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一、适度的含义1、全面理解“度”(1) 度的含义与重要性:①含义:②重要性: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2)关节点(或临界点):①含义: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② 关节点与度的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这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0℃100℃液 态汽 态固 态水关节点(临界点)度关节点(临界点)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结合上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 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一、适度的含义2、适度(1)内涵:就是适当的程度。(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量变质变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或变化幅度;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注意:坚持适度原则≠做任何事都不能超过关节点,永远保持量变状态,积极向上符合发展趋势的事物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促成飞跃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二、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2、适度原则的含义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思考:适度原则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吗?二、掌握适度原则3、掌握适度原则的要求: P83-84(1)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质变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不一定是发展。二、掌握适度原则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2)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需要“得中”。目的:保持我们需要的质相关链接:折中主义P843、掌握适度原则的要求: P83-84(1)含义: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2)特征: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3)表现: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注意:“得中”≠折中主义二、掌握适度原则3、掌握适度原则的要求: P83-84(3)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不能限于“得中”)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例】1949年,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势力仅仅龟缩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国民党当局打着和谈的名义,妄图积蓄力量,伺机反扑。为了彻底推翻蒋家王朝,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毛泽东在他的诗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内容 要求 错误倾向把握好“分寸”, 防止过犹不及 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 把握不好“尺寸”,犯极端化错误需要“得中”, 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 形而上学的折中主义思维方式不限于“得中”,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优柔寡断,贻误时机小结:把握适度原则的要求原理(主要内容):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方法论①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方法论② :遵循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不极端化需要“得中”,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不限于“得中”,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质量互变规律归纳提升:把握适度原则度和关节点的含义适度的含义坚持适度原则掌握适度原则适度原则的必要性适度原则的含义如何遵循适度原则易错易混1、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否定。( )提示:×。 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2、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 )提示:×。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3、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就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提示:×。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4、质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量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提示:×。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1.数学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B.质变就是发展C.渐进性与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与间断性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A2.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阶段。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历经“2G跟随、3G突破”,实现“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并且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这表明( )①事物总处于持续的渐进变化发展中②持续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③遵循适度原则并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小满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与大暑小暑、大雪小雪、大寒小寒等不同,二十四节气中并无大满这个节气,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认为“物盈则倾”“物极必反”的观点相一致。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飞跃性发展②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③处理好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把握适度原则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解析】①:材料强调的是适度,而不是强调坚持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飞跃性发展,①排除。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转化,②错误。③④:忌讳“太满”、“大满”, “物盈则倾”、“物极必反”,这启示我们处理好连续性和间断性关系,把握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③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4.(2023·天津河西·统考一模)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度焦虑是健康的,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完全不焦虑唤醒不了身体的兴奋状态,难以发挥最佳水平。但如果焦虑严重,则会降低效率,对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从辩证思维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之相一致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解析】D材料中研究表明,适度焦虑是健康的,如果焦虑严重,则会降低效率,对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强调要坚持适度原则。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适度,D符合题意。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钻研前辈的学问,贵在抱有存疑精神,小疑问则有小进步,大疑问则有大进步,体现的是辩证否定观,B不符合题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强调的是要坚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C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