇,不仅要补齐短板,更要率先突破,向空间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做出先行的标志性贡献。这表明( )①要坚持事物发展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②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待航天事业,暂时忽略其静态性③要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④航天事业的前进发展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3.(2023·浙江杭州·一模)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可见,要打好这场跨度长达40年的持久战应( )①准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②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做到破立并举③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坚持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事物④在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坚持稳扎稳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4.(2024春·高二单元测试)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 )①只有量变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②事物的量变是一种渐进性过程③事物的质变是一种连续性过程④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在走向飞跃性与间断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5.(2024·山东淄博高三联考)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是C919大型客机所承担的历史使命。C919从2007年项目立项到2017年飞上蓝天,到2022年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交付中国东方航空,再到顺利完成商业首飞,每一个重大时间节点都意味着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由此可见( )①大飞机的发展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②商业首飞一定意义上是连续性和渐进性的统一③每一个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都是量变的极限④坚持折中而处之思维能积极主动推动C919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胜利“会师”。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来经过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后首次实现的两艘载人飞船停靠及乘组轮换。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鼓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可看出( )①空间站的建成将为新的质变开辟道路②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③只要有量变的积累就会有质变的发生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7.(2023·湖南永州·统考二模)载人航天,三十而立。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从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到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收官之战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从此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材料表明(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间断性与飞跃性相统一的过程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③尊重客观规律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④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杨利伟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当时翟志刚出舱时曾连续三次打不开舱门,如果不能出舱,飞船就会飞离测控区,这样的话,中国航天的太空行走梦又要晚几年。翟志刚冒着牺牲危险,撬开舱门,果断出舱,他在太空手挥中国国旗,对着镜头向全世界说道:“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神舟一号飞行试验的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零”的突破,神舟五号首次一人一天飞天,神舟六号首次多人多天飞天,神舟七号首次太空漫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神州十三号“天宫课堂”如约举行,神舟十四与神舟十五航天员乘组还完成了首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首次有6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中国航天冲破重重阻力,独立自主地走到今天,遨游苍穹,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事业遨游苍穹的原因。(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遨游苍穹提供必要前提。(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的每一次成功,都为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开辟道路。(3)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是在注重量的积累,在脚踏实地的努力中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